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七上课外诗词赏析题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

初中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题集

下学期附录诗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滁州西涧唐朝诗人: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即《送灵澈》)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 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求一道分析诗句(全诗)的写作手法的题。

要求:初中水平,附上诗...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新 课 标 第 一 网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淡白、清明...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是课内诗歌还是课外诗歌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

农桑、有麦可收的人家。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

覆。

(7)秉(bǐng)遗穗,小孙儿提着用水壶装着的浆水: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除了刈麦者之外,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一直、从来,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小麦覆(fù)陇(lǒng)黄,使之构成强烈对比。

前者虽然苦累,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缴纳租税。

(10)曾(zēng):农耕和蚕桑,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

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

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浆。

而她们家在去年,把家产,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作品赏析 全诗分四层。

(11)吏禄三百石(dàn),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酷行为,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

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割:年底。

晏,晚。

(13)丁壮:青壮年男子。

(14)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他们脸对着大地: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肩挑。

箪食,问心有愧。

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童稚(zhì)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前年,也是有地可种。

(3)覆陇黄,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朝不保夕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

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观刈麦(1张),背灼(zhuó)炎天光,第一层四句:(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下邽(gūi)人,唐代诗人,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读者可以想象、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背对着蓝天,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饷(xiǎng)田: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

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

南冈: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

这两句总领全篇。

荷。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846),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

今我何...

语文的古诗鉴赏题应该怎么做?答题技巧方法是什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

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示意图 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zhì)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肩挑。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观刈麦(1张)。

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

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zēng):一直、从来。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12)岁晏(yàn):年底。

晏,晚。

(13)丁壮:青壮年男子。

(14)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粮食都已交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作品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用水壶装着的浆水,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她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样做十分累,收获却很少。

但她没有办法,当时正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作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致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读者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

七年级下册语文需要背的古诗词

策勋十二转,暮宿黄河边,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木兰替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经历。

/,坐我西阁床。

7.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0.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

女亦无所思。

不闻机杼声,凭君传语报平安◎七年级下册 课内古诗◎1.木兰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

爷娘闻女来,当护理红装。

6.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暮至黑山头,卷卷有爷名,可汗大点兵。

马上相逢无纸笔,当窗理云鬓。

3.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2.山中杂诗 (吴均)山际见来烟,至今已觉不新鲜、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竹中窥落日,雌兔眼迷离,磨刀霍霍向猪羊:同行十二年,送儿还故乡,云从窗里出,脱我战时袍,问女何所忆,安能辨我是雄雌,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

朔气传金柝。

阿爷无大儿,愿为市鞍马。

将军百战死,关山度若飞,木兰无长兄。

可汗问所欲、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寒光照铁衣;愿驰千里足,从此替爷征: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中心思想,木兰当户织,惟问女叹息;阿姊闻妹来,双袖龙钟泪不干。

东市买骏马。

江山代有才人出,思君不见下渝州。

鸟向檐上飞?○{赏析:《木兰诗》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影入平羌江水流。

开我东阁门,出郭相扶将,对镜贴花黄。

雄兔脚扑朔。

归来见天子,军书十二卷,不闻爷娘唤女声,西市买鞍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壮士十年归;双兔傍地走。

问女何所思,散如春风满洛城。

万里赴戎机,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昨夜见军帖,不闻爷娘唤女声;小弟闻姊来,女亦无所忆,火伴皆惊忙,南市买辔头,各领风骚数百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着我旧时裳,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天子坐明堂。

旦辞黄河去。

出门看火伴,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展开

初中语文的所有古诗以及赏析一首故事加赏析一首故事加赏析一首故事...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赏析(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2)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3)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 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赏析:(1)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2)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3)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4)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5)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赏析]:(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2)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4.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赏析]:(1)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2)“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3)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4)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5.秋词 6.天净沙秋思刘禹锡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赏析]:(1)《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2)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3)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7.《木兰诗》(节选)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

诗歌鉴赏题《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七首其二."总是"字在诗中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参考答案: ( 1)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变去都离不开思乡别离的内容,从而表明思乡别离之情难以排遣.(2)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后再写景.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