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及时行孝的诗词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或诗句古人二十四孝 http://www.chinaunix.net 作者:zbdl 发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

关于孝敬父母的诗或诗句

古人二十四孝 http://www.chinaunix.net 作者:zbdl 发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K??偾辶????匀剩??吧舷露己茏鹁此?K?囊桓鐾?牛?钰?鍪贡呓??剩?盖椎昧酥夭。

?绻?庋?肴ィ?薹ㄔ谏肀呤毯颍?闹蟹浅1?础H式苤?浪?耐纯嘈那橹?螅?卮俗嗲牖噬细呐杀鹑恕S幸惶烊式艹鐾庋彩樱?局芯??猩健K?巧仙蕉ハ蛳驴醋旁疲?运?乃娲铀担骸拔业那兹司妥≡诎自频紫隆!迸腔擦撕芫茫?裁挥欣肴ィ??蛔*鞒隽怂记字?帷S惺?淘唬?nbsp;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

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

孝敬双亲的诗句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孝道的诗句

1、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

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2、孝传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

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

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

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

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

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3、弟兄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

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

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4、勤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

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

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

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

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

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 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5、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

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

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

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

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

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

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

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

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6、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

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

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

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

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

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

父女相逢,悲喜交加。

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

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

三日后父女回到家。

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

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

继母没有生子。

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7、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

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

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

”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

孝道的诗句

1、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

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2、孝传五世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

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

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

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

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

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 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 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3、弟兄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

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

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4、勤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

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

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

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

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

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 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5、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

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

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

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

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

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

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

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

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6、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

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

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

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

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

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

父女相逢,悲喜交加。

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

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

三日后父女回到家。

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

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

继母没有生子。

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7、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

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

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

”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

关于激励的诗词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为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亦善其身。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闻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欲把亲恩报,亲恩即是天。

古来多孝子,勉力学前贤。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谁有激发人斗志的诗词?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为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亦善其身。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闻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欲把亲恩报,亲恩即是天。

古来多孝子,勉力学前贤。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士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行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絷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成既勇兮又以武,终钢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初读时感觉不太强烈,多读两遍就读出味道来了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这两首诗。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五七、世纪坛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 记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

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暴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

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

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

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

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

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

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跋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

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

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

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

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

是为跋。

——胡庄 原 跋 字字精彩,句句豪迈。

天上情怀,人间至爱。

奉若神明,顶礼膜拜。

高山仰止,一睹为快。

如果没有凶狠恶毒的摧残,又怎么能够显示出您从从容容的自信与坚强? 如果没有变本加厉的蹂躏,又怎么能够显示出您永永远远的气节与尊严? 如果没有卑鄙下流的亵渎,又怎么能够显示出您真真正正的纯洁与神圣? 如果没有肆无忌惮的诋毁,又怎么能够显示出您实实在在的崇高与伟大? 如果没有灭绝人性的暗算,又怎么能够显示出您清清白白的超凡与脱俗? 如果没有丧尽天良的诬陷,又怎么能够显示出您利利索索的飘逸与潇洒?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使我们充分感悟到人生的一种至善至美;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使我们彻底领略到人生的一种全新境界!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为我们驱走了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为我们带来了雷雨后的万里晴空!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象今天这样酣畅淋漓地呼吸了;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象今天这样自由自在地歌唱了! ———孙红星 读者论坛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

关于孝道的文章(至少3篇,100-150字左右)、名言诗歌(现代)

孝顺父母尊敬老师 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他们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孝顺和尊敬我们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赐予我们生命。

我们从呱呱落地到成长为今天的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

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恩情深厚而无私,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起码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

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好字。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价的。

――毕淑敏《孝心无价》 既然父母对儿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儿女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仅没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儿女的对父母的孝敬无论好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

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

凡是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

他们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此说十分有理。

因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实在可靠。

可见,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

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如果饮水思源,他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

老师,是心灵的拓荒者;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师,是培育我们成材的辛勤的园丁;老师,为我们付出无私的劳动。

蒙昧的童心,有了老师的辛勤耕耘,便萌发出春天般的勃勃生机,萌生出翱翔于未来世界的理想的翅膀,我们没有理由不尊敬老师。

老师不仅是我们学识上的启蒙者,还是我们思想上的引路人和生活上的益友。

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亲人

学生就是老师的一切。

老师为了上好40分钟的一堂课,要查阅资料,要翻参考书,花去的何止两、三个40分钟?老师的工作没有八小时的界限,他们为了学生,即使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也在所不辞。

老师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还能不尊敬他们吗?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护花的园丁;老师,是那摆渡的船工。

他们用自己的“楫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求知者,使他们朝着确定的方向前进,而自己,却把青春年华留在此地彼岸之间。

老师们唯一的愿望,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学生超过自己,使我们的民族前进。

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师,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传统。

一个人若是连他的前途指引者----老师也不尊敬的话,那么还能想象他会孝顺父母,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出力吗?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有哪一位伟人不是将自己的老师敬若上宾的呢?曾经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她成名之后,还念念不忘她的小学老师,并在公开场合向她致敬,奉献给她一束鲜花。

伟大的革命家导师毛泽东同志对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也十分尊敬,他在祝贺徐老60岁生日的信中说:“徐老同志,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老师的工作不仅是辛苦的,而且是崇高的。

有了老师的辛勤劳动,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有了老师的辛勤劳动,中国才能保持文明古国的称号……老师们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很好地来孝敬父母、尊师敬师,并以此为基点,来面对家庭、社会,面对他人,面对工作等,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将会是天下太平,福满人间。

关于激励的诗词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为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亦善其身。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闻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欲把亲恩报,亲恩即是天。

古来多孝子,勉力学前贤。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名言?

古人二十四孝 http://www.chinaunix.net 作者:zbdl 发表于:2003-06-30 20:02:50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

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