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中的撞韵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

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

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

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也叫出韵。

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

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

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

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

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

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

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凑韵 俗称“挂韵脚”。

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

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

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

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

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

“欲作佳诗,先选好韵。

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

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

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

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

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

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

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

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

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

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

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

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

“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

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

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

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

如何破解诗词中的“撞韵”、“挤韵”和“连韵”

诗词是要押韵(压韵)的,即在诗词中,要求某些句子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

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因而就有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的押韵也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二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

在诗词创作实践中,使用旧声韵和新声韵的诗人都不在少数,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前者略多于后者。

遵循古声韵的,诗押《平水韵》就可以了,如果写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

词一般按《词林正韵》来押韵。

遵循现代声韵系统的,诗词都按《中华新韵》押韵就可以,没有必要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了,因为《中华新韵》只有十四个韵部,已经很宽泛了,如果再宽,就宽得没有边了。

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

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

落韵 也叫出韵。

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

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

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

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

我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

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

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

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凑韵 俗称“挂韵脚”。

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

这是不行的。

重韵 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倒韵 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

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

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

哑韵 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

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

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

“欲作佳诗,先选好韵。

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

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僻韵 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

比如下平六麻里的“犌”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蝀”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

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

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

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复韵 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

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

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

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

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美造成一定的伤害。

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

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

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

“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

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

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

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

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

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

撞韵是什么回事

撞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 《七绝·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

古代诗词中撞郎一词有何典故?

据《后汉书?钟离意 传》载,东汉明帝性褊察,公卿大臣 多被诋毁。

某日明帝尝以事怒郎官药嵩以杖撞之”。

“嵩走入床下,帝 怒甚,疾言曰:郎出!郎出!嵩曰: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未闻人君,自 起撞郎帝赦之”。

后因以“撞郎”作为咏直谏之臣的典故。

唐?卢照邻 《哭金陵韦郎中》:“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诗歌中什么是韵?

在诗词之中,韵就是韵脚,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作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即使是民 歌也会押韵。

一首诗有没有押韵,一般人都能觉察出来。

但是“什么是韵”,说起来就很复杂了。

在古代,对“韵”的理解非常复杂,但是现代汉语中出现了拼音 和字母,对于韵的概念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古代诗词中所谓“韵”,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大致相同。

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一个汉字一般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构成,如“工”字拼成 gong,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

要注意:声母总是在前面,韵母总是在 后面。

再看“冬”,“同”, “聪”等字的拼音,会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将它们称为同韵字。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隶属于不同的韵,即现代汉语拼音中所说的韵母。

同韵母的字在一首诗词中被用于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就叫“押韵”。

这样会使 诗歌具备节奏感和音乐感,读起来既顺耳又动听,借以增加诗词的艺术感染 力。

因押韵的字都在句子的末尾,所以又称其为“韵脚”。

古代诗歌中的"韵"何意思

【进退格】 亦称"进退韵"。

诗韵术语。

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 亦称"辘轳韵"。

诗韵术语。

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

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葫芦格】 亦称"葫芦韵"。

诗韵术语。

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

葫芦韵者,先二后四。

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

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color]

诗词中什么叫撞意

圳交警官方微博日前转发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两辆轿车发生了追尾事故,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深圳交警官方微博随后再次转发该视频并回复:必须追刑。

有网友问:这个够刑拘吗,主要原因是对方随意超车、强行变线、违法抢行——这种容易引发路怒现象的人被定义为“造怒者”。

“路怒者”当然要为以暴制暴的方式承担法律后果。

深圳交警曾针对2027名市民进行过一项调查,被追尾的粤S车主竟然在红绿灯路口倒车掉头,加大油门直撞对方车辆,如果“造怒者”违法成本低,会让一些人产生代替“执法”的念头,商务车因为没有按照标识停车,“造怒”行为无论对他人生命还是对自身生命都是一种轻慢,据媒体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7月24日下午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大巴车和一辆商务车相撞,才能有效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但最重要的诱因还在于某些车主的野蛮驾驶,商务车上4名中国人身亡。

根据一份现场查勘定损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每年约20%的车祸事故与“路怒症”作怪有关。

但思考不能止于此!没错,“路怒症”的根源就在于规则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位。

很多人将“路怒症”当作不文明行为来看待,没有意识到它还往往会触碰法律红线,66%的人有过路怒行为。

当地警方调查后认为,但违反交通法规在先的“造怒者”更应受到严厉惩处。

该视频被众多网友转发,播放次数目前已超过100万。

这起事件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路怒症”的关注与讨论。

或者说,从而导致“路怒”现象增加。

其实。

对一些危害他人以及公共安全的“路怒”行为从法律层面予以惩治,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交通事故,而是涉嫌故意伤害罪,不能互不追究了事。

有网友认为,还有必要分析“路怒症”产生的原因。

时间、睡眠不足等虽也可能是路怒症的诱因...

诗的歌律是啥?求详解!

诗词的格律要求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亦即七大要素):声律、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章法。

一、声律:指讲求平仄。

(这里仅指狭义的声律,广义的声律还包括用韵等诗词在声调上的规范和要求。

)1.句内平仄相间;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3.联间邻句间平仄相粘;4.脚分明。

二、对仗:一般要求是除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工对也可宽对之外,中间有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并且应是工对。

(工对是指对仗严格工整的对子,宽对则相反。

)三、押韵:除首句可押可不押之外,每隔一句,即偶数句尾押韵一次。

要求主要有:1.位置在偶数句尾;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一般与对仗有关。

不对仗以入韵为常,也可不入韵;对仗以不入韵为常,也可入韵。

首句不入韵,五言较多,七言较少;3.押平韵;4.一韵到底,过去是这样。

但从理论上讲,格律诗应是可以换韵的;5.脚分明;6.不可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7.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8.不可撞韵;9.尽量避免挤韵(诗文中不恰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称“挤韵”。

)10.尽量做到高要求:用韵上层楼。

四、定句:指每首诗有一定的句数。

五、定言:指每句有一定的字数,并且句句相等。

六、节奏:指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结构要求。

诗句的意义结构必须与诗句的节奏结构相吻合。

七、章法:即格律诗的章法。

主要内容有:整首句子成双成联、联内相承、联间递转、首联起承、尾联转合等。

【古诗该怎生写法?有哪些具体规矩?要有什么积淀?】作业

1、诗必韵2、诗要平声韵3、不可用重复字4、必须整齐5、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鲁迅诗歌中的名言及意思。

急!!!!!!!!!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名言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鲁迅名言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

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鲁迅名言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鲁迅名言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鲁迅名言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鲁迅名言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

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鲁迅名言警句精粹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名言鲁迅名言警句精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名言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鲁迅名言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

改革,第一着自然是扫荡废物,以造成一个使新生命得到诞生的机运。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伟大的心胸,应该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

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评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不耻最后"。

即使慢,驶而不息。

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目标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艰辛。

轻敌,最容易失败。

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

感情正烈的时候,容易封杀美。

月缺花残,潸然泪下。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

中国人格外凶。

《集外集拾遗补编.寸铁》 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却往往反为这“所为”而灭亡。

到这样,他们这才安心了。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虽有善于暴露社会黑暗面的文学家,恐怕也难有做到这么简明深切的了。

“叫人叫不着,自己顶石坟”则竟包括了许多革命者的传记和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

《三闲集.太平歌诀》 我想,恋爱成功的时候,一个爱人死掉了,只能给生存的那一个以悲哀。

然而革命成功的时候,革命家死掉了,却能每年给生存的大家以热闹,甚而至于欢欣鼓舞。

惟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

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

……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

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

民众的惩罚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近来我悟到凡带一点改革性的主张,倘于社会无涉,才可以作为“废话”而存留,万一见效,提倡者即大概不免吃苦或杀身之祸。

古今中外,其揆〔揆(kui)〕准则,道理。

一也。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