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表示劳动和丰收的诗词



赞美辛苦的劳动丰收的果实的诗句唐乐府·李坤 悯农 锄禾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字公垂。他不仅是中唐时期

赞美辛苦的劳动丰收的果实的诗句

唐乐府·李坤 悯农 锄禾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字公垂。

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

元稹曾说过:“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

雅有所谓,不虚为文。

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

”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写了五十首,并改名《新乐府》。

可见李绅创作的《新题乐府》对他们的影响。

所谓“不虚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吗?可惜的是李绅写的《新乐府》二十首今已不传,不过,他早年所写的《悯农二首》(一称《古风二首》),亦足以体现“不虚为文”的精神

诗的第一首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 “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

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 “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

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

这对于两首小诗来说,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

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诗人还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因此它虽然是那么通俗明白,却无单调浅薄之弊,能使人常读常新。

在声韵方面诗人也很讲究,他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绝形式,这一方面便于自由地抒写;另一方面也使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称的简朴厚重的风格

两首诗都选用短促的仄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的感觉,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形容收获的诗句有哪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悯农作者:李绅 年代: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

有没有描述粮食丰收的诗词

麦穗在田野里张望,张望;瘦小的身姿在微风中摇荡,诉说着历经岁月的沧桑;寒风吹不散你无穷的思念,烈日晒不干你无尽的眷恋。

勤劳的人们一直在不停的期盼,期盼;那一滴一滴的的汗水,早已与你心脉相连,心手相牵;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你醉人的体香,单看你的金黄就给人以无尽遐想。

手指抚过你脸庞的温存随风荡漾;丰收的喜悦带走了昨日的那一抹忧伤。

最美的风景已定格在人们心上。

...

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却不营,而以求自安。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江上渔者》范仲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张俞刺绣五彩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晨星里荒汇。

戴月荷锄归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古诗中写辛勤劳动的诗句农民辛勤劳动的诗句《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蚕妇》【北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 展开

有没有描述粮食丰收的诗词

唐代诗人李绅可谓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至,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

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除此之外,无论是刘禹锡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还是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都在告诫我们,要懂得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这样教育太子:“朕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朕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意思是说,我每逢穿衣吃饭,都会感念耕种的农民和织女的艰辛。

生命因劳动而美丽,美丽因勤劳而精彩。

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如此描述农民通宵打稻的情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

而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有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又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李白一生写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首。

他有一首题为《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的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透过短短二十个字,我们不难感受冶炼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五月,是麦收的农忙时节。

熟透的小麦扎煞着麦芒,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沙啦啦作响。

白居易在他那首著名的《观刈麦》中这样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描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的情景。

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

1、《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秋天丰收古诗词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释义: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释义: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

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释义:见长风吹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振奋,烦恼为之扫光,感到心情舒畅,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凉啊 秋天带来的气息 萧瑟啊草啊木啊摇啊摇啊掉下来衰败啦 哀怆孤寂啊好象在远行之中 爬上爬下啊 一年又要过去啦 9.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释义:庭院里眨眼间多了许多落叶才觉醒原来秋天已经来了古人眼中的秋多有些萧索、零落之意, 10.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释义: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一层寒冷的色彩 11.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释义: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

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释义:诗人寒城登望,触目都是苍茫之色。

1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释义: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1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释义: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描写丰收硕果的诗词

《观 刈 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