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述茶道的诗词



形容茶文化的诗句有哪些 一 诗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

形容文化的诗句有哪些

一 诗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

”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家中,生...

形容茶文化的诗句有哪些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

”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

描述中国茶文化的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

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

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描写茶的古诗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

”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

茶文化的介绍和茶道~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

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

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

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

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茶功赞 茶叶做为世界性的饮料,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近年来茶叶消费量都在不断增加。

这是与茶叶本身的功能有关的,据科学家的研究和饮茶者的长期实践证明,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矿物质五大营养素,其中茶多酚、茶素、茶色素等又是都具有多种药理效应,所以茶是一种多维低糖和多功能的价谦物美的保健饮料。

茶叶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医药上的功能 茶叶被发现就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这个传说是众所周知的,从而证明茶有解毒的功能 《神农本草》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说"苦茶久食益意思。

"《本草纲目》中更系统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书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 另外茶叶能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化。

据前苏联资料报导,曾对8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有32名患者在用茶叶进行治疗后五天内动脉搏血压恢复正常,血液中胆固醇下降,茶叶的这种功能早已被古人发现《本草拾遗》中就有"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这也是茶叶的减肥作用。

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治疗痢有奇效。

据研究,茶多酚对大肠菌/葡萄球菌/肺炎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把霍乱菌放在浓茶汤里浸六分钟以上,多数细菌就失去活动能力

茶叶还有明目功能。

在古医书和单方中记载很多。

民间偏方中就有用茶水洗眼,医治暴发火眼等。

2。

茶的保健作用 茶的保健作用也是很早就被动人们发现的。

古代文献《本草》《药书》和《茶谱》等著作中都谈茶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

形容学茶艺的女人的词语

中国最早的茶诗,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

全诗280言,56句,陆羽《茶经》选摘了其中12句。

吾家有娇女,姣姣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其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心为茶歌剧,吹嘘对鼎沥。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双娇女调皮可爱的神态。

在园林中游玩,果子尚未熟就被摘下来。

虽有风雨,也流连花下,一会功夫就跑了几百圈。

口渴难熬,她们只好跑回来,模仿大人,急忙对嘴吹炉火,盼望早点煮好茶水解渴。

诗人词句简洁、清新,不落俗套,为茶诗开了一个好头。

最早的咏名茶诗,是李白的《答族侄们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示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以茶而言,此诗说细地介绍了仙人掌茶的产地、环境、外形、品质和功效。

他写仙人掌茶的外形、品质和功效等等,绝无茶叶生产专用术语,而是诗人形象化的描 述,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夸张的笔触,描绘了此茶的环境等等,如:“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在众多诗人当中,据统计宋代诗人陆游咏茶诗写得最多,有300余首。

而写得最长的,要数大诗人苏东坡的《寄周安儒茶》,五言,120句,600字。

这首诗 开头说在浩瀚的宇宙中,茶是草木中出类拔萃者;结尾说人的一生有茶这样值得终生相伴的清品,何必再像刘伶那样经常弄得醺醺大醉呢?此诗赞茶云: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香浓夺兰露,色软欺秋菊。

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

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

在从多咏茶诗中,形式奇特者要数唐代诗人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诗》,双称“宝塔诗”:茶。

香叶。

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典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此诗奇巧,虽然在格局上受到“宝塔”的限制,但是,诗人仍然写出了茶与诗客、僧家以及被他们爱慕的明月夜、早晨饮茶的情趣。

在众多咏茶诗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全诗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孟谏议派人送茶,因为茶好,天子首先要尝新,接着便是王公 大臣,到山人家觅茶。

这里写天子王公,一方面是赞扬茶,另一方面也是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是诗的主体,先写闭门自煎,“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 面”,煮茶的过程,碧云清风,何等享受。

煮出来的茶,白花浮光,何等赏心悦目!接着便连写喝下七碗茶的不同体会,产生不同境界。

正由于卢仝道出了这七种绝 炒境界,此诗亦被称作《七碗茶诗》。

卢仝说喝第三碗便浮想联翩,才思文涌,七碗吃下去,真是飘飘欲仙了。

第三部分,许多文章往往省略不引,其实,诗人胸襟 正在于此,诗人喝茶,也临仙境,但是,诗人毕竟扎根民间,心系黎民,笔触一转,想到茶农,“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天子尝新,王公要抢先,世人 嗜饮茶,但千万不能忘记茶农,不能忘记他们所受的巅崖之苦。

正由于诗人的仁爱之心,对苍生的关怀之意,卢仝博得茶之“亚圣”的称号。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蜇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送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是苏息否?茶词从宋代开始,诗人们把茶写入词中,写得最多为苏东坡、黄庭坚,还有谢逸、米芾等。

如苏轼《行香子·茶词》:“绮席才终,欢意犹浓。

酒阑时,高兴无穷。

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锺,觉凉生,两腋清风。

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我国的茶叶生产,在清代后期,逐渐衰落,20世纪5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因此,在茶叶诗词创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以来,随着茶文化活动兴起,茶叶诗词创作更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尤其老一辈革命家、文学家、诗人及茶界名人等为人们留下了许多诗韵盎然的新作。

如朱德的《看西湖茶区》、《庐山云雾茶》,董必武的《游龟山》,陈毅《梅家坞即景》,郭沫若的《初饮高桥银峰》等,此外赵朴初、吴觉农、庄晚芳、王泽农、陈椽等都写过茶诗,并以深刻的寓意,清新的笔触,把我国传统茶诗词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颂茶歌舞、...

描写禅茶的诗词

禅茶诗 燕拽春光度柳池,云邀竹影赋闲诗.清风有意传书信,又恐相思袅娜迟.禅茶诗:独守空庵醉品禅茶千年的寂寞风干成一陀古茶谁能分辨哪是芽哪是花或许心有灵犀的您能参透他可是心有灵犀的您在哪千年的寂寞风干成一陀古茶泡开她需要多少春秋冬夏或许万种柔情能泡开她这万种柔情出自谁家不泡也罢不泡也罢泡得开唐诗宋词泡不开秦砖汉瓦泡得开晨钟瞢鼓泡不开驿路风沙心有灵犀的您在哪这万种柔情出自谁家不泡也罢不泡也罢独在天涯醉品禅茶禅茶一味1乞火烧兰葸,临流煮梅香。

好茶烹一盏,先供我佛尝。

2香溪醍醐嫩,莲峰蕴真香。

一入灵山路,便觉眼生光。

3初尝冷香烈,再啜火生凉。

飘若对倾城,醉比沐天香。

4雪霁春泉碧,雨润百草芳。

月下煮松风,甘露其君尝。

清烟久消歇,紫云时飞扬。

至今潭中水,犹作笑语香。

5名山蕴紫气,瑶草凝清辉。

寒泉不混世,积雪入精微。

采采需及时,莫待嫩绿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