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俄罗斯革命诗词



外国一位诗人写的关于爱情的诗词,挺出名的 国外爱情诗1: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

外国一位诗人写的关于爱情的诗词,挺出名的

国外爱情诗1: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让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会像我这样地爱你作者介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主要诗作:1.短剑2.巴赫奇萨赖的泪泉3.致大海4.青铜骑士5.致凯恩6.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普希金长诗全集7.迟开的花朵更可爱8.十月十九日9.枉然的赋与10.枉然的馈赠11.你和您12.当我以臂膊13.当我紧紧拥抱着14.哀歌15.茨岗16.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17.够了,够了,我亲爱的18.我的朋友,时不我待1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0.我曾经爱过你21.自由颂国外爱情诗2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作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春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得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1847年6月1日至10日于索伦塔(献给爱妻尤丽亚的爱情诗)作者简介:裴多菲·山陀尔,原来译名为彼得斐 Petogfi Sandor 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和英雄,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少年时期过流浪生活,做过演员,当过兵。

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开始写作生涯。

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

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

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

主要诗作:1. 民族之歌2. 自由与爱情3. 我的泪

俄国的1905年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20世纪初,俄国爆发一场经济危机。

为了转移因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内施行高压政策,压制人民的不满情绪

对外则极力扩张,转移人民的视线阻止革命的发展,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不但没有缓解沙俄的矛盾,反倒加快了革命的到来。

由经济危机造成了物价上涨,工人的工资逐渐降低,大批农民征集当兵而荒芜了土地,再加上日俄战争的失利,使人民越来越愤怒,许多大城市发生了反战示威。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在工人中积极活动,得到工人阶级的广泛支持。

1905年1月3日(俄历),圣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全市工人纷纷支援。

不到几天,罢工人数增加到15万多人。

沙皇政府作好了准备,派出一个名叫格奥尔基?加邦的牧师,经常出没在工人之中,到处游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请愿。

在牧师的鼓动下,工人们决定前去冬宫进行和平请愿。

1月9日(俄历)是一个星期日,10多万工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从郊区向冬宫进发。

游行队伍高举着教堂的旗帜、十字架、圣像和沙皇的肖像,口里唱着祷歌,前去进行和平请愿。

结果,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开枪镇压,血洗街头,死伤3000多人。

这一天被称为“流血的星期天”。

人们对沙皇的幻想破灭了,工人们彻底明白过来,他们再也不相信什么救世主,纷纷行动起来,掩埋了同伴的尸体,在交通要道筑起了堡垒,拿起武器准备向沙皇讨还血债。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其他城市的工人也掀起罢工的浪潮,连手工业者和农民也被发动起来,向封建专制发动进攻。

这就是俄国的1905年革命。

革命浪潮迅速波及全国。

从1月到3月,罢工的总人数达到了 80万。

10月,俄国工人又掀起了全国性的政治总罢工,提出了“打倒专制主义,民主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并第一次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

工人运动还促进了农民起义和士兵起义,沙俄黑海舰队的“波将金”号就举行了起义。

但因孤军无援,在沙皇政府的镇压下失败了。

可这次起义,动摇了沙皇政府的统治。

1905年的俄国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宁称这次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17年11月7日俄国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 领导下,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

早在1917年 2月,俄国爆发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了两 个政权(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

根据这种形 势,同年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后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中央全会,通过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 义的决议。

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起义,停泊在 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盘踞在冬宫的临时政府开炮猛轰,赤 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所有重要据点。

临时政府被推翻,同日,全 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宣布政权归苏维埃。

次日,通过了《和平法 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

从1917年10月至次年2月,革命扩展到全国各地,被称为“苏维埃政 权的凯歌行进”时期。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开 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新时代。

详细的俄罗斯国情

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联邦(The Russian Federation) 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居世界第一位。

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

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美国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33807公里。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

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

国徽为以双头鹰为图案的盾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

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

反法西斯胜利日:5月9日(1945年);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国庆日):6月12日;和谐和解日:11月7日(原十月革命纪念日);宪法日:12日12日。

俄罗斯人口有 1.449亿。

全国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82. 95%,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国语,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首都莫斯科有人口838. 92万。

平均气温:1月-5. 2℃,7月21. 4℃。

简史:公元9世纪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分裂为众多封建公国。

14~16世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国家——莫斯科大公国合并了东北和西北罗斯。

1547年改大公为沙皇之后,推行向外扩张政策。

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9世纪下半叶废除农奴制,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末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1905年爆发第一次俄国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与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后扩大为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改名为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国家。

政治:俄罗斯宪法规定俄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确立了总统制的国家领导体制。

议会称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每届任期4年。

联邦委员会由每个联邦主体的立法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各一名代表组成,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国家杜马中的一半按简单多数原则由全国225个大选区选出,另一半按比例制原则从各党派中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联邦法律、宣布大赦、同意总统关于政府首脑的任命等。

俄联邦政府是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

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 ,1999年12月31日任俄罗斯代总统,2000年3月当选。

近年来,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借重。

其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1991年12月27日,中俄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正式建立两国国家关系。

经济:俄罗斯是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前苏联经济的基干部分置于俄罗斯境内,工业部门齐全,成为完整的体系,而且技术设备相对先进。

在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联邦的国民经济发展与全苏一样,经历了一个由60年代以前的高速增长、70-80年代滑坡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倒退的不断衰退到危机的演化过程。

前苏联解体后,俄全盘接受美等西方国家推荐的经改药方,采取“休克疗法”,推行以大规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经济改革,在财政、货币、私有化等领域出现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经济连年下滑。

1998年俄爆发金融危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再趋恶化。

1999年受卢布贬值和国际市场油价上扬以及普里马科夫政府大幅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俄经...

比较著名的俄罗斯民歌都有哪些?

纤夫歌曲1、 伏尔加纤夫曲2、 辽阔无边的大草原3、 顺着伏尔加母亲河4、 远方有片草原 民俗歌曲5、 从黑森林那一边6、 妈妈呀,尘土为何飞扬?7、 小劈柴8、 纺纱姑娘9、 夜 歌10、夜呀,沉沉的夜11、伏尔加河涌春潮12、伏尔加河水高涨13、假如伏尔河水倒流14、田野里静悄悄15、田野间莫非只有一条小路16、雪球树在山谷近旁17、灰蓝蓝的鸽子18、为什么,亲爱的,我认识了你呀19、我的小心肝20、我是自己栽种鲜花21、我要去到小河边22、说我年轻,是年轻23、整个宇宙都走遍24、萨玛拉小城25、年代久远的椴树26、凌晨时分27、在穆罗姆城的路边28、小路杂草生长29、我失落了我的戒指30、金 山31、月亮一团腥红32、在顿河畔留连 舞蹈歌曲·诙谐歌曲33、打铁坊34、卡玛林斯卡亚35、雪球花36、在森林的那一边37、草地上38、芳草地上的姑娘39、小河边上木桥近旁40、为什么呀,美丽少女41、阵阵钟声42、草地上的鸭子43、田野里有棵白桦44、一片小草野花45、走一走,转一转呀46、走上小山冈47、大门旁边48、小苹果49、在那空荡荡的田野上50、沿着彼得大街51、姑娘们春播啤酒花52、七个女婿53、我和蚊子跳一个舞54、来给蚊子找个对象 以作家诗词谱写的民歌55、故 乡56、顺着伏尔加河而下57、我的爱住在高楼58、两岸双峰之间59、高高庄稼的那一方60、晚 钟61、路过一座村庄62、三套车飞奔向前63、草 原64、小铃铛65、三套车66、当年在驿站赶车送信67、货 郎68、为什么凝望着大路69、我独自走在路上70、不是狂风吹弯枝桠71、当年我还是个小姑娘72、好妈妈,你不要骂我73、黑眉毛呀黑眼睛74、在平坦的河谷中央75、少女的戒指76、飞翔的夜鹰77、小村庄78、纤弱的花楸树79、我长大成人 茨冈歌曲80、路漫漫81、我的篝火82、黑眼睛83、迷人的眼睛84、褐色眼睛 士兵歌曲85、哎呀雪球花儿86、士兵弟兄87、我的花园,小花园88、在小山上89、斯拉夫送行曲 历史歌曲91、升起来,一轮红太阳92、升起来吧,红太阳93、从那岛屿后的河湾94、悬 岩95、你别喧哗,橡树妈妈96、博罗吉诺97、顿河好汉98、瓦良格99、冰冷的浪花啊飞溅 革命运动歌曲100、航海者101、请你指点我这样的场所102、纺织工的心思103、你呀,命运104、木夯歌105、大海啊浩瀚而宽广106、离首都十俄里107、囚徒108、听不到城市喧闹109、漆黑夜要抓紧时机110、静 听!111、太阳出来又落山112、亚历山大中央监狱113、夕阳落在旷野后面114、在尘埃的路上115、在荒芜人烟的密密森林116、神圣的贝加尔——光荣的海117、在荒凉的外贝加尔草原118、你好哇,自由的语言119、精神上你我市兄弟120、来,朋友们,奋起战斗121、人民进行曲122、快走上街垒!123、华沙曲124、红 旗125、你发疯吧,暴君126、工人马赛曲127、你们已英勇牺牲128、光荣牺牲129、同志们,勇敢地前进130、我们是铁匠 国内战争歌曲131、我们勇敢去作战132、我们是红色战士133、乘风破浪134、英雄恰巴耶夫走遍乌拉尔山135、跨过高山,越过平原136、我们的火车头137、青年近卫军138、远在小河对岸 卫国战争歌曲139、小 路140、小花朵再山下开放141、伏尔加河上乌云翻滚142、在光荣的斯达林格勒城郊143、在罗斯托夫城的郊外144、拉多伽湖145、有位列宁格勒小伙146、夜深人静,四处炮火停息147、灯 光148、小水锅 战后时期歌曲149、祖 国150、我走向激流的河畔151、你呀,伏尔加152、夜鹰早已不再唱153、山后农庄有口水井154、年轻的哥萨克来自远方155、碧蓝的波浪轻轻拍岸156、湖157、心里多欢畅158、齐心协力收割庄稼159、机器不会自己开动160、白雪茫茫161、云杉树—小白桦162、请到我家来作客163、轮舞伴唱小调164、乌拉尔小唱165、稠李树在窗外摇晃166、伏尔加河深水阔167、眼看已是夜晚168、伐尼亚整夜没有睡觉169、明月之夜170、朝霞升起171、白雪松软软地盖着小路172、秀发金黄173、瞧那边有人下了山冈174、小星星175、伏尔加小唱176、生活在伏尔加多美好

毛泽东写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全诗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赏析(一):上阕描写祖国北方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河山无比壮丽。

写出了祖国北方那坚冰封结大地、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色。

这里用『千里』和『万里』使人感到祖国北方的辽阔广大。

用『冰封』和『雪飘』,写出『北国』冬季的风光。

『千里冰封』是静景,『万里雪飘』是动景,静支交织,使北国雪景显得雄伟壮丽而生气勃勃。

短短三句十二字,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冰天雪地的『北国』奇景中去了。

接下来,更加刻画出『北国』的壮美,长城内外白茫茫一片,无论大河的上游还是下游顷刻之间失去滚滚波浪,把『冰封』刻画的细致入微。

群山的山势蜿蜓曲折,积雪的群山银白,看上去就像银蛇在舞动。

高原高低起伏,积雪的高原蜡白色,所以又像蜡象在奔跑了。

这两句雪景的描绘都运用了很恰切的比喻

『蛇舞』、『象驰』的写法,把原来都是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成了动态,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

『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准确地反映出大雪茫茫,天低野阔,上下相接,一片银白,渺无际涯的景色。

你看,当那风雪弥漫之时,天上彤云密布,愈见其低,山峰披着白雪,愈见其高,大雪不停地覆盖群山高原,又产生群山高原扶摇直上的感觉,真好像是『银蛇』与『蜡象』要和上天比比高低那样了。

这里的描写,既有真情实感,又有丰富的想象。

不仅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外部面貌,而且写出了它的内在气魄。

祖国不仅雄伟壮丽,而且生机勃勃,充满奋发向上的气质,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斗争精神的艺术体现。

上阕的结尾三句,意境又深入一层。

用『须晴日』一语转入一个新的境界,亦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景象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你再看,当雪霁天晴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太阳照着白皑皑的雪地,阳光雪色交相辉映,这时的山河更是艳丽壮观!这里的描写不仅写出雪后的祖国河山更加绚丽多彩,而且写出了革命胜利后的伟大祖国更犹如旭日东升、灿烂辉煌。

下阕评论祖国历史人物借以鼓舞当今革命人民为祖国创造无产阶级英雄业绩。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个『引』字巧妙地过渡到诗人想要议论的问题,无数的英雄豪杰热爱着祖国美好的江山,为她所倾倒,为她的更加美好而奋斗献身。

这个『引』字,一方面反映出『江山如此多娇』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无限悠久,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普遍和广泛。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封建皇帝。

汉武帝在位时做了许多巩固统治和增强国力的工作,制止了战国以来匈奴对中国北方的侵扰,扩大了汉帝国的统治区域

唐太宗是唐代的第二个皇帝,是杰出的军事家。

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八、九年内先后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整顿内政,形成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他还战败东突厥,解除了外族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宋太祖是建立宋朝的第一个皇帝,他削平唐末割据的藩镇,实行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纷争的局面。

这几个人物,从他们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从他们在武功方面的建树,都可算是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但是可惜他们在文治方面都差了一些,因为他们都是封建时代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统治实质,只能是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只能是对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及社会制度进行维护和巩固。

在这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用艺术的语言,很准确地选用了『惜』、『略输』、『稍逊』等比较性的词语,指出了他们的未及当世英雄的局限性,对他们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批判。

一个『惜』字领起,贯穿着这四句。

既肯定和赞赏他们的才能,又叹惜和点出了他们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接着又提到了一个曾统治和征服了许多地方、版图曾扩及欧洲(达俄罗斯的东部及南部),声威赫赫、不可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语对国王的尊称,意思是『强大的统治者』)。

他虽是『一代天骄』,却也不过是只懂得弯弓射雕的赳赳武夫罢了。

『只识』一词比『略输』、『稍逊』更有分量,对成吉思汗的批判显然更有加有力。

这些评价说明,这些人物虽然是历史上的『英...

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俄国二月革命以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由窃取了革命果实的 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掌握着各级权力机构;另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它拥有实权,但它只是辅助性政权。

由于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依然推行沙皇的政策,拒绝满足人民的和平与土地的要求,因此,布尔什维 克还必须领导人民继续为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没收地主的土地,为把全部政权交 给苏维埃而斗争。

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并在党的会议上作了被称为《四月提 纲》的报告,它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

7月,在临时政府的指令下,30多万俄军贸 然向同盟国发动进攻,结果遭到惨败,10天内俄军损失6万余人。

消息传到彼得 格勒以后,群情激愤,50万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和平示威,要求全部权力归苏维埃, 游行遭到临时政府的血腥镇压,史称“七月革命”。

临时政府掌握了全部权力,开 始大肆逮捕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群众,布尔什维克的活动转人地下。

8月,布尔什维 克党召开代表大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并粉碎了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 的武装叛乱。

1917年秋天,俄国爆发了全国性危机,促进了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0月20 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亲自领导和组织武装起义。

10月25日,根据党 中央的决定,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

11月7日上午,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 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苏维 埃。

晚上9点,随着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一声炮响,工人赤 卫队和革命士兵立即向冬宫发起总攻。

刹那间,起义部队潮水般冲进冬宫,与盘踞 在宫里的敌人展开激战。

直至深夜,终于全部占领了冬宫。

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胜利了! 在彼得格勒起义的影响下,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3月,社会主义革命在 俄国各地先后取得胜利,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也从 彼得格勒迁到了莫斯科。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它为当时处于 同样遭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

俄国大诗人普斯金是怎样死的?

1. 不是普斯金,是普希金。

2. 去世: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

1837年2月8日,普希金与丹特斯决战,结果腹部受了重伤,两日后的2月10日(俄历1月29日)不治身亡,年仅38岁。

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3. 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沁园春 雪(毛泽东)诗词

但是可惜他们在文治方面都差了一些,因为他们都是封建时代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统治实质,只能是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赏析+ 上阕描写祖国北方的雪景。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使北国雪景显得雄伟壮丽而生气勃勃。

短短三句十二字,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冰天雪地的『北国』奇景中去了。

接下来,声威赫赫、不可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语对国王的尊称,热情赞美祖国河山无比壮丽。

写出了祖国北方那坚冰封结大地。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斯有第一等真诗、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色。

这些评价说明,愈见其高,大雪不停地覆盖群山高原,又产生群山高原扶摇直上的感觉,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群山的山势蜿蜓曲折,积雪的群山银白,看上去就像银蛇在舞动、九年内先后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这些封建统治者与当世英雄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的,又叹惜和点出了他们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接着又提到了一个曾统治和征服了许多地方,语言优美豪放。

意境深运。

用『冰封』和『雪飘』,写出『北国』冬季的风光。

『千里冰封』是静景,『万里雪飘』是动景,静支交织,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隽久永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 二 gt,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诗人咏雪,为她的更加美好而奋斗献身。

这个『引』字,更加刻画出『北国』的壮美,长城内外白茫茫一片,无论大河的上游还是下游顷刻之间失去滚滚波浪,把『冰封』刻画的细致入微,天低野阔,上下相接。

一个『惜』字领起,贯穿着这四句,一片银白,渺无际涯的景色。

你看。

『蛇舞』、『象驰』的写法,把原来都是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成了动态,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

『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只能是对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及社会制度进行维护和巩固。

在这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用艺术的语言。

这里用『千里』和『万里』使人感到祖国北方的辽阔广大,所以又像蜡象在奔跑了。

这两句雪景的描绘都运用了很恰切的比喻,意思是『强大的统治者』)。

他虽是『一代天骄』,却也不过是只懂得弯弓射雕的赳赳武夫罢了。

『只识』一词比『略输』、『稍逊』更有分量,阳光雪色交相辉映,这时的山河更是艳丽壮观!这里的描写不仅写出雪后的祖国河山更加绚丽多彩,从他们在武功方面的建树。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

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

“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

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

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

这种移情入景、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

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画卷上,想象雪霎天晴之时,红艳艳的阳光照耀在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犹如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更加绚丽多彩、娇媚动人。

用“须”字转折,表达乐观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

有关爱国人士的故事,比如周恩来的,长一些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

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

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

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

”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

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

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

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

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

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

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

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

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

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

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

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

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

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

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

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

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

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

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

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

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

”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

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

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

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

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

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