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山村赶集诗词



描写放鞭炮的好句子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单位上安排的几天值班任务,还有与亲朋们的几次聚会,我便很少出门了。在家里大多数时间就趴在网上,倒也自在。坐在电脑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远远近近地传入耳朵里,

描写放鞭炮的好句子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单位上安排的几天值班任务,还有与亲朋们的几次聚会,我便很少出门了。

在家里大多数时间就趴在网上,倒也自在。

坐在电脑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远远近近地传入耳朵里,从早晨睁开眼直到深夜,就这么时断时续的。

在这“噼啪”的鞭炮声中,尽管我的眼睛还盯在电脑荧屏上,可是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回到童年的故乡去了…… 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以前,父亲早就把过年的鞭炮准备好了,是那种牛皮纸的,有时候是红皮的。

鞭炮的个头比较小,形状像一节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节”。

除了“干草骨节”外,还要买一两把(一把十个)爆竹和二提脚。

父亲把鞭炮买回家以后,受不了我们几个弟兄的软磨硬缠,便从整挂鞭上拆下来一些分给我们,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着,并警告我们谁也不准动它。

可是,父亲给我们兄弟分的“干草骨节”没几天就放完了,我们经不住诱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

你一次偷几个,我一次偷几个,多了也怕被父亲发现,他的皮带可是怪吓人的。

一挂鞭炮数量本来就不多,哪里还经得起这么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亲发现鞭炮已经所剩无几了。

于是父亲非常震怒,瞪着眼审问我们几个,可是我们谁也不承认。

如果不是因为大过年的,他不揍得我们鬼哭狼嚎的就怪了。

父亲只是骂了我们几句出出气,也就算了。

过年,是我们小伙伴们非常盼望也是极为开心的一段美好时光。

学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大家快乐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种游戏玩耍,当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几个,我放几个,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谁的鞭炮多。

于是,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鞭炮的响声。

“干草骨节”是那种“啪!”的脆响;爆竹是那种“嗵!”的钝响;二提脚是那种地面一声“嗵!”天空一声“啪!”的双响。

我们把鞭炮丢在地上放,插在墙缝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弹弓射往空中放……还不过瘾,于是小伙伴们又开始发明新的玩法了,炸粪便便是其一。

那时,街道上流浪的猪狗比较多,还有牛马也经常从街道上通过,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动物粪便很容易。

把爆竹插在粪便上,然后点燃,随着药信“嗤嗤”声过后就是“嗵!”地一声爆响,一坨粪便被炸得四处纷飞,有跑得晚或者距离比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粪便溅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阵子。

更危险的游戏是用爆竹炸酒瓶子。

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点燃引信后,几秒钟内便“砰!”的一声,酒瓶子顷刻间没了踪影,玻璃纷飞,能飞出十几米远开外,有时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击伤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点燃后扔在地上,引信着完后却没了动静,一般人判断是哑鞭,于是有胆子大的就过去捡拾,可是刚刚拿到了手里,鞭炮顿时炸响。

“干草骨节”威力比较小,尚无大碍,但如果是爆竹的话,不把手掌炸断了就算是万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伤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们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刚刚黑下来,有的人家就开始燃放鞭炮了。

谁家放鞭炮,门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着抢哑鞭。

鞭炮声“噼啪”一阵子过后,硝烟尚未散尽,小伙伴们便借着熹微的暮色,弯腰躬背从一地碎鞭炮纸中寻找哑鞭,像抢钱似的。

一阵子忙乱之后,又朝下一家门口跑去。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有的小伙伴就打着手电寻找。

这些哑鞭炮如果还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仅仅露个头罢了,有的连个头也见不着。

燃放哑鞭需要胆量,胆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点燃,而是用根长香来点燃,如果实在点燃不着就会把鞭炮扒开,用火柴点燃火药,“嗤!”的一声,听个响声罢了。

有的哑鞭用块石块或者斧头砸,也能听到一声爆响。

除了过年,平时乡亲们谁家娶媳妇或者盖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须的,我们小伙伴们谁能抢个哑鞭放放就很高兴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盖新屋上梁这天。

主人家都是选择在中午这个时间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与看大戏的人数媲美了。

仪式开始时,是盖房子的木工头和瓦工头借着两把梯子,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和瓦刀,两个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点下头,然后分别讲着话同时登上梯子。

这边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那边说,东家喜把房梁上。

这边说,翻身不忘毛主席。

那边说,盖屋不忘共产党。

……两个人边说边爬到了房梁顶端,各把早系在身边梁上的一根绳子解下来。

下面的人仰面对梁上说,点鞭了!上面说。

点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顶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随着剧烈的“噼啪”声,就像卷帘门一样慢慢地被两个工头提了上去。

待鞭炮声结束,椽子也正好被两个人提上来,早就候在屋门外面的小伙伴们便一哄而上抢哑鞭。

但人多哑鞭少,谁能抢到个脸上就写满了高兴。

两个工头把顶椽子安放好后,两个人又分别提上来一个红布封口的葫芦状圆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饽饽(鸟首形状的小馒头)、大红枣、年糕、糖果、硬分币、干谷草屑之类的东西,两个人开始向人群里抛撒。

下面的人乱哄哄地争抢,场面很是热闹…… 现在,故乡的除夕夜,乡亲们家家户户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传统。

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放鞭炮的时候,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了。

小朋友们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那家...

祖国爱家乡喜迎十八大的征文(最好自己写)

我的家乡——东台,她坐落在苏北平原,濒临黄海。

我是喝家乡水,吃家乡粮长大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印象深刻。

随着家乡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的周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得小的时候,人们都住瓦房,生活条件好的才住得起楼房。

平时我对瓦房没啥意见,但是一遇下雨天,就没那么好过了,因地势低洼,雨水直往家里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特别是夏天,让人很难睡个安稳觉。

过去,我们走的大多是泥路,最好也就是砂石路,如果有车子开过,就会扬起满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

现在呢,马路全是柏油铺面,汽车、摩托车在街道上快速行驶,多威风啊!旧城改造后,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的楼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

商业步行街灯火辉煌,一派热闹景象。

马路上都陆续装上了红绿灯、电子警察,不用交警叔叔指挥,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了。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然而,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

我的家乡流传着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故事,2004年,国家邮政局在我的家乡还举办了董永和七仙女特殊邮票首发式,盛况空前,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不久,我92岁的老太太因病住进了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尽力抢救和家人的精心照料,老太太终于脱离了危险,当她苏醒过来时,还以为自己住进了宾馆呢!因为医院的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老太太笑着说:“我还希望多活几年,看着我的重孙女健康成长,我的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 家乡变了,变得更美了,家乡是祖国的一小部分,家乡的变化是祖国发展的缩影,我身边的巨大变化反映了祖国正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二篇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回了一趟家乡,发现家乡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了!过去,通往家乡的小路凹凸不平,处处尘土飞扬,旁边就是田野。

现在,小路变得宽阔平坦,两旁还栽下了许多花草呢! 过去,家乡附近没有超市,只有一两个小商店,人们要买东西都必须走好远的路,上街赶集。

现在变了,家乡的小镇上开了几个超市,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买东西方便多了。

过去,人们住的都是瓦房。

有些瓦房在下雨时还不断的漏雨;有些瓦房上的瓦片都要碎了。

房子的墙是用泥砖做成的,屋里的光线很差……而现在,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

有些楼房前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风景树。

高树底树相互映衬,加上各色盛开的鲜花,真是仙境一般。

人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站在阳台上晒着暖和的阳光

他们呀,都喜上眉梢呢! 过去,道路两旁没有路灯,人们只能用手电筒,马灯来照明。

现在,路边挂有形式各异的路灯。

每到晚上,路灯绽放出花一样的光,那光温和又明亮,照着夜行的人、夜走的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

与周围人家发出的亮光连成一片,又成了亮丽祥和的乡村静夜图。

过去,村里有辆自行车就算是村里的首富了。

可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骑上了摩托车,有些人家还开上了小车呢!更不用说电视、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了。

村里人变富了,村里人不再贫穷了,这是多好的事啊! 坐上回家的车子,我满心的欢喜、满怀的愉快。

家乡的路、家乡的楼房、家乡的人们都在夕阳的余辉中渐渐地离我远去,而我不舍地回头说:“家乡,您真美丽!我还会回来的!”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曾经居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那里草木茂盛,风景优美,但是交通极为不便,导致建筑材料难以运输进来,因此住房大多都是用泥土建筑起来的,居住条件相当差。

现如今,我家乡的条件今非昔比,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日的贫寒,让我对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

一条崎岖的山路在茂盛的草木中探着头蜿蜒前进,而怨气也一直伴随着行人走到这条路的尽头,当你兴致高涨,衣着干净的走完这条路后,身上就会沾满灰尘,积极的情绪一下就坠入了深渊,悠闲自得的心情就迷失了方向

当天空哭泣的时候,雨水便渗透了灰尘的内心,他们合为一体后,把布满灰尘的路变得更加泥泞,走完这一段路,泥浆就会争先恐后地跳跃到你的裤腿上,上衣也被雨水浸湿了。

为了丢弃窘迫,创造辉煌,政府对道路进行了休整,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我的家乡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路修建完成后,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汽车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它们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来,人居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那些星罗棋布的住宅全部集中在了一起,政府统一规划,统一修建,整齐的房屋排列我们的眼前,那白色的房屋,加上周围优美环境的映衬,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美丽的新农村走进了人们的实现,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国家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新农村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通过努力,我的家乡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它不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我相信,以后的新农村会越来越美,新农村的新农民也会生活的越来越好!

有关田园风光的诗词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

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这些都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这两句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的开阔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唐诗三百首山村咏怀

《山村咏怀》宋代: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

求一首描述乡村的诗

过故人庄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积雨辋川庄作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

此诗以鲜丽生新的色彩,描绘出夏日久雨初停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3.商山麻涧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商山麻涧》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前六句写景,描写了春天傍晚时山村的景象;后两句抒情,写诗人自己的怅惘。

全诗描绘了秀丽的风景、农家淳朴的生活,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抒发了作者宦游的惆怅和沧桑之感。

全诗格调清明,色彩鲜秀,艳丽如画。

4.野老歌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野老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乐府诗。

此诗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表现了农民在租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并与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对比,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运用对比手法,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

5.辛夷坞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全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6.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会有东君老知己”出自哪一首诗词

《赠山村梅癯》是宋代诗人王义山所作诗词之一。

原文我爱梅花村得好,来伴山村与卜邻。

却有一般不村处,冰为胸次玉为神。

别有村人村得俗,满口肥甘烂钱谷。

那知山村梅样癯,肯向人言饭不足。

山村切莫学我痴,腹中有字不疗饥。

会有东君老知己,陇头先春寄一枝。

“山村任晦明”出自哪一首诗词

王维 五言诗《涓溪》: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桨,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淡如此。

诸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的代表作《谓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苍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雒麦苗季,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张继的六言绝句《山家》: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首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蟑。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建安时期曹操所写的《观沧海》: 东临碍石,以观沧海。

水何潺潺,山岛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雨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咏志。

孟浩然的七言诗《夜旧鹿门山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秀才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田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锝《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回答者: 冰凌0702 - 试用期 一级 1-7 09:38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评价:太棒了相关内容 ? 描写我国山水好的现代诗 ? 辛弃疾有那些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词作呢? ? 送领导诗词 ? 有“汲”字的诗词,悬赏20分 ? 近代与西湖有关的诗词、散文、歌词等有哪些 查看同主题问题:山水 诗词 资料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万林如海涌波涛。

林深无人鸟相呼。

峰多巧障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田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锝《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