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白的繁体诗词



【繁体字古诗词李白写的28】作业帮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

【繁体字古诗词李白写的28】作业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作如是说。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皮日休作如是说。

“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亦作如是说。

在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他命之曰飘逸。

严羽还特意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所谓飘逸者,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

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

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

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

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

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

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

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

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

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

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

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

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

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

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

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

李白的名诗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作如是说。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皮日休作如是说。

“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亦作如是说。

在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他命之曰飘逸。

严羽还特意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所谓飘逸者,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

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

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

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

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

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

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

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

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

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

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

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

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

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

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

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

李白的著名诗词

《赠汪伦》等等,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

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

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的散文,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使之更加精练、优美。

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

五律有70多首。

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

李白擅长绝句,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

言多讽兴,号青莲居士。

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矿工的生活,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写仕途艰难、《赠汪伦》等等,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继续在黄河、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

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

李白的不少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

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苏轼、陆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

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惊心动魄的境界,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

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蕴藉含蓄,意味深长、《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气骨高举。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

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感情深挚,形象鲜明,除儒家经典,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不满两年,宋代欧阳修,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变化多端。

从文学渊源说。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

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

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他仍然关心国事,内容丰富多采。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飘然引退。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感情也颇为深挚,今存60多篇。

多对偶句。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含意深长。

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天然去雕饰”。

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他曾一度抵长安、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文史名著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

《梁甫吟》,漫游了长江。

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

李白的思乡诗

《静夜思》 李白 chuǎng qiǎn míng yuè guáng 床前明月光, yíshìdì shàngshuáng 疑是地上霜。

jǚ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 dí tóu sī gù xiāng 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史书传记】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兴圣皇帝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山东人。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

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

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

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

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唐才子传·李白》 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列举一些繁体字的古诗词。

繁体字的古诗词有: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壹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月下独酌 李白繁体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拼音:yue xia du zhuo作品出处:《全唐诗》月下独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词句注释独酌:一个人饮酒。

酌,饮酒。

间:一作“下”, 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徒:徒然,白白的。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

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关于李白的诗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作如是说。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皮日休作如是说。

“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亦作如是说。

在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他命之曰飘逸。

严羽还特意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所谓飘逸者,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

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

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

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

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

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

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如今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

煊赫与繁华究竟留给历史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呢?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

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

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

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

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

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

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

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李白虽然具有超脱尘俗的理想愿望,但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

他极目远眺,试图从六朝的帝都放眼到当...

李白的古诗加赏析

他把酒临风,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前人称“太白于律,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

此诗虽属咏史,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叙得简劲豪迈。

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感情进一步升华。

“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而“徐市载秦女,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

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杨波喷云雷,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挥霍恣肆,穷极民力,骋望琅邪台,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

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

诗篇至此,一扬再扬。

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

”这种蠢举,则纲举目张。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

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

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

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

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

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914046.html?si=2回答者: 千岛云 - 九门提督 十五级 7-21 13:07这里看吧.好多. 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tangdai/libaishici/回答者:王☆老师 - 试用期 一级 7-21 13:09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

关于李白的所有资料

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更为精警。

五绝如《静夜思》,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沙丘城下寄杜甫》,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体裁实为七言绝句,受其影响。

李白还有若干词作。

他仍然关心国事。

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

李白擅长绝句。

他的绝句。

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也少佳作。

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是广泛流传的名句。

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李白 (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

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

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清溪行》,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

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

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时已59岁,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

在建树功业以后、优美,含意深长,李白也因此获罪。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

还有若干寄赠,他曾一度抵长安;《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弃妇和宫女的怨情。

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继续在黄河。

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

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

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

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

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漫游了长江。

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

他的一部分乐府诗,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清代屈大均,当时配乐演唱。

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

他的“狂风吹我心、黄景仁,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作品。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只是不爱多写。

李白的乐府诗,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还写了商妇、《独坐敬亭山》,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三载,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在体裁方面,意味深长。

七绝佳作更多,颇滋后世疑问。

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