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古诗词的问答题



关于古诗的问题 应该是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

关于古诗的问题

应该是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作品:古诗十九首 内容: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 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注释: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五。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

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

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

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

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

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你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你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 ,岂非愚不可及!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 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

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

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夜晚黑灯瞎火,就不怕败了游兴?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

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不更要瞠目咋舌?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 “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

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

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 “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

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 “及时”,哪能总等待来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诗中没有说。

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安知你“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 “陈死人”(《驱车上东门》)?那时再思享乐,岂非晚矣!这就是在诗人世间 “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

从这一点看, "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

因为他们生时的 “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

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难道会感激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哩!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 所说: “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

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确良 “唤醒醉梦”之力。

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陆 “惜费”者。

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 “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

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

就是汉代的平民,又何尝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

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

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借着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

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

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

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

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何尝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

关于古诗的问题~~~~~

秋水接天三万顷, 晚山连树一千重。

呼他小艇过湖去, 卧看斜阳江上峰。

没看到图,(因为这类诗歌和图是息息相关的)只说大概意思:傍晚,在湖边看到山水天风景很美,找艘船来,坐在里面去看远处的山.秋水接天三万顷 水面宽阔重 的意思是层.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重一个意思卧 躺着;趴伏 说出作者很悠闲的意思@@@@@@@@@@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关于诗歌知识问答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

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

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 例: 歌词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声上。

△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

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

例王之涣的诗: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会 石壕吏 新婚别 △杜甫的《三史》 潼关吏 《三别》 垂老别 新安吏 无家别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 ③反映边塞生活 △王昌龄《从军行》: (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

④反映爱情生活:△《关雎》△《孔雀东南飞》△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发感情: 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恐、思。

例: ①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

②怒: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 △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问几个关于古诗的问题~!

1、猿放猿 许浑 殷勤解金锁,昨夜雨凄凄。

山浅忆巫峡,水寒思建溪。

远寻红树宿,深向白云啼。

好觅来时路,烟萝莫共迷。

2、蜻蜓这是幅对联吧,“四翼”说明应该是蜻蜓:临风舒四翼,映水作双身。

3、虎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王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4、鹰见王监兵马 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5、鹊鹊 韩溉 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飏出尘埃。

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

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

若教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

请大家帮忙回答这几个关于诗歌的问题.

风入松 作者:吴文英 朝代:南宋 体裁:词 听风听雨听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嵴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隐一夜苔生。

【注释】 ①草:草写,初创。

②瘗花铭:葬花辞。

瘗,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铭:文体的一种。

③绿暗:指树阴浓密。

④分携路:分手的地方

⑤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⑥中酒:醉酒。

⑦交加:形容杂乱。

⑧秋千索:系秋千的绳索。

⑨双鸳:鞋上绣有鸳鸯,指女子鞋,此处代指女子。

【译文】 听着凄风声,听着苦雨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满腹愁情地草草掩理好遍地的落花,我又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绿荫浓暗处是昔日依依惜别的地方,当中的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寸柔情,在乍暖还冷的春寒中,我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想借几分醉意到梦境中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黄茑交杂的啼声惊醒了我的晓梦。

西园的享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密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的纤纤素手所把握过而留下的芳香。

我是多么怅茫伤心,盼望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那幽寂的空阶上,一夜之间早已经长出了青青的苔藓。

【赏析】 吴文英的词大多辞藻华丽而且晦涩朦胧,令人难以理解。

但这首词却是清雅素淡,细腻委婉。

本词是清明怀人之作。

上片将清明时节的凄凉之景与作者内心的深思之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浑然无间,下片写清明已经过去,风雨忆止,天气放晴了,但思念已经别去的情人,何尝忘怀?词中抒发了作者醉心于缅怀往事的惆怅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与盼望。

情韵俱备,风格耽曲。

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陈洵分析得比较有道理,他说:“思去妾也。

此意集中屡见。

《渡江云》题曰‘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

‘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西湖。

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

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

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

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双鸳不到’,犹望其到;‘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海绡说词》)。

这段话对理解本词十分有帮助,且可信。

正因为是分别后第一个清明,所以思念之情更加刻骨铭心,而且还幻想着情人能再度前来,所以思极念极,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精神也就倍感痛苦。

该词以情真、境新、语雅而深受读者的赏识,陈廷焯说:“情深而语极纯雅,语中高境也”(《白雨斋词话》)。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年曾留学英国

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该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上海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冰心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

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

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赏析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第二天就要离校远去了。

在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的黄昏,作者又来到了母校,徘徊在这熟悉的环境中,一股依依不舍之情不禁袭上心头。

他首先与西天的云彩作心的交流:当年你或许飘浮在碧绿的草坪上空,装点着蔚蓝的天空,为我遮挡炎炎烈日;...

关于古诗词的问答题如:问:小明平时不努力学习,老师劝他说()?...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池月渐东上。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轩卧闲敞。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荷风送香气,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露滴清响。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欲取鸣琴弹,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恨无知音赏。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怀故人,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终宵劳梦想。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唐沈?缙谧髌罚? 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 秦鸡常下雍,周凤昔鸣岐。

此地推雄抚,惟良寄在斯。

家传七豹贵,人擅八龙奇。

高传生光彩,长林叹别离。

天人开祖席,朝采候征麾。

翠??当郊敞,彤?氏蛞芭FM芃秋麦盛,苒苒夏条垂。

奏计何时入,台阶望羽仪。

唐沈?缙谧髌罚?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绫闭? 二庭追虏骑,六月动周师。

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

复言征二妙,才命重当时。

画省连征橐,横门共别词。

云迎出塞马,风卷度河旗。

计日方夷寇,旋闻?m杜诗。

唐杜甫: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唐韩愈:送刘师服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

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

赍材入市卖,贵者恒难售。

岂不畏憔悴,为功忌中休。

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

唐 张?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 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请教关于古典诗词规则的问题。

第一章 诗词的四大要素一、押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

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

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者关系如下: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三、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四、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

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

诗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

诗韵如下: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筱(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

去声30韵: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十七洽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

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

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攻笭掇蝗墀豪峨通法坤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

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例如词韵:第一部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第二部 平声:三江七阳通用,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第三部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第四部 平声:六鱼七虞通用,仄声: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第五部 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通用第六部 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第七部 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仄声: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第八部 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仄声: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第九部 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通用第十部 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第十一部 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第十二部 平声:十一尤[独用],仄声: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二十六宥通用第十三部 平声:十二侵[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第十四部 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通用第十六部 入声:三觉十药通用第十七部 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第十八部 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

关于古诗文的几个问题1《桃花源记》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

描写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天柱峰》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江上望皖公山》 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咏江郎山》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 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 撑持天地与人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另外: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水的诗 作者:舟英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却不知一沟绝望的死水 亘古荒诞有自得其乐的鱼游 李白的黄河 苏轼的长江 闻一多的死水 源出戏弄的逻辑 因为是水就不怕水淹! 现代没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瑶姬巫山的雨水云 但还归了汉之广矣 不可方思的水阔 和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水远 以及水之悠 水之涣 《诗》的生命水! 流淌六朝的风韵 澄江静如练 余霞散成绮 水经唐代的鲜美 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的诗 没有跟随西方哲人重返苏格拉底哲学 没有创造荷马英雄史诗前神话 而有涟漪荡荡!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即使如一沟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丰沛: 澎湃的流, 浩瀚的出海口! 描写花的古诗 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陆游 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描写鸟的古诗 双鸟诗 【唐】韩愈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

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

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

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

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

不停两鸟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