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南怀瑾 诗词



南怀瑾著作诗词辑录《禅海蠡测》诗词辑录1. 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以前枉用功。--唐 龙牙居遁禅师2. 问君心印作何颜?心印谁人敢授传。历劫坦然无异色,呼为心印早虚言。

南怀瑾著作诗词辑录

《禅海蠡测》诗词辑录1. 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

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以前枉用功。

--唐 龙牙居遁禅师2. 问君心印作何颜?心印谁人敢授传。

历劫坦然无异色,呼为心印早虚言。

须知本自灵空性,将喻红炉焰里莲。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同安察禅师3. 祖意如空不是空,尽机争堕有无功。

三贤尚未明斯旨,十圣那能达此宗。

透网金鳞犹滞水,回涂石马出纱笼。

殷勤为说西来意,莫问西来及与东。

--同安察禅师4.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是非来辩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有移茅屋入深居。

--隐山和尚5.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南岳怀志庵主6. 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7. 十二时中莫住工,穷来穷去到无穷。

直须洞彻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

--普庵主性空禅师8. 心法双忘犹隔妄,色空不二尚余尘。

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

--性空禅师9.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唐 裴休10.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 杜牧11.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尝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

--宋 黄龙慧南禅师12. 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

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13. 繁华丛里一闲身,却向他途别觅春。

千丈悬崖能撒手,不知谁是个中人。

--南怀瑾14.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唐 永嘉玄觉禅师15. 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16.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7.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8. 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胡越与同丘。

19. 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

拟欲将身北斗藏,须应合掌南辰后。

--杨大年20. 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

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

--杨大年21. 学道犹如守禁城,朝防六贼夜惺惺。

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华亭性空妙普庵主22.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23. 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24.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示儿》25. 行过疏篱到小桥,绿杨阴里有红娇。

分明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未肯消。

26.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唐 永嘉玄觉禅师27. 百尺竿头须进步,空花镜里莫藏身。

28. 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

通教不通宗,好比独眼龙。

29. 此事楞严曾露布,梅花雪月交光处。

一笑寥寥空万古。

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

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报恩法常首座30. 有佛处莫留恋,无佛处急走过。

31. 尽回大地花千万,供养弥陀净土身。

32.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唐太宗33.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

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处士云。

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

自怜筑室灵山下,徒望朝岚与夕曛。

--唐李商隐34. 佛与众生共一家,一毫头上现河沙。

九还七返鱼游网,四谛三空兔入罝。

混沌何年曾结子?虚空昨夜复生花。

阿谁鼎内寻丹药,枯木岩前月影斜。

--白紫清35. 自从踏着涅磐门,一枕清风几万年。

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

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雨后天。

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白紫清36. 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

桔槔说尽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

--紫贤真人37.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五代 谭峭38.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 李翱39. 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宋 张商英40. 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

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寄寒衣。

--宋 周敦颐41. 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着花。

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撸鱼虾。

42. 与人有法还同妄,执我无心总是痴。

43.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44. 万里神光顶后相,没顶之时何处望?事已成,意亦休,此个来踪触处周。

智者撩着便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

《如何修证佛法》诗词辑录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 陶渊明《饮酒》2. 看看看,古岸何人把钓竿,云冉冉,水漫漫,明月芦花君自看。

--雪窦禅师3.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

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南怀瑾4. 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

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天目礼禅师5.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唐 傅翕6.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唐 玄奘7. 禅自拈花一笑来,灵山花蕊满灵台。

如何净土华严界,由道花开见佛回。

--南怀瑾8. 莫妄想,费疑猜,头陀一去首空回。

东风正放花千树,尽向南华觉后开。

--南怀瑾9.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

知公久已藩篱散,何事深村尚...

关于南怀瑾的一首诗意思

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不二门中我亦僧,(南师有出世之修养) 聪明绝顶是无能。

(难以唤醒世人春梦) 此身不上如来坐,收拾河山亦要人。

(南师要做入世的事业) 南怀瑾先生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

虽然难以唤醒世人的春梦,但还是要出来收拾这摇荡的河山。

诗中“聪明绝顶是无能”一句,可谓是古今圣贤同一声叹!如以孔子之绝顶聪明,足可以治平天下,然后四处奔波,无能为也。

今借用南师之句,参以孔子春秋之事,织成一诗如下。

...

起凤和南怀瑾诗:你我己到花甲

相拥树下啦呱,笑忆童趣发小,冬闲手接雪花,瓜果贮满地窖,晚眺疏星月牙,拄拐提蛋下锅,品茗共话桑麻。

待到你我花甲,醉卧架下竹塌。

待到你我花甲,笑我张口无牙!待到你我花甲,为你支好画夹,先描斑驳树影。

养群小鸡小鸭,春日荡荡秋千,闲看桃柳抽芽,嘻你满头银发,翘等燕子归厦。

待到你我花甲,栽韭西墙草洼。

待到你我花甲,看孙溜狗摘瓜,听听蜜蜂嗡嗡,逗逗蝴蝶戏花,采菊东篱几束,屋前栽树种花。

支锅林下野炊,再画几棵葵花,静听紫燕呢喃,石臼捣蒜香辣,桂花黄酒斟满,嫁接房北果桠,轻溜画眉竹笼,不恋富贵荣华,粗米淡菜安心,相视一笑哈哈。

待到你我花甲,我倒鲜菜吱啦,不慕华屋高厦,房东小河捞虾,修剪房南迎春待到你我花甲,早看旭日朝霞,午后林荫读诗,含饴弄孙膝下,素手摘摘豆角,相携乡村安家,房后几畦菜地,难忘水沟捉蛙,回味青春年少,陪你扎好篱笆,手采房西香椿,梦想游走天涯,最爱乡间晚情,养条大狗伴驾。

悠哉绕园散步,煮雪劈柴泡茶。

待到你我花甲,夏暑躲进瓜架,秋末扫扫落叶,伴你炒菜灶下,你下葱花爆锅...

南怀瑾简介

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怪圈,提出了作者新的观点与思考,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已遍读诸子百家、易经杂说等解释诸子散文文章

这几篇文章以演讲的形势出现,将论语、老子,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

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

台湾,都这样称呼他。

作者的著作中,尤以论语别裁、孟子、易经等书进行了透彻、理性的分析。

尤其是在论语方面,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

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自谦为“凡人”。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

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并深得其精要。

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然而

南怀瑾大师有一首很长的诗,其中有“虎啸龙吟”一词

现跪求全诗!...

一拨草寻牛 欲将白棒碎虚空。

借比牧牛吼六通。

逐涧沿山寻觅去。

不知行迹遍西东。

二蓦然见迹寻遍山边与水边。

东西南北亦徒然。

谁知只在此山内。

彷佛低头自在眠。

三逐步见牛 野性疏慵恣懒眠。

溪边林下露尖尖。

微痕一线知寻觅。

寻到无寻头角全。

四得牛贯鼻蓦直当前把鼻穿。

任随□跳与狂颠。

饥餐渴饮无亏欠。

吩咐牧童仔细牵。

五牧护调驯 养汝辛勤岁月深。

不耕泥水只耕云。

晨昏有草天然足。

露地高眠伴主人。

六骑牛归家 云山何处不吾家。

两岸青青尽物华。

随分不侵苗与稼。

倒骑牛背胜灵槎。

七念牛存人 始自郊原遍海涯。

归来倒驾白牛车。

画堂深处红轮展。

新妇原来是阿家。

八人牛双忘 忆昔寒炉拨死灰。

杳无踪迹枉徘徊。

而今冻破梅花蕊。

虎啸龙吟总异才。

九返本还元 物物头头别有天。

此中消息几人传。

忽然怒作狮子吼。

独露须眉照大千。

十入廛垂手 拽转乾坤眼界宽。

聊将一手挽狂澜。

高悬日月超罗网。

聋瞶偏邪返本端。

十一总颂 本无一事可思求。

平地风波信笔收。

从地倒还从地起。

十方世界任优游。

...

请问南怀瑾老师的金粟轩纪年诗初集与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这两...

1.是我们的大老师啊慧命之父。

不过我们这些学生却不够格啊。

南师徒弟,台湾--魏承思:《南怀瑾全集》前言 时间:2004-10-06 近年来,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社会有一种说法:当代人不读南怀瑾,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

南怀瑾何许人也?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他为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

这些称谓似是而非,因为每一种说法都只涉及了怀师学问人生的一个侧面,而犹未识其详。

南怀瑾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

他是浙江乐清人,1918年生于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

幼承庭训,少即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礼义具备,诗文皆精,以神童名闻乡里,并习各门派武术,毕业于浙江国术馆。

年稍长离家,求学于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后转赴成都中央军校,毕业于研究班第十期。

抗日军兴,怀师遂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屯垦戍边,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旋返中央军校任政治教官。

怀师早年曾钻研道家学术,此时发心学佛,遂离军校,遁迹峨嵋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遍阅大藏经三藏十二部。

出关下山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1947年,怀师深入康藏地区参访密宗上师。

后经白教贡噶上师及黄教、红教、花教上师陆续印证为密宗上师。

1949年到台湾后,怀师一面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传统经典;一面担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校教授。

同时,先后创立“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化机构

1985年,怀师离台赴美客居,直至1988年到香港定居。

在此期间,先后创办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和香港国际文化基金会等文化教育机构。

怀师自1955年出版第一本着作《禅海蠡测》以来,迄今为止已出版各种撰述三十余种,并译成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8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通。

怀师教学数十年,门生弟子无数,并曾到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讲学,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尚设有南怀瑾学院。

近年来,怀师更在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推广儿童诵读东西方经典的文化运动。

怀师的学问兼及儒、佛、道三家,在精研中国文化之外,并摄入西方文明的精华。

因此,很难说怀师的学问究竟是偏于儒家、佛家,还是道家。

准确地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弘扬者。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

然而,近代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

一些知识分子寻找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结果把账算到了传统文化头上。

他们以为是旧的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拖累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五四”前后的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推翻旧文化的口号。

可是他们分不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甚么是经过几千年考验积累起来的精华,甚么是后人穿凿附会、肆意曲解,加进去的糟粕,结果把精华与糟粕一起抛弃。

旧文化被抛弃了,新的中国文化是甚么却没有人知道。

胡适等人更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要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民族,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

他们就这样把文化传统拦腰砍断,致使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化传统不绝如缕、命如悬丝。

怀师从青年时代起就一心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大陆到台湾,从美国到香港,漂泊天涯,四海为家,但一直苦心孤诣地在为重建中国文化奔走、呼号。

无论是在著作中、讲堂上,还是在与学生或友人的言谈中,怀师都表达了对民族文化发展命运的深切关怀。

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甚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怀师说:中国在秦汉以前,儒、墨、道三家几乎涵盖了全部的文化思想。

到六朝以后,换了一家,儒、佛、道三家成为文化主流。

因此,一个人必须深入儒、佛、道三家的学问,由博返约,融会贯通,才能掌握中国文化的精义。

如今的学者所受的都是西式教育,大多将人类文化知识分门别类,成为专攻一门的专家。

因此,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

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门径,使怀师不同于一般学者,而能出入于儒、佛、道之间。

可以说,没有怀师这样的学养,实在很难担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历年来,海峡两岸陆续出版了南怀瑾先生的许多著作,但一般读者很难有机会系统地研读他的全部著作,于是往往从本身所接触到的部分去给怀师定位,而有儒家、佛家、道家大师等不同的说法。

这就像《大宝积经》所言:“众盲摸象,各执一端”: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圆柱,摸到象耳朵的说大象像一把蒲扇,摸到象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绳子,谁都说不清楚大象的本来面目。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怀师学问人生的全貌,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

南怀瑾的后世影响

南怀瑾大师,幼承庭训,天资聪颖,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儒、释、道经典著作皆有所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先驱者。

与普通学者不同的是,南怀瑾堪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史书”,是一个素非皓首穷经之人,更非埋首书斋之辈。

其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时至今日,对于那些无法直接了解典籍,不知如何理解、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普通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但其中最为著名,也是传播最广的著作之一,当数《论语别裁》。

1975年4月,南怀瑾就已经开始了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之路。

但因为旧时的社会风气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

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

复古,就是把当代中国的命运交给三千年前的古人承担。

当代知识分子自己不承担国家的责任,反而让孔夫子扛责任,就把孔夫子打死了。

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称:“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比如,孔夫子评价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好像是说宰予是一个又笨又坏的学生。

但孔门七十二贤,宰予是言语科里的第一。

所以,南怀瑾认为,这句话不是孔子在骂宰予。

宰予身体不好,白天在那睡觉,孔子的意思是说,宰予这个孩子身体不好,就叹息,心疼他。

南怀瑾一直试图还原孔夫子思想家的地位,让世人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

认为那些强调纲常伦理一类的东西,是后代儒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发展而逐渐附加上的。

于是,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解和误读得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便涂抹的偶像。

所以,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并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加以经史和参,旁征博引,将原文撮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一时间引发台湾读《论语》热,很多人甚至将刊登其讲解的杂志剪贴成册。

也正是因为南怀瑾将传统文化解读给大众之际,非议渐生。

有人称其是“伪国学大师”,也有说《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

对此,台湾学者薛仁明的话,也许能说明一二。

“南怀瑾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其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

因此,的书可风动四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

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 · 各方争议说辞褒贬不一,引人深思“从学术视角看,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还称不上是一位国学大师,但是从坚持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看,今天又有哪一位学者能超过南怀瑾的社会影响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楼宇烈对南怀瑾的贡献感佩不已。

说南怀瑾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之间少为人知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楼宇烈曾经两次去香港拜访南怀瑾。

南怀瑾非常关心北京大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多次建议北大能够成立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表示自己可以出资支持。

楼宇烈将南怀瑾的建议转达北大,在学校等多方支持下,1992年1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它就是如今的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前身。

此后,南怀瑾如言,为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予以支持。

南怀瑾平时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的作用功不可没,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曾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南怀瑾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甚至因此反对五四运动,认为这是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南怀瑾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

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 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惟其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

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 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材,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

早在五十余年前,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南怀瑾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

其后,南怀瑾又奔走于美国、香港、欧洲等地,虽偶于经贸领域度化,然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数十年来,南怀瑾虽旅居海外,然心怀故土乡梓,深切关怀着祖国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率先在大陆投资1286万美元修建金温铁路...

南怀瑾居士的介绍

1.是我们的大老师啊慧命之父。

不过我们这些学生却不够格啊。

南师徒弟,台湾--魏承思:《南怀瑾全集》前言时间:2004-10-06近年来,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人社会有一种说法:当代人不读南怀瑾,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

南怀瑾何许人也?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他为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

这些称谓似是而非,因为每一种说法都只涉及了怀师学问人生的一个侧面,而犹未识其详。

南怀瑾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

他是浙江乐清人,1918年生于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

幼承庭训,少即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礼义具备,诗文皆精,以神童名闻乡里,并习各门派武术,毕业于浙江国术馆。

年稍长离家,求学于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后转赴成都中央军校,毕业于研究班第十期。

抗日军兴,怀师遂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屯垦戍边,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旋返中央军校任政治教官。

怀师早年曾钻研道家学术,此时发心学佛,遂离军校,遁迹峨嵋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遍阅大藏经三藏十二部。

出关下山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1947年,怀师深入康藏地区参访密宗上师。

后经白教贡噶上师及黄教、红教、花教上师陆续印证为密宗上师。

1949年到台湾后,怀师一面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传统经典;一面担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校教授。

同时,先后创立“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化机构。

1985年,怀师离台赴美客居,直至1988年到香港定居。

在此期间,先后创办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和香港国际文化基金会等文化教育机构。

怀师自1955年出版第一本着作《禅海蠡测》以来,迄今为止已出版各种撰述三十余种,并译成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8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通。

怀师教学数十年,门生弟子无数,并曾到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讲学,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尚设有南怀瑾学院。

近年来,怀师更在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推广儿童诵读东西方经典的文化运动。

怀师的学问兼及儒、佛、道三家,在精研中国文化之外,并摄入西方文明的精华。

因此,很难说怀师的学问究竟是偏于儒家、佛家,还是道家。

准确地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弘扬者。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

然而,近代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

一些知识分子寻找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结果把账算到了传统文化头上。

他们以为是旧的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拖累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五四”前后的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推翻旧文化的口号。

可是他们分不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甚么是经过几千年考验积累起来的精华,甚么是后人穿凿附会、肆意曲解,加进去的糟粕,结果把精华与糟粕一起抛弃。

旧文化被抛弃了,新的中国文化是甚么却没有人知道。

胡适等人更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要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

他们就这样把文化传统拦腰砍断,致使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化传统不绝如缕、命如悬丝。

怀师从青年时代起就一心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大陆到台湾,从美国到香港,漂泊天涯,四海为家,但一直苦心孤诣地在为重建中国文化奔走、呼号。

无论是在著作中、讲堂上,还是在与学生或友人的言谈中,怀师都表达了对民族文化发展命运的深切关怀。

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甚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怀师说:中国在秦汉以前,儒、墨、道三家几乎涵盖了全部的文化思想。

到六朝以后,换了一家,儒、佛、道三家成为文化主流。

因此,一个人必须深入儒、佛、道三家的学问,由博返约,融会贯通,才能掌握中国文化的精义。

如今的学者所受的都是西式教育,大多将人类文化知识分门别类,成为专攻一门的专家。

因此,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

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门径,使怀师不同于一般学者,而能出入于儒、佛、道之间。

可以说,没有怀师这样的学养,实在很难担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历年来,海峡两岸陆续出版了南怀瑾先生的许多著作,但一般读者很难有机会系统地研读他的全部著作,于是往往从本身所接触到的部分去给怀师定位,而有儒家、佛家、道家大师等不同的说法。

这就像《大宝积经》所言:“众盲摸象,各执一端”: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圆柱,摸到象耳朵的说大象像一把蒲扇,摸到象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绳子,谁都说不清楚大象的本来面目。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怀师学问人生的全貌,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部《南...

南怀瑾的事迹以及你的简评

南怀瑾先生简介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

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

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

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西行入川。

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

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

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

1943 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

1945 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1945年,南怀瑾先生离藏走滇,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7年内战开始不久,南怀瑾先生返回浙江乐清故里,旋即归隐于杭州天竺,披阅了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于江西庐山天池寺旁结茅蓬清修。

1949年春,南怀瑾先生辞别家乡,只身赴台。

到台湾后,南怀瑾先生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并应邀至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

执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不少台湾党政、军政要人及工商巨子都曾拜在南怀瑾先生门下。

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

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

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

1985年夏,南怀瑾先生离台赴美。

在美国期间,成立了“东西学院”,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旅美三年,南怀瑾先生未偿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身处异乡心系家国。

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南怀瑾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不见慈颜”,常常是“几回好梦至家乡”。

其怀乡之情,并非发于个人小私,实出于爱国忧民之大公。

不论在台湾还是旅居海外,南怀瑾先生每每念及国家振兴图强事业,特别是对祖国统一大业,系於心怀,百般关注。

南怀瑾先生于1987年结束旅美生活,移居香港,企能就近献力于国内各项建设事业及文化教育事业。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是挂在南怀瑾先生客厅的条幅,反映了他的修养和追求。

几十年来,南怀瑾先生虽屡经人间磨难,然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南怀瑾先生焚膏继晷,笔耕不辍。

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其中一些著作一版再版,长销不衰。

1990年以来,台湾及大陆多家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孟子旁通》、《易经系传别讲》、《金刚经说什么》、《佛说入胎经》、《如何修正佛法》等三十几部著作,颇受欢迎。

南怀瑾先生从国内文化教育事业入手,相继成立了光华教育基金会、国际文教基金会,自1989年以来,先后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及希望工程并其他科研文教机构捐款二百余万元,设立多种奖学金和各类基金,鼎力推进国内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南怀瑾先生还投资2000多万美元创建了十几家合资企业,其中最为卓著者,当数投资浙江金温铁路一举。

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中华文化的精神这是南怀瑾先生对投资大陆建设的认识和理想做的概括.名士才情,英雄肝胆;圣贤学问,仙佛心肠。

这是南怀瑾先生赠我国领导人的一幅条幅,用它来概括南怀瑾先生的高尚品德,也十分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