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煜诗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什么 愁有了一些想法。一个皇帝到阶下囚,国破家亡,娇妻已逝,死后无言面对列祖列宗,这是作者作词当时的心里写照。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

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有了什么

愁有了一些想法。

一个皇帝到阶下囚,国破家亡,娇妻已逝,死后无言面对列祖列宗,这是作者作词当时的心里写照。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出自虞美人。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出自李煜的哪一首词,此词的...

李煜是南唐的亡国之君,却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亡国后被软禁起来,从锦衣玉食的帝王沦为阶下囚,心中忧楚,所以才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自己的忧愁如一江东流的春水.《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出自李煜的哪一首词,此词...

李煜是南唐的亡国之君,却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亡国后被软禁起来,从锦衣玉食的帝王沦为阶下囚,心中忧楚,所以才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自己的忧愁如一江东流的春水.《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哪...

虞美人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

此泛指宫殿建筑

〔导读〕宋代王銍《默记》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

"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

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

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

"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

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

遂为名句。

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李煜《虞美人》“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好。

这是李煜的诗歌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