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表达天伦之乐的诗词



描写一家人天伦之乐的诗词歌赋1.《新正重华宫侍皇太后宴》年代: 清 作者: 乾隆元正大礼贺慈宁,翌日重华凤辇停。左右承颜娱永昼,曾元绕膝乐家庭。盆中茂树万年柏,阶际才舒两叶蓂。小部梨园呈法曲,致辞总

描写一家人天伦之乐的诗词歌赋

1.《新正重华宫侍皇太后宴》年代: 清 作者: 乾隆元正大礼贺慈宁,翌日重华凤辇停。

左右承颜娱永昼,曾元绕膝乐家庭

盆中茂树万年柏,阶际才舒两叶蓂。

小部梨园呈法曲,致辞总是祝修龄。

2.《清平乐 子 祝福 薛子余弄璋》年代: 金 作者: 段成己东君调度。

错怨春迟暮。

一叶兰芽今始露。

香满君家庭户。

抱看玉骨亭亭。

精神秋水分明。

自是人间英物,不须更试啼声。

3.《喜子邲登第》年代: 宋 作者: 葛立方吾家五世十三人,况撷舟枝撼月轮。

庆历贤科开后裔,隆兴儒业继前尘。

泥金帖报家庭喜,烧尾筵张帝里春。

从此传蔗应未艾,桂香应已袭天伦。

...

表示天伦之乐的诗歌

慷慨大方 长吁短叹 任劳任怨 美味佳肴胸有成竹 心会神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慷慨大方,妈妈任劳任怨,似乎从没见他们长吁短叹过.有时放学回到家,就能看见妈妈烹饪的美味佳肴,看见爸爸胸有成竹地谈论着什么,我也就心会神凝地听着,时光便定格了.我的家如此幸福,我又怎能不知足呢?

一段描写老人与孙子们享受天伦之乐的话

阳光斜斜的照下来,照的大家身上都暖暖的。

老人端上了那把坐了很多年的小椅子,舒适的坐在上面晒太阳。

不一会儿,他的几个小孙子也都陆续出来了

一个个都趴在爷爷的身边,单纯的眼睛张的大大的,满怀期望的想让爷爷把昨天的岳飞故事讲完。

爷爷挪了一个更舒适的位置,开始讲了。

那把小椅子开始吱啦吱啦的响了。

不过他们可从不去在乎这些,就像他们从来不去在乎自己的衣服多么破旧。

在爷爷的侃侃而谈中,在他平缓的语调中,偶然出现一个坏人,对着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要做什么坏事的时候,一个个小孙子就把眼睛张的更大了,连大气也不敢喘,生怕漏掉了一个细节。

这个时候,爷爷就会觉得他们可爱极了。

有时为了逗他们,爷爷还会故意停止叙述,俏皮的说上一句:“明天继续吧!”...

表达人间真情的箴言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

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是否有形容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的成语“含孙作乐”?

没有“含孙作乐”。

应为“含饴弄孙” 含饴弄孙 [hán yí nòng sūn]:含着糖逗小孙子玩。

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出自《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 近义词有: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娱妻弄子[yú qī nòng zǐ]:和妻子儿女玩乐。

抱子弄孙[bào zǐ nòng sūn]:弄,逗弄。

意谓抱弄子孙,安享快乐

饴含抱孙[yí hán bào sūn]:同“含饴弄孙”。

阖家欢乐[hé jiā huān lè]:表示全家都很快乐。

参考资料在线成语词典:http://cy.5156edu.com...

形容“生活美好”的诗词歌赋或者成语

诗歌:作品内容 年代:现当代 作者:郭沫若 作品:天上的街市 内容: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 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写作背景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

例如:他在《仰望》中写道:“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黄海中的哀歌》中写道:“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流,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

我要几时候,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哟!”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徒然归于破灭,诗人的一度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中。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1914至1923年,郭沫若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科学习。

初到日本时,异国生活中所受的民族歧视,个人婚事的失意,使郭沫若陷于消沉苦闷之中。

他因此读《王文成公全书》,深受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

同时,王阳明学说又把他导引到老庄哲学、孔子哲学和印度哲学。

此时郭沫若接触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感受到清新恬淡的风味,由泰戈尔进而接触印度古诗人伽毕尔。

后来他又喜欢德国诗人海涅、歌德,由歌德又导引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对于泛神论和思想感受着莫大的牵引”(《我的作诗的经过》)。

“五四”时期,他还喜欢过康德、尼采,并接受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以及当时颇流行的新罗曼派和德国新起的表现派的影响。

中外诸家的多种影响,使郭沫若前期思想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前夕,他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重大影响。

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旅居日本,抗战开始,回到中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这一时期他所著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

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当时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1949年北平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

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段落大意 全诗分三段:1.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2.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

3.三、四两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写作特点 联想的自然,想象的丰富,意境的美妙,语言的优美,是这首诗的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勾画出美好的意境。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由明亮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如天上的街市美丽属于想象,由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织女怎样过着自由自在美好的生活,更是进一步的想象。

这样,作者从人间写到天上,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也是一特点。

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

请问是否有含孙作乐这个成语,形容带孙子。

享受天伦之乐的成语

含饴弄孙hán yí nòng sūn【解释】饴:麦芽糖。

含着糖逗小孙子玩。

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结构】连动式。

【用法】形容老年人儿孙绕膝;怡适的生活。

多用于书面语里。

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饴;不能读作“tái”。

【辨形】饴;不能写作“怡”。

【近义词】天伦之乐【例句】我虽年近八十;但每日读书看报;公园做操;闲时~;老有所乐啊!

形容羊的古诗词有哪些?

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写下了这首诗。

瀼西一带;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苏武庙》 年代: 唐 nbsp。

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注释,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7d118390b399a9013b60533228a5264d/0ff41bd5ad6eddc433fbeb7f32dbb6fd52663311.jpg" / 《日暮》译文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人更静: nbsp,曷至哉,秋露滴草根”。

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晚年老弱多病,如今,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

江山美丽,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却非故园。

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秋夜,晚风清凉: nbsp,草木繁茂。

黄昏时分,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0ff41bd5ad6eddc433fbeb7f32dbb6fd52663311.baidu、浓郁。

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归乡又遥遥无期,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便另创新境界,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nbsp,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先秦 nbsp:“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杜甫居蜀近十载。

”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苟无饥渴! 《日暮》 年代: nbsp,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作者: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山壁峭立,林寒涧肃: 大历二年(767)秋.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e5f74dcb952f07085f502206d91494a1/0ff41bd5ad6eddc433fbeb7f32dbb6fd52663311.jpg" esrc="http://c.hiphotos,地势平坦,清溪萦绕;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陆游 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

前山雨过云无迹,别浦潮回岸有痕。

《君子于役》 年代。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c,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济世既渺茫.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

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秋思》 年代: nbsp。

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各已闭柴门,曷其有佸[1],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

”(《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夜愈深,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

“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有着多少悲郁之感。

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

“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

“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鸡栖于桀,日之夕矣。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baidu,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

词序的错置;宋 作者

求一个 长相思 诗词讲解 {纳兰性德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长相思》。

2005年10月,全国首届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摩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王崧舟老师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智慧,凭他对新课标的体认和对作品的诗意解读,对这首词作了激情演绎。

一、起——如此冰霜如此路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地把《长相思》这首词仔细读四遍,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词念通顺,注意内部停顿。

学生读) 师:来,孩子,你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学生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风一更”的“更”是个多音字。

“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他都念准了。

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预备起! (生跟着读一遍后,教师读一遍,学生跟着又读一遍)…… 师: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味道来。

(一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

(另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词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而连觉都睡不好了。

师:是的。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这首词。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赏评〕 从王安石、张籍两位词家的乡愁切入,引发学生探寻本课纳兰词中的离愁别恨,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最适切,也是最“诗意”的。

之后,深谙反复诵读乃古诗词研习之道的王老师祭出了“朗读”的法宝,学生由读准字音开始,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终于不仅读出了“味道和感觉”,也在读中感知了词的大意。

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二、承——望断关山万千重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学生默读)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高山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稍做停顿)那么他的心在哪儿? (连问数名学生,均答故乡或故园)师:好的,在故园。

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把它连起来(用圆圈圈住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是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心情读出来。

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

(学生再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怆》并深沉、深情地范读)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都在思念他们的故乡。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思乡的情绪更重了。

…… 〔赏评〕 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

诵读过后,王老师的导读策略转为让学生“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由“非常思念家乡”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的叩问,这是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轻巧而精准的“点击”,学生又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幽怨哀愁。

其间,教师随机点拨和深情范读则又对特定场景作了的强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三、转——曾经沧海难为水 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的画面。

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背景播放《琵琶语》音乐,学生写片段。

)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