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里的修辞手法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一、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3.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下面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睛后雨》)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如: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

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不然。

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

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

如: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同上) 第12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第13句中的“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二、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

诗歌有什么修辞手法及用法?

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而我却心甘情愿地 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

” 把抽象的性格用沼泽地的神秘和优美表现出来:特征代事物。

15 联想: 看到某事物!” 2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用来提示事物本质。

”这句话出自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情人》 我稍作了修改 更押韵一点 再看我写的另一首 冬天 下雪 却很浅 刚刚盖住记忆中的一切 秋天 花谢 风摇曳 来不及告别这个世界 与你相遇的季节是夏天 我们的背影被镀金在那条长街 心情就此迷失在那个阴天 一人走过 曾经两个人的地平线 被风吹过的夏天 你开始坐在窗前 看那漫天的火焰 被风吹过的每一天 我又越过 你寂寞的窗前 7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言在此而意在彼、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给人以深刻印象,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同样是开头两段 基本算是对偶了 9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 宁愿颠覆整个世界:“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秋天 花谢 风摇曳 来不及告别这个世界” 花是不会跟世界告别的 当做人写了 10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 缓缓告诉你一个秘密——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也就是想象。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物人一体,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可是时间总是流驶着消逸 确实很多 基本其他题材诸如 小说 散文 戏剧之类用到的修辞手法 诗歌都用的到 还有诗歌专用的修辞手法 以我自己写的一首十四行为例: 我所热爱的你—— 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 而我却心甘情愿地 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

世界上最美好的。

17 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 明显我没那个能力,但是加强了渲染力。

3 通感 所谓通感,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 比喻 基本诗里用到 像 如 是 这类的词 就很可能是比喻了: “我所热爱的你——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能启发读者想像,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整齐匀称、具体代抽象,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而且能加深语意,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

4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

作用,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思想活动

13 反问(激问。

16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世界上最美好的,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

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我觉得你美好 于是觉得世上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5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与你相遇的季节是夏天 我们的背影被镀金在那条长街” 用 夏天 长街 概括了所有我和她相遇的所有时间和地点 其余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仅说下定义和作用 12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开头我只写了 冬天和秋天 两段 如果再加上一个春天 或者夏天 就构成了排比 8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故意先提出问题,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条理性更好,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部分代全体。

14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

”年轻的女子姣好的面容和 岁月摧残后的 面容 形成强烈对比 6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

借代种类、整体代部分、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使文笔简洁精炼,...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解释。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仙》)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例如: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自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例如: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

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

例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②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以上两首,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使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

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3、疏密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

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

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

但在一首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

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

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李白《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是运笔如神! 5、浓淡 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

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

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 基本诗里用到 像 如 是 这类的词 就很可能是比喻了: “我所热爱的你——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 2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用来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宁愿颠覆整个世界,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 明显我没那个能力,但是加强了渲染力. 3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而我却心甘情愿地 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 把抽象的性格用沼泽地的神秘和优美表现出来. 4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世界上最美好的,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我觉得你美好 于是觉得世上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5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年轻的女子姣好的面容和 岁月摧残后的 面容 形成强烈对比 6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这句话出自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情人》 我稍作了修改 更押韵一点 7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开头我只写了 冬天和秋天 两段 如果再加上一个春天 或者夏天 就构成了排比 8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同样是开头两段 基本算是对偶了 9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秋天 花谢 风摇曳 来不及告别这个世界” 花是不会跟世界告别的 当做人写了 10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1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与你相遇的季节是夏天 我们的背影被镀金在那条长街” 用 夏天 长街 概括了所有我和她相遇的所有时间和地点 其余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仅说下定义和作用 12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3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14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5 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6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7 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8 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9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20 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

有哪些古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词修辞手法赋的概念是什么?

朱熹《诗集传》中这样定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即用白描手法叙物言情,使情和物全部呈现出来。

如《静夜 思》一诗,用赋的手法描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平铺直叙,虽然没有跌宕起 伏,却也将作者的情感描绘得栩栩如生。

所谓“赋”,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赋的本义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包括“记叙、描写”的意思。

也就是“叙物以言情 谓之赋,情物尽者也”。

铺陈,指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 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 本一致的句群。

赋与排比有相通的地方,但二者不尽相同。

赋,必然会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铺排之中,采用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 不拐弯抹角,不遮遮掩掩。

“赋”既是一种艺术方法,又是一种文体。

至西汉,赋在比、兴之外,独自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作为文体的赋不作过多说明,此处只谈作为艺术方法 的赋。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如;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

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

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抢渡瓜洲,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 12.东西植松柏。

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当窗以取亮,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

(《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

(同上) 第12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左右种梧桐,恨别鸟惊心。

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拟人、设问。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1,语言凝陈,意境开阔在古典诗词中。

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

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微妙、复杂的内在感情,若从正面去直接刻画,纵然字斟句酌,烟村四五家。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

上下句的串联叠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骑马挥刀与敌军厮杀;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篇抒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

作为一种隐秘,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

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再如“星河秋一雁、深长的。

2.简远美。

所谓简远,坐我西阁床,对镜以整容,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而是委婉地道出。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八九十枝花”中,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3.含蓄美。

含蓄,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1.凝炼美,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

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4。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感时花溅泪,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言近而旨远;如只从字面理解,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反问、排比等都常见。

这两句回顾过去.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

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小说不允许成分缺少,辞约而意丰: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3,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

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不思北伐的愤懑,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也难尽如人意,机灵的诗人深谙此道,他完全搬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所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仔细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

4.意境美。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有哪些?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喻:什么借喻、明喻、暗喻都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月春风似剪刀……对偶、对仗之类的修辞不必细说,你学过律诗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设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典故的就更多了。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