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张璐翻译过的诗词



张璐的翻译作品 1.华山再高,顶有过路。张璐译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译文直译:

张璐的翻译作品

1.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张璐译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译文直译:无论山有多高,我们都能登到顶峰。

点评:后半句翻译得非常好。

always(一直)表现出誓要登顶的坚定信念。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n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译文直译: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点评:“九死”翻译成thousand times(上千次),很地道。

3.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张璐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译文直译:我的良知纯洁没有污点,不管外界的流言飞语和造谣中伤。

点评:如果把my改成one's会更客观一些,总体来说用词非常好,把握得恰到好处。

4.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张璐译文: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译文直译: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

点评:“小忿”有愤恨的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想到用differences(分歧),而不是用angry等表示愤怒的词,非常有机智,比较得体。

点评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洪丽。

美女翻译张璐是怎样成为优秀的翻译

政治的敏感性,是做好一名政治和外交翻译的生命

如果这条线把握不住,无论你语言基础多好、翻译技巧多高,恐怕你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这一点我的体会越来越深。

——张璐 之前盘点过从北外走出去的美女翻译官,其中提到过张璐,很多同学对她翻的那句诗印象深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在2015首届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上,“高冷女神翻译”张璐究竟讲了些神马呢?且听小编一一道来,今天张璐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做好一名外交翻译?▎要有政治的敏感性 政治的敏感性,是做好一名政治和外交翻译的生命。

如果这条线把握不住,无论你语言基础多好、翻译技巧多高,恐怕你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这一点我的体会越来越深。

EXAMPLE 或许有人觉得翻译司翻得很死,抠得很死,比如说:今年6月份股市出现了一次波动,“波动”一词究竟用的是哪个词呢?当时外电用的是”erupt, turmoil, volatility”等等,官方主流媒体用的是”unusual fluctuation”,所以我们必须要掂量一下”波动“一词的翻译。

”波动“一词大家都会翻,但是究竟要用哪个词来翻,这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问题。

所以我们的政治外交类译员,在现场外电的词哪怕再准确,再地道,也不适合官方使用。

所以我们官方的口译笔译稿件就是按照中文来翻的,看上去似乎有些Chinglish,其实不然,外国人也很关注我们中国领导人是用哪个词来定性事件的。

▎要吸收新鲜的血液 一个翻译要不断地伸出自己的触角去吸收新鲜的血液,这是做口译或笔译都需要的。

EXAMPLE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外国专家的宴会活动,宴会的时候要注意服务对象旁边坐的是什么人。

当时,我服务的领导旁边坐了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而且我服务的领导也有经济学背景,我的心里开始时还是比较有底的,可能是因为平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真正宴会过程中,他们始终没有就经济学问题进行交流,一直谈的是哲学,更是讲到了美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

如果在学校中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那真的没有概念。

因此无论做翻译做了多长时间,在会议工作中我总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

▎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译员的声音要掷地有声,不同工种的翻译,需要把握不同的度。

总之,翻译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把别人的讲话全面、准确和生动地翻译出来,是译员的翻译对象及译员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说到翻译养成,之前做过一篇另一位翻译官孙宁同学讲他的英语学习方法链接见下,需要的亲请自提哈!那么英语好是成为翻译官的刚需,但和笔译相比,会议口译更多的是考验扎实的基本功、对会议内容的理解、临场心理素质等等。

想真正成为高级翻译,下面的几个小建议还是要听一哈。

但从学历上看,高翻至少是硕士研究生起步。

在国内高校中,北外、上外、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都设有高翻学院。

这之中,最老资格的就属北外高翻学院了。

学院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主要是笔译、视译、交传和同传四大块训练。

所谓笔译,就是书面中英互译;视译则是看一段文字或视频后迅速口头翻译;交传即交替传译,对方说一段,你翻一段,总理答记者问就是这种形式;而同传就是同声传译。

当然,翻译技巧过关并不等于就是一名优秀的翻译,翻译实战中会涉足太多未知的领域,翻译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争取做一个‘才’,即便不是样样精通,至少什么都得略懂。

很多高级翻译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句话能概括了——“不是在资料室,就是在去训练室的路上”。

这短短的一句话道尽血和泪啊…… 别看高翻都是金字塔尖的精英,但个人较高的职业期望值加上就业难的大环境,就业压力还是挺大的。

能力和运气特别好的,考公务员进外交部,“但并不是进了外交部就能像张蕾那样成为领导人的贴身翻译,公务员已经够难考了,而要进外交部的翻译室,还需经过魔鬼式的‘观察培训’,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

” 另外,即便进了翻译室,还要经过近6年左右的培训,才有可能成为领导人的贴身翻译,有“出镜”机会

北京中慧言翻译公司想说的是:可不可以理解成高翻越老越值钱呢?

总理说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的翻译张璐是怎么翻...

雎鸠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参考资料: 关雎 【先秦】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

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

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兼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行百里者半九十,张璐译文是否有误?

1、按照古文翻译来讲是错了;2、张璐的翻译是这样的:行百里者半九十。

张璐译文: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译文直译:在百里的旅途中,有一半人会在途中放弃。

3、而本来行百里者半九十是指百里路即使走过了九十里,也只是相当于走了一半。

但鉴于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妙,以上成语形容起来确实存在难度,出错也可以理解。

...

翻译一下这首诗词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解析:全词无一句不明晰。

上阕一二句借评述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写出自己对江南的眷念,三四句接着以典型的江南水光风光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下阕不像其他词人那样拓开一层或转入一层,而是紧接上阕,一二句写江南女子的可爱,与上阕写景的两句呼应,三四句再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在对江南美景的沉醉中写出人生的惆怅.全词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绵密朦胧的意象,也没有断续跳跃的层次,而是色彩清淡、结构疏朗、意脉流畅,这就是韦庄与其他西蜀花间词人的不同之处。

【英语翻译张璐译文:...

It's still half way even though one has made 90 miles out of a 100-mile journey.Meaning,one may still fail the journey if one doesn't persist to the last.中文意思即:百里路程即使已行走90里,与50里没什么分别,不坚持到最后仍可能失败.张璐的译文错在不该把半九十落在一半人的意思上.

张璐译文: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原文 : 行百里者半九十翻译: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

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张璐的翻译是正确的,不过是用现代的角度翻译的“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一半的人已经在100米的旅程中放弃。

意义同样是逾走逾难,强调了要人们应当有善始善终的意识。

在现代的情况下,这也代表了中国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反之,张璐的翻译并不是不标准,而是非常好,张璐的翻译已不仅仅是英汉互译了,她的翻译反而让外国友人更好去理解。

张璐在3s内能把文字处理得有条不紊,我已经很佩服了。

虽然说翻译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的“精准”,不过在没有任何书籍的情况下,已经把这句古语的明确意义表达出来,已经达到了你说的“高级”了。

同声翻译,是没有时间去过渡或审核的,所以你这样的问题,麻烦在问题中打上“同声高级翻译“。

...

翻译古诗词一首

一、绿惨双蛾不自持,只缘幽恨在新诗。

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泥谁。

眉头紧锁为哪班?新诗引发心中情(赵象寄了一首挑逗的诗给作者)。

你的心思恐怕如琴心一样(指司马相如用凤求凰挑逗卓文君),脉脉情意向谁而发呢(get到你的心思)。

二、无力严妆倚绣栊,暗题蝉锦思难穷。

近来赢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

弱弱地靠在绣榻上,也无力梳妆;在丝绢上悄悄地写下情诗,可我的心思又怎么写得完呢。

近来时气不好,身体微恙。

(意思是说,我最近只是生病了,不是不睬你。

)三、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

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廊下燕子对对双双,河边鸳鸯双双对对。

一直羡慕我的闺蜜们,常常能够送情郎。

(我想跟你在一起)四、相思只恨难相见,相见还愁却别君。

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行云。

想你却见不到你,见到又伤心离别。

希望我们能够像仙鹤一样,自由自在永远在一起。

(因为步非烟和赵象是婚外恋啊啊啊啊啊,所以希望不要偷偷摸摸,能够长长久久永永远远在一起。

)...

虞美人的诗词翻译谁有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这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

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

此泛指宫殿建筑

砌,台阶。

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翻译】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年龄已经变老。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1】 宋代王铚《默记》卷上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一文说:"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

"春花秋月无尽而人生有尽,这不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类之大悲哀。

俞平伯《读词偶得》评起句"奇语劈空而下"。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

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

"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

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

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

遂为名句。

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 【赏析2】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

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

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