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郭沫若写风雨桥的诗词



古人关于风雨桥的诗词在平坦河的目录上 检索大山的宁静 几枚明清时代的书签 标识字里行间 一页页风雨不老的心情 千百年的桃花流水 载来田园炊烟袅袅温馨 苍茫的山色涌来 掀起老人烟袋里的辛辣 眉峰上的风

古人关于风雨桥的诗词

在平坦河的目录上 检索大山的宁静 几枚明清时代的书签 标识字里行间 一页页风雨不老的心情 千百年的桃花流水 载来田园炊烟袅袅温馨 苍茫的山色涌来 掀起老人烟袋里的辛辣 眉峰上的风尘 铺天盖地的风雨 划乱风雨桥的安宁 写生的女孩 把水墨侗乡的春秋 画入雨丝交织的晨昏 感受风雨桥的风雨 群山吹奏 九十九个侗寨的芦笙 平坦河欢唱 九十九曲侗族大歌的和声 天籁湿湿的音域 泼向绿涛迷茫的山林 侗家的历史 在风雨桥上风干保存 风雨还在一遍遍刷新 播种年复一年的稻黍 收割多嘎多耶彩色的足音 沿平坦河的四季 琵琶歌走向山外 捧一份水灵灵的风景...

风雨桥上共风雨的诗词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乐天》:“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 宋之问(?-713?)为初唐著名诗人,中宗时(684)为越州长史, 饱览越中风光。

宋之问的《游云门寺》写到了云门石桥的情景:“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龛依大禹穴,楼依少微星。

......虹桥转翠屏”。

李绅(772-856),唐大诗人,大和七年(833)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灵汜桥》是一首完整的咏桥诗,诗曰:“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 华镇(约1093年前后在世),北宋著名诗人,又名华安仁,会稽人。

《还珠桥》:“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 陆游(1125-1210),山阴人。

古代爱国诗人,他一生所存9300 多首诗至少写到30多座桥,有百余首桥诗。

陆游与云门寺结下深厚的感情,这里曾经是陆游早年读书之处,史称“ 云门草堂”。

《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

”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

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郭沫若诗词

此人系机会主义者,属于文人中的垃圾。

他的诗词多学无益。

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墙头草顺风倒,专门给台上的领导写和诗的。

领导哪天被历史淘汰下台了,他又吹捧新上台的领导(江青在台上他吹捧江青,四人帮倒台了他赶紧写诗踩上一脚,邓小平被打倒了他赶紧拥护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所以,他根本没有自己完整的人格,说到底他是一个车头车尾的文化痞子,却被冠以文学家,历史学家等等称号。

写出来的诗如同大白话毫无文采被评论为语言浅显平实;内容空洞大喊大叫被称为是感情真实;到处指手画脚被尊称为指导工作,多才多艺。

结论:建议教育部在重新审定语文课本时将其全部删除,勿再贻害下一代。

...

郭沫若写的《女神》这首诗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序诗第一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凤凰涅槃天狗心灯炉中煤无烟煤日出晨安笔立山头展望浴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三个泛神论者电火光中地球,我的母亲!雪朝登临光海梅花树下醉歌演奏会上夜步十里松原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沙上的脚印新阳关三叠金字塔巨炮之教训匪徒颂胜利的死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夜死第三辑VenLls别离春愁司健康的女神新月与白云二、扩展知识: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

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写的《女神》这首诗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 序诗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槃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 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太阳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Ll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

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

郭沫若的诗歌和历史剧作品

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诗歌主要有:《天狗》、《笔立山头展望》、《诗的宣言》、《凤凰涅槃》、《血肉的长城》、《炉中煤》、《春莺曲》、《莺之歌》、《太阳礼赞》、《天上的街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是个偶像崇拜者》、《罪恶的金字塔》、《夜步十里松原》、《黄浦江口》、《战声》、《骆驼》、《晨安》、《静夜》、《霁月》、《郊原的青草》、《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太阳问答》、《咒麻雀》、《钢,铁定的一〇七〇万吨!》、《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四害余生四海逃》、《流溪河水库观鱼》、《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战声集》、《新华颂》、《骆驼集》、《百花齐放》、《沫若诗词选》、《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等。

2、历史剧主要有:《屈原》、《南冠草》、《武则天》、《虎符》、《卓文君》、《聂嫈》、《棠棣之花》、《王昭君》、《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等。

...

郭沫若关于七星岩的诗词

19xx年3月21日的《光明日报》4版,刊出了郭沫若的《毛主席诗词集句对联》。

这些集联长长短短,排版出来错落有致,加上精细边框,显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郭沫若集毛泽东诗词对联,并非突然兴趣所致,而是有一个逐渐的过程。

1961年12月,郭沫若到端州七星岩湖畔的桂花轩参观,轩门外,就有集毛泽东词句的一副楹联: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

上联用的是毛泽东在1934年夏天写的《清平乐·会昌》词中的句子;下联集自1936年写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这两首词虽写作时间、词牌均不相同,可将内中的句子集成对联后,却十分贴切。

郭沫若见到此联后,大为感叹。

由此引发,他立即写出一首七律《题桂花轩》,在诗中将这副联含了进去:我自双源洞里回,桂花香处一轩开。

果然风景这边好,如此江山何处来?水剪西湖千匹锦,山移阳朔几尊 。

岁阳时节如初夏,紫贝天葵酌满杯。

1963年6月,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的一处名为玉泉的地方,重修了一座得月楼。

楼建成之后,当地管理部门写信给郭沫若,希望他能够为此地撰写对联。

在这封信中,他们还将自己集的一副毛泽东诗词句联附上,希望郭沫若能为之书写: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巧的是,这副联的后半部分,就是1961年时郭沫若在端州见到的那副联,只是这里又在前面加上了两句。

郭沫若当即将对联书就,并在这副联上作了如下说明:“玉水龙潭得月楼落成,地方领导同志集毛主席词语四句为联,嘱为书出。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书就,寄自北京,心向往之,何日得能一游耶?郭沫若书。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毛主席诗词》。

这次成集,与先前出版相比,有十首诗词为首次刊布。

这当然也触发了郭沫若的灵感。

他便陆续着手,边读边集,形成了这二十六副别开生面的集联。

这批集联,形式和内容都颇为多样。

从形式看去,有诗句对诗句,有词句对词句;亦有诗句对词句;有单句对,也有复句对……不一而足。

如: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

这是一副集词句联。

上联集自毛泽东1961年12月所填《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下联集自毛泽东早年所填《菩萨蛮·黄鹤楼》最末一句

郭沫若随之又在此基础上,再集一副联: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这上下联的前半,正是郭沫若在1961年在端州七星岩时所见的集句联。

这里郭沫若将它们进行了调整,将上联作了下联的首句,下联提上作了首句。

总体上说,这副集联,形式完美,意境浑成,堪称绝佳。

当然,最初集出此联者,亦必定是深通诗词、对联的渊博高手。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此联上联集了一首词的连续两句,又以别一首词的两句对之,既流畅,又造成时空重组,意境为之一新之感。

上联集自《沁园春·雪》,下联集自毛泽东早年的《沁园春·长沙》。

为了照顾平仄,下联两句将原词位置作了前后调整。

集自同一首词,也是连续两句对应的,还有这样一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副联,全集自《沁园春·雪》。

此集联,内容恰成古今对照之势,是对联中常见的对比之法。

难得的还有上下句的首字,也对得十分恰切。

因为这种句式颇不容易寻到这么碰巧的对应字眼。

词与词句间集成的,还有这么一副:千秋功罪谁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万里长江横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此联上句,集自《念奴娇·昆仑》一词,是融会了两句的意思而成:“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后两句,集自《沁园春·雪》的连续句子。

下联前句,集自《水调歌头·游泳》,后两句同样出自《沁园春·雪》。

这副集联,句子虽长,但气象宽阔,意味深长。

以诗句形成对联的,郭沫若也集了不少。

例如:梅花欢喜漫天雪;玉宇澄清万里埃。

联的上句,集自《七律·冬云》,下句集自《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这副联,上下意境颇为切合,联合一起,形成一完整意象,是很好的集联。

诸如此类的诗句集联还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联集自《七律·冬云》,下联集自《七律·到韶山》。

这副联的组合,内容还是十分切合的。

内容形式较好的集诗句联还有这么几副:中华儿女多奇志;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十一年还旧国;百万雄师过大江。

红旗卷起农奴戟;曙光初照演兵场。

第一联首句集自《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下句集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二联首句集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下句亦集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副联上下内容反差较大,似不十分洽谐。

第三联上句集自《七律·到韶山》,下句集自《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内容落差较大,因而显得意境不特别完满。

说起来,还有一部分诗词句并举的集联,有很不错的内容和意境。

如:喜看稻菽千重浪;寥廓江天万里霜。

上句集自《七律·到韶山》,下句却集自词《采桑子·重阳》。

诗与词,在节奏上不尽相同,相互联结,常常会产生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样的组合,我们还可以寻出一些:长空雁叫霜晨月;万水千山只等闲。

此联上句集自词作《忆秦娥·娄山关》,下句...

郭沫若的诗词你知道多少?

郭沫若无疑是百年中国书坛上一位领域纵横、触类旁通的大家。

由于他的文化涉猎的宽广,学问建树的丰厚,以至于诸如《辞海》一类大型辞书条目,在其名下只来得及介绍他是一位诗人、剧作家,一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一位翻译家,一位著名社会活动家,等等,而对于书法艺术的精深造诣和成就,则往往忽略不计了。

文化是相通的,书法艺术同样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互为依托。

自古以来,一切流芳史册的书法家必然饱有文化素养

历代的大书家,无一不是大文学家,大学问家。

和古代书法名家一样,郭沫若不曾把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苦心研练,但是笔与纸墨,却同他的创作和学术生涯如影相随。

郭沫若出生在19世纪末四川大渡河畔一个叫做“沙湾”的小镇。

祖辈并非书香世家,但是客家人的勤勉、节俭、发奋图强,使他自幼便得到接受严格传统教育的机会。

临摹碑帖、勾勒画谱,是家塾和旧式学堂的必修课。

在自传《少年时代》里,可以一睹他初露锋芒的书法才华。

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个除夕,他为家乡父老大书特书庆贺推翻帝制的迎新对联,村镇上民情昂扬,场面好不热闹。

随后而至的留学生活,成就了一个充满浪漫激情的爱国诗人。

他活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之下,他的书法墨迹也亮相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出现在一部接一部的诗集和创造社的各种书刊封面上。

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的时候,闻一多就把“时代肖子”的赞誉赋予了他。

郭沫若一生不负此荣。

注入时代精神,不仅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的动力,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同样贯穿始终。

大革命风起云涌,他投笔从戎,经历了北伐革命和南昌起义的枪林弹雨,遭遇到国民党当局的悬赏通缉。

这血腥的通缉令迫使他在流亡日本的困境中度过10年光阴。

革命高潮时,他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挺身而出;革命退潮时,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埋头研究,补充自己。

10年来,他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社会,转向甲骨文、钟鼎文,独辟以字证史的研究方法,以惊人的睿智完成了《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石鼓文研究》等鸿篇巨制,成为中国古文字研究的垂世经典

这些由作者手书影印而成的著作,即便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也堪让学界叹服。

其笔墨之沉稳,使素纸生辉,其规模之宏大,非常人所及。

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升级,身居敌国的郭沫若冒险踏上别妇抛雏、回国请缨之路,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成为抗战文化营垒中的一位领军人物。

与抗战时期的诗歌、戏剧作品一样,他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感。

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常和傅抱石、李可染、关良等艺术家相聚一处,以文会友,作画题诗,举办展览义卖。

咏屈原,赞水牛,点评戏剧人物……用诗书画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砥砺着人们奋战到底的决心。

无怪乎于右任曾命笔称颂郭沫若:“光明是你,你是光明”。

人生经历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渊博,为郭沫若书法艺术奇葩的绽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便众多国务在身,仍禁不住他在短暂的闲暇瞬间泼墨挥洒。

他有着过人的精力,似乎不知疲惫为何物,凡足迹所到之处,便是吟诗挥毫之所。

他用笔墨,激扬着对历史文化的褒奖、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寄寓着对同志、朋友的热忱,也从中享受到艺术劳动的快乐

才情四溢、性情爽朗、平易近人、有求必应,是郭沫若即兴挥毫亲历者的同感。

这些亲历者中既有普通百姓,也不乏当今的学术大师,季羡林便是其中之一。

他这样说道:郭老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绝对没有给我留下“我是院长,我是科学家”的印象。

中国讲究诗、书、画三绝,要做到三绝不容易,但是历史上有不少人超过了三绝,首先是苏轼。

他能诗、能书、能画、能词、能文,应是五绝。

苏轼是四川人,郭老也是四川人,四川是出天才的地方。

可我统计不出郭老有多少绝,总之他超过了苏轼。

驾驭笔墨的能力来自于日积月累的修养。

这说法可以在郭沫若身上得到生动的印证。

郭沫若外出视察的时候时常找不到像样的毛笔宣纸,但只要是情之所至,无论怎样的笔和纸,一样花开笔下,力透纸背,使在场的人拍手称快。

现在,人们不难发现郭沫若当年在各地留下的题辞,有的书写于道林纸,有的竟以招待所的白布床单为底。

正如书画名家许麟庐所说:善书者不择笔,不择纸。

一般的书家写字只能用自己习惯的笔,郭老则不然,无论什么样的纸笔,他都能驾驭。

他的书法和历代书家不一样,有个人风格,老气横秋,与众不同。

郭沫若生前常抽空去荣宝斋写字看画。

昔日荣宝斋的工作人员如今不少已是有名的鉴赏家。

郭沫若留给他们的一个生动记忆是,写字不用叠格子,铺开宣纸,提笔蘸墨,从起笔到收尾,一气呵成,布局恰到好处。

不愧是笔未到,意先行,如同将军布阵,百万大军了然于胸。

郭沫若不仅在笔法上有新意,还是一位把现代标点与传统书法相结合的先行者。

在他录写的《胡笳十八拍》《蜀道奇》等名篇长卷中,由于标点符号的加入,使艰深难读的文辞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这种打破陈规的书写方式和他早年积极推行中文期刊从右起竖列改为左起横排的做法一样,...

孟姜女 诗词 郭沫若

1、孟姜女的诗:夜半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儿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人未来

2、传说:这首诗文出自孟姜女墓中的诗。

当时是甲骨文,发掘出土后没有人能理解,只好请当时的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解读。

郭老一眼便讲,这是写孟姜女思夫的情景。

夜用半个字代替为“半夜”;三个更为“三更”;用半个繁体门意思是“半夜三更门半开”;姐字小为“小姐”(孟姜女);等字倒写为“等到”;月字斜为“月儿歪”;山字中间一笔长为“山高”;路字分开为“路远”;信字无口为“无口信”;哭字上下分开为“哭断”;肝字“干”拉长为“肝肠”;繁体来字去掉两个人为“无人来”(指万喜良或捎信的人)。

3、孟姜女简介:孟姜女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