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中拟人手法的好处



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拟人又分为两种:以物拟人和以人拟人。以物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例如,王之涣 《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

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拟人又分为两种:以物拟人和以人拟人。

以物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例如,王之涣 《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引入羌笛之声, 一“怨”字托“笛”寄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明写边远苦寒,暗含着无限乡思离情。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借喻自己为培育新人甘作牺牲,等等。

词中的拟人手法也不少,如辛弃疾《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用城中桃李比喻畏惧金兵的朝廷权贵,用溪头荠菜花比喻民间主 战力量;贺铸的词《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用梧桐 半死、鸳鸯失伴比喻自己妻子的亡故,只剩下孤单的自己,等等。

还有一种就是以人拟人。

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以六朝何逊爱梅来比喻自己对梅 花的喜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其中用“韩信”、“衡”、“李北 海”、“裴尚书”这些历史人物来比喻王十二,或是激励其保持操守,或是要 他将功名看淡些。

《化石吟》中这首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好,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将化石当成会说话的人来写,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同时也增加了诗的灵性,便于抒发感情。

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诗的形象感和意象美。

你可以参考下,希望对你有用!如果对你有用,请给予“好评”作为对我的鼓励,谢谢!

古诗文中有不少诗句,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

记叙文 半壁江山 记叙文 半壁江山 记叙文 半壁江山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 1、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一些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三种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插叙的一种)。

插叙作用三种:A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B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 C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

5、记叙线索:A以物件为线索(看题目)、B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找文中感情变化鲜明的词语,)C 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A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B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指题目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7、开头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往往使用倒叙手法)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运用景物描写) 8、结尾作用: A:(有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四种方法) A摘文中词语; B看具体描写; C看所写事件; D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它……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14、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它……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15、语言风格: 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 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 C幽默诙谐,富有趣味;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 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 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16、环境描写作用: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17、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

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否能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分别说出什么角度什么内容。

)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

(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19: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的立场) 20、原因类题型 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

21、写作特点: A:写作方法 B构思技巧 C语言特点 D描写人物方法 E:结构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1、整体阅读,获取信息 ①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说明内容 a.找中心句或过渡句 b.说明对象+特征 c.各段内容叠加②文章从那几方面说明白?[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然后再加以概括] 2、说明方法及作用 提示:①说明方法有几种就写几种且字要正确②说明内容可找方法句的前一句或该段中心句 A、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内容 B、举例子:具...

【评析文的题目怎】语文赏析题中修辞手法的好处怎么答?比喻,排...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是写作手法,不是修辞手法,所以将其列在最前面分析: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

作用在于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对某些事物的赞扬或是对某些事物的贬低,从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在回答所有修辞方法之前都要交代这么一句话“……某文(或某段或某句)中,作者使用了(填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下面再接着详细分析,类推,不再重复。

1.比喻。

把(本体)比喻为(喻体),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了(环境等),渲染了(气氛等)歌颂了(中心思想)。

◆例:《手术台就是阵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这篇课文题目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紧张、危急的气氛,歌颂了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拟人 把(本体)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

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趣味,生动地表达了(主旨)。

◆例:《大海的歌》使用了拟人手法。

题目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传情、表意。

课题上使用了拟人手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起来别有一种趣味。

3.设问。

巧妙地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例:《幸福是什么》使用了设问手法。

运用设问手法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4.双关。

这里的双关,表面上是写(实写、明写内容),实际是讲(虚写、暗写内容),以巧妙的手法表达了(中心思想)揭示了(文章主旨)。

◆例:《高大背影》使用了双关手法。

“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写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长得高大,实际是讲他乐于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一、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3.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下面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睛后雨》)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如: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

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不然。

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

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

如: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同上) 第12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第13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二、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

说明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