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程元凤诗词



有哪些最终走向堕落的英雄人物 知乎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有哪些最终走向堕落的英雄人物 知乎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成都有武侯祠。

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

字子建。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生平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吕布吕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包头)人。

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

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县有很多流传.鲁肃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

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

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

孙权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

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周瑜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

曹操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

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刘备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公元221—223年在位。

政治家,庙号烈祖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

丁大全丁大全(1191~1263),字子万,南宋镇江(今江苏镇江)人。

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他中了进士,被调任萧山尉。

去拜谒师间,安抚使史严之见丁大全长得“出类拔萃”,不类凡人,以为日后必有大用,于是等众宾客告退后独留了大全一个人攀谈,而且款待甚为周到。

丁大全是南宋0臣,宋理宗朝中后期的宰相,著名0臣,外号”丁青皮“。

宋理宗执政后期,朝廷又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0相之手.吕蒙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

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

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

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

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陆逊陆逊 - 简明历史传记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

世江东大族。

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

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

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

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

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

”权纳其策。

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

古代黄山要门票吗

古代的名山风景区大多数都是不要门票的,除了皇宫皇家禁地等闲人不能乱进,其他的名山漂亮的风景都可以自己去玩的,古代官方没有这种门票意识,泰山的话,应为古代是皇帝封禅的地方,泰山顶上的岱庙之类的闲人也是不能去的。

在古代百姓公民还是比较自由的,没有像今天的这种门票限制。

像黄山、庐山等名山就有很多游人和著名诗人去过,还提过不少诗词,流传千古呢,比如今天的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等。

黄山,僻处皖南山区,不通水运,不近大道,交通相当阻塞,长期未为世人所识。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直到汉代,整个江南仍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或水耨。

发展到大唐盛世,江南经济与人口繁荣起来,黄山游人渐多,正所谓“秦汉封锢深,唐宋游屐广”(清人郑板桥诗)。

首先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的是一些宗教人士。

他们仰慕黄山仙境天然,以黄海为家,建观筑寺。

唐代诗人李白偶登黄山并题诗流传,黄山之名随之远扬。

明僧普门,于万历间入山,受神宗皇帝敕命建“护国慈光寺”,黄山名声又一大振。

清朝的一些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也常足登黄山。

至廿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外掀起了“黄山旅游热”,黄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游黄山、写黄山、建黄山者,难以数计。

陈业 汉代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会稽太守。

《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指黟山)。

”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隐居黄山的人。

李白(70l——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考证:唐天宝十三年(754),李白五十四岁时往来于宣城、秋浦、南陵等地,曾游黄山。

李白在《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一诗中,有描写黄山胜景的名句。

黄山碧山村民胡氏养有一对白鹇,愿意赠送李白,但求李白赠诗一首

李白欣然应允,作《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并序)》一首。

碧山在黄山东北麓,离轩辕峰、夫子峰五公里多。

相传李白曾问路于村头,后人在问路处建“问余亭”,亭柱有一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村民敬慕前贤,旧时还建有太白书院

薛邕 唐大历年间(766——779)任歙州(治所在今歙县)刺史,命人在汤泉立庐舍,设浴池,供人沐浴疗病。

黄山温泉自此被人利用。

李敬方 字仲虔,唐大中四年至六年(850——852)任歙州刺史。

大中五年至六年多次到黄山汤泉入浴,风疾遂愈,曾立碑记事,后又于汤泉之西建造白龙堂,有《汤池》诗与《汤泉铭》。

释行明 宋景祐年间(1034——1037)祥符寺住持僧。

曾收藏无名氏所撰《黄山图经》旧稿,并辑录唐宋名贤题咏,刻印成书。

《黄山图经》为现存第一部黄山志书。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

历任处州知府、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

曾游览黄山,有《浮邱亭》、《天都峰》、《温泉》等诗。

程元凤(?——1269) 南宋歙县槐塘人。

字申甫,绍定元年 (1228)举进士,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吉国公。

曾与从弟元岳两游黄山。

有《虎头岩》、《同山窗游黄山》等诗。

相传程元凤曾在黄山掷钵源读书,晚年又退居于此,故掷钵源又名丞相源 (云谷寺所在地)。

吴龙翰 字式贤,号古梅,歙县向果人。

宋咸淳中乡贡,任编校国史院实录院文字。

咸淳四年(1268)十月,吴龙翰与鲍云龙、宋复一同游黄山,夜宿莲花峰顶。

有《黄山游记》,不足 300字,是现存黄山游记中最早的一篇。

又有《夜宿莲花峰顶》一诗,只存残句:“铁笛一声天未晓,吹开三十六峰云”。

方弦静(1516——1611) 字定一,号采山,明代歙县岩镇人。

历官南京户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与王寅等结天都社。

万历三十八年(1610),与同乡潘之恒复修前社,当时年已九十四岁,再次主盟。

天都社,为黄山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社址设在祥符寺附近。

成员有:陈有守(字达甫)、王寅(字仲房)、郑恩祈(字玄抚)、方大治、罗逸、王之杰、方一藻等16人,即黄山十六子。

天都社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阳节正式成立。

是日,十六子策杖攀跻,从社址起程,一直攀登到天都峰绝顶,争相命酒赋诗,抒发情怀。

天都社历时69年,对促进黄山文化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潘之恒(1556——1621) 字景升,号山史、鸾生。

歙县岩镇人。

明代地理学家、诗人。

潘氏居黄山四十余年,有人说他“一生沉酣黄海莽浪中”,与“黄山烟霞协趣。

”潘氏在《天都峰代绘记》中自述:“余认此峰四十余年,凡向背转仄,晴雨寒暑变态,皆得其神情。

”当时海内名人来游黄山,大多由潘氏导游。

潘氏不仅能详细评介各风景区的地形特点、历史沿革、有关掌故,而且还有独到见解,使游者兴趣倍增。

潘氏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组织人力,支持普门和尚开山。

从56岁开始,专心编修《黄海》一书,共分纪初、纪藏、纪迹、纪游、纪导五部分,卷帙浩繁,内容丰富。

著名文人李维祯在《募刻序》中说:读此书“可以博古,可以穷理,可以反经,可以解惑。

” 《黄海》一书,随编随刻,作者去世时,全书尚未完成。

这是明代唯一存世的黄山志书。

宋朝宰相李延甫生平简介

实际上宋代并没有宰相名为李延甫北宋太祖朝宰相六人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太宗朝宰相九人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真宗朝宰相十二人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仁宗朝宰相二十三人 王钦若 丁谓 冯拯 王曾 李迪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王随 陈尧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庠 庞籍 梁适 刘沆 富弼 韩琦 曾公亮英宗朝宰相二人 韩琦 曾公亮神宗朝宰相九人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陈旭(陈升之) 王安石 韩绛 吴充 王珪 蔡确哲宗朝宰相十一人 司马光 文彦博 王珪 蔡确 韩缜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刘挚 苏颂 章惇徽宗朝宰相十三人 章惇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赵挺之 何执中 张商英 郑居中 刘正夫 余深 王黼 李邦彦 白时中钦宗朝宰相七人 李邦彦 白时中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何南宋高宗朝宰相十五人 李纲 黄潜善 汪伯彦 朱胜非 吕颐浩 杜充 范宗尹 赵鼎 张浚 秦桧 万俟卨 沈该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孝宗朝宰相十八人 张浚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史浩 洪适 叶顒 魏杞 蒋芾 陈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曾怀 叶衡 赵雄 王淮 周必大 留正光宗朝宰相三人 周必大 留正 葛邲宁宗朝宰相九人 留正 赵汝愚 余端礼 京镗 谢深甫 陈自强 韩侂胄 钱象祖 史弥远理宗朝宰相十六人 史弥远 郑清之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史嵩之 范锺 杜范 游佀 赵葵 谢方叔 吴潜 董槐 程元凤 丁大全 贾似道度宗朝宰相五人 贾似道 程元凤 叶梦鼎 江万里 马廷鸾恭帝朝宰相七人 贾似道 王爚 章鉴 陈宜中 留梦炎 吴坚 文天祥端宗朝宰相三人 陈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幼帝朝宰相二人 文天祥 陆秀夫

宋朝赵基具体资料

宋度宗赵禥(1240年—1274年),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5年—1274年),宋太祖十一世孙,宋理宗弟嗣荣王赵与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儿。

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皇帝,度宗赵禥都是幸运和不幸的复合体。

作为一个人,其母亲地位低下,怀孕期间服用堕胎药,使他成为一个有着先天缺陷的人,这是他的不幸;而这样一个有着先天缺陷的人,却仅凭着与理宗的血缘关系登上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这又是他的幸运。

作为一个皇帝,他却始终受制于权臣贾似道,被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而虽然他昏庸无能、荒淫无度,在他统治期间内宋朝的灭亡已近在眼前,却最终得以寿终正寝,没有成为亡国之君,这又是度宗作为一个皇帝的幸运。

十年天子:先天不足的皇帝 理宗曾经有两个儿子,即永王赵缉和昭王赵绎,但都夭折了。

此后,后宫再没有为理宗生下皇子。

吏部侍郎兼给事中洪咨夔曾建议理宗选宗室子弟养育宫中,择其优者为皇子,但理宗此时刚过中年,仍然希望后宫能产下一子,所以没有采纳。

淳佑六年(1246),理宗已经年过40,仍然没有儿子,而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

从感情和血缘关系来讲,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即后来成为皇帝的度宗。

度宗于嘉熙四年(1240)四月九日出生,小名德孙,母黄氏。

黄氏名叫定喜,是赵与芮夫人李氏陪嫁而来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后被赵与芮看中,二人有了夫妻之实。

黄氏怀孕的时候,担心由于自己的地位影响孩子未来,曾服药物堕胎,但没有成功。

度宗极有可能是在母腹中受药物影响,发育迟缓,手脚发软,很晚才能走路,7岁才会说话,智力也低于正常孩子。

《宋史·度宗本纪》所谓度宗“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除了7岁才会说话为事实以外,其余夸赞都应该是出于史家的溢美之辞,不足为信。

当时曾流传很多度宗出生时的神话,赵与芮的母亲全氏说夜晚梦到神仙对她说:“帝命汝孙,然非汝家所有。

”也就是说,上天虽然给你送来一个孙子,但却不能继承本家香火,言外之意自然是要成为别人的孩子。

这显然是骗人的把戏,赵与莒、赵与芮兄弟均为全氏之子,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赵与芮的夫人钱氏曾梦到日光照亮黄氏居住的屋子。

黄氏则说有彩衣神仙抱着一条小龙放到自己怀中,随后怀孕,度宗出生的时候,屋内有红色光芒发出。

这些神话大概是度宗被选为皇子以后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向世人表明度宗继承皇位乃天命所定,这是历代以来君权神授观念的必然结果。

理宗既然有了立德孙为皇子的愿望,便于淳佑六年十月将他接入宫内接受教育,赐名孟启。

宝佑元年(1253)正月,又立他为皇子,赐名禥,正式确立了皇储身份。

十月,又封赵禥为忠王。

由于赵禥的先天缺陷,当朝大臣多反对将他立为皇储。

理宗为了说服大臣,甚至以完全虚幻的梦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说曾梦到神人相告“此(指度宗)十年太平天子也”。

理宗此举表明立储之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只好采取这种无奈而带有欺骗性的手段。

然而,理宗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说出的话竟然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度宗后来果然作了10年天子,只是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理宗曾向宰相吴潜表示要立赵禥为太子,吴潜上奏曰:“臣没有史弥远那样的才能,忠王恐怕也没有陛下那样的福份。

”理宗当初是在史弥远的扶持下篡夺了皇子赵竑的皇位,吴潜此话,一语双关,不但反对立赵禥为太子,而且触及到理宗与史弥远阴谋篡位的痛处,这让理宗十分尴尬,却无言以对,毕竟吴潜说的是事实。

然而,立太子乃国家大事,宰相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理宗不能置吴潜的意见于不顾,遂有罢免吴潜之意。

理宗与吴潜之间的隔阂由来已久。

当初宋蒙交战之际,由于军情紧急,吴潜行事往往先斩后奏,这种行为让理宗深为不满。

开庆元年(1259),蒙军渡过长江,围攻鄂州,理宗询问吴潜对敌之策,吴潜主张理宗迁都以避敌锋芒,自己死守临安。

理宗竟哭着质问吴潜:“你想作张邦昌吗?”言外之意,就是指责吴潜要另立朝廷,图谋篡位。

蒙古军撤走以后,理宗对群臣说:“吴潜几误朕。

”显然是将君臣之间的不和公诸于众。

二人之间在立储问题上的分歧,被右丞相贾似道利用。

贾似道与吴潜早有矛盾。

鄂州之战前,吴潜听从监察御史饶应子的建议,让贾似道移屯黄州。

黄州乃是军事要冲,贾似道以为吴潜此举是要将他置于死地,因此怀恨在心。

此时贾似道趁机上书,力主立忠王为太子,以迎合理宗之意,又命侍御史沈炎罗织吴潜指挥作战不力、在立储问题上“奸谋不测”等罪名。

理宗便罢免了吴潜,扫清了立储问题上的一大障碍。

景定元年(1260)六月,理宗下诏立忠王赵禥为太子。

在此过程中,似乎还夹杂着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当时社会上流传着“魏紫姚黄”的传说。

理宗有一个外甥名叫关孙,是理宗的亲姐姐四郡主与魏峻的孩子。

关孙深得理宗母亲全氏的喜爱,全氏经常向...

滫什么意思

滫 xiǔ 淘米水 [water of washing rice]兰根与白芷,渐之滫中。

――《史记》又如:滫瀡(淘米水)小便 [urine]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荀子·劝学》泔水,〈引〉脏水。

臭水。

已酸臭的淘米水:“兰槐之根是谓芷,其渐之~”。

古烹调方法之一,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滑。

小便。

郑码:VNRQ,U:6EEB,GBK:9CFA笔画数:13,部首:氵

《方舆盛览》作者和成书年代

《方舆胜览》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祝穆撰。

穆字和甫,建阳人。

《建宁府志》载穆父康国,从朱子居崇安。

穆少名丙,与弟癸同受业於朱子。

宰执程元凤、蔡杭录所著书以进,除迪功郎,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

是书前有嘉熙已亥吕午序,盖成於理宗时。

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於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

中原隔绝,久已不入舆图,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

书中体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他志乘所详者,皆在所略,惟於名胜古迹多所胪列。

而诗、赋、序、记,所载独备。

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

名为地记,实则类书也。

然采摭颇当,虽无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

摛藻掞华,恒所引用。

故自宋、元以来,操觚家不废其书焉。

考叶盛《水东日记》,称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广州,《方舆胜览》乃载在封州,又误以为魏矼作,亦讹数字

幸真迹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则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详赡尔。

《方舆胜览》是南宋时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全书共七十卷。

祝穆,字和甫,南宋时建阳人。

据《建宁府志》记载,祸穆的父亲祝康国曾经和南宋理学名臣朱熹有密切的交往,“从朱子居崇安”。

祝穆小时候名祝丙,与弟弟一同受业于朱熹。

《方舆胜览》成书后,宰相程元凤、蔡杭上奏给皇帝,皇帝因此除祝穆任迪功郎,不久任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祝穆的生平大致如此。

祝穆在《自序》中记述了他编撰《方舆胜览》的初衷和经过,“始予游诸公间,强予以四六之作,不过依陶公样,初不能工也。

其后稍识户牖,则酷好编辑郡志,亦自莫晓甚癖。

所至辄借图经,积十余年,方舆风物收拾略尽,出此谂,予友乃见讥曰:‘还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予恍然自失,益■猎古今,以序、诗文与稗官小说之类,摘其要语以附之。

予友又?:‘天岂与紫凤颠倒在短褐!’予复愧其破碎断续而首尾之不贯也,又益取夫巨篇短章,所不可缺者,总载全文,大书以提其纲,附注以详其目。

至三易稿而体统粗备,予友亦印可焉。

予犹未敢以为然也。

既又携以谒今御史吕公竹坡先生,幸不斥以狂僭,辱为之序,走不足以当也。

嗟夫,昔日孔子尝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车里子产润色之。

’夫一命令之出,犹更四贤之手,矧予陋闻讠叟见,徒以两耳目之所及而欲该天下之事事物物。

坎蛙窥天,其不量甚矣。

虽然,世有扬子云,必知是编之不苟,岂直为四云设哉,若夫网罗遗逸,启发愚蒙,予方有望于博雅君子。

”从序中可以看出祝穆编撰此书之艰辛。

《方舆胜览》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浙西路、浙东路、江东路、江西路等十七路所属的府州等地的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学馆、堂院、亭台、楼阁、轩榭、馆驿、桥梁、寺观、祠墓、古迹、名官、人物、题咏等,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对于了解南宋时期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风俗、民情、山川、土产等有着极大的帮助。

特别是对于各地名胜古迹及有关的诗赋序记,记载尤其详细。

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方舆胜览》“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证,实则类书也。

”《方舆胜览》在记载各地名胜古迹时也有疏误之处,最有名的例子是该书记载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封州,其实叶盛在《水东日记》中已有记载是在康州,而且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时《闵忠诗》的刻石真迹仍保存在康州三洲岩石之上。

尽管如此,《方舆胜览》的价值仍是不可轻视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详瞻尔。

”《方舆胜览》大概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但直至度宗咸淳二年(1269年)才有刻本流传。

清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把《方舆胜览》放入史部地理类。

在《四库全书》本《方舆胜览》的目录后面,还附有祝穆编撰此书参考的“名贤以序诗文及史传稗官小说”数千篇的篇名目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舆胜览》刊印后不久,正巧赶上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五月,朝廷发布诏令,禁止书坊擅自刻印书籍。

因为《方舆胜览》的刊刻不曾申报过朝廷,因此就被列入了禁书目录。

历史上姓许的宰相。

好像叫许九公

中国历代宰相大全商伊尹、仲虺、伊陟、臣扈、巫咸、巫贤、甘盘、傅说西周姜尚、周公、召公、毕公、祭公谋父、甫侯、芮良夫、荣夷公、邵穆公、虢文公齐国管仲、崔抒、庆封、晏婴、国惠子与高昭子、田乞、田常、监止、田盘、田白、田悼子、田和、邹忌、田婴、孟尝君、吕礼、淖齿、田单、后胜楚国斗祁、彭仲爽、鲍申、子元、斗谷于菟、成得臣、蒍吕臣、斗勃、斗般、大孙伯、斗越椒、虞丘子、孙叔敖、子佩、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蘧子冯、屈建、王子围、蘧罢、子皙、斗成然、阳匄、囊瓦、子西、叶公、公孙宁、吴起、州侯、昭奚恤、昭鱼、昭阳、唐眜、景翠、子兰、子椒、昭雎、春申君、李园晋国荀息、郤縠、原轸、先且居、赵衰、狐姑射、赵盾、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韩厥、荀莹、荀偃、范宣子、赵武、韩起、魏舒赵国公仲连、太戊午、苏秦、赵豹、肥义、赵成、李兑、乐毅、蔺相如、平原君、建信君、廉颇、虞卿、春平君、皮相国魏国魏成子、李悝、翟璜、公孙痤、中山君、白圭、惠施、公孙衍、田需、翟强、魏齐、范座、信陵君、孔斌韩国侠累、申不害、张开地、韩侈、张谴、无正、昭献、成阳君、张平燕国子之、公孙操、栗腹、将渠、张唐鲁国羽父、臧文仲、庆父、季友、襄仲、季孙行父、孟献子、穆子、季武子、昭子、季平子、阳虎、季桓子、孔子、季康子、公仪休郑国祭仲、子罕、子驷、子孔、子展、良霄、子皮、子产、子大叔、驷歂、罕达、驷弘、驷子阳宋国孔父、华督、目夷、公子成、公子鲍、华元、子罕、向戍、华亥、华费遂、公孙忌、乐大心、向魋、皇瑗、皇缓、大尹、乐茷、仇郝、唐鞅吴国狐庸、公子光、伍子胥、伯嚭越国范蠡、文种秦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樛斿、乐池、樗里疾、甘茂、向寿、魏冉、楼缓、金受、寿烛、杜仓、芈戎、范雎、蔡泽、吕不韦、甘罗、徐诜、昌平君、昌文君、隗状、王绾、冯去疾、李斯、赵高附:张楚政权张耳、邵骚、田角、田荣、田横西汉郦商、萧何、周苛、周昌、赵尧、曹参、陈平、王陵、审食其、任敖、曹窋、吕产、周勃、灌婴、张苍、冯敬、申屠嘉、陶青、晁错、周亚夫、刘舍、卫绾、直不疑、窦婴、牛抵、许昌、赵绾、田蚡、韩安国、薛泽、张欧、公孙弘、潘系、李蔡、张汤、庄青翟、赵周、石庆、卜式、儿宽、公孙贺、王卿、杜周、暴胜之、刘屈氂、商丘成、田千秋东 汉吴汉 邓禹 王梁 宋弘 伏湛 侯霸 李通 马成 韩歆 窦融 欧阳歙 刘隆 蔡茂 朱浮 杜林 张纯赵熹 冯勤 冯鲂 虞延 郭丹 伏恭 第五伦 邓彪 郑弘 袁安 任隗 丁鸿 刘方 张酺 张奋 韩棱张禹 鲁恭 徐防 陈宠 周章 刘恺 李部 杨震 朱伥 张皓 庞参 王龚 黄尚 桓焉 赵戒 胡广李固 杜乔 黄琼 韩演 刘矩 种暠 刘宠 杨秉 周景 陈蕃 王畅 桥玄 袁隗 段熲 杨赐 刘宽陈球 刘合 张温 崔烈 马日磵 刘虞 董卓 黄琬 杨彪 荀爽 王允 皇甫嵩 朱儁 赵温 曹操三 国魏国:华歆 王朗 贾诩 钟繇 陈群 董昭 司马懿 陈矫 卫臻 韩暨 崔林 满宠 蒋济 赵俨 高柔王凌 孙礼 司马孚郑冲 卢毓 王昶 司马昭 王观 王祥 邓艾 钟会 何曾 司马望吴国:顾雍 陆逊 步骘 孙峻 孙綝 濮阳兴 陆凯蜀国:诸葛亮西 晋王沈 裴秀 贾充 李胤 司马攸 卫瓘 司马亮 荀勖 杨珧 杨骏 华廙 司马晃 司马泰 王浑 司马肜张华 王衍 司马伦 陈准 司马冏司马颖 王戎 乐广 司马颙 张方 司马越 高光 荀藩 麴允 司马保索綝东 晋王导 刁协 王敦 郗鉴 陆晔 荀崧 卞壶 陆玩 庚冰 诸葛恢 何充 顾和 蔡谟 桓温 王述 王彪之谢安 司马道子 谢石 陆纳 王珣 桓谦十六国大成:范长生大秦:王猛南北朝宋:徐羡之 傅亮 王弘 刘义康 刘义恭 何尚之 刘宏 柳元景 刘休仁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南齐:萧嶷 王俭 柳世隆 萧子良 王晏 徐孝嗣 萧颖胄梁:王亮 谢朏 沈约 王莹 袁昂 何敬容 谢举 萧会理 侯景 王僧辩陈:江总北魏:拓跋仪 崔宏 奚斤 刘洁 古弼 韩茂 于洛拔 尉眷 元丕 王叡 尉元 陆叡 穆亮 王肃 元勰元详 高肇 元澄 于思 李崇 元雍 元叉 元略 尔朱荣 元彧 穆绍 元延明 萧宝寅 元徽尔朱世隆 长孙稚 杨津东魏:孙腾 司马子如北齐:高隆之 杨愔 高浟 高叡 斛律光 高长恭 高孝琬 高俨 高孝珩 和士开 徐之才西魏:字文泰 斛斯椿 念贤 独孤信 侯莫陈崇北周:赵贵 宇文护 宇文宪隋 朝苏威 高熲 赵煚 虞庆则 李德林 柳机 杨爽 杨素 杨秀 杨暕 杨昭 杨达 杨约 杨文思 元寿唐 朝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封德彝 裴矩 宇文士及 房玄龄 高士廉 长孙无忌 李靖杜如晦 王珪 魏征 岑文本 李绩 褚遂良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于志宁 柳奭 韩瑗 来济 崔敦礼李义府 杜正伦 许圉师 上官仪 刘祥道 刘仁轨 阎立本 李敬玄 郝处俊 薛元超 李义琰 裴炎刘祎之 武承嗣 苏良嗣 韦思谦 韦待价 狄仁杰 李昭德 姚璹 娄师德 陆元方 韦巨源 苏味道王孝杰 武三思 宗楚客 姚崇 李峤 吉项 魏元忠 韦安石 朱敬则 唐休璟 韦嗣立 崔玄暐 张柬之韦承庆 祝钦明 苏瓌 萧至忠 张仁愿 崔湜 李日知 宋璟 岑羲 刘幽求 窦怀贞 魏知古 郭元振张说 陆象先 卢怀慎 薛讷 源乾曜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裴光庭 宇文融 韩休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杨国忠 韦见素 房琯 裴冕 苗晋卿 张镐 吕諲 李岘 李揆 第五琦元载 刘晏 王缙 杜鸿渐 杨绾 常衮 崔祐甫 李忠臣 杨炎 卢杞 张镒 关播 萧复 姜公辅 ...

饣字旁的字有哪些

汉字 拼音 基本解释饣 shí 同“食”。

用作偏旁。

饤 dìng 〔饤饾〕a.供陈设的食品;b.(文辞等)罗列、堆砌。

◎ (飣) 饥 jī 饿:饥饿。

饥民。

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

饥餐渴饮。

饥寒交迫。

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

画饼充饥。

◎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

饥馑(灾荒)。

饦 tuō 〔馎饦〕见“馎”。

饧 xíng 糖稀。

◎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饧了。

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饧。

饬 chì 整顿,使整齐:整饬纪律。

◎ 古同“敕”,告诫,命令。

◎ 谨慎:“程元凤谨饬有余,而乏风节”。

◎ 古同“饰”,巧饰。

饭 fàn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饭。

◎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饭。

饭菜。

饭馆。

饭量。

酒囊饭袋。

◎ 吃饭,或给人饭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喂牲畜:饭牛。

饪 rèn 做饭做菜:烹饪。

饨 tun 〔馄饨〕见“馄”。

饩 xì 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

◎ 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 赠送食物。

饮 yìn,yǐn 喝,又特指喝酒:饮水思源。

饮酒。

饮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

饮鸩止渴。

◎ 指可喝的东西:冷饮。

饮料。

饮食。

◎ 中医汤剂的一种类型:香苏饮。

饮子(不规定时间服用的汤剂)。

医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中医学指体内水液传输不利停于腹腔或四肢的病症:痰饮。

悬饮。

溢饮。

◎ 含忍:饮恨。

饮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 隐没(mò):饮羽。

饫 yù 古代家庭私宴的名称。

◎ 饱食。

饱 bǎo 吃足了,与“饿”相对:饱餐。

饱暖。

◎ 足、充分:饱满。

饱和。

饱学(学识丰富)。

饱含。

饱览。

饱受。

一饱眼福。

饳 duǒ 〔馉饳〕见“馉”。

饯 jiàn 设酒食送行:饯行。

饯别。

◎ 用蜜或糖浸渍果品,又指蜜或糖浸渍的果品:蜜饯。

饰 shì 装点得好看:装饰。

修饰。

◎ 装饰用的东西:首饰。

银饰。

◎ 装扮,扮演角色:饰演。

◎ 假托,遮掩:饰辞。

粉饰。

掩饰。

文过饰非。

饲 sì 喂养:饲鸟。

饲育。

饲料。

饲草。

饲养。

◎ 喂家畜、家禽的食物:打草储饲。

饴 yí 用麦芽制成的糖浆,糖稀:饴糖。

甘之如饴。

◎ 某种糖果:高粱饴。

◎ 古同“贻”,赠送。

饼 bǐng 圆形薄片或扁圆形的面制食品:饼干。

烧饼。

烙饼。

月饼

◎ 像饼的东西:铁饼。

豆饼。

饼银。

饵 ěr 糕饼:香饵。

果饵。

◎ 钓鱼用的鱼食:饵料。

鱼饵。

钓饵。

◎ 喂:“穷鱼饵奔鲸”。

◎ 引诱:饵敌。

◎ 古代指牲畜的筋腱。

饹 gē,le 〔饸饹〕见“饸”。

饸 hé 〔饸饹〕一种煮着吃的条状食品,多用荞麦面轧成。

◎ (餄) 饺 jiǎo 包成半圆形的有馅的面食:饺子。

水饺儿。

饶 ráo 富足,多:富饶。

饶裕。

饶舌(多话)。

◎ 宽恕,免除处罚:饶恕。

饶命。

◎ 尽管:饶这样,他还不同意。

◎ 另外增添:饶头。

买十饶一。

◎ 姓。

饻 xī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放区一种计算工资单位,一饻等于几种实物价格的总和。

饷 xiǎng 同“飨”。

◎ 旧时指军警的薪给(jǐ):关饷。

粮饷。

饷银。

饽 bō 〔饽饽〕a.馒头或其它块状的面食;b.甜食,点心(后一个“饽”均读轻声)。

◎ (饽) 饾 dòu 〔饤饾〕见“饤”。

饿 ě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饿,你吃吧!饥饿。

饿殍(饿死的人)。

◎ 使受饿:注意别饿坏了。

馂 jùn 吃剩下的食物。

◎ 熟食。

馁 něi 饥饿:冻馁。

◎ 没有勇气:气馁。

自馁。

馁怯。

◎ 鱼腐烂:“鱼馁而肉败”。

馀 yú 见“余”。

◎ 姓。

馆 guǎn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馆。

旅馆。

馆舍。

◎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馆。

领事馆。

◎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馆。

照相馆。

◎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馆。

博物馆。

文化馆。

馆藏。

◎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馆。

蒙馆。

坐馆。

馃 guǒ 一种油炸的面食:馃子。

荞麦馃。

馄 hún 〔馄饨〕一种煮熟连汤吃的食品,用薄面片包上馅做成(“饨”读轻声)。

馅 xiàn 包在面食或点心等食品里面的肉、菜、糖等:馅子。

馅儿饼。

夹馅儿。

肉馅儿。

馇 chā 熬东西时边煮边搅:馇粥。

馇猪食。

馋 chán 贪吃,专爱吃好的:嘴馋。

馋涎欲滴。

◎ 贪,羡慕:眼馋。

馉 gǔ 〔馉蚀〕一种面制食品。

◎ (餶) 馈 kuì 进献,进食于人:“凡王之馈,食用六谷”。

◎ 泛指赠送:馈赠。

馈遗(wèi )。

馈送。

馈献。

馊 sōu 食物因变质而发出酸臭味:馊饭。

馊味。

馎 bó 〔馎饦〕古代的一种面食。

◎ (餺) 馏 liú,liù 把凉了的食品再蒸热:把馒头馏一馏。

馍 mó 面制食品,通常指馒头:馍馍。

蒸馍。

馐 xiū 美味的食品:珍馐。

馌 yè 给在田间耕作的人送饭。

◎ 古代称狩猎时以兽祭神。

馑 jǐn 荒年:饥馑。

馒 mán 〔馒头〕a.一种用发面蒸成的食品,圆形或长方形,无馅;b.方言,指包子(“头”均读轻声)。

馓 sǎn 〔馓子〕一种油炸的食品,古时环钏形,现在细如面条,呈栅状。

◎ (饊) 馔 zhuàn 饮食,吃喝:盛(shèng )馔。

馔玉。

◎ 陈设饮食。

◎ 食用:“有酒食,先生馔”。

馕 náng,nǎng 一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宋朝奸相名相都有谁,再简介一下

宋朝宰相一览表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共称宋朝,又称两宋。

北宋乃由赵匡胤代后周开始,统治了黄河流域以南一带地区

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

宋仁宗在位时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

共历九帝,168年。

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 宰相六人: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 太宗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76年—997年) 宰相九人: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 真宗朝: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赵恒(997年—1022年) 宰相十二人: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沆、向敏中、毕士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 仁宗朝:赵受益、赵祯(1022年—1063年) 宰相二十三人: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梁适、刘沆、富弼、韩琦、曾公亮 英宗朝:赵宗实、赵曙(1063年—1067年) 宰相二人:韩琦、曾公亮 神宗朝:赵仲针、赵顼(1067年—1085年) 宰相九人:富弼、韩琦、曾公亮、陈旭、王安石、韩绛、吴充、王珪、蔡确 哲宗朝:赵佣、赵煦(1085年—1100年) 宰相十一人:司马光、文彦博、王珪、蔡确、韩缜、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苏颂、章敦 徽宗朝:赵佶(1100年—1125年) 宰相十二人:章敦、韩忠彦、曾布、蔡京、赵挺之、何执中、张商英、刘正夫、余深、王黼、李邦彦、白时中 钦宗朝:赵亶、赵烜、赵桓(1125年—1127年) 宰相七人: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吴敏、徐处仁、唐恪、何■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和吐蕃为并存政权。

共歴九帝,152年。

高宗朝:赵构(1127年—1162年) 宰相十五人: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范宗尹、赵鼎、张浚、秦桧、万俟卨、沈该、汤思退、陈康伯、朱倬 孝宗朝:赵伯琮、赵瑗、赵玮、赵昚(1162年—1189年) 宰相十八人:张浚、汤思退、陈康伯、朱倬、史浩、洪适、叶顒、魏杞、蒋芾、陈俊卿、虞允文、梁克家、曾怀、叶衡、赵雄、王淮、周必大、留正 光宗朝:赵敦(1189年—1194年) 宰相三人:周必大、留正、葛邲 宁宗朝:赵扩(1194年—1224年) 宰相九人:留正、赵汝愚、余端礼、京镗、谢深甫、陈自强、韩侂胄、钱象祖、史弥远 理宗朝:赵与莒、赵贵诚、赵昀(1224年—1264年) 宰相十六人:史弥远、郑清之、乔行简、崔与之、李宗勉、史嵩之、范钟、杜范、游侣、赵葵、谢方叔、吴潜、董槐、程元凤、丁大全、贾似道 度宗朝:赵孟启、赵孜、赵禥(1264年—1274年) 宰相五人:贾似道、程元凤、叶梦鼎、江万里、马廷鸾 恭帝朝:赵显(1274年—1276年) 宰相七人:贾似道、王爚、章鉴、陈宜中、留梦炎、吴坚、文天祥 端宗朝:赵昰(1276年—1278年) 宰相三人:陈宜中、李庭芝、文天祥 幼帝朝:赵昺(1278年—1279年) 宰相二人:文天祥、陆秀夫

宋朝历任宰相都是谁?

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位云和县西,字子华,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柯城区)人,北宋幽州安次(现河北廊坊安次区)人李沆 (九四七~一○○四),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向敏中 [宋](公元九四八年至一〇一九年)字常之,(河南开封人)。

毕士安 (九三八~一○○五),名相陈恕之子,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

文彦博(1006年-1097年)。

郑居中 (1059-1123) 北宋官吏。

宋徽宗时太宰。

字达夫。

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莆田仙游)人蔡攸 1077-1126) 宋徽宗。

字常。

四川双流人何栗 何公者,何栗也,字文缜,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出生于四川省仙井监(今仁寿县)。

李纲 (1083年-1140年),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张齐贤 [公元九四三年至一o一四年]字师亮,司马光 (1019~1086)?-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蔡京长子。

(今属福建莆田仙游)人蔡懋 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泉州晋江)人,赵挺之 [宋]赵挺之(1040-1107) 北宋大臣。

字平仲:(964-1049年),北宋官吏、字顺之。

阴城(今湖北光化西)人吕夷简 (978—1040年);字醇之,又名师极,字彝叔。

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

邓洵武 ((1057-1121)北宋大臣,字微仲。

余深 ,韩忠彦 (1038~1109) 字师朴今属河南安阳)人曾布 (一○三六~一○七),中国北宋大臣,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 卢多逊 (934~985) 河南怀州人(今河南泌阳)。

李昉 [公元九二五年至九九六年]字明远,河北深州饶阳人宋琪 (917—996) 宋范阳蓟(今北京大兴)人吕蒙正 - (944或946-1011)。

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丁谓 966——1037)北宋大臣。

字谓之,(江苏苏州吴县)人李迪 濮州(今山东鄄城)人,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王安石 (1021-1086),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字子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苏颂 (1020年-1101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章惇 字子厚(1035—1105)福建南平浦城人蔡卞 北宋书法家。

(一○五八~一一一七),字元度,仙游(今属福建莆田仙游)人苏辙1039年-1112年) 汉族。

字定国?-1126) 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张叔夜 (1065-1127)永丰(今江西广丰)人种师道 (1051-1126) 北宋名将。

原名建中,字同叔。

字元常,仁宗天圣三年(1025),张士逊 ,字昭誉?—1126)籍贯不祥梁师成 (、钦宗时宰相,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王旦 (九五七~一○一七),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王钦若 (962-1025年) 北宋大臣。

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庞籍 (988年—1063年) not,开封(今属河南开封)人高俅 (。

,福建泉州府晋江人,刘沆 not; 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富弼 (1004—1083)字彦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蔡确 (1037———1093),字持正,福建泉州人韩缜 (1019-1097)字玉汝,宋开封府祥符县(今属河南开封)人,李邦彦:浪子宰相 (。

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卒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O47冯拯 (958~1023),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王曾 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

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范纯仁 (1027-1101) 北宋大臣,鲁宗道 (966—1029) 宇贯之,安徽亳州人。

韩绛 (一○二一~一○八八),吕端 (935-1000),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公亮 字明仲,号乐正生于宋咸平二年(999年): 王曾(978-1038)字孝先,宋泉州晋江旌贤乡人。

祖上世居泉州王厝埕,有两说。

存争议张知白 (,字禹玉?一 1130) (今河南沁阳)人。

王安中 (1075~1134) 北宋末中山曲阳(今属河北)人张邦昌 (1083-1127)北宋末年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欧阳珣(1081-1127年)(今属福建泉州晋江)人童贯 (1054-1126))。

字居安,字圣功. (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期福建福州罗源人,王黼 (1079—1126),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信,世居泉州(福建泉州人)晏殊 (991-1055),祖籍莱州(今属山东);陈尧佐 号知余子(963—1044年),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吕公著 [公元一o一八年至一o八九年]吕公著字晦叔,安徽寿州人吕大防 (1027年—1097年)。

江西抚州临川人吴充 (1021-1080) 北宋大臣。

字冲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南平浦城)人,王圭 (1019年~1085年),字德初。

字子宣,南丰(今属江西)人,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刘正夫 [宋],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魏仁浦 (911-969)(今河南卫辉)人赵普 (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薛居正 (912~981)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沈义伦(909—987),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宋庠 (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福建南平邵武人黄潜善 (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南平邵武)人汪伯彦 (1069-1141) 南宋初奸臣。

北宋末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人吕颐浩 (1071年-1139年)山东德州人朱胜非 (1082-1144)蔡州(今河南汝南)人。

杜充 (?-1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