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茶艺的诗词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6.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8.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关于茶道诗词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

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

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

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信阳茶文化的诗词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品种 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

编辑本段功效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

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

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

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

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编辑本段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

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

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编辑本段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

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有哪些?

已浑然忘我,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全诗。

我酒意上心头,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散,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 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

全诗: 簌簌衣巾落枣花。

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牛衣古柳卖黄瓜、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

更远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

全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 杜耒《寒夜》矮纸斜行闲作草。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全诗,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酒困路长惟欲睡,水在壶里沸腾着,并一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

饮过之后,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又使人口渴难忍,且将新火试新茶,茶兴却更浓,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俗念虽全消,日高人渴漫思茶。

译文,竹炉汤沸火初红,才有梅花便不同,村南村北响缲车。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寒夜客来茶当酒,枣花随风飘落。

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全诗: 竹下忘言对紫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一心清静了无痕,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自我感觉脱离尘世,红尘杂念全无,一路上都昏昏欲睡。

艳阳高照?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晴窗细乳戏分茶。

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译文: 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一道饮紫笋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屋子里暖烘烘的 休对故人思故国

形容茶文化的诗句有哪些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干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

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

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

联云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

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

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

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

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中央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

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

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

形容茶文化的诗句有哪些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关于茶艺的由来

茶艺,萌芽于唐,发皇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仅是通论,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

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带去饮茶的习惯;中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

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寺庙内,看见叁叁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

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 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茶。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

在唐朝中叶,一位早年出家后来又还俗的和尚——陆羽,总结前人与当时的经验,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关茶叶的著作——「茶经」后,饮茶风气很快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于中国附近的各民族,如高丽、日本、东南亚各国,都学习了这个风尚。

而在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入欧洲,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在英国贵族社会中,「饮茶」已成为一种时尚风范。

在中国,「茶」因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两种发音方式,在北方发音为 CHA,在南方发音为 TEE;因此由中国北方输入茶的国家,如土耳其的发音是HAY,俄国是 CHAI,日本是 CHA; 而由中国南方经海线输入茶的国家,其发音则不相同,如西班牙的发音是 TE,德国的是 TEE,而英国则是 TEA。

刚经过阳光曝晒的茶叶 茶叶是摘取茶树嫩叶制造而成的,因为制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类和名称。

制法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发酵」,发酵的结果,茶叶会从原来的碧绿色逐渐变红,发酵愈多,颜色愈红;而香气也会因发酵的多寡,从叶香变为花香、熟果香或麦芽糖香。

不发酵茶称为绿茶,泡出来的茶汤是碧绿或绿中带黄色,具有新鲜蔬菜的香气,例如龙井、碧螺春等;全发酵茶称为红茶,泡出来的茶汤是朱红色的,具有麦芽糖的香气;而半发酵的茶,也就是乌龙茶。

乌龙茶是中国的特点。

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产地是中国台湾省。

乌龙茶又可分为轻发酵、中发酵及重发酵叁类,轻发酵如包种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汤色金黄为其特色;中发酵如铁观音、水仙、冻顶等,汤色为褐色,饮来老成持重,较偏重「喉韵」;而重发酵如白毫乌龙,汤色呈橘红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壶功夫茶,须注意水质、水温、茶量与茶具等要素;「水质」必须选用清新的软水(含矿物质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温」随不同茶叶的冲泡而有所不同,对大部分的茶种而言,以接近摄氏 100 度冲泡为宜; 但绿茶类及轻发酵茶类则不宜过高,通常不宜超过 90 度;「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叁均有可能。

泡后约一分钟倒出饮用,但因茶而异,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至于「茶具」,以紫砂陶壶最佳,茶壶大小配以适宜的茶杯,杯内以白色较佳,以便于判辨汤色。

「喝茶」,在台湾已是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

爱饮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壶,现今台湾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壶泡茶法(功夫茶),这是从十六世纪末明朝神宗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用小茶壶泡茶,茶味特别。

甘醇芳香,明清时代以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最有名,凡出于名家的作品,四方争购,价比黄金,而现在台湾的陶艺家们,不仅制作精美的紫砂陶壶,并且另外发展出许多改良式的创意壶,为各方所喜爱,而「藏壶」或「养壶」在台湾已成为一种高雅的风气。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维他命、茶素、精油、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脑、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国人相信一个常饮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寿,而现代进步的科学,也已证明茶有医学上的效用,对人体有益处,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天然的健康饮料。

在台湾,茶是经济作物,也是输出国外赚取外汇的农产品;各地的茶行、茶 为使茶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