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鉴赏常用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诗歌鉴赏)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不可,“惊”字有意外之感,惊喜,形容春天来得突然,春光出现得突然。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

语文:修辞手法(诗歌鉴赏)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不可,“惊”字有意外之感,惊喜,形容春天来得突然,春光出现得突然。

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对比。

理由如下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

“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

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

“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

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

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

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

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下片紧接上片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

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东京梦华录》卷六)。

但是作者在此避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作具体描绘。

“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

“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

“水精宫殿五云飞。

”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

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不能这样看。

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联结全篇的关键,有人指出,是这首词的“词眼”。

没错。

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了。

赤诚的爱国情怀,满注于字里行间。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中常用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都有哪些?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等)不好意思,百度的⊙﹏⊙汗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等.)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复制这么多,晕……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诗词中常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一、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手法.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其它修辞,如反复、排比、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不予分述.

高考诗词鉴赏中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解释。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仙》)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例如: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自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例如: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

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

例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②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以上两首,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常用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古诗词中常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一、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有哪些?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喻:什么借喻、明喻、暗喻都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月春风似剪刀……对偶、对仗之类的修辞不必细说,你学过律诗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设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典故的就更多了。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诗词修辞手法夸饰如何分类?

夸饰的修辞学分类有两种:程度夸饰和超前夸饰。

其中程度夸饰又可分为扩大夸饰和缩小夸饰。

(1) 扩大夸饰,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特征、用途、程度等往大、快、 高、重、长、强等方面进行夸张。

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 《房兵曹胡马》);“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李贺《罗浮山人与 葛篇》);等等。

(2) 缩小夸饰,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特征、作用、程度等往小、慢、 矮、轻、短、弱等方面说得夸张。

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兰关示侄孙湘》);“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 (李贺《咏怀》“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声鸡。

”(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

(3) 超前夸饰,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恰离了绿水青山,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卢挚《沉醉东风闲居》);“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风月带江流。

”(王勃《秋江送别》);“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 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渔家 傲》);等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如何区别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这样几大类: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联想,通感,双关,顶真(顶针),互文,回环以及移情.表现手法的话应该就是 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我啊觉得不怎么分得清,一般我都写用了什么什么的方法,写了什么什么,一般不会算错吧,好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