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带不的七律诗词



一个讨厌七律的诗词爱好者,能把七律写成什么样他,一个厌恶格律的人,一个鄙视律诗的人,一个学诗七年只看李白的人,一个声称不看盛唐以后诗的人,竟然也会写律诗,真是最大的笑话——此人是谁,不知道,只知道此

一个讨厌七律的诗词爱好者,能把七律写成什么样

他,一个厌恶格律的人,一个鄙视律诗的人,一个学诗七年只看李白的人,一个声称不看盛唐以后诗的人,竟然也会写律诗,真是最大的笑话——此人是谁,不知道,只知道此人又名为杜二甫。

以下是其照片:(注:此人单身。

哈哈哈)人索茶诗。

言色香味须眼耳口鼻舌心神俱能得感。

洛下师荐余。

以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之。

余欣然得意。

乃作居宜四壁入帘青。

草色袭人风遍生。

便可煮茶烹小叶。

遂教佳客释劳形。

一壶未饮馨先发。

七碗空时腋下轻。

恍惚清明交谷雨。

灵台方寸阅黄庭。

春时日惊看大雁飞。

儿童欢笑指春归。

草堂正被东风破。

贫贱还将浊酒挥。

古木荣衰争有信。

人生起落岂无机。

恬吟一树花能放。

只作低声解语微。

窗外忽闻市声以为少时院落风过之市声时作夏风来。

楝树庭中何郁哉。

密叶多逢青鸟使。

团花每送紫香回。

凭空雨雪稀人眼。

去日阴凉宽酒杯。

院落只今留弟在。

经年老木尽相摧。

论语之损益损益之言何可听。

细推正得落花声。

高楼未必穷千里。

潜物终须点二睛。

日落山阴岚欲雨。

灯微树老影疏星。

一人如月逍遥立。

风露草间垂更生。

新桐两首其一草堂暮雨打疏枝。

何似少陵栖老时。

叶底巢禽生翠羽。

蜀中徙客唱新诗。

颇怜细干凤难至。

最好长春圣可移。

宫阙傍霄多日月。

一回长大九重支。

江南流水搴舟入翠深。

舟旁流水及人心。

美人棹下清如许。

游客舟中此一临。

白日澄空高鸟过。

碧波无事好风沉。

吴姬越艳今还是。

红粉衣裳知古今。

忆少时秋槐生花老屋门前空树白。

槐知将死放秋华。

年高我浮云上。

一地飘风落日斜。

岂有霜皮随丑拙。

终于孤干养清嘉。

少年总懈当时意。

漫惹如今世事嗟。

晨起候车忽忆子安送君去过日初生。

肃肃秋阴人少行。

是处酒醒馀感慨。

远车班次不分明。

云中久失一行雁。

江上还流万里情。

独立站台闻铁笛。

新声不减旧声清。

大雨危楼八月丧乾坤。

九派涛声填一门。

城堕苍茫连海岳。

雨兼天地入高浑。

洪波不改识尧世。

顺治应能得禹孙。

此日尤需开凿力。

莫为夏桀断深恩。

广州秋日郑公见招郑公酒熟思鸡黍。

野客园中荐枣瓜。

春绿期宜枫叶老。

秋红仿佛玉山霞。

时逢白露珠初结。

地尽南天寒未加。

莫作竹林贪多饮。

刘伶能负满城花。

重闻少逊邀饮去年醉后无消息。

今日新闻传酒杯。

江上秋风飞故雁。

天涯君子可重回。

欲怜还向班车急。

更老伤怀身世催。

渭北江东能不见。

慢吟苏李一徘徊。

咏怀古人百里非才实奇丑。

士元今日更如何。

使君自信耒阳县。

白马先行落凤坡。

此遂无言身后事。

童谣犹记汉中歌。

卧龙有命功还缺。

天使蜀城归晋戈。

秋兴八月秋平凉日出。

羊城饱腹歇清蝉。

听空有觉一声雁。

向远须弹五十弦。

藏叶小花红坠粉。

接天深巷绿生烟。

东邻瓜果还新摘。

欲买更尝当几钱。

中秋咏怀边城旅客数徘徊。

欲醉狂欢不尽杯。

才睡更醒人物别。

渐悲还忆岁时催。

向花劝酒两三语。

对月逢君四五回。

亲友远多天地外。

应怜独酌有情来。

淤血难除无聊有遣海角天涯沦落地。

潮云湿雨体难清。

一时风气养邪毒。

几日休闲思弟兄。

垄上全归明月好。

江南原不惯秋声。

欲宽杯酒祛沉疾。

未饮先期只鸟轻。

虞山诗八首韵秋兴剑门四望满秋晖。

海上三山见翠微

人事多难青鸟去。

天风淡拂绿云飞。

重阳菊泪客先折。

一系舟心江不违。

莫问家家酒常熟。

且应日日食鱼肥。

虞山北岭破山头。

古寺禅房花木秋。

清景忽然何岁月。

高林不见赋悲愁。

几回径曲销空响。

万籁闻馀起数鸥。

细把飘飘何所似。

更无心向帝王州。

形胜东南泰伯功。

仲雍遗像石门中。

阶蒙细草金茎露。

墓散平林玉苑风。

帝气山深留片紫。

残碑字小剥殷红。

岂知后事分吴越。

杖倚蹒跚看老翁。

晨兴岭南尽日潇潇雨。

自有朝来爽气多。

远树总新青翡翠。

矮云一并雪消磨。

不甘人后客还晚。

欲伫天涯春更过。

总是此心得花草。

道旁经眼细吟哦。

遣闷暮去朝来岁月深。

花城无日不阴阴。

云浮草树春风细。

雨供人家海气森。

世说先生疑白马。

传言王母有青禽。

楚山曾是苍梧处。

欲与娥皇更鼓琴。

春晴春雨初将一日晴。

何烦周六坐花城。

楼台可食金银气。

水木全通鱼鸟情。

窃笑佳人多彩照。

自由稚子折红英。

便从络绎游园去。

又羡双双相送迎。

广州拟归春去春来不可违。

凭窗且尽好花飞。

深深绿树云千白。

邈邈长天楼一围。

坐班晚日将朝日。

经过轻衣更彩衣。

肯与羊城全看了。

南风吹起直须归。

懒床清明好过雨天长。

爱此潇潇趁懒床。

禽兽休能交颈稳。

风花落得满林香。

海上仙山良隐秘。

人间俗事岂商量。

午中春睡起高卧。

漫兴诗篇对草堂。

亭下春阳一缕过青藤。

下视薄天如坼冰。

老树枯枝去年好。

微云疏雨昨宵承。

清声鸟啭多雏调。

嫩叶黄初未绿凝。

卧石看花缘自懒。

从来无事扰良朋。

白云山白云山厝补天成。

碧海涛回落断声。

南越城留江水阔。

北京天隔雨丝轻。

老龙伏首青峰叠。

迥道悬空黄鸟迎。

岂有往来游冶客。

临风不起隐沦情。

五溪五溪山水荡春风。

浩渺烟波迷去踪。

路转雨收还雨落。

人从云外入云中。

江村晋客元相至。

野径秦家本自通。

楚泽回望几千里。

明朝栖隐白头翁。

夏日夏涨春深树树青。

白云白日自相经。

澄阴鸟下千行荇。

涉水风回一丈萍。

欲识高墙邹鲁殿。

还无小子更趋庭。

寻常老屋遭人去。

指点新花疑故馨。

秋望晴好...

诗名里带七律诗字的诗词有哪些

话说,应该没有吧,数字写进诗词就很不容易,况且是七律,我印像中最深刻的两手就是下面两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

诗名里带七律诗字的诗词有哪些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愕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

对仗不工整的七言古诗也叫律诗吗?

首先回答你,不能。

原因是律诗的格律规定了第三、四句必须对仗,第五、六句同时也必须对仗。

初学作近体诗(如绝句和律诗)的人往往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水平高了自然可以变通,你如果为了保持文意而又确实局限于当前的水平,那么就如楼上所说,可以作成古体诗(歌、行之类)。

关键是要有辞藻的积累 ,有对音韵的感悟,最最关键的当然是要出于真情实感的流露,为了作诗而作出的诗绝不是好诗,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的诗也往往不是好诗。

七律古诗还有更多的吗?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苍茫的七言律诗。

诗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有关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全集--------------------------------------------------------------------------------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

有没有关于爱心的古诗,七言律诗

爱心包括很多方面,爱人、爱国、爱物,等等,推荐如下古诗句子: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11.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