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北宋南宋诗词



北宋对南宋诗词的创作影响.希望能马上给个答案,我认为主要是创作风格和宋词内容的影响.尤其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影响巨大.因为北宋王朝是宋朝较为强盛的时期,故这个时期的词人写作的词较为豪迈,大多歌颂了

北宋对南宋诗词的创作影响.希望能马上给个答案,

我认为主要是创作风格和宋词内容的影响.尤其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影响巨大.因为北宋王朝是宋朝较为强盛的时期,故这个时期的词人写作的词较为豪迈,大多歌颂了北宋王朝大好江山,但是,在北宋后期,由于外敌的侵犯,出现了较多主战词,典型词人有苏轼等然而南宋王朝已是宋朝的没落时期,外敌的蹂躏、践踏,内部的倾轧,故较多是表现家国之恨、离别之痛,典型词人有李清照等. 希望你能够满意

1《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四时田园杂兴》(一)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3 《四时田园杂兴》(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4《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宋词与北宋词在艺术有什么区别

一、南北宋词的不同特色 《北宋词史》写到结束的时候,南宋词人的创作已经隐约可见。

这里应该对南北宋词不同特征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以为进入《南宋词史》阅读的过渡。

首先,南北宋词的不同来自于音乐的演变。

词,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音乐文学,词的诸多变化都与音乐的嬗变息息相关。

古代社会,缺乏科学的音乐曲谱记录方法,音乐的传授或教学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优美的曲调都是依赖歌妓和乐工之口耳相传。

于是,新的曲谱乐调的不断涌现,必然淹没大量的旧曲调,许多当年盛极一时的流行音乐,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南宋许多词虽然还可以合乐歌唱,但是“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国香·序》说:“沈梅娇,杭妓也。

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

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

词成,以罗帕书之。

”可见“旧谱零落”,时能唱周邦彦某几首曲子者,便是凤毛麟角。

诗歌总是先从歌中借来适当的节奏,并直接继承其抒情的性格。

在适应了这种节奏以后,诗和歌便进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后变成不歌而诵的徒诗。

”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南宋词作,越来越脱离音乐的羁绊,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

另一方面,南宋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迫使歌词创作不得不走出象牙之塔,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

南宋词作,很多时候是文人墨客间相互酬唱或结词社应酬的结果,有时还是抗战的号角,是服务于现实的工具。

南宋词人作词,是高雅的艺术活动,是精心的组织安排,甚至是庄重的情感表达。

所以,《介存斋论词杂著》说:“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

” 其次,与这种音乐背景的演变和创作环境的改变相关联,北宋词人多率情之作,往往就眼前景色,抒写内心情感,自然而发,生动感人。

南宋词人则费心构思,巧妙安排,精彩丰富,门径俨然,句法章法可圈可点,警策动人。

周济说:“北宋主乐章,故情景但取当前,无穷高极深之趣。

南宋则文人弄笔,彼此争名,故变化益多,取材益富。

然南宋有门迳,有门迳故似深而转浅。

北宋无门迳,无门迳故似易而实难。

”又说:“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

”两者各有春秋。

北宋词即见性情,易于引起阅读者的普遍共鸣;南宋词巧见安排,值得阅读者的反复咀嚼。

这种作词途径的根本性转变,肇始于北宋末年的周邦彦,在大晟词人的创作中已经广泛地看出这一方面的作为。

《白雨斋词话》卷三更是从这个角度讨论词的发展与盛衰:“北宋去温、韦未远,时见古意。

至南宋则变态极焉。

变态既极,则能事已毕。

遂令后之为词者,不得不刻意求奇,以至每况愈下,盖有由也。

亦犹诗至杜陵,后来无能为继。

而天地之奥,发泄既尽,古意亦从此渐微矣。

”这种“古意”,恐怕就是率情,就是“自然感发”。

再次,北宋词率情而作,浑厚圆润,表达个人的享乐之情,就少有意外之旨;南宋词匠心巧运,意内言外,传达词人的曲折心意,就多用比兴寄托手法。

周济说:“北宋词,下者在南宋下,以其不能空,且不知寄托也。

高者在南宋上,以其能实,且能无寄托也。

南宋则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

”②南宋词就在这一方面,最受清代词人的推崇。

最能体现南宋词人比兴寄托之义的当推咏物之作,词人结社之际也喜欢出题咏物。

因为古人咏物,“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芬陀利室词话》卷三说:“词原于诗,即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

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

白石、石湖咏梅,暗指南北议和事。

及碧山、草窗、玉潜、仁近诸遗民,《乐府补遗》中,龙涎香、白莲、莼、蟹、蝉诸咏,皆寓其家国无穷之感,非区区赋物而已。

知乎此,则《齐天乐·咏蝉》,《摸鱼儿·咏莼》,皆可不续貂。

即间有咏物,未有无所寄托而可成名作者

”重大的社会与政治题材,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表现在歌词之中,南宋词的境界自然不同于北宋词。

清人就是立足于这一点改变对南宋词的看法。

二、南北宋词优劣论 关于南北宋词的不同创作特色、优劣比较,是历代词人、词论家热心关注的问题。

这种关注,首先来自对南北宋词作的感性认识。

众多作家,根据个人喜好,或浸染于北宋词之中,或细心揣摩南宋词,各有心得,各抒己见,有时还形成交锋与争论。

大致说来,截止到清初朱彝尊,北宋词更受人们的喜欢与推崇,创作中北宋词更多地被学习与模仿。

《词苑萃编》卷八《品藻》说:“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

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

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

”喜好北宋词作,是当时词坛的普遍情况

朱彝尊以后,清代词坛上...

南宋的词与北宋的词有何不同?

南北宋词的不同特色首先,南北宋词的不同来自于音乐的演变.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南宋词作,越来越脱离音乐的羁绊,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另一方面,南宋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迫使歌词创作不得不走出象牙之塔,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南宋词作,很多时候是文人墨客间相互酬唱或结词社应酬的结果,有时还是抗战的号角,是服务于现实的工具.南宋词人作词,是高雅的艺术活动,是精心的组织安排,甚至是庄重的情感表达.所以,《介存斋论词杂著》说:“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其次,与这种音乐背景的演变和创作环境的改变相关联,北宋词人多率情之作,往往就眼前景色,抒写内心情感,自然而发,生动感人.南宋词人则费心构思,巧妙安排,精彩丰富,门径俨然,句法章法可圈可点,警策动人.再次,北宋词率情而作,浑厚圆润,表达个人的享乐之情,就少有意外之旨;南宋词匠心巧运,意内言外,传达词人的曲折心意,就多用比兴寄托手法....

北宋诗歌与南宋诗歌有什么区别

北宋虽然文治天下,国力不强,但无屈辱求全的气氛,更无末路狂欢的可悲心情。

国势不同,文脉所求也不同。

北宋文笔灿烂没有做作,可以说思想自由百花齐放;南宋皇党避重就轻故作轻松只为皇帝的玩乐造势阿谀奉承,没有生命精神,软弱无能!而欲复故国却无望的爱国恋旧者则徒然伤悲,空自嗟叹。

北宋诗歌与南宋诗歌有什么区别

北宋文笔灿烂没有做作,可以说思想自由百花齐放;南宋皇党避重就轻故作轻松只为皇帝的玩乐造势阿谀奉承,没有生命的精神,软弱无能!而欲复故国却无望的爱国恋旧者则徒然伤悲北宋虽然文治天下,文脉所求也不同,国力不强,但无屈辱求全的气氛,更无末路狂欢的可悲心情。

国势不同...

北宋和南宋哪一个更好?

其实,我认为,北宋和南宋都不是什么强大的王朝! 它们都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对敌国的态度都是战战和和,无休止! 如果非要我说,那还是北宋好一点!至少北宋时期,国力比南宋时要强,它还有一统天下的机会!等到南宋的时候,只剩下半壁江山!已经不可能统一天下了,只是在苟延残喘而以! 从外界环境来看,北宋时候,主要有威胁的只有辽国!而到了南宋,辽宋夏金院并存,边境更加混乱! 从内政来看,北宋要比南宋好很多~~~至少在北宋时期还是有一些比较清明的皇帝,比如宋仁宗和神宗等!他们支持变法!或者试图变法!而南宋呢!岳飞被杀!绍兴议和!大臣多数是投降派. 再有一个问题,皇位交接问题!北宋的时候,都是皇帝死了之后,太子才即位,皇位交接相对比较安全,平稳.而南宋呢,大多数都是被迫禅位!政治危机严重! 所以,无论从国力,国土面积,大臣和君主的贤明程度还是外界的政治环境!北宋都相对于南宋更强一点!

苏轼对宋代诗词的影响

论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 (一) 诗至唐,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颇有难乎为继之势。

宋人欲与抗衡,唯有另辟蹊径,自创新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再次给人启迪:沿袭和模拟仅能勉强维持命脉;蓬勃的生机,只有来自不断的开拓与创新。

词,作为一种新兴诗体,原有着强烈的生命力。

可惜晚唐温庭筠等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及宋,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

代表时风的晏欧词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创制慢词,又变雅为俗,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艺术魄力及其他原因,毕竟未能为宋词开出一条宽广的革新之路。

苏轼来了

他雄风千里,使词坛快然一新。

其何能如此?一则,就文艺思想说,苏轼一贯反对俯伏前人脚下,一贯反对模拟因袭;主张不断开拓创新,主张每个作家应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则,他本人才华横溢,魄力过人,形诸文艺实践,则不仅诗歌散文,乃至书法绘画,都有戛戛独到的艺术造诣。

据此二则,我们很难想象苏轼一旦提笔为词,竟肯寄人篱下。

从现有材料看,苏轼进入词坛较晚⑴,那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⑵的年代,但苏轼居高临下,并不以为然。

他从事词的创作仅四年,就在《与鲜于子骏》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近却颇作小词”,当指熙宁八年所作《江城子·记梦》、《雨中花·初至密州》等词,“郊外”一阕,无疑是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段话表明:第一,即便写婉约言情词,也要有别于柳永,自见特色。

第二,已写得一阕绝无柳七郎风味的、别开生面的壮词。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苏轼在此公然向传统的词风挑战,向风靡天下的柳词挑战,提出要在词坛上“自是一家”,别树一帜。

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是苏轼以他那非凡的艺术魄力和艺术才力,在词坛上掀起一股革新的浪潮,使宋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二) 苏轼对宋词的开拓与创新显著的标志是“以诗为词”,而“以诗为词”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凡能入诗的内容,均可入词。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也。

”⑶此说虽不无夸大,但针对宋初词坛实际,他能从题材与内容的开拓上来评价苏轼的创新精神,可谓卓有见地。

首先,苏轼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

众所周知,终赵宋王朝三百年历史,边患不断,爱国精神也就始终贯串两宋文学。

然则,北宋诗坛虽不乏关心国事之作,而于词坛却绝少反响。

为此,苏轼这类爱国词章在开拓宋词园地上有重要意义。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免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⑴,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

——《祭常山回小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这两篇作品写于同时,无论描绘出猎的场景,抒发豪纵的情致,表达爱国的壮志,乃至用事的手法都极其相似。

而且词中不伏老的爱国形象,直抒胸臆的气势,似乎较诗更为突出。

这样,苏轼就在内容上打破了诗词界线,把却敌报国的时代主题引进了词坛。

在这类词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中对周瑜形象的刻划,英气勃勃,光采照人,为中国词史上的空前之笔,是苏轼对北宋词坛杰出的贡献。

显然,这里寄托着作者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对这首词,近来颇多议论。

有人以为是一种“失败者的心理”,有人则以为是“一支胜利的凯歌”⑷。

我以为这首词的内容比较复杂,不宜用“失败”或“胜利”来简单概括。

全词咏景、怀古、抒情融汇一气,咏景怀古固是为了抒情,但作者的现实之情,也深深寓于雄壮飞动的如画江山之中和雄姿英发的风流人物身上。

结处的虚无和沉郁悲壮,掩盖不了通篇热情洋溢、激越健壮的基调。

上溯范仲淹的《渔家傲》,下视辛稼轩的爱国词章,此词有不容忽视的奠基和枢纽作用

其次,以农村田园入词。

从《诗经》开始,我国诗坛就不乏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

但囿于诗词分流的偏见,中唐以来的词坛绝少农村词。

偶有渔父、浣女、莲娃等形象出现,那也是美化了的,缺少泥土缺息。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其中所谓的“渔父”,不过是号称“烟波钓徒”的作者——隐士的自我化身罢了。

苏轼的《渔父》四首,分别写渔父的“饮、醉、醒、笑”,新意不多,但他的一组农村词《浣溪沙》五首,却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

词中不惟景色宜人:绿阴绵延的村庄,软草平莎的沙路;日照桑麻,水光如泼,风吹蒿艾,香气似薰;庄南村北,qiān@⑵车欢唱,几家煮茧,满村清香。

而和这雨后清新爽目的农村风光水乳交融的,则是一派喜庆丰收的欢乐景象:“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人们吃着喷香的新麦,喝着舒心的米酒,有的甚至醉卧黄昏路边了。

活跃在...

南宋的词与北宋的词有何不同?

词或辞,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馀、长短句、乐府。

始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1]。

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目录 [隐藏] 1 起源2 兴起原因3 分类 3.1 按体制3.2 按风格4 发展 4.1 晚唐五代4.2 北宋初期4.3 北宋中期4.4 北宋后期4.5 南宋初期4.6 南宋中期4.7 南宋后期4.8 元代5 传播6 著名词人 6.1 晚唐、五代6.2 北宋时期6.3 南宋时期6.4 清时期7 注释8 研究书目 起源[编辑]词的起源和发展,词开始出现,是在中国的唐代。

更精确一点,是在中国初唐时期。

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

源头 词本身就包含多种源头的特点,词的源头并不唯一。

有说法是由于唐诗的发展已趋成熟,在当时也将一些歌辞,被之管弦,后来经转移演化,因唐诗的歌唱,以及文人为增加创作的趣味性,将原本对偶工丽,句法型式规律的唐人诗歌,慢慢增损字句,再把整齐的句法摊破,词便因此而正式产生了,溯流应在盛唐中唐之间。

顾起纶曰:“唐人作长短句乃古乐府之滥觞也,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碗流丽,颇真其妙,世传太白所作,上有桂殿秋、清平乐等,亦有以太白时,尚无词体,是后人依托者,或以菩萨蛮为温飞卿作,然湘山野录谓魏泰辅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家,正以菩萨蛮是太白作,则流传亦已久矣。

”(汪中注译。

宋词三百首。

三民书局出版。

1981) 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学者所说:“勾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

”[2] 兴起原因[编辑]词的兴起源于文学发展的趋势。

诗到唐已发展到高峰,难再创新局面,词正是诗渐趋衰微时出现的新品种。

词的兴起也受外乐传入的影响,唐时多外来音乐,宴会时多以外乐番曲为主,因此,配合宴乐而作的“曲子词”便兴盛起来。

词的兴起亦源于五代时南方文化发达,五代时战争频仍,南方战祸较少,社会安定,因此文化得以发展。

西蜀、南唐的国君都好文学,南唐更成为文艺发展的地方

而宋初政治经济较稳定,宋初局面较安定,都市繁荣,人民对文娱活动的兴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间的词更兴盛。

分类[编辑]按体制[编辑]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风格[编辑]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豪放派和格律派。

发展[编辑]晚唐五代[编辑]晚唐温庭筠的词,多写闺情,描写女子容貌情态、服饰和心理,以浓艳华美为主,满是香、玉、金、钗、锦、绣等字眼。

手法上表达细腻,造语清新,善于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细密婉约,情意悠远。

与温庭筠齐名的有韦庄,他与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冯延巳、李璟的词作,都较温词清丽自然。

李煜前期的词,反映豪华富丽、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多温馨绮丽之作,仍然呈现花间词气息;后期的词写家国之恨,拓展了词的题材,感慨既深,词益悲壮。

李煜词的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率,情感真挚醇厚;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洗炼,通俗生动,接近口语,与花间词缕金刻翠,堆砌华丽词藻的作风迥然不同。

北宋初期[编辑]北宋前期词人基本上继承了五代婉约清丽的词风,多写春愁秋恨、离别相思。

体制上,承继晚唐五代遗风,仍以小令为主。

代表词人有晏殊(991-1055)、范仲淹、欧阳修、张先(990-1078)、晏几道等。

晏殊、欧阳修等,都是达官贵人,作品都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风度,但作品个性极不分明,往往彼此相混。

晏几道的作品则把五代南唐、花间的词风发展至高峰。

在这一期的词人中,范仲淹于温婉中寓豪宕之气,下启苏轼豪放词风。

张先创作了一些慢词,对慢词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北宋中期[编辑]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由小令时期进入慢词时期。

柳永开始大量作长调,喜用慢词,以长调的形式和手法为主。

在词的内容方面,柳永也有所开拓,内容多写都市的繁荣生活,以及沉溺其中的男女心理。

除恋情相思外,他还写都市的繁华、山川的壮丽、羁旅愁思、怀古喟叹。

作品长于铺叙,曲尽形容,善于白描,意境秀丽,情景交融。

其后苏轼在婉约词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想像丰富奇特,个性鲜明。

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他又开拓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格调,使词脱离音乐的束缚,又以诗为词,词境圹大,个性分明。

不过当时仿效苏轼的人不多,即使苏门学士黄庭坚、秦观,词风都近柳永而不近苏轼。

北宋后期[编辑]到了周邦彦,则于慢词的审音调律上有贡献,善于创调,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富艳精工,好用典故;词的技巧、格律进一步深化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