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赤壁夜游诗词



谁知道《夜游赤壁》典故? 一、“草船借箭” 该算最有名的《夜游赤壁》典故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

谁知道《夜游赤壁》典故?

一、“草船借箭” 该算最有名的《夜游赤壁》典故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

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

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

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

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

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

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二、苏东坡的《夜游赤壁》典故黄州山色赤如丹,山下江流越万年。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曹)孟德兵败相传就在这边。

逝者如斯何曾分昼夜,冥灵彭祖俱(皆)成了尘烟。

念至此多少人空余浩叹,只有那方外客不以为悲却能悟道参禅。

我表的是宋朝那位大文豪姓苏名轼,他真有那班马之才好似一位谪仙。

笔头千字胸中还有万卷,就便是致君尧舜此事又有何难。

他也曾牵黄擎苍要把天狼射,他也曾起舞弄影把酒问青天。

他也曾夜烧高烛与海棠为伴,他也曾任性逍遥优游斗尊前。

却谁知造物主总是别样的心意,偏要让这高人贤士(途穷)运蹇命多舛。

只因为诗文被诬身陷在乌台案,虽保存了性命却被贬谪在荒蛮。

这一夜,苏东坡与客泛舟在赤壁之下,清风袭人清景正无边。

良辰美景惹得众人心醉,诵句吟诗把酒更言欢。

时间,一轮明月升至在东山上,徘徊低转在斗与牛的中间。

白茫茫月色罩着白茫茫的水,白茫茫江水连着那长天。

浩荡荡纵一苇所如不论停在何处,飘摇摇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杯觥交错饮酒乐甚,高歌助兴扣响船舷。

“击空明,桂棹兰桨把那流光溯,望美人,心怀渺渺在那天一边。

”有位客携带着洞箫倚歌按曲,呜呜然江岸回应听得众人动颜。

这箫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惹得那嫠妇悲啼蛟舞在深渊。

东坡闻之蓦然无语,正襟危坐有语开言:我闻听君一曲若有所思,却不知如此的悲凉为的却是哪一般?客人道,我见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去,不由得想起了三国的那个曹操小字就叫阿瞒。

西望夏口东面把武昌望,郁郁苍苍不尽的山峦。

想当时,他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下,旌旗蔽空有千里的战船。

酾酒临江他横槊把诗赋,真是那盖世的英雄气吞河山。

似这般风流的人物如今安在?只有那折戟沉沙记取流年。

你与我虽不似俗人只为蜗名蝇利,亦不过如渔夫樵子往来在江边。

鱼虾为侣麋鹿为伴,匏尊相属(乘)一叶舟扁。

正如同粟米微流往那沧海里流注,又如同蟪蛄蜉蝣漂泊在这世间。

因此一曲箫羡江水无穷江月不老,一曲箫叹人生苦短华发苍颜。

东坡闻听莞尔一笑,举头对月对客开言。

君说的可是这江水与这秋月?依我看水自流转月自缺圆。

君若是执一端只观它的变幻,就算是天地之变不过就在那瞬间。

君若是换一端观它的不变,则物我无穷又几时会调残。

这正是庄周逍遥齐物论,悟到此自可凭虚御风舞翩跹。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属你我又何必去取毫纤。

唯有这江上清风与山间的明月,取之不禁用也不会穷完,这正是造物者无尽的恩赐,君与我何不惜取就在此刻眼前。

一席话把客人说得欣然而笑,洗盏更酌尽兴欢颜。

酒罢肴干舟中卧,全不管衣襟散杯盘乱东方既白月将残。

到了这一回赤壁之下把客人劝,到后来苏东坡再游江遇孤鹤横江东来,它是衣缟裳又玄。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标签:咏史 咏史怀古 宋词三百首 怀古 怀才不遇 怀人 抒怀 长江 豪放 人生 词 目的 其他 情感 景色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创作背景作者:佚名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百科详情

求有关赤壁的诗词文赋

1.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大江东去(金.赵秉文)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

澹澹长空千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4.赤壁歌送别(唐.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5.赤壁词/念奴娇(宋.陆游)禁门锺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

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

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

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

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

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

岁月惊心,功名看镜,短鬓无多绿。

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

6.水调歌头(宋.辛弃疾)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麟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娟娟。

7.远游(宋.陆游 )壮年不作故山归,老去方知浪走非。

挂日片帆吴赤壁,嘶风疋马蜀青衣。

交游虽广知心少,香火徒勤愿力微。

堪笑只今成底事,青灯无恙且相依。

8.唐多令(唐.刘辰翁 )日落紫霞洲。

兰舟稳放流。

玉虹仙、如在黄楼。

何必锦袍吹玉笛,听唉乃、数声秋。

赤壁舞涛头。

周郎还到不。

倚西风、袅袅余愁。

唤起横江飞道士,来伴我、月中游。

9.酹江月/念奴娇(宋.林正大)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尊属客。

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

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凄恻。

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

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

谩寄蜉蝣天地尔,瞬目盈虚消息。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

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10.夕次旧吴(唐.骆宾王)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

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

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

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郑风遥可托,关月眇难依。

西北云逾滞,东南气转微。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唯有荒台露,薄暮湿征衣。

赤壁赋中描写苏子月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描写月亮的诗句是

描写月亮的诗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其中《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赋》通篇以景贯穿全文,"风"和"月"是为主,"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

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而《后赤壁赋》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虽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有关写赤壁的诗,词要全点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霜天晓角》——宋·辛弃疾雪堂迁客。

不得文章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

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赤壁山》——宋·王安石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赤壁怀古》——秋瑾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赤壁歌送别》——唐·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咏史诗·赤壁》——唐·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赤壁怀古》——唐·崔涂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唯许英雄共使君。

江上战余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吴·赤壁》——唐·孙元晏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赤壁怀古》——宋·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忽突成功所未闻。

《画赤壁》——宋·赵孟頫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两雄。

苏子赋成奇伟甚,长教人想谪仙风。

《赤壁》——明·解缙芦荻烧残孟德舟,洞箫吹彻子瞻愁。

昨从赤壁矶头过,水冷鱼惊月一钩。

《赤壁》——清·施闰章欹石荒烟路,千年人自游。

空青连来岸,虚白倚沦州。

日气鲛空暖。

风声汉水秋。

谁怜词赋客,今古一虚舟。

《秋日赤壁公宴》——清·宋荦飞盖真成汗漫游,孤亭如笠俯黄州。

褰衣尽有沦州兴,对酒宁无白雪讴。

断岸霜风吹草树,寒江烟雨冻凫鸥。

中霄渐吐东山日,挥手还登百尺楼。

《黄州》——清·李调元江边木叶纷纷落,天外飞鸿阵阵鸣。

赤壁已无横槊气,黄州尚有弄箫声。

《过赤壁》——明·袁宏道悍石奔云浪几春,黄泥坂底射洄鳞。

周郎事业坡公赋,递与黄州作主人。

《齐安郡晚秋》——唐·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两暗残灯棋欲散,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赤壁图》——元·元好问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画图见赤壁,仿佛烧虏留余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庭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淡云闲今古同。

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令谁是出群雄。

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赤壁歌》——明·方孝孺西夏口、东武昌,赤壁峭绝当中央,奸雄将军气盖世,败卒零落惭周郎。

得鲈鱼、沽美酒,孰若黄州苏子瞻,谪向江湖动星斗。

意吁戏!曹公气势,苏子文章,人物销铄,尘迹荒凉,惟有江水,千古万古空流长。

《念奴娇·赤壁舟中咏雪》——宋·秦观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见江天飞雪。

远水长空连一色,使我吟怀逸发。

寒峭千峰,光摇万象,田野人踪灭。

孤舟垂钓,渔衰真个清绝。

遥想溪上风流,悠然乘兴,独掉山阴月,争似楚江帆影净,一曲浩歌空阔。

禁体词成,过眉酒熟,把唾壶敲缺。

冯夷惊道:坡翁无此赤壁。

《满江红》——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酹江月/念奴娇》——宋·林正大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尊属客。

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

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凄恻。

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

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

谩寄蜉蝣天地尔,瞬目盈虚消息。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

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乳燕飞/贺新郎》——宋·刘辰翁赤壁之游乐。

但古今、风清月白,更无坡作。

矫首中洲公何许,共我横江孤鹤。

把手笑、孙刘寂寞。

颇有使君如今否,看青山、似我多前却。

几见我、伴清酌。

江心旧岂非城郭。

抚千年、桑田海水,神游非昨。

对影三人成六客,更倚归舟夜泊。

尚听得、江城愁角。

渺渺美人兮南浦,耿余怀、感泪伤离索。

天正北,绕飞鹊。

《沁园春》——宋·刘将孙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

求关于荆州古城的诗词

【诗】 书乐天纸(唐·元稹) 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

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

道中寄杜书记(唐·王建)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珍重荆州杜书记,闲时多在广师家。

登岘亭(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送人随姊夫任云安令(唐·刘言史) 闲逐维私向武城,北风青雀片时行。

孤帆瞥过荆州岸,认得瞿塘急浪声。

杂曲歌辞 荆州乐二首 其一(唐·刘禹锡)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

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

杂曲歌辞 荆州乐二首 其二(唐·刘禹锡) 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

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唐·刘禹锡) 玉马朝周从此辞,园陵寂寞对丰碑。

千行宰树荆州道,暮雨萧萧闻子规。

在荆州重赴岭南(唐·宋之问)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

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唐·张九龄)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

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 其二(唐·张九龄)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登下蔡县楼(唐·李中) 长涯烟水又含秋,吏散时时独上楼。

信断兰台乡国远,依稀王粲在荆州。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将游荆州投魏中丞(唐·李群玉) 贫埋病压老漓岏,拂拭菱花不喜看。

又恐无人肯青眼,事须凭仗小还丹。

骕骦坂(唐·杜牧) 荆州一万里,不如蒯易度。

仰首望飞鸣,伊人何异趣。

送客往荆州(唐·杨凭) 巴丘过日又登城,云水湘东一日平。

若爱春秋繁露学,正逢元凯镇南荆。

贾客愁(唐·杨凌) 山水路悠悠,逢滩即殢留。

西江风未便,何日到荆州。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唐·柳宗元)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咏史诗 灞岸(唐·胡曾) 长安城外白云秋,萧索悲风灞水流。

因想汉朝离乱日,仲宣从此向荆州。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五(唐·钱珝) 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

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自京将赴黔南(唐·窦群) 风雨荆州二月天,问人初雇峡中船。

西南一望云和水,犹道黔南有四千。

【词】 疏影 笋薄之平江(宋·邓剡) 瑶尊蘸翠。

短长亭送别,风恋晴袂。

腊树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几日羁思。

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

对梅花、一笑分携,胜约别来相寄。

人物仙蓬妙韵,瑞鸾敛迅翼,聊憩香枳。

见说使君,好语先传,付与芙蓉清致。

客来欲问荆州事,但细语、岳阳楼记。

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

浪淘沙令 朱都大和荆州作,次韵谢之(宋·丘崇) 潇洒五湖仙。

踏遍尘寰。

吟哦长忆两松闲。

邂逅天涯还一笑,璧合珠连。

风采照衰残。

妙语冷然。

妓围香暖簇金蝉。

端为故人情未减,醉玉颓山。

摸鱼儿 送陈太史东归(宋·伍梅城) 极知君、腰骑鹤,此心与水相似。

梧桐叶上黄昏雨,恨杀无情流水。

滔滔地。

今日大江头,明日人千里。

君思往事。

两袖淮云,一轮明月,要亦寻常耳。

君去也,我亦扁舟东矣。

尊前何惜同醉。

五年未老君犹健,五十行当富贵。

书频寄。

报王粲、何时可决荆州计。

俱胝一纸。

更细算何时,五星同会,天下太平未。

沁园春 其一(宋·刘将孙) 壬戌之秋,七夕既望,苏子泛舟。

正赤壁风清,举杯属客,东山月上,遗世乘流。

桂棹叩舷,洞箫倚和,何事呜呜怨泣幽。

悄危坐,抚苍苍东望,渺渺荆州。

客云天地蜉蝣。

记千里舳舻旗帜浮。

叹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缪。

客亦知夫,盈虚如彼,山月江风有尽不。

喜更酌,任东方既白,与子遨游。

鹧鸪天 其一十二 曾端伯使君自处守移帅荆南,作是词戏之(宋·向子諲) 赣上人人说故侯。

从来文采更风流。

题诗谩道三千首,别酒须拼一百筹。

乘画鹢,衣轻裘。

又将春色过荆州。

合江绕岸垂杨柳,总学歌眉叶叶愁。

平乐 其三 奉酬韩叔夏(宋·向子諲) 薄情风雨。

断送花何许。

一夜清香无觅处。

却返云窗月户。

醉乡曲米为春。

荆州富贵中人。

肯入芗林净社,玉山屡倒芳茵。

宴清都 其四 寿秋壑(宋·吴文英) 翠匝西门柳。

荆州昔,未来时正春瘦。

如今剩舞,西风旧色,胜东风秀。

黄粱露湿秋江,转万里、云樯蔽昼。

正虎落、马静晨嘶,连营夜沈刁斗。

含章换几桐阴,千官邃幄,韶凤还奏。

席前夜久,天低宴密,御香盈袖。

星槎信约长在,醉兴渺、银河赋就。

对小弦、月挂南楼,凉浮桂酒。

沁园春 其一 丙辰十月十日(宋·吴潜) 夜雨三更,有人敧枕,晓檐报晴。

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

权植油幢,聊张皂纛,坐听前驺鼓角鸣。

君休诧,岂宣申南翰,成旦东征。

鸿冥。

哽噎秋声。

正万里榆关未罢兵。

扬州上督,为吾石友,荆州元帅,是我梅兄。

约束鲸鲵,奠安鼪鼠,更使嵎夷海晏清。

连宵看,怕天狼隐耀,太白沈枪。

鹧鸪天 其一十一 荆州别同官(宋·张孝祥) 又向荆州住半年。

西风催放五湖船。

来时露菊团金颗,去日池荷叠绿钱。

斟别酒,扣离弦。

一时宾从最多贤。

今宵拼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满川。

浣溪沙 其一十一 去荆州(宋·张孝祥) 方船载酒下江东。

箫鼓喧天浪拍空。

万山紫翠映云重...

有关 赤壁赋 的诗词填空

《前赤壁赋》 简介:赤壁赋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书》本)。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先进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五年(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讲究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古赋、悱赋、律赋、文赋等。

赋篇名。

北宋苏轼作。

有前后两篇。

写于作者两度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时。

《前赤壁赋》较有名。

赋中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映射出超脱的思想境界

[编辑本段]【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编辑本段]【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没有波浪。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越过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江面。

江在旷远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向东进军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槊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州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屡次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如果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会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再次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注释】 [1]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

记承天寺夜游与念奴桥赤壁怀古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1 “去年今日此门中” 出自《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 “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飞流直下三千尺” 出自《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人生长恨水长东” 出自《乌夜啼》(李重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 “相见时难别亦难” 出自《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6 “一别西风又一年” 一个猜谜诗…… 7 “明朝散发弄扁舟”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 “载将离恨过江南” 出自《柳枝词》(纳兰性德) 节选: 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9 “在河之洲” 出自《关雎》(诗经·国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0 “月上柳梢头” 出自《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1 “独上兰舟” 出自《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cháng),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 “问君能有几多愁” 出自《虞美人》(李重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 “却道天气凉好个秋” 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4 “青青河畔草”出自《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5 “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6 “花落知多少”“春眠不觉晓” 出自《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阑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 “今日少年明日老” 出自《山坡羊》(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 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8 “空山新雨后” 出自《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 “欲穷千里目” 出自《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 “亲朋无一字” 出自《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1 “人生在世不称意”(见词条7) 22 1)“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自《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秋风肃肃晨风飔(sī)”出自《有所思》(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dài mào)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23 1)“廉颇老矣”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平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宛转蛾眉能几时” 出自《代北白头翁》(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儿女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

求赤壁的赏析

大乔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的老婆,小乔是周瑜的老婆,并称二乔。

都是美人。

铜雀台是曹操晚年玩女人的地方。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了,依照他好色的性格,二乔是不能幸免的。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译诗: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 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 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二、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三国东吴二乔 将美人,用在三国东吴二乔两姐妹身上是十分恰当的。

二乔的父亲是乔玄,因为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乔玄辞去朝中的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

有人以为二乔的父亲乔玄就是曾做过汉朝大尉的乔玄,这是错误,太尉乔玄死在汉灵帝光和六年,是睢阳人,与庐江乔玄毫不相干。

二乔的丈夫都是英雄,大乔的丈夫是孙策,小乔的丈夫是周瑜。

孙策在十八岁就继承父亲的遗志,三数年间使闯荡出一个辉煌的局面,曹操不得不表奏汉献帝封他为吴侯。

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这就是大乔今后的生活。

小乔比大乔要好一些,她与周瑜过了八年的夫妻生活。

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结婚那年他二十四岁,小乔十六岁。

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孙策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给他和张昭。

周瑜还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

小乔和周瑜的结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以至于北宋的苏东坡还感慨地写道: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可惜“羽康纶巾”的周瑜敌不过也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为了荆州的借还问题,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不知诸葛亮后来到周瑜灵前吊孝的时候,小乔是何感慨。

反正从此后,小乔应该是:“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

以上有关二乔的生活情况,一般来说,是大家熟知的,至于二乔与赤壁之战的关系则知道的人不多。

唐代诗人杜牧写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写赤壁之战的诗中已隐隐地透露出赤壁之战与二乔的关系。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雄心万丈,经过周密的准备,向南进兵,目标首先就是荆州。

当时刘备已死,刘备的儿子刘琼举众而降,刘备败走,江东的孙权也危在旦夕,如果孙、刘联合与曹军决战,胜败尚不可知,如果单独行动,就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

是战是和,当时吴国境内却有两派,而决定关健就看周瑜。

《三国演义》里对诸葛亮舌战群儒写得十分精彩,而事实上最管用的一脚棋却是诸葛亮和鲁肃夜访周瑜。

当时周瑜正在邵阳湖训练水师,鲁肃见到周瑜开门见山地说:“曹操驱兵南侵,传檄至此,欲与主公会猎于江夏,显有并吞之意,和战二策,主公不能决,将军之意若何?” 周瑜回答:“曹操挟天子之名,其师不可拒,其势力亦不可轻敌!” 鲁肃大不以为然地说:“伯符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正欲赖将军以保全国家啊!” 两人争执不休,诸葛亮一言不发,眼看双方就要翻脸,不觉哈哈大笑起来,引得周瑜问他:“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从容回答:“我笑鲁肃不识时务罢了!试想曹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

向来只有吕布,袁木,袁绍敢与对敌,今数人都被曹操所灭,天下无人了啊!只有刘备不识时务,强与争衡,如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

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

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 鲁肃傻乎乎地问:“你怎么一下子又转过来叫我去投降呢?” 诸葛亮仍然不急不慢地说:“我有一计,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用不着国家投降,只须派一个使者,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得到这两个人,百万之众就会卸甲卷旗退走!” 周瑜一听,十分新鲜,急问:“用哪两个人,可退曹兵?” 诸葛亮仍然拐弯抹角地卖关子:“江东去此二人,如大树之飘一叶,太仓之减一粟,但曹操获得了,一定会大喜而去。

” 就这样胃口吊尽之后,诸葛亮才慢条斯理继续说:“我还住在隆中的时候,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一台,起名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在里面。

曹操是个好色之徒,听说江东乔国老有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所以发誓: ‘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