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近代诗词鉴赏



现代诗歌加赏析雨巷[1] 戴望舒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现代诗歌加赏析

雨巷[1] 戴望舒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1927年夏天,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

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雨巷》就是这样。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

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

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

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

“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

“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

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

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现代诗歌赏析

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①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道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

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

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

不过我认为徐氏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

现抄录如下: “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

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

……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

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

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

……”(《“新月”的态度》)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

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 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

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从这一点上,我们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

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采录上古至近代265位作家(上古歌谣、《诗经》、无名诗、民歌中的每首算一位作家所作)的诗、词作品337题,计400首。

(唐诗宋词等因本套鉴赏丛书中有《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故不收。

)《古诗词鉴赏》所收作家的下限为辛亥革命,主要活动和辛亥革命以后者不收。

《古诗词鉴赏》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语,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析等栏目。

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患角;以赏析为重点,一般一作品一赏析,但也有数篇作品合而缀以一文的。

选出的佳句以突出形式摆放,一目了然。

还列有部分作者的逸闻。

现代诗歌赏析

失去的岁月艾青------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回来, 倒更像一碗水泼到地面 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生 之 旅台港现代诗赏析------ 黄雍廉从无始来 无始去 荷一肩幻梦 系一串相思 沉重的脚步在红尘之海上游动 叹息和欢呼 只是肺叶的同时鼓动------ 没有人是真正的胜利者 红颜从光年的地平线上擦过黄 连一点点声音都没有 白发便这样苍老了金 欢呼便这样凋谢了 我们原是宇宙之旅的过客书 仰望星河夜色 我们的心该如是一尘不染 面对大地春回万花献锦 我们的心该如是坦然无私------ 旅途既如此匆忙 狡黠、谋害、讹诈原是多余的事 因我们是不带任何行李回家的宇宙之旅的过客 只有心灵上真善美是伴行的甘泉...

求现代短篇诗歌加赏析

《佛外缘》——郑愁予她走进来说:我停留只能亥时到子时你来赠我一百零八颗舍利子说是前生火花的相思骨又用菩提树年轮的心线串成时间绵替的念珠莫是今生邀我共同坐化在一险峰清寂的洞府一阴一阳两尊肉身默数着念珠对坐千古而我的心魔日归夜遁你如何知道当我拈花是那心魔在微笑每朝手写一百零八个痴字恐怕情孽如九牛而修持如一毛而你来只要停留一个时辰那舍利子已化入我脏腑心魂菩提树同我的性命合一我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你只觉得唇上印了一记凉如清露的吻

诗歌鉴赏舒婷的《致橡树》该如何欣赏?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阳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 这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语言清丽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在流畅的节奏中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的不满与愤懑,在激越的情感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著与坦诚,在诗歌中诗人以整饬自然的对偶句式使诗歌读来琅琅上口,在发自肺腑直抒胸臆式的诗句中宣告诗人的爱情宣言。

在整首诗中,诗人以两两对偶的句式表达其对于爱情的思考与追求。

在开篇“我如果爱你———”的句式中分别否定凌霄花、鸟儿的功利性的姿态;在说及泉源、险峰时,诗人用“也不止”的对偶句式表达其对于一味奉献不谈平等的作为的不满;在谈到日光、春雨时,诗人采用了省略的方式,仅仅以“甚至”的对偶句式,表达对于这种爱的方式的不满。

这种对偶句式的运用,读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更好地抒发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诗人在勾画橡树、木棉心心相印时,以对偶的句式很有层次地展示二者的爱情境界,分别从双方的平等处境、心心相印、个性特征、同甘共苦等方面,生动细致地抒写理想的爱情境界,在对仗工整的“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勾画出二者表里合一心心相印的爱情境界;在“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的对偶中,展现橡树与木棉各自的风采神韵;在“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对偶句式中,抒写双方患难与共、同享欢愉的爱情生活,共同承受生命过程中的风雨与磨难,一起分享人生旅程中的欢乐与光荣。

在“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的对偶句式中,写出了形分实合息息相关的爱情境界,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以对偶的句式十分生动流畅地抒写了出来,在跌宕起伏的节奏中,在隔句押韵的诗句中使整首诗激情洋溢、流畅自然,很好地宣告了诗人发自肺腑的爱情宣言。

舒婷的《致橡树》虽然以爱情抒写为主题,但是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读者也可以联想到更多,联想到如何坚守个性的独立、如何保持高尚的追求、如何远离世俗的庸俗,在爱情的宣告中也可以联想到对于民族的爱、对于祖国的爱。

诗歌以二元对立的艺术构思、新颖丰富的抒情意象、整饬自然的对偶句式,使该诗作成为舒婷的代表作,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是一份诗人发自肺腑的爱情宣言。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

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

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我国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

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

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

五言古诗简称“ 五古”, 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

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

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

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

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4.形象性更为鲜明。

5.必须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又可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

什么是现代凤体诗歌?现代风体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例如,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于进水,字潇涵,号潇涵轩主。

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

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

他是当代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旗手。

出版了主题诗集《姐姐》、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诗帜》等。

《姐姐》是一部主题诗集。

整部诗集,有两大创新:一是体裁的创新,根据诗歌的发展规律,打造全新的现代诗歌体裁——“律体新诗”。

二是修辞格式的创新,首次运用了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语势,升华诗歌的情感之美。

“律体新诗”又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意传神,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并采用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节奏,反复烘托意境,深化意象。

二是以律立体,韵贯首尾,以韵律的回环往复,塑造诗歌的声韵之美。

什么是现代格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例如,于进水的《诗帜》。

《诗帜》是中华诗歌复兴的旗帜和纲领。

《诗帜》分为:《诗帜》的核心思想和伟大意义;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概念和分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诗歌的格式;诗歌的结构章法;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韵表;诗歌分类表和诗歌各种体裁范例十个部分。

《诗帜》规范了诗歌的含义、概括了诗歌的特征、明确了诗歌的分类,指明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方向。

《诗帜》的诞生,是人民不满当今中国诗歌现状,要求恢复传统重建诗格的必然体现,是诗歌自身内在发展规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是中国诗歌走向复兴的一面旗帜。

诗歌鉴赏在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的“...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的写作,大致与《梦李白二首》同时。

诗中设想李白已到汨罗江边。

前四句应题目中的“天末”,从自己方面写 ,后四句应题目中的“ 怀李白”,从李白方面看。

前四句明写秋天(“凉风”、“鸿雁”、“秋水” ),后四句明提文章(“文章”、“投诗” )及诗人屈原(“冤魂”、“汨罗”),不仅描写有中心,就是取材也相当集中。

“凉风起天末”,诗人推己及人,想到了李白:我这里已是秋风飒飒,那么身为“逐客”的友人,在这悲凉的秋日,究竟“意如何”呢?诗人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想到了惟一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书信。

但是“ 江湖秋水多”,山高水阔,这一句中包含着对“鸿雁几时到”的否定性回答。

诗的前四句由凉风写起,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最后归结到“江湖秋水多”。

这一句不仅说明对收到书信的不抱希望,而且以“秋水多”暗示李白前途坎坷,从而引出了以下四句。

五、六句对李白横遭不白之冤表示愤慨 。

“文章憎命达 ”所表达的是激愤,是不平;“魑魅喜人过”所表达的则是指斥,以及对友人的叮嘱。

七、八句中的“冤魂”、“汨罗”由“文章”、“魑魅”而来。

屈原也是千古文豪 ,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放逐江湖,投水而死。

屈原与李白的遭遇不正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最好说明吗?“共语”、“投诗”反映了这两位诗人的遭遇有极其相似之处 。

“冤魂”指屈原,“投诗”指李白。

屈原已逝,不说凭吊,而说“共语”,不说“赋诗祭汨罗 ”而说“投诗赠汨罗”,这样不仅把屈原写活了,而且以屈原如果有知,应当同李白诗歌相交的假设,来加强李白遭遇的悲剧性质。

玲珑锁是什么意思?从近代体诗词中看到的

现代新诗,是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语序倒置。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叶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

如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这里的“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就是“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过去了”的倒置。

这样写,突出了夏季过去的时间意识。

再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

明乎此,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善于将倒置的诗句还原,以便于把握诗歌的内容。

同样,台湾诗人纪弦的《你的名字》中第一节“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两句,将“每夜每夜”置于“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之后,强调了“轻轻地呼唤”之意。

第二,成分省略。

日常表达中,句子的成分不能随意地省略,必备的成分必须交代清楚。

而在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诗句更硬朗、更坚实,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

如,舒婷的《神女峰》(第二节):“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

其意为,诗人对神女峰“人间天上,代代相传”的“美丽的梦”(神话传说),却留给了神女“美丽的忧伤”,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和诗的结尾“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相呼应,凸现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

再如,唐祈《老妓女》:“无端的笑,无端的痛哭/生命在生活前匍伏,残酷的买卖,/竟分成两种饥渴的世界。

”“无端的笑,无端的痛哭”分别省略了“嫖客”和“妓女”,二者对比,寓意自明。

第三,词性转变。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临时改变词性,是很常见的现象。

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名词。

余光中的《碧潭》写道:“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

句中的“玻璃”“舴艋”本为名词,在这里,余先生用作动词,其用语新奇,意蕴丰厚。

红旗插上 谢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