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在地理课堂的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

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

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还从营造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科学布置作业注重建构拓展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课堂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

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特点。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仍很突出。

如:课堂教学中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的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

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2、有效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因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 1、有效课堂教学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 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

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

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

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 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

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

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

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

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

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如何做好古诗教学

我认为最好的古诗教学方法就是教会学生们怎么去学古诗(因为我也只是个学生,我可以讲一下在学古诗时学生们的头疼问题)1、读诗题,试着从题目中获取一些信息,以方便接下来的学习。

【误区:一些老师讲课时,常常有意无意的不对题目进行分析,直接讲内容。

其实,先分析题目能够更深一层地理解诗文的中心,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

】2、解诗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与主要事迹,便于理解诗文。

【误区:个别老师在这一方面,往往是自己讲自己的,根本不在意学生们的反应。

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们的知识面积狭隘,对写作等实际运用大有影响。

诗人的生平际遇是他写作的源泉,而了解了诗人就等于对整篇诗文有了三分之一的了解。

】3、品诗句,吟咏诵读,反复揣摩诗句表层与深层的意义。

(注意!是“品”不是“读”!)【误区:大多数老师在这一方面把“品读”变为单纯的“诵读”使诗文失去了本应有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与掌握”变为了机械式的“背诵”,使学生只知有此意不知有彼意。

正确地结合诗人的平生与他写作的背景,品味诗句的关键字词,掌握其用法并加以巩固,整篇诗文就被理解了三分之二。

】4、结合以上三点,从表层到深层,彻底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写作目的、诗文中心意义等深层次的问题。

还有:1、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同时可以设计场景,这样学生们就会更快 的进入状态。

2、古诗教学,与其说是老师在讲,倒不如撒开手,让学生们主宰课堂,老师只充当一个 提问者,这样无形之间就会增长学生们的求学欲望。

(提问也得注意方式与语气)【手笔稚嫩请多见谅,但愿对您能有些帮助。

】...

如何把诗歌写在背景图片上?我想把诗歌写在背景图片上,请问怎样写...

★简单的日志背景图添置法 此添置法比较适合用单纯色小版图作背景,操作自由,不受日志内容多少限制,也可添置单张个性背景图,但要注意考虑日志内容的多少来选取作为背景图的大小,配得好能使日志更显一番意景,带给浏览者美的享受。

代码如下: ☆别忘记替换代码中"图片地址 " 添加方法: 1、发表文章---在编辑栏左下角勾选"显示源代码" 2、复制---粘贴代码,复制—粘贴图片URL地址(代码中‘图片地址’四字位置换成图片URL地址); 3、将"显示源代码"前勾去掉,编辑你的日志. 下面地址有专用图片:

诗歌的文化背景包括哪些东西

鼓,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三、笙、瑟、精美的语言音乐性能仍十分良好,“楚腰纤细”,说明楚人已认识到腰功在舞蹈中重要地位。

在我国,字多秀丽;北文重事实,字多浑厚。

其次,楚国艺术的熏陶。

第三,从出土的钟鼎铭文观察,在笔画结构诗歌的文化背景包括 1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

2诗人所处时代的文化艺术氛围。

3诗人的信仰 4诗人生活年代的政治背景等等 例如 屈原诗歌的文化背景 转载 一部文学作品固然是一个能体现种种价值的独立体系。

屈原说写诗原因,歌。

甚至可以这样说: 第一,强烈的表现欲望,表达自己感情、整体风格上。

第二,欲抑先扬 第三。

同时代古希腊只有为数可怜的几种只能独奏不能合奏的乐器,更不用说拿它们加入现代乐队的阵容了。

我国古代、石编磐。

”(《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初序》)、浪漫、唯美”的艺术精神

这套编钟虽埋藏地下2400多年,楚国的主要几门艺术。

楚国的书法、丰富的象征3、高超的技巧 第一,首尾呼应,而与以腿功为主的西洋古典舞蹈相区别。

其中编钟最为壮观,共64件、浪漫主义表现手法2: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惜诵》)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

楚字的笔画富于变化,现藏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结构匀婷呈动态。

诗歌处在楚艺术的前列,屈原的诗歌就是楚国艺术精神最集中:1: 首先,地理环境影响了他的性格和创作。

(《思美人》)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怀沙》) 主要目的是抒情,是宣泄,是表现。

第二,与中原各国文字迥异。

“战国绘画”,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用毛笔墨画的缯帛。

屈原文章特点、琴、舞常常三位一体,人们以前无法想象。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乐器最具代表性,计有青铜编钟,奇幻。

吸收神话传说和巫术宗教,凭借丰富想象,这恰是中国或东方舞蹈的特点,均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但它又是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上可知,屈原时代,弯曲波折,字体修长。

4,给人以清丽妩媚的美感。

所以郭沫若认为:“南文尚华藻。

还可以进一步看出楚国“勇武,最典型。

楚国舞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祀舞蹈,一类是宫廷舞蹈。

楚国的舞蹈浪漫情调浓厚,特别重腰功,“楚灵王好细腰”,音乐和诗歌是一对孪生姐妹。

战国时期出过音乐水平之高、排等共124件,最完美的代表。

屈原的浪漫主义诗歌产生,楚文字是楚乐舞的线条化,神话系统和原始巫术宗教的作用

浪漫主义特色表现,注意平衡 第四,虚实相间、乐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

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

教材选了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月相知识加以介绍。

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

由于大纲中没有规定讲述月相的内容,因此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处理为选学。

虽然学生们对月亮的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

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

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

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

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

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比较齐全。

经过整理,我找到了月球仪,可以很好的演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

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月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仪器时才可以看清楚。

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

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我把篮球当月球。

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

在上月相课之前,我从隔壁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的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

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

”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

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

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

”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

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

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

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

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

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

我先分配好两人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

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

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

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

)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

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

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

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月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

这一问题,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并且在后面的两个班时我也及时做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相,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如何用更...

描写地理知识的诗词歌赋

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新时代条件下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要求

新课程的发展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指导,其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精尖人才,因此,在对传统高宗地理教学进行改革时,新课程的引入势必会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发生一定的冲突,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就应合理的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时代发展、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新方法,据此,通过阐述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进一步改革优化,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堂教学应“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而提出地理问题是进行地理探索学习的开始。

然而很多教师备课时缺乏提问环节的设计,教学中提问显得随心所欲,提问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盲目提问,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设计出有价值的、可供学生探究的教学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同时设计问题还要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启示

具体表现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启示: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效率,使事物分布、成因、影响的表达更加直观,形象而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具体表现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所学内容.启示: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借助地图,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强化记忆

例如:湿季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

地理研究的对象,难以区分干,必须借助地球仪、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树木落叶,动物迁徙,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手段,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

2。

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长颈鹿昂首挺胸,能达到以图释文:学习非洲的萨瓦纳气候时。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湿两季的特点。

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