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顾太清的诗词



求顾太清的诗词!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早春怨·春夜》《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悠然,

求顾太清的诗词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

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

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早春怨·春夜》《醉翁操·题云林〈湖月沁琴图〉》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

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

悄无言,攘袖促鸣弦。

照垂杨、素蟾影偏。

羡君志在,流水高山。

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

轻微徐徐弹,发曲散人间,明月风静秋夜寒。

顾太清,字子春,汉军旗人。

多罗贝勒奕绘侧室。

有《天游阁集》。

游仙 层台起虚馆,桂柱兰为堂。

微风从东来,吹动罗衣裳。

翻阶木芍药,薜荔当门墙。

挥杯发清兴,弦歌诵诗草。

繁星映户牖,明月照两厢。

为乐及良时,光景孰云长。

缥缈十二楼,上有仙人居。

左据青玉案,右拥鸿宝书。

琼瑶制危冠,芙蓉曳轻裾。

欢笑粲玉齿,从容下丹除。

俯察碧流水,清波戏朱鱼。

仰观青天云,舒卷任太虚。

巫山高巍巍,江水碧深杳。

中有阳台人,清容舒窈窕。

翠袖倚朱阑,颜色常美好。

我欲往从之,不见三青鸟。

层岩下斜日,云雾生重阴。

昏烟迷修渚,飞鸟投荒林。

清宵伫凉月,开窗弄鸣琴。

悠悠世中事,泠泠弦上音。

清明雪后侍太夫人夫人游西山诸寺 三月山花尚未发,一春忽忽过清明。

云移列岫山无数,雪满丛林树有声。

怪石自成蹲虎势,老松谁与卧龙名。

晚晴碧涧添新水,归路回看暮霭平。

东山草堂 春水满池塘,春光入草堂。

黄茅初盖顶,紫燕欲窥梁。

卉木见真趣,图书森古香。

蒙蒙新雨歇,花萼婉清扬。

淑气催花萼,春风入酒樽。

日长帘幂寂,人静鸟声喧。

拂座清松影,侵阶碧藓痕。

山堂通略彴,词赋接文园。

至日 衰颜暗向鬓丝催,地渐南游暖渐来。

春意待看河畔草,天心已复地中雷。

晴窗彩线盘金缕,碧海灵风破玉梅。

忽忽浮生三十四,百年行乐几倾杯。

次夫子清明日双桥新寓原韵 萧寺垂杨岸,明湖第几湾。

去来今日事,二十五年间。

碧瓦凄春殿,玉峰看远山。

僧窗对流水,欲往听潺潺。

欲往城西寺,还须待杏花。

羸躯仍怯冷,好景不容赊。

柳眼蘸春水,渡头明晚霞。

溪山生暝色,闪闪数归鸦。

宝藏寺 宝藏云峰秀,春山碧草齐。

清凉禅客室,冰玉主人题。

花雨层台上,泉声法座西。

登高渺城郭,万井晓烟低。

游南谷天台寺 三月三日天台寺,日午灵风入法堂。

一段残碑哀社稷,满山春草牧牛羊。

庭前柏子参真谛,洞口桃花发妙香。

笑指他年从葬处,白云堆里是吾乡。

自题道装像 双峰丫髻道家装,回首云山去路长。

莫道神仙颜可驻,麻姑两鬓已成霜。

乙未元旦 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

碧瓦才临新日色,宫镫未翦去年花。

死生转觉人情切,进退须防道路差。

节物惊心同逝水,等闲谁敢负韶华。

二十二日由白云观过天宁寺 遂过天宁寺,花香染客裾。

藓碑迷故事,风障护春蔬。

野草浓於绣,遥山淡若虚。

方今正望雨,宿麦及时锄。

法源寺看海棠遇阮许云姜许石珊枝钱李纫兰即次壁刻钱百福老人诗韵赠之 箨石文章在,风流天下传。

即看诗句好,想见老人颠。

绕座飞花雨,成阴荡碧烟。

禅房春昼静,香接逆风前。

春老花盈树,丰神借客传。

绿阴随日转,红片任风颠。

邂逅江南秀,檀栾法界烟。

题诗寄同好,问讯绮窗前。

游孔水用吴郡卢襄石刻诗韵 溪去山楼凡七里,平坦不烦折屐齿。

下有泉源上石堂,万佛妙相参差倚。

青苔互古不见日,森森浓绿疑无始。

龙泉古壁何年失,虎尾春冰岂可履。

夕阴水鸟上渔梁,倒映山容碧滩陊。

人生行乐须及时,花外光阴去如矢。

开元残碑嵌绝壁,幸得庐襄刻诗纪。

出山一路又看山,二水合流成漫水。

马耳东风拂面香,鸳鸯属玉惊人起。

归涂借问今何时,梨花桃花才结子。

渺渺春波万古闲,悠悠天地长如此。

偕隐何辞挽鹿车,云水遨游胜朝市。

夜行翠微山麓遂宿龙泉庵 篮舆一径入云深,两两明镫过树林。

吹面不嫌山气冷,满天星斗压春岑。

夏日城东泛舟归来有作 卅年不到城东去,云水空蒙接远天。

野岸新蜩鸣偶尔,山门枯木尚依然。

已非昔日僧迎客,犹记当初柳系船。

一路薰风吹酒醒,重城西望隔苍烟。

岁暮寄仲兄用东坡和子由苦寒见寄韵雪后北风起,岁暮临新年

言念客中人,何日方当还。

旅食恐不周,多病凋丰颜。

一月两寄书,一书五六篇。

告我客中事,略有好因缘。

县令与之游,我闻心喜欢

吾兄本书生,所馀惟青毡。

明哲贵保身,思退慎进前。

出处各有时,请看墀与壖。

乐道毋忧贫,仰不愧於天。

且 待春风至,万物同新鲜。

寄以敝狐裘,副以苍玉镮。

翘首望南云,新雁将北旋。

四十初度 百感中来不自由,思亲此日泪空流。

雁行隔岁无消息,诗卷经年富唱酬。

过眼韶华成逝水,惊心人事等浮沤。

那堪更忆儿时候,陈迹东风有梦不。

自先夫子薨逝后意不为诗冬窗检点遗稿卷中诗多唱和触目感怀结习难忘遂 赋数字非敢有所怨聊记予生之不幸也兼示钊初两儿昏昏天欲雪,围炉坐南荣。

开卷读遗编,痛极不成声。

况此衰病身,泪多眼不明。

仙人自登仙,飘然归玉京。

有儿性痴顽,有女年尚婴。

斗粟与尺布,有所不能行。

陋巷数椽屋,何异空谷情。

呜呜儿女啼,哀哀摇心旌。

几欲殉泉下,此身不敢轻。

贱妾岂自惜,为君教儿成。

己亥生日哭...

龚自珍与顾太清的恋情是否属实

应该不是真实的 看看下面的: 并将遗事辨丁香 ——读《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 ? 桑 农 曾朴的《孽海花》中有一段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非小说家言。

据说龚自珍在宗人府任职时,管宗人府的明善主人奕绘,是个才华盖世的贝勒。

奕绘的侧福晋叫做太清西林春,即顾太清。

一日,龚自珍与奕绘游西山,得见太清,害起相思病。

后在一次庙会上,见奕绘不在旁边,龚自珍便上前搭讪,太清也微笑回答,并留下约会地点。

龚自珍前去赴约,被人下了迷药,装进黑车,迷迷糊糊中与太清有了肌肤之亲。

此后,两人时相往来,幽会偷情。

不久事情败露,龚自珍逃离京城,于丹阳遇一位宗人府同事共饮,归后暴卒,疑为仇家派人毒之。

《孽海花》是有名的影射小说,人物多有原型。

小说中的龚自珍、顾太清,连化名都没用,故事应有所本,然内容鄙亵、情节荒唐。

小说中对顾太清身份和家庭的介绍完全属实,但她与龚自珍的暧昧关系是否确有其事,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在《孽海花》之前,已有某些传闻,只是流传于口头,无从核对。

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冒鹤亭的《读太素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

其六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

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

”〔1〕第一句写奕绘与顾太清居住的府邸,奕绘《上元侍宴》诗注有:“邸西为太平湖,邸东为太平街”;第二句写两人合葬之地,大房山东之南谷;第三句隐去一个“顾”字,即太清的姓氏;第四句则将龚自珍牵扯进来,引出了一桩扑朔迷离的“丁香花公案”。

诗中所谓“丁香花”,是有“今典”的。

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有一首写道:“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其后自注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此诗意境朦胧,指代不清,可明说“太平湖”,又说“朱邸”,显然指奕绘贝勒府;那“丁香花”及“城西阆苑春”,自然让人疑为太清西林春。

这是将龚自珍与顾太清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确凿”证据,诗无达诂,不足为凭。

所以,冒鹤亭后来写《孽海花闲话》时,虽然依旧坚信“丁香花”一诗“确为太清而作”,随即又不得不加上一句“然亦不过遐想”。

当看到《孽海花》的作者根据“太清遗事诗”的提示,编排出那么一段猥亵不堪的故事,冒鹤亭深感意外和后悔:“不意作者拾掇入书,唐突至此,我当堕拔舌地狱矣。

” 冒鹤亭自称少时闻外祖周星诒说过太清遗事的详情,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内容。

曾朴的附会,特别是有关龚自珍之死的传说,或许另有口耳相传的来源。

可对一般读者而言,这些都不过是小说野史,较不得真。

直到清史专家孟森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篇考据文章,为顾太清辩诬,“丁香花公案”才被当作清代文坛一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孟森《心史丛刊》三集《丁香花》一文,旁征博引,对太清生平事迹有所澄清。

关于龚自珍与顾太清的艳史,作者予以否定。

其理由主要有:龚诗作于己亥,奕绘已于前一年去世,何以寻仇?其时,太清为奕绘长子排挤,移居城西养马营,距太平湖很远了,且“太清亦已老而寡,定公年已四十八,俱非清狂荡检之时”〔2〕。

严格地讲,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

仔细读过该文的人,怕得不出“已辩其诬”的印象,相反,文中却留下一些疑惑与话题。

其一,孟森并没有否定“丁香花”一诗与太清有关,只是引《诗·郑风·出其东门》中“缟衣綦巾”,将“缟衣”释为“定公之妇”。

太清与当时在京杭州籍官员之眷属多有来往,龚自珍亦杭人,内眷笺赠,本是正常。

其二,作者怀疑,因太清与龚自珍眷属有来往,于是有人造作蜚语以诬,奕绘去世后,太清被逐出家门之事,恐与此有关。

其三,文章还拈出《天游阁集》中痛斥碧城仙馆主人陈文述的那首七律,认为陈与龚是同乡,流言可能出自其口,太清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苏雪林后来写《丁香花疑案再辩》,正是按照孟森的思路,有所补证,也有所发挥。

苏文提供的一个有力的反证是:“考定公年谱,他之擢宗人府主事在乙未岁(道光十五年),那年绘贝勒早已不在宗人府了。

”〔3〕龚自珍既非奕绘的幕僚,也就没有接触太清的机会,更无发生恋情的可能。

然而,苏雪林与孟森一样,认为龚自珍“丁香花”诗是写内眷与太清的交谊,并进一步推测谣言或许正是起自这批杭人眷属,并由其中的碧城女弟子传于陈文述,也说不定。

她还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载钧昏瞆横暴,听信传言,在父亲亡故后,压迫庶母出邸,寻仇毒死龚自珍。

至于太清被诬的原因,苏雪林认为是源于龚自珍许多诗词中的某些巧合和暗示,她甚至引用了王国维指责龚自珍为人“凉薄无行”的一段词话,怀疑龚有故弄玄虚、存心影射的嫌疑。

其实,当年况周颐为《东海渔歌》作序时,就主张不要纠缠于无法确证的细节,了解一下太清的人品,即可知道那样的事会不会发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

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

带有清明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寒食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王禹偁《清明》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及翻译

有关清明的诗词太多了 最著名的是唐代杜牧写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意为:清明时节小雨纷纷,路上的旅人失魂落魄,向当地人打听哪里有酒家可以暂歇,牧童遥望杏花深处指示。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大意为:这个清明节无花观赏,无酒可饮,这样索然无味的寂寞生活就像荒山野寺的和尚。

昨天从邻居那里讨了新火种,破晓先在窗前点灯读起书来。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大意为:春天的长安处处花瓣飘落,皇宫里面的柳树被东风轻轻吹着。

傍晚皇帝宣旨赏赐蜡烛给宠信的大臣,随之蜡烛的轻烟在这些重臣的家里飘散。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断肠处,日夜柳条新。

大意为:在路途中的马上度过了这个寒食节,沿途都是暮春景象。

在码头边望去可惜见不到洛阳来的人。

虽然已经被被贬逐到了南方,但依然怀念北方英明的皇上,思念着家乡痛心不已,新的柳条已经长出来很长了吧。

不知你做何用,先打这四首吧,不够用再追加。

...

龚自珍与顾太清的恋情是否属实

应该不是真实的 看看下面的: 并将遗事辨丁香 ——读《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 ? 桑 农 曾朴的《孽海花》中有一段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非小说家言。

据说龚自珍在宗人府任职时,管宗人府的明善主人奕绘,是个才华盖世的贝勒。

奕绘的侧福晋叫做太清西林春,即顾太清。

一日,龚自珍与奕绘游西山,得见太清,害起相思病。

后在一次庙会上,见奕绘不在旁边,龚自珍便上前搭讪,太清也微笑回答,并留下约会地点。

龚自珍前去赴约,被人下了迷药,装进黑车,迷迷糊糊中与太清有了肌肤之亲。

此后,两人时相往来,幽会偷情。

不久事情败露,龚自珍逃离京城,于丹阳遇一位宗人府同事共饮,归后暴卒,疑为仇家派人毒之。

《孽海花》是有名的影射小说,人物多有原型。

小说中的龚自珍、顾太清,连化名都没用,故事应有所本,然内容鄙亵、情节荒唐。

小说中对顾太清身份和家庭的介绍完全属实,但她与龚自珍的暧昧关系是否确有其事,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在《孽海花》之前,已有某些传闻,只是流传于口头,无从核对。

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冒鹤亭的《读太素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

其六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

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

”〔1〕第一句写奕绘与顾太清居住的府邸,奕绘《上元侍宴》诗注有:“邸西为太平湖,邸东为太平街”;第二句写两人合葬之地,大房山东之南谷;第三句隐去一个“顾”字,即太清的姓氏;第四句则将龚自珍牵扯进来,引出了一桩扑朔迷离的“丁香花公案”。

诗中所谓“丁香花”,是有“今典”的。

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有一首写道:“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其后自注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此诗意境朦胧,指代不清,可明说“太平湖”,又说“朱邸”,显然指奕绘贝勒府;那“丁香花”及“城西阆苑春”,自然让人疑为太清西林春。

这是将龚自珍与顾太清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确凿”证据,诗无达诂,不足为凭。

所以,冒鹤亭后来写《孽海花闲话》时,虽然依旧坚信“丁香花”一诗“确为太清而作”,随即又不得不加上一句“然亦不过遐想”。

当看到《孽海花》的作者根据“太清遗事诗”的提示,编排出那么一段猥亵不堪的故事,冒鹤亭深感意外和后悔:“不意作者拾掇入书,唐突至此,我当堕拔舌地狱矣。

” 冒鹤亭自称少时闻外祖周星诒说过太清遗事的详情,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内容。

曾朴的附会,特别是有关龚自珍之死的传说,或许另有口耳相传的来源。

可对一般读者而言,这些都不过是小说野史,较不得真。

直到清史专家孟森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篇考据文章,为顾太清辩诬,“丁香花公案”才被当作清代文坛一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孟森《心史丛刊》三集《丁香花》一文,旁征博引,对太清生平事迹有所澄清。

关于龚自珍与顾太清的艳史,作者予以否定。

其理由主要有:龚诗作于己亥,奕绘已于前一年去世,何以寻仇?其时,太清为奕绘长子排挤,移居城西养马营,距太平湖很远了,且“太清亦已老而寡,定公年已四十八,俱非清狂荡检之时”〔2〕。

严格地讲,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

仔细读过该文的人,怕得不出“已辩其诬”的印象,相反,文中却留下一些疑惑与话题。

其一,孟森并没有否定“丁香花”一诗与太清有关,只是引《诗·郑风·出其东门》中“缟衣綦巾”,将“缟衣”释为“定公之妇”。

太清与当时在京的杭州籍官员之眷属多有来往,龚自珍亦杭人,内眷笺赠,本是正常。

其二,作者怀疑,因太清与龚自珍眷属有来往,于是有人造作蜚语以诬,奕绘去世后,太清被逐出家门之事,恐与此有关。

其三,文章还拈出《天游阁集》中痛斥碧城仙馆主人陈文述的那首七律,认为陈与龚是同乡,流言可能出自其口,太清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苏雪林后来写《丁香花疑案再辩》,正是按照孟森的思路,有所补证,也有所发挥。

苏文提供的一个有力的反证是:“考定公年谱,他之擢宗人府主事在乙未岁(道光十五年),那年绘贝勒早已不在宗人府了。

”〔3〕龚自珍既非奕绘的幕僚,也就没有接触太清的机会,更无发生恋情的可能。

然而,苏雪林与孟森一样,认为龚自珍“丁香花”诗是写内眷与太清的交谊,并进一步推测谣言或许正是起自这批杭人眷属,并由其中的碧城女弟子传于陈文述,也说不定。

她还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载钧昏瞆横暴,听信传言,在父亲亡故后,压迫庶母出邸,寻仇毒死龚自珍。

至于太清被诬的原因,苏雪林认为是源于龚自珍许多诗词中的某些巧合和暗示,她甚至引用了王国维指责龚自珍为人“凉薄无行”的一段词话,怀疑龚有故弄玄虚、存心影射的嫌疑。

其实,当年况周颐为《东海渔歌》作序时,就主张不要纠缠于无法确证的细节,了解一下太清的人品,即可知道那样的事会不会发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

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龂龂置...

关于时间的诗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崔护《题都城南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贾岛《剑客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杜秋娘《金缕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朱熹《偶成》今日歌(明)文嘉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日歌明 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展开...

关于祭祖的诗词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7)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8)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9)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0)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张继《闾门即事》 21)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22)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孟云卿《寒食》 23)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4)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5)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 李冠《蝶恋花?春暮》 26)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7)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8)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 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29)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0)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31)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32)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杨万里《寒食上冢》 33)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4)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5) 梨花榆火催寒食。

—— 周邦彦《兰陵王?柳》 36)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高翥《清明日对酒》 37)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程颢《郊行即事》 38) 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9)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0)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42)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清明祭祖诗词: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有哪些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崔护《题都城南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贾岛《剑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杜秋娘《金缕衣》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稻花香里说丰年。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黄巢《题菊花》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 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 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关于海棠的古诗

1、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宋代:吴潜海棠亭午沾疏雨。

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

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朝: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4、咏白海棠清代:曹雪芹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5、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清代:顾太清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轮囷。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6、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宋代:杨万里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7、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宋代:管鉴春阴漠漠。

海棠花底东风恶。

人情不似春情薄。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

酒醒无奈愁如昨。

殷勤待与东风约。

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