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旅游归途 诗词



程世利的诗词,描写山水田园的。其一芳草洒晚秋,秋风使人愁。丹凤如泪眼,远望临高楼。青山云漫漫,大江水悠悠。千里明月夜,客船到扬州。其二五台生愁云,众山皆白头。文珠赐甘露,清水遍地流。野花依山路,蝶儿

程世利的诗词,描写山水田园的。

其一芳草洒晚秋,秋风使人愁。

丹凤如泪眼,远望临高楼。

青山云漫漫,大江水悠悠。

千里明月夜,客船到扬州

其二五台生愁云,众山皆白头。

文珠赐甘露,清水遍地流。

野花依山路,蝶儿伴同游。

飞鸿南归日,离人九江舟。

其三远望千重岭,五老峰最奇。

蓝天开芙蓉,春风吹红枝。

西山坠落日,云间归鸟稀。

明月柔似水,涓涓湿人衣。

一小官不自由,白蚁政府楼。

默默如芳草,春风何日休。

黄岩岛不见,藏南更何求。

谁比王贾女,卧得万户侯。

二远离红尘久,读书在草庐清溪红梅静,豆蔻二月初。

水仙美无比,洛神总不如。

门前映飞霞,织女巧妆梳。

三柳岸蝶影疏,破屋菊花居。

雅态月来赏,抚琴也自如。

雪夜风散后,孤枕雁回初。

明日篱笆前,独坐钓龙鱼。

四江岸雁初飞,携月上翠微

一路低头笑,手捧兰花归。

细雨酬佳节,玉盆栽落晖。

思想爱花人,孤枕泪沾衣。

五蝶儿采药去,燕子绕梁飞。

浮萍铺锦帐,妖桃穿红衣。

小溪动琴弦,暮雨弄珠玑。

牧笛石桥过,游子含笑归。

一危庙起江渚,黄莺歌鹤舞。

落日朝飞云,采药霎时雨。

二潇湘水悠悠,岳阳几度秋。

妃子今何在?长江碧空流。

太行顶上游白云自在流。

黄河落天外,太宗起并州。

四东篱暮雨后,来往蝴蝶愁。

深院桃花尽,春事逐水流。

五飞舟到潇湘,风拥黄鹤楼

龟蛇锁落日,江城水悠悠。

程世利的现代诗江南雨我知道,你不把我的心淋透决不罢休黄山你跟着我西湖你跟着我苏州你跟着我桂林你跟着我你朦朦胧胧朦胧了我的眼睛却擦亮了我的幻想你温温柔柔温柔了我的感官也温柔了我的醉意撑一支长篙小舟滴答着你的泪走一段小巷桥下流淌着你的情你像蚕丝一样细你像春风一样密你同柳枝跳舞你同鸟儿唱歌本来小镇就安详有你,更安静了本来楼阁就空灵有你,更虚幻了你是少女舞动的裙你是织女织就的云你在古居上洒你在宗祠上下你为咖啡屋装扮你在园林里涂画好了,我答应把你抱回家期待一场雪期待一场雪飘飘洒洒清清凉凉是你向我投出的一眸是你向我走来的脚步期待一场雪像你纤纤的小手柔柔地触摸我的脸像你凉凉的清泪默默地洒在我心田我张开双手迎接你的到来让冰凉在我指尖定格轻盈的,我是梅盛开在你的舞蹈里盛开在你的记忆中然后随你飘然而逝消逝在无痕的大地我用香来想念想念你幽幽的舞姿想念你柔柔的细语你说溪水很温柔那是我满湖的眼泪你说月光很浪漫那是我漫天的寻觅独守一座空城在皑皑的雪中任时光和思念优雅地飘洒你铺洁白的地毯接受我的芳踪风吹来半塘忧伤涟漪是我的脚印亲,你就保持你的冷漠不要受阳光的诱惑你是我的岸你要哭泣,心就要坍塌梦总是要破灭的我只想守住梦的余温也希望你静静守着这夜当月光转身我们再一起凋零凋零到繁花似景的春雪花纷飞,谁的书签伸出你的手接住我满地的情思你是我透亮的牵挂你是我洁白的梦幻赞同程世利诗歌五绝五首文化 分类:拟古诗 一危庙起江渚,黄莺歌鹤舞。

落日朝飞云,采药霎时雨。

二潇湘水悠悠,岳阳几度秋。

妃子今何在?长江碧空流。

三太行顶上游 白云自在流。

黄河落天外,太宗起并州。

四 东篱暮雨后,来往蝴蝶愁。

深院桃花尽,春事逐水流。

五 飞舟到潇湘,风拥黄鹤楼。

龟蛇锁落日,江城水悠悠。

七律游成吉思汗陵文化 分类:拟古诗 程世利诗歌七律游成吉思汗陵 清泉丁玲入古寺,山口晨曦披槐林。

亭阁竹径独立处,莺鸣蝶舞月季深。

成吉思汗陵犹在,外蒙回归是人心。

千兵万马此时寂,鄂尔多斯闻钟音。

鹧鸪天 细雨花愁蝶不知。

犹自翩翩绕残枝。

深院月上人欲别,春杏带泪一夜衰。

光阴催,过芳期。

晚风不知春要归。

天上银河有佳节,离人柳下送落晖。

虞美人 霓虹挂满隋堤路。

难寻苏绣户。

垂柳门口水涓涓。

粉楼墙头灯暗、采莲船。

花前踯躅已习惯

不怪相逢晚。

中庭明月倚楼时。

风吹红叶不堪、寄相思。

少年游 松溪河畔,浓柳淡月,牧笛吹残红。

月季影里,幽兰春睡,香生小屏风。

匆匆别后,海阔天空,何处来相逢。

昨日花前,明月似酒,梦聚小桥东。

忆秦娥 客车急。

归乡路上柳絮白。

柳絮白。

二泉残月,冷风飘雪。

断桥别后山水隔。

苏堤柳外常相忆。

常相忆。

南屏夕照,湖边春色。

采桑子 红叶是花片片凉,今日重阳。

梦里潇湘。

菊花愁思一夜霜。

独上高楼望琼芳,江上秋光。

玉箫歌长。

灯火南方夜未央。

点绛唇 春雨和风,展开千里翡翠草。

黄鹂儿巧。

不知人将老。

茫茫红尘,愁恨有多少。

花前好。

月下低笑。

不管离别到。

减字木兰花 一江春水。

离人看来都是泪。

才遇相知。

姮娥就敛新月眉。

花催人醉。

风露无情凋零梅。

黄昏雨时。

一片寒心归山西

浣溪沙 西湖兰舟卷画帘。

玉笛徐徐似人谈。

二月春色满江南。

苏堤随风展纸砚,南屏望云正收帆。

春光如水水如环。

卜算子 想见不得见,想近不得近。

娉婷夜夜谁来怜,望嫦娥、年年恨。

少才少烦恼,多情多苦闷。

莫道人间春风好,春风里、梅花尽。

点绛唇 西江柳垂,随风起舞如纤手。

泪滴红豆。

人比柳丝瘦。

自从别后,新眉寂寞皱。

望月勾。

弯曲成流。

谁可怜绿袖。

点绛唇 曾经是伴,举目云端南飞燕。

人生梦幻。

易做壁上观。

轻叹缘分,薄如昙花瓣。

恩爱远。

愁恨谁管,唯梦中相见。

鹧鸪天 杏花沽酒邀嫦娥。

中秋明月总情多。

...

关于“郊游”诗句有哪些?

1、春动酒旗风,野店芳醪留客。

系马水边幽寺,有梨花如雪。

山僧欲看醉魂醒,茗碗泛香白。

微记碧苔归路,袅一鞭春色。

——宋·辛弃疾《好事近(春日郊游)》2、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

何事碧溪孙处士,百劳东去燕西飞。

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

满袖满头兼手把,教人识是看花归。

——唐·薛涛《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3、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

朝光映红蕚,微风吹好音。

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

未尝远离别, 知此惬归心。

流泝终靡已,嗟行方至今。

——南北朝·谢朓《和何议曹郊游诗 一》4、太守拥朱轮,东郊物候新。

莺声随坐啸,柳色唤行春。

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

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唐·岑参《《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得春字)》5、江皋倦游客,薄暮怀归者。

扬舲浮大川,惆怅至日下。

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

寄语持笙簧,舒忧愿自假。

归途岂难涉,翻同江上夏。

——南北朝·谢朓《和何议曹郊游诗 二》6、升阳暧春物,置酒临芳席。

高宴阙英僚,众宾寡欢怿。

是时尚多垒,板筑兴颓壁。

羁旅念越疆,领徒方祗役。

如何嘉会日,当子忧勤夕。

西郊郁已茂,春岚重如积。

何当返徂雨,杂英纷可惜。

——唐·韦应物《西郊游宴,寄赠邑僚李巽 》 7、东风散馀冱,陂水淡已绿。

烟芳何处寻,杳蔼春山曲。

新禽哢暄节,晴光泛嘉木。

一与诸君游,华觞忻见属。

——唐·韦应物《西郊游瞩》8、暮春春始遍长安,杨柳青青拂水端。

若似江南春太早,而今那得嫩条看。

——明·袁中道《暮春长安郊游二音》9、秀句清圆掩百家,锦心幽思定餐霞。

凤骚谁敢闚严律,诵数惟应满洛叉。

已有文名肩杜曲,却怜覉旅赋彭衙。

自嗟下里陪高唱,羞说花时鼓子花。

——宋·廖行之《和张王臣郊游韵三首》10、蠖屈地容壮,鸟还天宇闲。

渔樵苕水市,薇蕨首阳山。

瓮下金貂友,林中玉笋班。

谁能齐万物,为我辨彭颜。

——宋·赵善括《结茅守冢偶携子弟散策郊游有感借用壁间韵》...

游记怎么写

教你怎样写游记重点是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

写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其一,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写参观游览一类的文章,必须有一定的空间顺序,而这种顺序又往往和作者观察的顺序一致起来,因此,只有观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

我们可以大致掌握以下常见的顺序: 以游踪为序。

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

以方位变化为序。

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

以景物的类别为序。

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在大范围内又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景物。

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峦,最后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后看牛羊 其二,抓住特点,描写具体。

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

只有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才能写得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那么,抓住景物哪些特点呢? 色彩特点。

景物的颜色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位置,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形态特点。

景物的不同形状和姿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

例:白杨直立挺拔,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柳树轻柔,婀娜多姿,表现出它柔韧的性格;松树迎寒风挺立,战霜雪苍绿,表现出倔强的品格;老槐树像撑开的大绿伞,在炎热的酷夏安抚着大汗淋漓的人们,表现出它温和的天性 可见,抓住景物形态特点,既可表现形,又可体现神。

动静特点。

一切景物都处于自然之中,有时处于静态,有时处于动态,有时处于静动变化之中。

因此,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动静写出景物的特点。

其三,寄情于景,主题鲜明。

景物本身无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

同学们,当你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游玩时,你会觉得天比平时蓝,花比平日红,草比平日绿。

一阵风吹过,小树在风中摇摆,你会觉得它在向你招手。

小鸟从身边飞过,你会觉得它在为你唱歌,向你问好。

然而,当你挨了批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会截然不同了。

游览中,无论由情及景,还是由景触情,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才会表达出鲜明的主题,也才会打动读者。

在行文中,我们只有把心捧给读者,才会吐真情,有真意。

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游记是以作者真实的旅游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一种记游性散文

它是以大自然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风光,描写景物,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使读者随着作品所展示的山水画卷,神游千山万壑,领略奇丽风物,观赏名胜古迹,见识鸟兽虫鱼,瞻仰建筑风貌,宛如身临其境。

怎样写好游记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进入我们眼界的景物也不例外。

同是风景胜地,无锡以湖山见长,壮观开阔;苏州以园林著称,幽雅恬静;庐山以瀑布取胜,优美如画。

即使我们熟见的景物,在不同时令不同地点,它们的状貌也会有所不同。

有位同学观察颇细,他认为东海看日出可称为 浮出 ,在城外小丘看日出可称为 闪出 ,在泰山顶上看日出则应称为 跃出 。

翻阅古今传世游记,其成功无不与写准了景物的特点有关。

因而我们观景,要把握景物与众不同的特殊性。

唯其如此,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 活 起来。

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游记属文学作品,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手法:1、写景与抒情结合。

游记写景,总是寄托着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山是作者眼中的山,水是作者心中的水,山山水水通过感情的漂染,就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色彩。

因此,在再现自然物象时,或情随景生,或移情入景,或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都应灌注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见识和爱憎,使自然景物成为有情之物,成为抒情言志的艺术形象。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清幽冷寂的环境,正是当时作者不幸遭遇下郁闷心情的曲折反映。

姚鼐的《登泰山记》写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雄浑的景象,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

2、叙事与寓意结合。

游记中的叙事不能只停留在事件上,若能在所叙之事中寓含某种真理,则能提高其品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在记叙了作者亲自考察石钟山得名经过后,得出一个真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说明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意义大大超越了游石钟山本身,显出深刻的文旨。

3、现实与历史结合。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只是无限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一瞬,眼前的景致常使人 思接千载 、 视通万里 ,若能在游记中把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则能增强作品的历史纵深感,扩大其思想内涵。

此外还可有机插入诗词典故、民俗风情、传说歌谣等以增加游记的知识性、情趣性。

三要呈现清晰的游踪。

游记具有 记游性 特点,它要与游踪为线索,把游踪、风貌、观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必须紧扣游踪行文。

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游踪一目了然。

第一日,写江轮由重庆开出而未入三峡的一段历程。

先写中午江面 云雾迷蒙 ,再写下午三时后 天转开朗 的...

关于李白的作文

(一)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

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

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代表

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几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的豪情逸兴,如同滚滚大江,长流天地,长流人心。

此刻,我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情是那样豪迈,格调是那样轻快。

可是,你能想到么,这首充满生气和文采,给人愉悦和振奋的诗,却是李白晚年之作,是他五十九岁时以衰病之身写下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标志着“开元盛世结束,使大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756),叛军攻占长安,玄宗仓皇逃往蜀中,太子李亨自行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使隐居于庐山的李白寝食不安,他渴望投入平叛的战斗之中。

这时,永王李璘奉玄宗之命,以抗敌平叛为号召,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起兵,率师东下,并一再派人邀请李白入其幕府。

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慨然接受了永王的邀请。

在这羽檄交驰的战斗氛围里,青年时代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又在他的胸中鼓动,他把自己想象为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的东晋宰相谢安(字安石),乐观而自负地唱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二)然而,永王李璘却企图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其兄唐肃宗发生了矛盾,不久就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

这一来,一心杀敌报国的李白竟莫名其妙地成了“叛党”,被投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监狱。

经人营救出狱以后,又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这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

接踵而来的残酷迫害,数千里艰险坎坷的长途流放,使这位一向乐观豁达的老人倍感辛酸。

在凄风苦雨的流放途中,他曾悲愤地写道:“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身陷困境,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满腔豪情,消磨不了他的济世壮志、爱国热忱!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行至夔州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遇赦获释。

怀着意外的惊喜,他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大多数读者可能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记住了这首诗,并从此牢牢铭刻于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多么明丽的景色;“千里江陵一日还”,多么迅捷的速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舟行之轻快与诗人心情之畅快融为一体,写得既空灵飞动,又富有哲理,令人悠然神往,堪称千古名句。

整首诗明白晓畅,琅琅上口,带给人浓郁的诗情画意,使与诗人相距一千几百年的少年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那时,你幼小的心灵,一定充满了对这位才气横溢的伟大诗人的敬仰和羡慕。

不过,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又了解了李白写作此诗的来龙去脉以后,再来细细品味这首诗,你的感受必定会有所不同。

“朝辞白帝彩云间”,不仅写出了清晨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烘托了诗人摆脱流放苦境的愉快心情。

“千里江陵一日还”,固然写出了轻舟顺流直下的迅捷,更写出了诗人向苦难告别的急切。

“江陵”并非李白的故乡,此时的李白,已是孑然一身,无家可归,不过暂借江陵栖身而已。

这里的“还”字,无非表现了一个垂暮老人从长流夜郎(在唐代尚被视为蛮荒之地),死无葬身之处的噩梦回到能够正常生活的世俗社会的些许欣慰,由悲转喜,喜中含悲,可谓意味深长。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是写实,又带有象征意义: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诗人的心中还燃烧着希望之火,还将继续奋力向前!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他回到江陵之后,还时时想着为国家效力。

直到六十岁时,听说叛军气焰复炽,平叛名将李光弼出镇临淮,他又主动请缨北上,可惜因病半道而返。

此后,贫病交加的诗人依靠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勉强维持生计。

宝应元年(762),六十二岁的伟大诗人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回顾诗人艰辛的晚年,再反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你当然仍会敬佩诗人那挥洒自如的天才,但你更会被诗人那至老不衰的浪漫主义豪情所震撼。

正因为如此,有过李白那...

以“幸福”为话题作文800字左右

幸福是什么?我曾苦苦思索幸福的含义。

仰望天空,看见一朵朵飘逸的白云,我明白了,自由,就是幸福;看着南非的大雁成群的飞过山头,我明白了,同行,就是幸福;看落日余晖,我知道了,奉献,也是幸福。

幸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要珍惜拥有的幸福,抓住幸福的手,别让幸福溜了。

常会有人抱怨我找不到幸福,其实,幸福就像空气,总围绕在我们身旁。

父母的一声叮嘱,朋友的一声祝福,老师一句鼓励,这都是幸福。

幸福是如此简单,它没有丝毫修饰,没有任何妆扮,有的只是平平淡淡。

我时常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正在丫丫学步的儿子。

每天傍晚这位母亲就带着他的儿子到林荫路上练习走路。

母亲走到离儿子十步远的地方蹲着,像老鹰一样张开双臂,对着儿子喊“宝贝,妈妈在这边。

”儿子听到母亲的呼唤,嘻嘻的笑了几声,像是在对母亲说:“妈妈,等等我。

”接着就迈着大大的步子,迫不及待的向母亲抛弃,跌跌撞撞。

母亲焦急地说:“慢点,慢点”深怕儿子摔倒。

儿子踮着柔嫩的脚,颤崴崴的跑着。

在离母亲仅一步之遥的地方,儿子停住了脚少,向母新怀中扑去。

母亲的脸上溢满了幸福,一遍遍的抚摸着儿子的脸蛋,眼中尽是抹不去的柔情。

儿子则像寻到了归途,在母亲的怀里尽情的欢笑,母亲的怀抱一定是最温暖的吧!他们是多么幸福啊。

这场景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母亲焦急的眼神,儿子可爱的笑脸,像一幅绝美的风景挥之不去。

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紧紧抵抓住了幸福的手。

抓住幸福的手_关于幸福的作文800字 一个人的时候,我也觉得幸福。

在一个清静的午后,找一个台阶坐着。

欣赏“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或者读一本向往已久的诗词,体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无奈与焦急。

或“采菊东篮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或品一口名茶,领悟“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认识哲理。

或听一首自己喜欢歌曲,让优美的旋律陶醉自己。

远离喧嚣、人群,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常常认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

每次看到街边有行乞的人,就掏出几个硬币放在他们的盒子里,听硬币撞击盒子发出的清脆的声音,我感到恨快乐;看他们露出久违的笑容,我感到恨幸福。

几个硬币,就让那些食不果腹的人得到幸福,我便收藏一个又一个的硬币,为的是让更多的人幸福。

多帮助一些人,你就越觉得幸福。

抓住幸福的手_关于幸福的作文800字 过去的幸福像流水,流走了就不会再回来,未来的幸福就像海市蜃楼,看到的只是虚幻。

只有现实的幸福像影子紧紧跟着我们。

勇敢地抓住幸福的手,它会带你飞过绝望,给你带来希望。

抓住幸福的手_ 感恩幸福的真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深情而优美的旋律响起。

我很喜欢这首歌,一声声动情的呼唤把瑟瑟秋雨挡在屋外,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我爱母亲只一年],是作者写给母亲的忏悔。

他的母亲是个傻子,是他父亲为了给他们家传宗接带从很远的山里买来的,大家对她都很刻薄,她没有任何力量保护自己,而她看到儿子被别人欺负时,不顾一切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就在这一刻作者才意识到了母亲十几年来对他的默默的爱,而他却很虚荣,从没喊过母亲一声妈妈!而当他知道忏悔的时候,“妈妈”这一声来的太迟了,他只叫了一年,母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

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每一天!同学们,当我们每天享受着爸爸妈妈的关爱时,你是否觉得这是稀松平常的呢?路边的大树,你是否又感激过它夏日里给你的清凉呢?陪伴你的同学、朋友,你是否感激过……”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要心怀感谢,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说:“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

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却有着芬芳的花朵,于是他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拥有感恩心的人是幸福的。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我想说,感谢爱你的人吧,正是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让你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充实;感谢讨厌甚至恨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生活曲折多彩,让你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坚强。

这种爱就是一种感恩,爱世间万物,感激世间万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打量”万物,那上面定有细微之处让你心怀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虽是一个古老话题,但它永不过时。

学会感恩的人生态度,从小做一个善良的人。

还是那句话感恩―――幸福的真谛!

描写山中景色短文

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

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

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

故而当之无愧地赢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春光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黄山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黄山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黄山,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之一。

黄山的夏 盛夏的黄山,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

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

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

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

夏之黄山,是一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

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 黄山的秋季 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

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

明歙人,曾授监察御史、河南巡抚的凌桐,做记游诗有句:“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赞赏黄山秋景:“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黄山的秋天,还因为林茂色鲜,鸟语花香,生气盎然。

竟是“秋天里的春天”。

明代大学士许国(歙县人,今歙县县城有许国石坊遗迹)年轻时曾经就读于黄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黄山游览》诗云:“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

芙蓉欹水曲,苔蔓上墙腰。

酒盏黄花近,天都碧汉遥。

浮丘如有待,举手愿相招”。

该诗将秋日的黄山写得众花争艳、峰水相衬,堪与春色比高低,令常见的悲秋之情为之一扫。

黄山的冬 黄山雾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绝。

无愧于天下绝中之绝景。

你若冬日游山,或许于某一个早晨推窗眺望,会突然发现窗外的景致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

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象丛丛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非也,这就是难得一求的雾凇!带上拐杖,出户登山,放眼四望,只见群峰错列,松林密叠,一派银装素裹。

黄山一改往日葱茏苍翠的面目,到处一片洁白,天地浑然一色。

从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凝聚着洁白无瑕的晶体,如披银叠叠,似挂珠串串,山风拂荡,晶莹耀眼,如进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琼阁,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之境十余岁时便知“有眼不识泰山”一词,但近不惑之年仍是“有眼未识泰山”。

几十年来,对位居五岳之首的泰山始终深存向往与崇敬之情,因而离开孔老夫子之家曲阜便满怀不登泰山非好汉之志乘车直奔泰安市。

??为了能在日出之前登上泰山,凌晨两点我们便乘车来到登泰山的始点——岱宗坊。

虽然山下有电动缆车可乘,有人力滑竿可坐,但我还是选择了徒步登山,借以检验一下自己的体质与毅力。

3点40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深沉,我随着众多游人一起迈上了登山的第一个石阶。

起初,上山的路阶要比想象中的平坦得多,人们走得都很快,有些人与我一样边走边数着台阶。

路上很静,除了夜风偶尔送来松涛之声外,能听到只有同行人登山的脚步声、微微的喘息与窃窃的私语声。

过了壶天阁以后,山势渐陡,回头望去,远处的泰安市万家灯火,五彩缤纷。

向上看,夜色中朦胧可见的泰山,像无边无际的城墙横在眼前,大有与地同大、与天齐高之感。

走着走着,原来拥成几个方阵同行的游人渐渐拉开了距离,步轻腿快的窜到了前面,心跳脚软的不断停步喘歇。

路边上,抬滑竿的山里人三三两两地散坐着,两眼紧盯着那些一步三喘的登山人,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势。

越往上,同行的人越稀疏,越显得寂静,此时此地不由让人想起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

气喘之中早已忘记踏过的石阶究竟有多少,问同行人也皆笑曰只知其累不知其许多了,无奈只好放弃数一数泰山到底有多少级台阶的念头。

??登至对松亭时,天色微明,虽有云雾笼罩,...

谁有关于描写祖国山河风光的诗句、文章?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访成都杜甫草堂 熊召政 一 春来惆怅浣花乡,无限江山一草堂。

细雨酥泥红满路,竹筒楠影绿盈窗。

每因战乱伤襟袍,历尽沧桑壮酒肠。

流寓锦城听杜宇,诗人独自话凄凉。

坐在杜甫草堂的茶馆里,我写下这首诗。

数年来借助银翼,频到成都,也曾得暇三访杜甫草堂。

诗人出身的我,一直想为这草堂写点什么,但不知为何,总找不到感觉。

此番从峨眉山归来,心如青衣江上的行舟,还航行在盛唐的烟雨里。

再来到这成都的杜甫草堂,细细浏览柴门花径,穿过一丛丛凝烟滴翠的新竹,看高大的楠树把四月的烟雨中的春光,撑了一个满庭,心中便突然生起无尽的惆怅。

于是,就有了上面这首诗。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是绕舌的一群。

中国以诗国著称,诗歌在中国,如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状态。

在古代,中国的为官者,几乎没有谁不会写诗,他们中产生了许多大诗人,像屈原、宋玉、鲍照、庚信等等。

这情形在唐宋两代尤为突出。

在唐有张九龄、王维、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等:在宋有王安石、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等,都是诗坛中雄视千古的人物,同时又都是高官。

同以上这些人相比,杜甫官职卑微,所谓工部,比之如今,充其量是个处长级别。

但论诗不论官,何足挂齿的小官并不妨碍他获得“诗圣”的地位。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十分优秀,但同时又极尽虚荣之能事,凡事都要夸张。

譬于圣人,全世界获此封号的,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咱中国多。

周公且是中国政治家中的第一位圣人,孔夫子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有“万世宗师”之美誉。

另外,诸如书圣、草圣、诗圣、棋圣、艺圣、画圣、歌圣等等,不一而足。

发展到当世,愈演愈烈。

这种现象的产生,实乃是远古生民图腾崇拜的余绪。

圣人是崇高的,不可企及的,我辈仰望,窃窃惭愧自己的愚笨。

可是站在这杜甫草堂中,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这草堂,从来没人称它为“诗圣草堂”而要直称为“工部草堂”?难道圣人的头衔,还敌不过一个级别卑下的工部员外郎? 二 公元758年冬,从华州司功参军任上弃官流浪的杜甫,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借寓于浣花溪畔。

翌年春,在友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上游选了一块地,盖起了几间茅屋。

这便是最初的杜甫草堂。

杜甫在这里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写下了两百四十多首诗,在他死后,草堂数度易主终成废墟。

直到一百多年后,来成都做官的晚唐诗人韦庄,在浣花溪畔找到了草堂遗址,缅怀先贤,他在遗址上头盖了一间茅屋,这是后人纪念杜甫的第一座建筑。

又一百七十年过去,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有一位名叫吕大防的进士仕宦锦城,在再度顷圯的韦庄版的草堂遗址上又一次重建。

这一次规模略大,其壁间绘有杜甫遗像,供人瞻拜。

半个世纪后,已是南宋初年,时任成都知府的张焘来到浣花溪边,面对草堂凋敝之甚,遂再度培修,新增二十六通石碑,遍刻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历时四月而成。

经过这次修葺,草堂渐有气势,大殊于从前。

元明改朝换代之际,草堂毁于战火。

明初,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到了成都,下令重建草堂,这次规模更为宏大。

自此,终明一朝,草堂修葺扩建了七次,亭馆祠堂,曲水园囿,草堂已成胜景。

明末,张献忠人蜀,杀人如麻,川中浩劫,草堂亦不能免。

1670年,清康熙朝川湖总督蔡毓荣履任成都,联络四川布政使金凌、成都知府冀应熊倡议重修。

清代累朝扩建五次。

民国期间,地方人土筹款对草堂中的工部祠与诗史堂进行了重建。

新中国成立后,草堂成了杜甫纪念馆,成立了管理处,向游人开放。

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所见的草堂建筑群,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所留下。

这穿逗式的民居建筑,典型的川西风格

层轩累阁,华堂丽庑,清流散绮,雨浥红渠。

此般景象,华贵有如王府,与诗人的故居相去甚远。

三 唐代诗人中,最穷的有两个,一个是杜甫,另一个是杜荀鸫。

如果给他们划成分,都是贫农。

在新中国,他们可算是无产阶级诗人。

宋代,曾主持过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砺,为这草堂写了十二首诗,第一首头两句“灿灿诗翁锦城西,只缘诗好合穷栖。

”开宗明义就点明了杜甫的身份,这个“灿灿诗翁”穷栖于人世。

同时表述了一个观点:唯其穷栖,才能写出好诗。

杜甫自己也说过“文章憎命达”。

这无异于告诉人们:文学是穷人的事业,这观点与孔夫子的“仓廪实然后知礼节”显然违背。

文学与财富的关系,也就是说杜甫的立论是否正确,值...

动物与人的感人故事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

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

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巨蛇引路救妇女 在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一名女子在一条大蛇的指引下,抵达安全地点。

26岁女子丽扎说,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没,慌乱中人们纷纷逃命。

这时,一名女邻居因为受了重伤,请丽扎带自己的一对双胞胎逃生,于是她背起了双胞胎。

在与急流搏斗时,她看见一条大蛇从左侧顺着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一直游,结果抵达了安全的地方。

事后,丽扎说:"很奇怪,当时见到大蛇,我并不感到惊慌。

"而且,大蛇也没有咬她们。

大象嚎哭救游客 在泰国普吉岛北部新兴旅游胜地蔻立,一群外国游客因为骑乘的大象突然狂奔到高处,结果幸运获救。

在海啸到来前,泰国赶象人邓.萨郎甘和妻子率领一支由8头象组成的队伍向海边进发,象背上坐着十几名外国游客。

突然,大象开始呜咽。

平静下来约一小时后它们又“哭”了起来,这一回再也不能平静。

很快,大象载着惊恐的游客向背离海滩、覆盖着灌木丛的山上狂奔而去。

海边其他不工作的大象,也纷纷挣脱沉重的锁链向高处跑去。

然后,人们看见巨浪袭来,开始跟着大象狂奔。

.小狗救回7岁小主人 在海啸重灾区之一的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海边小村,一条名叫“塞尔万库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纳卡兰。

海啸来临时,迪纳卡兰的母亲桑吉塔只能抓住两个年幼儿子的手,拼命向高处奔跑,并希望自己最大的孩子、7岁的迪纳卡兰也能跟着她一起逃出险境。

但迪纳卡兰并没有跟上母亲,而是向他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离海岸只有大约40米的一个小棚屋跑去。

危急关头,“塞尔万库马”毅然掉转头去追小主人。

它一路咬着小主人的衣服,间或用鼻子拱着小主人,硬是将他给拽回了附近高处的安全地区

最终得救的迪纳卡兰感激地说:“塞尔万库马咬着我衬衫的衣领,把我拽了回来。

” . 大象帮助救灾 在泰国南部重灾区,大象成为救援人员的首选帮手。

目前,已有24头大象运到泰国南部地区,参与灾后的救援与重建工作。

大象的主人说,在这些碎石遍地的灾区,“大象要比四个轮子的卡车和锄头效率高得多,只有大象能够承担这项工作”。

泰国南部当地政府人士表示,大象正在把成吨的垃圾运走,为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救援人员提供了便利。

狗为救主人牺牲了 一天晚上,一个名叫谢尔盖˙库利科夫的18岁青年,喝得烂醉在街道上横冲直撞,行人纷纷避而远之,一位老人实在看不下去,走上前指责他,库利科夫一怒之下冲着老人破口大骂,还抡起拳头要揍老人,并掏出1颗手榴弹投向人群,瞬间人们目瞪眼呆,一场惨剧即将上演。

此时,人群不远处,有一个人正牵着一只狗向这边走来,突然那只狗仿佛意识到将会发生什么事,猛然挣脱主人手中的绳子,钻进人群,一跃扑向正在冒烟的手榴弹上······刹那间,爆炸声响起。

众人呆在原地半天才回过神来,看到这只仁勇的狗儿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而人们安然无恙,顿时人群沉默下来。

有关王勃的经典故事(至少4个)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有很多经典故事发生在他身上,下面列举几个:1、三叹王勃。

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要大宴宾客。

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时拿出来,又使人觉得是即席之作。

宴会.开始,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

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

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

阎伯屿一楞,但又莫可奈何,然后满脸愠色地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

当第一次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

” 王勃写文章,开始时并不仔细思考,先磨很多墨,然后喝酒,蒙被大睡,醒来后,提笔成文,不改动一个字,当时的人都以为王勃预先打好腹稿。

2、未冠而仕。

龙朔三年(663年) 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年), 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

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

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3、生卒之辩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

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

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据此,则当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

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时年27岁。

4、二次被贬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

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

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

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

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5、死因之谜关于王勃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未达交趾见到父亲前便死去,有说是探父之后归途中死,有说是风浪大,渔船颠簸掉下海淹死,有说他既渴望又愧疚见到父亲,无法排解心中极端矛盾而投海自杀。

关于王勃溺水时事,又有两种说法,一说风浪太大,其尸体眨眼间已被海浪冲走,根本无法打捞;一说他被船夫捞起,因不懂水性呛水昏厥,后过度惊悸而死。

王勃之死说法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淹死于北部湾防城海域。

王勃至合浦郡后,再经钦州进防城境,然后有两条线路可走,一是于防城江下船出海,一是走陆路至北仑河口再乘船出海,在防城登船下交趾,是其渡过海域最便捷且安全的主通道。

公元42年,东汉马援南征交趾,主力部队曾走这条线路,历代赴任交趾官员,走的大多也是这条线路。

因交趾郡北面防城海域处因“三险” (风高、浪急、礁多)的缘故而剧烈颠簸,故王勃很有可能在此坠海。

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庙,墓地及祠庙于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今只存王勃雕像。

苏轼一生的简述

老兄,一楼的不要去信 [编辑本段]【概述】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

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编辑本段]【苏轼生平】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

后徽宗即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