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河北梆子毛主席诗词



京剧国粹是什么意思1905年,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在西方现实主义文化的威逼下, 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千年有余的"科举制"."科举制"自隋文帝正式以国家的礼制,国家的法度制定实施以来,到1905年的

京剧国粹是什么意思

1905年,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在西方现实主义文化的威逼下, 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千年有余的"科举制"."科举制"自隋文帝正式以国家的礼制,国家的法度制定实施以来,到1905年的废除,有近1300年的悠久历史啊!"科举制"的废除,近三千年的孔孟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文化就从此彻底给毁于一旦吗?不!坚决的不!我们的京剧艺术,仍然坚持不懈地通过演艺,给广大国人再现一个个一幕幕中华文化典型故事和哲理;我们的京剧艺术,走在最前沿,担负起振兴中华文明和精神的重任;我们的京剧艺术,倍受国人的尊敬,一跃被尊宠为"国粹艺术". 1905年!2005年!百年沧桑即将流逝.百年京剧国粹艺术任你回味揣摩;百年京剧国粹艺术待你真实客观的评判. 1905年以前,京剧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属大众娱乐性和教育性艺术.之后,在京剧的百年沧桑中,京剧艺术确确实实有了质的升华.先是被国人推崇到国粹艺术的境界,接下来一代代京剧艺人成了国家干部,成了人民艺术家.到了新世纪,党中央又提出要振兴京剧国粹艺术.这些都无不映照着中华民族在这百年沧桑中,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大改革;内忧外患的大悲大悟,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大喜大翻身.可见京剧的百年沧桑也是一路艰辛坎坷,一路激昂凯歌还啊! 在这京剧百年沧桑里,按历史背景来划分,京剧的一路艰辛坎坷中所走过的里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5年到1949年.中国京剧被国人推崇到国粹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个阶段几乎站了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西方许多方面的文化涌入中国,推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这些对中国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但西方腐朽的垃圾文化也随之而来,严重危害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期中华民族饱受着史无前例的大浩劫,在面对外来入侵的残酷现实下,只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对中华民族有凝聚力,才能战胜敌人,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所以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和再加上京剧艺术在全国有较大的普及基础.有国剧之称,广大国人把京剧尊崇到国粹艺术的地位也就成必然性了. 当然,在这阶段里,社会上投机于京剧也是普遍存在的.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国家执政的官员选拔成了蒸空,大批西学学业归来的学子只能做技术领域的官.西学只能发展生产力,能治人.对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来论,要治心还得要靠孔孟之道.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引来了一大批靠枪杆子掌权的大军伐来填补了这空虚.大军伐掌权执政要治心,更加的还得要靠孔孟之道.在那年代里,京剧替代了"科举制",成了孔孟之道的化身.那些大军伐们不懂京剧也要装着懂京剧,以显自己孔孟之道的学识.但同时也大把大把的花钱包戏,对京剧事业的兴旺发达还是功不可抹的呀!!!:)))))))))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里,你要谋个职位,说你做过秀才谁都不会信.你要是能说出京剧太斗王遥卿的生辰八字来,说你不是举人谁也会不信的.据说当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时广交了好多的文化人,就有些文化人用京剧行话试探毛主席的文才.主席在难以招架的形式下搬出了他的的诗词,才稳定了阵脚.这就是京剧的可投机性吧! 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53年.一代著名伟人毛泽东主席打出了京剧王牌,用京剧稳定了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这个问题在京剧百年沧桑即将过去的时刻说说也好,很有意义的.否则拖上几百年后,这一阶段的有些怪事会成为后来史学界难以弄清的疑惑之迷的. 为什么在1949年时的解放军以欣赏陕甘民歌为主流的,突然一下子转向"爱听"京剧?解放军打到那个城市就广收集京剧演员,象李少春,王吟秋等的一些小孩都不放过.全国除台港奥地区,一解放都到处有京剧院团,就连一点都没有京剧戏迷基础的西藏新疆都有京剧院团.京剧演员比京剧戏迷还多,京剧院团成了国家的行政机构,京剧演员的地位成质变上的提高.这些诸多奇怪的现象在发生.怎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就是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打出的一张京剧王牌. 1949年初秋,人民解放军以进驻北京,毛主席还住在河北省西北坡,表面上看他可算是能静下心来了,看了好几场由李和曾摔团和李兰亭带戏班到西北坡演出的京剧.其实此时此刻主席的内心是极其沉重的.打下江山只能算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要巩固好江山,那是何等的艰难啊! 纵观历史,自"秦""汉"以来,每次的改朝换代都是农民起义引起的.而历史上多次的农民起义,后来都被地主官僚或北方民族武装给利用并取代来改朝换代,真正农民起义能成大气候的只有三起,那就是由朱元璋,李自成和洪秀权所代领的起义.在封建社会里的旧中国时代,农民起义成功后要巩固江山还得要抛出孔孟之道来.这孔孟之道抛早了不行,抛晚了也不行,要抓住时机,抛到恰到好处的点子上才行.李自成就是抛晚了,起义军进住北京40多天了还在把农村实行的那套杀富济贫的般到京城里用,结果败了;洪秀权的又则是抛的太早了,起义军离紫禁城还有数千里之遥就迫不及待的登基建朝庭.什么级别的官坐几人抬的轿都定得清清楚楚.引来了内部的矛盾激化,外部的对其失去信心.结果起义军才到天津就成败局...

京剧的主要角色名称和四大名旦

京剧的主要角色分“生、净、丑、旦”四大行当。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 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 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 名旦”。

他们以风格独特的演技 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 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 的贡献。

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

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长期居于北京。

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梅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程砚秋(公元1904~1958年),工青衣。

满族,生于北京。

6岁学艺,11岁开始登台,12岁参加营业演出。

先后师从众多京剧名家,并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

其表演艺术突飞猛进,声誉日隆。

他的表演功力非常深厚,表情细腻,艺术上富于独创性,逐渐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

尚小云(公元1900~1976年),工旦。

祖隶汉军旗籍,河北南宫人。

幼为北京三乐科班学生,初习武生,后改正旦,以演青衣戏为主,并取得一些成绩

尚小云的唱腔字正腔圆、刚劲高亢,尤其是念白,爽朗明快、流丽大方、字清音朗、极富感情色彩。

尚小云排演了大量新戏,创造了众多巾帼英雄、侠女烈妇的艺术形象。

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形成了“尚派”。

旬慧生(公元1900—1968年),工花旦、闺门旦。

河北东光县人。

首次于天津登台。

1910年人京,师从梆子演员侯俊山。

19岁时(公元1918年),参加喜群社,从此专演京剧。

旬慧生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又出身于梆子班,所以能吸取梆子旦角艺术之长,将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并逐渐形成风格新颖、独树一格的“旬派”艺术。

...

关于写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的 散文

专门有一本书写内蒙的散文集《不落的琴声》,宁夏出版社。

推荐老舍的《内蒙风光》:内蒙风光老舍一九六一年夏天,我们——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进行组织,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

陪同我们的是内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志。

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参观程序,使们在不甚长的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到处,我们都受到领导同志们和各族人民的欢迎与帮助,十分感激!以上作为小引。

下面我愿分段介绍一些内蒙风光。

林海这说的是大兴安岭。

自幼就在地理课本上见到过这个山名,并且记住了它,或者是因为“大兴安岭”四个字的声音既响亮,又含有兴国安邦的意思吧。

是的,这个悦耳的名字使我感到亲切、舒服。

可是,那个“岭”字出了点岔子:我总以为它是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

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真的证实了那种亲切与舒服并非空想。

对了,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

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的确是林海。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绿得无以名之。

我虽诌了两句:“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但总觉得离眼前实景还相差很远。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吧?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溪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呀。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就凭上述的一些风光,或者已经足以使我们感到兴安岭的亲切可爱了。

还不尽然: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能够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分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这么一想,“亲切”与“舒服”这种字样用来就大有根据了。

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是的,我们在图画中或地面上看到奇山怪岭,也会发生一种美感,可是,这种美感似乎是起于惊异与好奇。

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

它的千山一碧,万古常青,又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起来,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不仅使我们拍掌称奇,而且叫心中感到温暖,因而亲切、舒服。

哎呀,是不是误投误撞跑到美学问题上来了呢?假若是那样,我想:把美与实用价值联系起来,也未必不好。

我爱兴安岭,也更爱兴安岭与我们生活上的亲切关系。

它的美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我们的建设分不开的。

它使不远千里而来的客人感到应当爱护它,感谢它。

及至看到林场,这种亲切之感便更加深了。

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左手砍,右手栽。

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百计千方,综合利用。

山林中已有了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够使我们不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草原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

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外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钩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紫塞,紫塞,谁说的?这是个翡翠的世界

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诗词名篇,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创作[1]。

1945年10月,毛泽东远赴重庆谈判,将诗作抄录送给诗人柳亚子,随后刊登在重庆各大报纸,广为流传。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毛主席的好的诗词

喜欢的一首: 忆秦娥·娄山关(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题解】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

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

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兵数千,败下阵来。

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

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

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谁有毛主席诗词?(越短越好)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

【毛泽东的诗词有哪些】毛主席写的诗词有哪些?有哪些啊?

毛主席诗词(全集) 目录 五古 七绝·咏蛙1906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1909 五言排律1910 四言诗 《明耻篇》题志 1915年 手迹 五古·挽易昌陶1915 五律1915 杂言诗·游泳启事1915年夏 七古·(残句) 四言诗·奋斗1917年至1918年 七 绝1917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五言诗·(残句)1917 归国谣1918年春 五言诗·(残句)1919 贺新郎 ·赠杨开慧1919年3月 手迹 祭文·祭母文 1919年 虞美人·赠杨开慧 1919年10月8日 沁园春·长沙1925年 赏析 手迹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5年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 手迹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春 手迹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1928年秋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1月 手迹 采桑子·重阳1929年秋 手迹 如梦令·元旦 1929年10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1月 手迹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2月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0年7月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春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手迹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手迹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夏 手迹 忆秦娥·娄山关1934年—1935年 手迹 七律·长征1935年2月 赏析 手迹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手迹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手迹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四言诗 1935年10月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赏析 手迹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1936年2月 手迹 祭文·祭黄帝陵 1936年12月 手迹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1939年6月 手迹 四言诗1939年6月1日 五 律海鸥将军千古1939年7月 七律·忆重庆谈判 1942年秋 五言韵语 1945年10月 五律·张冠军道中1947年4月 五律·喜闻捷报1947年9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手迹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 手迹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手迹 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年11月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赏析 手迹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1955年10月 手迹 七绝·五云山1955年 五律·看山1955年 手迹 七绝·莫干山1955年 手迹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赏析 手迹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手迹 七绝·观潮1957年9月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赏析 手迹 七绝·有感1958年12月21日 七绝·刘?1958年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赏析 手迹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赏析 手迹 五 律1959年11月 七 绝1959年11月 七律·读报有感 1959年12月 七律·读报1959年12月 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1959年10月 七律·改鲁迅诗 七律·读报有感1960年元月15日 七律·答友人1961年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手迹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 手迹 七绝·屈原1961年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年9月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1961年11月17日 手迹 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赏析 手迹 七律·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赏析 手迹 杂言诗·八连颂1963年8月1日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 手迹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手迹 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 手迹 七绝·贾谊1964年 七律·咏贾谊1964年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赏析 五律·西行1965年7月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 手迹 七律·洪都1965年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1965年12月 七律·有所思1966年1月 七 绝1971年9月后 七 绝1971年9月后 四言诗·赠尼克松1972年 五言韵语1973年5月 五言韵语1973年7月 七言诗·续李白咏“高阳酒徒”1973年7月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年8月 诉衷情1974年 贺 新 郎·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1975年4月 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吟1976年春

毛泽东的主要诗词作品

毛泽东的主要诗词作品有: 最波澜壮阔,战争史诗之作:《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

最词句晓畅,感情饱满之作:《采桑子·重阳》。

最热情奔放,豪迈激越之作;《念奴娇·昆仑》 最朴素纯真,言简意远之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杂言诗·八连颂》。

最寓意深沉,气象宏伟之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最词真意切,酬唱奉和之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先生》《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最畅想无限,幽思悠远之作:《浪淘沙·北戴河》。

最泰然自若,高瞻远瞩之作;《水调歌头·游泳》《七律·冬云》。

最感情真挚,思绪万千之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最酣畅淋漓,浮想联翩之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

最令人神往,奋发向上之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最淡雅俏丽,格调昂扬之作;《卜算子·咏梅》。

最荡气回肠,唤人奋进之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