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从古到今发展



从古到今的诗歌发展轨迹 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当然,这还不是最早的诗歌,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诗歌

从古到今的诗歌发展轨迹

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

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诗,就是口头创作,当然,这还不是最早的诗歌,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此外,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编成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几乎没有诗歌留下来。

继秦以后的两汉存在约400年,留下了价值很高的诗歌遗产,首先是乐府民歌。

称“乐府诗”。

以后各代常常把入乐能唱的诗词称为“乐府”,已不是汉代音乐机关的涵义了。

2南北朝乐府民歌曹魏和西晋时的民歌流传下来的较少,最有特色的是东晋以后的南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特色鲜明,3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出现五言体的民歌。

“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诗歌直接继承汉代乐府诗的传统,干预现实,感情炽烈,诗风质朴劲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南朝的齐、梁时代,产生了音韵学,作诗讲求四声(平、上、去、入)和对偶,形成了格律较严的新体诗。

这种诗被称为“永明体”,永明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形成做了准备。

南朝后期的梁、陈时代,统治者日益奢侈淫靡,诗风也随之衰颓,出现所谓“宫体诗”,专门写帝王贵族的腐朽生活和色情内容,使诗歌趋向末路。

唐帝国建立后,保持了长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代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作诗,这也是对诗歌创作的促进。

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初唐诗歌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

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2盛唐诗歌(1)田园山水诗(2)边塞战争诗3中晚唐诗歌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

我们要继承和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诗歌艺术最发达的朝代,就留存到今天的宋诗总量说,要远远超过唐诗。

宋代诗人很懂得唐诗的价值,很注意向唐代诗人学习,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他们又另辟蹊径,有了自己的创造,因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色。

在1270多年间,诗歌创作总是在“复古”、“反复古”上兜圈子,缺乏创造力和开拓精神,写出的作品大部都比较平庸,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清代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个创作繁荣的朝代,虽然其影响不及唐诗、宋词之大,但名家辈出,成绩不小。

清代诗人有的偏向继承唐诗传统,有的偏向继承宋诗传统,也有不分唐宋凡历代诗歌都学习继承者,其中许多诗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诗歌从古到今的变化()---()---()-----()-----()急5

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计学分别经过古代、近代而发展到现代。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计也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同样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现了。

但是,具体诞生在何时、发源于何地,至今尚很难确切地加以考证。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然后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 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就产生了会计。

可见,会计的产生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二、会计的发展 早期的会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对财物的收支进行计算和记录。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

它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

但由于文字没有出现,所以只好“绘图记事”,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

这些原始的简单记录,就是会计的萌芽。

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种类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据马克思的考证,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项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这便是早期的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1)15世纪航海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发现了地球,从此掀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的商业和金融业因此特别繁荣。

日益发展的商业和金融业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流行于这三个城市的复式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技术首先来自银行的存款转账业务。

为适应实际需要,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他的《算术。

几何。

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上的阐述。

有此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

(2)从15世纪到18世纪,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仍然是比较缓慢的。

直到蒸汽技术的发明实现了社会的工业革命,才使得会计有了较大的发展。

英国,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会计迅速发展。

过去,会计主要是记账和算账,现在还要编制和审查报表,而为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还要求研究资产的估价方法和有关理论等。

(3)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无论是生产上、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因此,会计学的发展中心,也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对标准成本会计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这一时期,会计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会计科学也已经比较成熟。

3.现代会计。

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另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对会计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效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极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

这样,20世纪中叶,比较完善的现在带会计就逐步形成了。

一般认为,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与财务会计想分离而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三、会计的挑战 自从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I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经济时代。

面对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无论是会计实践还是会计理论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阶段。

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计学科分别经过古代、近代而发展到现代。

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因素至关重要。

而在将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也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得到更好的发展。

请用古诗描述从古到今中国五千年的变化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全集》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 《鲁迅全集》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 鲁迅 尽可多多创造快乐去填满时间,那可活活缚着时间来陪着快乐? —— 闻一多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于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 《雷锋日记》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 邓拓:《生命的三分之一》《燕山夜话》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 丁肇中 以最简单的方法,获取最大的效果. —— 但丁:《神曲》 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正当地利用你的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 —— 歌德:《格言诗》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行长的时期;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 歌德:《格言诗》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 《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 我的生活过得象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 —— 《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 培根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 斯宾塞:《教育论》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 屠格涅夫 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 卢瑟·伯班克 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便只有五、六分钟,如得正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用着聪明的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 —— 雷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作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杂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 文嘉:《今日》 今日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 《时》《李大钊选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里,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去,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匆匆》《朱自清文集》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 董必武:《题赠〈中学生〉》 凭着日规上阴影底潜移,你也能知道时间在偷偷地走向亘古.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 席勒 我现在这一分钟是经过了过去无数亿万分钟才出现的,世上再没有比这一分钟和现在更好. —— 惠特曼:《草叶集选 》 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 鲁迅 ……疾驰的岁月却是窃取生命的小偷:窃取后,头也不回地一个追着一个,匆忙逃走. —— 鲁特夫拉·木塔里甫 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时间会刺破青春底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底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富兰克林 时间就是生命. —— 富兰克林 我的产业是这样美,这样广,这样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 歌德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 —— 《巴尔扎克论文选》 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愈益显露. —— 培根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 《培根论说文集》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 《培根论说文集》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 别林斯基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令人后悔的是时间. —...

从古到今的与淮安有关的文学作品(诗词,美文,传说,故事等)

汉赋大家开先河 不过,按正规的说法,淮安文学史当从枚乘算起。

枚乘(?~前140)是西汉辞赋家。

他字叔,淮阴(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人。

曾做过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

吴王是刘邦的侄子,当时才20岁,野心很大。

汉景帝时,刘濞联合楚、赵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

50天便兵败被杀。

在七国之乱前,枚乘曾上书谏阻吴王不要起兵,这篇题为《谏吴王》的上书,成为江苏现存最早的一篇散文

七国叛乱中,他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

吴王均不听。

此时枚乘便投向梁孝王刘武,做了他的文学侍从。

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

汉景帝时,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辞官。

汉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他死于途中。

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属于诗歌的一种。

汉赋包括骚体赋、散体赋和国言赋。

枚乘的《七发》是散体赋的代表作,也是文学史上“七体”的首创。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

后两篇疑为伪托之作。

《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一篇讽谕性作品。

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

首段为序,大意是,出入车辇为瘫痪之兆,深宫幽室是寒热的媒体,妖姬美妾是伤害性命的刀斧,美酒珍肴是丧生的毒药。

序言结束,吴客提醒楚太子注意七件事,音乐、饮食、车马、游览、田猎、观涛、要言妙道。

前六段重点写曲江观涛,形容曲江的江涛“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写得意气分发。

第七段“要言妙道”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吴客劝楚太子要从前人的学说中悟出真理,这才能根治疾病。

《七发》辞采华美,气势壮观。

其中“观涛”一节写得繁音促节,气壮神旺,令人怵目惊心,如临其境。

《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以枚乘的《七发》为开端,这种艺术手法定型为一种模式,称“七体”,后世模仿者很多,如曹植的《七启》,张协的《七命》。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枚乘作《七发》,创意造端”,“盖文章领袖”。

由此可见,淮安文学史,从开始起步时,就有领袖般水准。

枚乘去世后,汉武帝得知他还有一个儿子枚皋,便召他进京为郎官。

枚皋写作速度很快,写赋有百余篇,当时亦大有名气。

但遗憾的是,他的作品一篇也没有留下来。

“建安七子”真风流 “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曹操读着这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文章,一方面为文章的铺张扬历纵横驰骋而折服,一方面又为文章如此辱骂自己的父而愤怒,以至最后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俘虏了文章的作者后,怒斥道:你起草文告骂我也就罢了,我父亲关你何事要受你辱骂?不过最后曹操重人才,还是放过了各为其主的文章作者,将他收在自己门下作了司空军师祭酒,主管记室。

这文章的作者,便是东汉末年出生在广陵射阳(今淮安境内楚州东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字孔璋。

他的这篇檄文,共1471字,排比对偶,显示着散文骈体化趋势,是骈文的趋形。

以他这篇文章开始,文学史上出现了“书檄”这种文体,如之后的骆宾王《讨武曌檄》等。

陈琳还作诗,留下的共有4首,其中乐府诗《钦马长城窟行》,共28句,写了人民徭役之苦。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全诗民歌的色彩很浓,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溢于言表,读来让人泪流不止。

由是,淮安人陈琳位列“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中的第二位,是当之无愧的。

第三届淮扬菜美食节·淮安文学史(3) 南朝乐府一大家 文人中要说命不好的,怕要数鲍照了。

但虽为小官,一生不得志,生前文学成就就很高名气也很大的文人,也当数鲍照。

江苏省志·文学志》称:南朝刘宋王朝时,提到田园诗,必想到谢灵运,但要提起当时的乐府体诗,当推鲍照了。

鲍照(约公元412年—466年),字明远,东海(今涟水境内)人。

鲍照少时家世贫贱,曾从事农耕,但他志向远大,喜读诗书。

只是魏晋以后,门阀制度盛行,高官皆出自高门士族,所以像鲍照这样出身微寒的知识分子,命运中只能是悲惨了。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26岁的鲍照进谒当时为江州刺史的临川王刘义庆,但未获接见。

鲍照进而希望用贡诗言志的方法,在刘义庆面前展露自己出众的才志,却被告诫说:“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勃然大怒说:“千载上有英才异干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南史》本传)此次贡诗言志,他终被刘义庆留在幕下供职。

刘义庆死后,他又在始兴王府中担任了同样的职务,直到元嘉末年。

宋孝武帝为了削弱台阁大臣的权力,开始提拔一些寒门出身的近臣。

鲍照于孝武帝考建初年(公元454年)任海虞令,继官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入侍孝武帝。

但不久又因不甘卑躬屈节而被贬为秣陵令、永嘉令。

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以后,鲍照为临海王荆州刺史刘子顼前军参...

帮忙写一首最能概括成都从古到今变化发展的诗最好四句之内.每句不超...

汉赋大家开先河 不过,按正规的说法,淮安文学史当从枚乘算起。

枚乘(?~前140)是西汉辞赋家。

他字叔,淮阴(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人。

曾做过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

吴王是刘邦的侄子,当时才20岁,野心很大。

汉景帝时,刘濞联合楚、赵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

50天便兵败被杀。

在七国之乱前,枚乘曾上书谏阻吴王不要起兵,这篇题为《谏吴王》的上书,成为江苏现存最早的一篇散文。

七国叛乱中,他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

吴王均不听。

此时枚乘便投向梁孝王刘武,做了他的文学侍从。

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

汉景帝时,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辞官。

汉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他死于途中。

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属于诗歌的一种。

汉赋包括骚体赋、散体赋和国言赋。

枚乘的《七发》是散体赋的代表作,也是文学史上“七体”的首创。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

后两篇疑为伪托之作。

《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一篇讽谕性作品。

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

首段为序,大意是,出入车辇为瘫痪之兆,深宫幽室是寒热的媒体,妖姬美妾是伤害性命的刀斧,美酒珍肴是丧生的毒药。

序言结束,吴客提醒楚太子注意七件事,音乐、饮食、车马、游览、田猎、观涛、要言妙道。

前六段重点写曲江观涛,形容曲江的江涛“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写得意气分发。

第七段“要言妙道”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吴客劝楚太子要从前人的学说中悟出真理,这才能根治疾病。

《七发》辞采华美,气势壮观。

其中“观涛”一节写得繁音促节,气壮神旺,令人怵目惊心,如临其境。

《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以枚乘的《七发》为开端,这种艺术手法定型为一种模式,称“七体”,后世模仿者很多,如曹植的《七启》,张协的《七命》。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枚乘作《七发》,创意造端”,“盖文章领袖”。

由此可见,淮安文学史,从开始起步时,就有领袖般水准。

枚乘去世后,汉武帝得知他还有一个儿子枚皋,便召他进京为郎官。

枚皋写作速度很快,写赋有百余篇,当时亦大有名气。

但遗憾的是,他的作品一篇也没有留下来。

“建安七子”真风流 “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曹操读着这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文章,一方面为文章的铺张扬历纵横驰骋而折服,一方面又为文章如此辱骂自己的父而愤怒,以至最后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俘虏了文章的作者后,怒斥道:你起草文告骂我也就罢了,我父亲关你何事要受你辱骂?不过最后曹操重人才,还是放过了各为其主的文章作者,将他收在自己门下作了司空军师祭酒,主管记室。

这文章的作者,便是东汉末年出生在广陵射阳(今淮安境内楚州东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字孔璋。

他的这篇檄文,共1471字,排比对偶,显示着散文骈体化趋势,是骈文的趋形。

以他这篇文章开始,文学史上出现了“书檄”这种文体,如之后的骆宾王《讨武曌檄》等。

陈琳还作诗,留下的共有4首,其中乐府诗《钦马长城窟行》,共28句,写了人民徭役之苦。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全诗民歌的色彩很浓,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溢于言表,读来让人泪流不止。

由是,淮安人陈琳位列“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中的第二位,是当之无愧的。

第三届淮扬菜美食节·淮安文学史(3) 南朝乐府一大家 文人中要说命不好的,怕要数鲍照了。

但虽为小官,一生不得志,生前文学成就就很高名气也很大的文人,也当数鲍照。

《江苏省志·文学志》称:南朝刘宋王朝时,提到田园诗,必想到谢灵运,但要提起当时的乐府体诗,当推鲍照了。

鲍照(约公元412年—466年),字明远,东海(今涟水境内)人。

鲍照少时家世贫贱,曾从事农耕,但他志向远大,喜读诗书。

只是魏晋以后,门阀制度盛行,高官皆出自高门士族,所以像鲍照这样出身微寒的知识分子,命运中只能是悲惨了。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26岁的鲍照进谒当时为江州刺史的临川王刘义庆,但未获接见。

鲍照进而希望用贡诗言志的方法,在刘义庆面前展露自己出众的才志,却被告诫说:“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勃然大怒说:“千载上有英才异干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南史》本传)此次贡诗言志,他终被刘义庆留在幕下供职。

刘义庆死后,他又在始兴王府中担任了同样的职务,直到元嘉末年。

宋孝武帝为了削弱台阁大臣的权力,开始提拔一些寒门出身的近臣。

鲍照于孝武帝考建初年(公元454年)任海虞令,继官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入侍孝武帝。

但不久又因不甘卑躬屈节而被贬为秣陵令、永嘉令。

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以后,鲍照为临海王荆州刺史刘子顼前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