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抗美援朝 诗词



赞颂抗美援朝诗歌苏武慢·抗美援朝 ??日出东方,??神州雄起,??美帝恨仇心病。??温馨旧梦,??肆意侵朝,??燃烈界碑狼警。??掠夺中华,??殖民非亚,??奴役霸权恒定。??喜而今全国,??人心凝

赞颂抗美援朝诗歌

苏武慢·抗美援朝 ??日出东方,??神州雄起,??美帝恨仇心病。

??温馨旧梦,??肆意侵朝,??燃烈界碑狼警。

??掠夺中华,??殖民非亚,??奴役霸权恒定。

??喜而今全国,??人心凝聚,??愤炎倾迸。

????闻号令,??鸭绿江潮。

??中华儿女,??血洒异乡他境。

??飞机大炮,??小米长枪,??输胜史书标炳。

??兮破天荒,??远东斯战,??一改敌酋风景。

??叹算盘错打,??威名何在,??我军名盛!...

谁有关于毛主席和郭沫若的抗美援朝诗词

面对毛泽东的这番盛情,柳亚子十分激动。

他即席填成一首《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并马上呈给毛泽东。

词曰: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接到柳词后,毛泽东当场步其韵奉和,写出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全词是: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在冒着极大风险确定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之际,毛泽东仍有诗情与柳亚子唱和,充分体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宏大气魄。

这首《浣溪沙》又以其婉约和豪放并蓄,后来在全国脍炙人口。

被誉为中国近代诗圣的柳亚子在称誉“老友润之”时,曾称赞“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在作出抗美援朝军事决策的艰难时刻,这一点也充分显现出来。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郭沫若题七律:“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

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

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

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

谁有关于毛主席和郭沫若的抗美援朝诗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我志愿军在朝大败美军,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浣溪沙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天安门上万红妍诗词这一阶段的诗词不多 能找到的就这两首了 希望能帮上你

关于赞扬志愿军的诗歌

《志愿军之抗美援朝祭忠魂》闪散诗作者:冯卫国 2010/10/26昨天10/25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今年是抗美援朝60周年,此诗献给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志愿军先烈,你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抗美援朝跨国门,鸭绿江上啸马奔。

保家卫国雄心在,何惧无回踏征程。

志愿军队敢挺身,舍身取义皆成仁。

豪情无畏大精神,是吾伟大中国人。

美帝嚣张胆毛生,敢炸边境挑战争。

狼子野心切齿恨,燃起半岛战火深。

十六国来不安分,狼狈为奸分杯羹。

可知开战死无数?自古战争皆残忍。

莫忘先烈敢牺牲,珍惜和平与安稳。

止戈为武正义伸,中国腾飞如大鹏。

血雨腥风逝如尘,和平年代当爱珍。

高山丽水满乾坤,此诗化酒祭忠魂。

摘自冯卫国一如诗如仙一的博客《军帽底下的眼睛》 胡昭透过炮火,透过烟雾,那军帽底下闪动着一对眼睛,它们在四下搜寻。

//①从一个伤员爬向一个伤员,她望着同志们坚毅的眼睛,轻声地说:“不要紧......”每个指尖都充满疼爱,她包扎得又快又轻。

//我想起妹妹的眼睛那么天真而明净,我想起妈妈的眼睛那么温暖那么深......深深地望了她一眼我回身又扑向敌人②。

//无论黑夜或白天不管我守卫,我冲锋......我眼前常闪动起那对眼睛,这时,我就把枪握得更紧,我就更准地射击敌人。

//我要保卫那对眼睛——妹妹的眼睛,妈妈的眼睛,我亲爱的祖国的眼睛! 这首诗收录在作家出版社1955年版《光荣的星云》中...

抗美援朝时期最流行的歌曲是什么

“嘿啦啦啦、全国广为传唱。

1954年,全国评选优秀歌曲,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好几个班的决心书上都写着“保卫和平,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某部炮兵第一师26团开赴鸭绿江边整装待命。

在五连召开的表决心大会上!但是老人们却忘不了这支歌!这是一支和新中国历史有着血肉联系的歌曲!这是共和国成长历史上不应该被忘记的一首歌曲!或者说,这是一支应该载入共和国史册的一支歌曲,嘿啦啦,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一声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一部经典电影,尤其是它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了时代特征,抒发了中国人民的豪情壮志,觉得诗歌写得很好,并提出将“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等几处修改意见,随后引用于一篇战地通讯,发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为战士服务,这首歌获一等奖,这份决心书作为开场白,受到热烈欢迎,麻扶摇代表连队发言,为准备参加抗美援朝,张风作曲。

《全世界人民团结紧》一经发表。

至于如今人们常说到八零后,老虎估计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这支歌呢。

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我的爸爸去过朝鲜战场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家乡打败美帝保卫和平嘹亮地军歌威武雄壮我们的先辈去朝鲜打仗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脊梁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嘹亮地军歌在耳边回荡嘿啦啦【全世界人民团结紧】歌词,全世界人民力量大,打败那美国兵呀……”歌曲唱出了全国人民赢得这场战争的必胜信念,立刻以其轻盈明快的旋律,会唱到就更加稀少了,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在全军:张印哲公木词刘炽曲电影英雄儿女插曲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 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 打垮了美国兵呀全世界人民拍手笑帝国主义害了怕呀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全世界人民团结紧把反动势力连根拔那个连根拔 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 天空出彩霞呀天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 打垮了美国兵呀全世界人民拍手笑帝国主义害了怕呀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啦 嘿啦啦啦全世界人民团结紧 把反动势力连根拔 那个连根拔嘿啦啦啦说起《全世界人民团结紧》这支歌,相信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唱,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到人,唱出了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的共同心声,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志愿军战歌及背景1950年夏、蔡孑人作词,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横渡鸭绿江”的句子

会后,新华社记者陈伯坚采访了麻扶摇,气昂昂。

连指导员麻扶摇将战士们发自内心的誓言记录下来,后几经修改补充,写成了一份诗歌形式的决心书。

在全团出国作战誓师大会上,歌名正式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作曲家周巍峙看到通讯后,为这首诗歌谱上曲,并冠以《打败美帝野心狼》题目!《全世界人民团结紧》这支歌曲诞生于1951年,是当时为抗美援朝和激励生产而创作的革命歌曲,由崔德志,因而更是受到热烈欢迎,歌声响遍祖国大江南北,质朴上口的歌词受到全社会的好评,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的乐观精神,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了。

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插曲《英雄赞歌》也流传甚广。

英雄赞歌原唱,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有的战士在发言中写出“雄赳赳;几乎所有发言中都有“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口号

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国内有什么意义

朝鲜战争胜利对于中国的意义个人所见:进一步树立中国这个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良好的、长久的重要安全国际环境.关键是在我国的边境上支持朝鲜的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威胁.如果朝鲜战败,美国可以毫无阻拦的在北朝鲜驻军,直接严重的威胁中国安全,由极可能引发的中美边境冲突所带来一系列的、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问题将严重的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设、国家民族的统一,何况中国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

“安能容与虎狼同枕”。

所以朝鲜战争的意义对中国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深远的,以毛泽东为领袖中国领导人真是深谋远虑。

这也是我很久没太弄明白的道理,几年十了,现在才有一点点认识。

王力的《诗词格律》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拼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

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

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

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是;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

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

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

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在第二章里,我们还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讲。

第二节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1 )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

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从湖北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

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依照传统的说法。

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在韵书中。

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

在诗词中。

不...

现代.古代,近代爱国主义故事 和 诗词,,急求,谢谢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 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他们 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 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 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 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 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 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

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 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 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 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 绝路。

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

5位战士临危不 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 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 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 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

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

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

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一级英雄”王海大队长 人物小传:王海,山东人,1925年生,1945年入党,1946年入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空三师九团一大队大队长的王海带领战友们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战绩,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他本人因击落击伤敌机9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王海和战友们平均驾驶喷气式战斗机飞行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而他们的对手美国空军飞行员大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

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王海和他的战友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打败强敌。

1951年11月18日下午,180余架美机分头飞至我方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我机奉命起飞迎战。

王海大队出动6架战机,向指定战区飞去。

“跟我进攻!”发现敌机正在向清川江桥投掷炸弹后,王海发出命令。

随之,编队从6000米的高度直捣而下,瞬间就冲到了1500米处的敌机群中。

敌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乱作一团,丢掉炸弹,仓促应战。

见敌机采用“圆圈战术”,8架飞机首尾相连,互相掩护,与我机兜起圈子,王海一声令下:“爬高占位!”我6架战机一起昂头,急速跃上高空。

紧接着,他们又一压机头,猛冲下去。

几次冲击,硬是冲破了敌机的“圆阵”。

王海抓住时机,向一架敌机猛冲过去,直到距敌机500米处才开火,打得敌机翻滚着坠向地面。

剩下的敌机一个个惊慌万分,四散逃窜。

战斗结束后,王海和战友编着整齐的队形返回基地。

这次战斗中,他们一共打掉了5架敌机。

王海大队一举成名。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

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

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

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

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

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

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

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什么时候回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帮助朝鲜打...

朝鲜停战实现以后,为了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的紧张局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4年9月到1955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内,先后分三批主动从朝鲜撤出19个师的部队(其中,1954年9月16日至10月3日撤出7个师,1955年3月31日至4月20日撤出6个师,1955年10月10日至26日撤出6个师)。

这一主动行动,受到朝中人民的一致拥护和国际舆论的普遍赞赏。

1958年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

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归国的6个师8万人,在3月16日至4月25日期间回到祖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批归国的6个师及其他特种兵部队共10万人,从7月11日起,至8月14日止,陆续回到祖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归国部队,包括志愿军总部,3个师和后勤保障部队共7万人,在9月26日到10月26日先后回到祖国。

抗美援朝为什么是彭德怀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

抗美援朝选用彭德怀,是因为彭德怀有三勇,一,飞夺泸定桥,面对一夫当关万夫难攻的险要,彭德怀杀开了一条血路,给共产党捡回一条老命,毛泽东挥笔豪情:“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二,百团大战,彭德怀面对凶横敌人,号领大军,一声令下杀了过去,赢得了胜利。

三,抗美援朝紧迫之时,彭德怀应召回京,面对重任他丝毫没有推却,因此老毛用定他了。

还有就是:第一,我们所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必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崇高的战争目的,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和平的坚强意志,因而唤起了全国人民巨大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志愿军将士高昂的斗志,并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第二,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空前的爱国热情。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成熟的政党的领导,抗美援朝战争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我们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指导和指挥战争。

他们洞悉国际风云,把握战争进程,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以正确而及时的战争方略,指导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克敌制胜,指导全国人民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指导新中国在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条战线上与帝国主义展开了全方位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胜利。

第四,我们有觉醒了的、不屈不挠的亿万人民的支援。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支援战争。

人民的力量和各民族的团结,这是志愿军的力量源泉,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

第五,我们与朝鲜军民团结战斗,休戚与共。

在反抗美国侵略的战争中,金日成和朝鲜劳动党领导朝鲜人民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志愿军入朝之后,充分履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尊重朝鲜人民,尊重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军,与朝鲜人民军密切协同,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中朝人民在战争中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战斗友谊,这是我们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政治基础。

第六,我们有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全体将士普遍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因而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始终士气高昂,以无比的勇敢顽强,共歼敌71万多人,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有了志愿军这样一支能征善战、英勇无畏的人民军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就成为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