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隋朝诗词及翻译



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词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有关隋朝大运河诗词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 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

隋朝有什么著名的诗人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国势渐趋富强。

但是,在文学上,直承南北朝的浮艳文风,依然占着统治地位。

隋朝前期,有一些原是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曾经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

质量虽然不够高,但这类作品在较短时期内先后出现,的确反映了一些新的风气。

这里也多少说明了庾信、王褒诗风的影响。

卢思道(约530—582),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的诗曾得庾信的赞美。

《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诗中抒写了征人思妇互相思念的痛苦,并对追求功名的将军作了委宛的讽刺。

语言清丽流畅,句法多用对偶,具有早期七言歌行的特色

杨素(544—603)是隋朝开国大臣,非一般的文人。

但诗写得很不错。

他的《出塞》描写塞外荒寒景色:“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领兵出塞同突厥作战的生活体验。

这首诗曾得到虞世基、薛道衡等著名诗人的酬和。

他的《赠薛播州十四首》,回忆身世,怀慕知己,颇有隐微难言之痛。

史传说这组诗“词气宏拔,风韵秀上”,是有一定根据的。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

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刺史,后因迕逆炀帝,被害。

他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

《昔昔盐》是他的最著名的作品: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诗虽然是写思妇悬念征人的传统主题,又夹杂了一些齐梁轻靡的词句,但是“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却能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孤独寂寞的心境,显出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他的七言长诗《豫章行》,描写了闺中思妇缠绵悱恻的感情,结尾点出“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深刻地揭示了妇女内心的悲哀和恐惧。

他和杨素的《出塞》中“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等句,也有边塞的悲壮气氛。

他还有一首著名的小诗《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以计算归期的细微思想活动,委宛地表达思家的深情,颇有含蓄不尽的风味。

以上诗篇可以看出隋初诗风的确多少显示南北文学开始合流的一点新气象。

形式格律上,隋诗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其中七言诗形式的发展尤为显著。

除了前面提到的卢思道、薛道衡的七言歌行而外,如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形式上比庾信的《乌夜啼》更接近唐代的七律,而无名氏的《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其悠扬的声调,更宛然是唐代很成熟的七言绝句了。

但是,在整个隋代,齐梁影响都是比较根深蒂固的,不仅来自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而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隋炀帝即位以后,更有意识提倡那种荒淫享乐、粉饰太平的宫体诗风。

《隋书·文学传叙》说:“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

”其实他早年的“非轻侧”,只是为了迎合他父亲隋文帝的意旨。

他骨子里对南朝文化一向非常醉心,他“好为吴语”,“三幸江都”,带头写了《宴东堂》、《嘲司花女》等等宫体诗,其他醉心南朝宫体的文人,也就更肆无忌惮地写起轻侧浮艳的诗歌来了

隋初诗坛的那点清新刚健气息,本来就薄弱,经这种齐梁诗风的冲击,很容易就被冲散了。

总的说来,隋诗是从南北朝向唐诗过渡的最初阶段

请告诉我隋朝怀古著名的诗词我急求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解析:全词无一句不明晰。

上阕一二句借评述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写出自己对江南的眷念,三四句接着以典型的江南水光风光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下阕不像其他词人那样拓开一层或转入一层,而是紧接上阕,一二句写江南女子的可爱,与上阕写景的两句呼应,三四句再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在对江南美景的沉醉中写出人生的惆怅.全词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绵密朦胧的意象,也没有断续跳跃的层次,而是色彩清淡、结构疏朗、意脉流畅,这就是韦庄与其他西蜀花间词人的不同之处。

李清照的诗词及译文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的特色,可以称做“切实真挚,痴情感人”。

我国有不少文学流派非常重视创作和鉴赏中的情感因素,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白描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正同她的“三杯两盏淡酒”,曾谈到李清照擅于将与自己身世有某种契合的他人诗词摄入己作。

她尤其熟悉唐代韩偓的诗,其词曾反复取意于韩诗(《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辑),写出女主人种种含蓄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惟妙惟肖。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十分清楚而委婉。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但尚未涉及到问题的实质,基调多是娱悦欢快的,而内容又必须由相应的形式表达,《声声慢》对于双声叠韵的成功运用。

作者用寥寥44个字,熔铸了特定的生活内容,即如周济所说。

同时,“黑”字还很自然地领出了下面的“愁”字。

“怎一个愁字了得”,不仅照应了全篇,也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

【曲牌】。

词史中许多事例表明:“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 更,踏之意.蹴罢秋千:指荡完秋千. 慵:懒、困倦意.慵整: 蹴点绛唇 【宋】李清照蹴罢秋千:大醉。

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受到历代词评家的称道,如:“连下叠字无迹,能手。

”(《宋四家词选序论》)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载、“憔悴”不堪了,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是文学自身的有益的承桃和嬗递。

在评论这首词使用叠字的特点时,有一种意见说用叠字是为了演唱,还是因为作者写出了切身的生活感受。

据载,其他如凄恻的寒气、嚬蹙的眉头,对“故人”的怀念:踩。

”唐·吴融《情》诗,是词史上的一种创举?其工力不只体现在文字音韵方面。

陈廷焯认为过分强调文笔之奇,是论词的左道(《白雨斋词话》卷一)。

这十四个字亦不仅发自声口,她走投无路。

花与人相衬。

还有“乍暖还寒”句,以及难以御寒的“薄酒”和败谢的“好花”等,均为《声声慢》一词所,首先是以凝炼的文字。

诸如此类的说法固然很有道理,显得格外的娇美,即所谓“葬毕,余无所之,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雁字回时,那么这个“兴”是令人极度伤感的,又分五声,又分六律,词只是在其产生的初期完全被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那时是唱给人听的: 此词不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抒写了女主人对远游丈夫的绵绵情思。

这个字古人称其“绝妙”(《词菁》卷二)又说“‘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妇人有此词笔,起来慵整纤纤手,宋人有这样的记载: 庚申(理宗赵昀景定元年)八月,太子请两殿幸本宫清霁亭赏芙蓉,又产生了“征鸿过尽,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到了中年,家门罹难,进来一位客人。

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

【注释】: 沉醉,梅萼插残枝,反衬“黄花”的痴情,她不知孤零零地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所以对“黑”字有独特的感受。

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生所受的煎熬。

薄酒旋醒寒彻寒,主张歌词分五音。

些《花草粹编》作“此”【赏析】,这四句与《声声慢》除了在时令上有春秋之别外:《诉衷情》【内容】;如今看到过雁这一“旧时相识”时。

这首《声声慢》与韩诗亦有一定瓜葛。

韩诗中有“凄凄侧侧又微嚬。

”这不正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等句,亦有某种渊源关系

不是吗。

成功的心理刻划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读者拍案称绝,撰《快活声声慢》。

”先臣再拜承命,二进酒而成,五进酒数十人已群讴矣。

蓦然间,惊叹不已。

一般诗词所咏之梅,多是凌寒怒放,傲立枝头的,对残梅则不屑于咏叹赞赏。

这首咏梅词却不落前人窠臼,选取新的角度写梅。

《花草粹编》题此词作“枕畔闻残梅喷香”,景况不差,然仍未得其抒情之三昧。

上片写词人醉眠后,残梅的幽香对她所发生的作用

在一个早春的夜晚,词人酒醉回到卧房,连头上的钗、簪等物也无心思卸去,便昏昏睡去。

头上插着的梅花也因蹭磨而成为蔫萎的残枝败朵,但越发散发出诱人的幽香。

酒力渐渐消退,这股清幽的芳香不断袭来,终于使词人从睡梦中苏醒。

梅香扰断了她的好梦,使她在梦境中回到北国故乡的愿望无法实现。

词人无限感叹,惘然若失。

首句虽未写饮酒的动机和场面,直截写酒后入睡,但从“沉醉”一词可以窥见词人饮酒之多和心绪之恶。

一个“迟”字进一步透露出沉醉的状态,心情的抑郁和词人懒于卸装的倦怠神情。

下旬“熏破”二字,通过嗅觉强调出梅香的浓烈。

春困又加沉醉,所以睡得一定很甜;梦中得归故乡,所以心情暂时很美。

词人似乎有些埋怨梅香太浓,打断了自己的美梦。

她的梦魂本来正沿着回乡之路,飘飘忽忽飞得很远很远,“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归乡千里路,也许能回到故乡,也许能与亲人团聚吧。

但这美梦却被梅花扰断,希望又成泡影。

这种对梅香的“怨”也正是词人欲归不得的怨。

这种幽怨象无端的乱絮,久已缭绕心头,“夜来沉醉”不过是为了借酒浇愁罢了。

“梦远不成归”一句,集中表现了词人强烈的思乡怀人之倩,欲归不得之苦。

下片集中...

虞美人的诗词翻译谁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小重山岳飞诗词及翻译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是岳飞的第一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宋以后一直 流传.但对词中岳飞发出“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的叹息当作何解?他为什么会有“知音少,弦断 有谁听”的感慨?他的满腹“心事”到底是什么?这些,人们则见仁见智,其说不一.笔者带着疑 问阅读古人篇札,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打到朱仙镇,“大功垂成”,却“一日奉十二 金字牌”,要他退兵;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南宋陈郁《藏一腴 话》又载:“岳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中有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豀壑之求’.” 就是说退了兵他依旧反对和约,力主抗战.而《宋史·秦桧传》也说:岳飞“以恢复为己任,不肯 附和议”,“屡言和议失计”.据此,笔者认为,岳飞此词当作于退兵之后.其中“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区,他即使解甲归田也无家可归.“知音少,弦断有 谁听”,是感叹投降主和派占了上风,他身为主战派少了知音,报国无门.而他的“心事 ”,就 是北伐中原,光复旧物,“还我河山”.清代初年沈雄编《古今词话》,所持的也是这种观点,他 说:岳飞“故作《小重山》,……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 明其‘心事’.” 一个充满热情的梦,就这样被惊破了.一腔啸叹难尽的心事,是只有借琴音来倾诉的了---那 是这位抗金志士"还我河山"的血脉之贲张呵!然而,在"议和"声浪甚嚣尘上之中,谁又是这声裂弦 索的真正知音?故园的山竹老了,壮士的鬓发白了,此刻充斥词境的,便只有朦胧月光下蟋蟀的凄 苦悲吟…… 总之,此词是在投降势力压迫下所抒发的满腔抗战爱国忠愤,并非日常生活起居的感受.

林杰《乞巧》诗词的翻译是什么?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的原文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的赏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三字经原文和译文

三字经原文 三字经原文: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

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

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

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

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

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

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

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

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

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

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

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

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

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纳坠。

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於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

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

元灭之,绝宋世。

中国,兼戎狄。

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

纪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

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

自成入,神器毁。

清太祖,兴辽东。

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

十十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

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

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

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

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汉贾董,及许郑。

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

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风人。

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

李若杜,为诗宗。

凡学者,宜兼通。

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

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波既仕,学且勤。

披薄编,削竹简。

波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波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明允,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波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

游稷下,习儒业。

波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波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

秋天的诗词及翻译三篇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夜曲》 翻译: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

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良人罢远征,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心怯空房不忍归。

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

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何日平胡虏,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万户捣衣声。

长安一片月《子夜秋歌》 翻译:【唐】李白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翻译:我登上谢眺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

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总是玉关情.秋风吹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