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流莺诗词



什么是流莺????流莺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襍流莺。” 宋 晏殊 《酒泉子》词:“春色初来,徧拆红芳千万树,流鸎粉蝶鬭翻飞。”

什么是流莺????

流莺亦作“ 流鸎 ”。

即莺。

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襍流莺。

” 宋 晏殊 《酒泉子》词:“春色初来,徧拆红芳千万树,流鸎粉蝶鬭翻飞。

” 明 谢谠 《四喜记·冰壶重会》:“春昼日迟迟,朝罢身无事,流莺百啭度高枝,不觉添诗思。

” 清 龚自珍 《高阳台》词:“问春人,知否园亭,啼徧流莺。

”古代诗词中用来代指“歌妓”“妓女”。

腐草应该是本意,即腐烂的草。

夯货【亲,你有错别字】:音为 bèn huò (注:读hang huo是错误的)古意为光吃不做;傻头傻脑;空有一把力气等。

举例:《西游记》中,孙悟空道:“你这夯货,教你做事推三阻四,却荏的能吃!”现今指好吃懒做,吃喝冲在前,做事推三阻四,时不时故意撒泼犯浑,装疯卖傻,或者疑为大脑有问题者的代称。

主要表现特征与下流、猥琐、犯贱、欠扁等关联紧密。

连在一起就是【夯货(具体见上)的人生就像妓女或者腐烂的草那样糜烂】

诗词赏析《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选自《小山词》,北宋晏几道...

1.思归、怀乡.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就是其后的“不如归”(也有说是“布谷”的,与此词无关),借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2.(我)远在天涯,怎么会没有归意呢,只是无奈,无法知道(我的)归期.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争=怎,宋代还没有转音、转写为“怎”,“争渡,争渡……鸥鹭”的“争”也是这样.

流莺啥意思?

——参考一下,网上找到的东西———— 词,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因其独具的文化因子而呈现出特有的柔媚香艳的风格特征。

所谓"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诗之境大,词之境狭"等等,都是在强调"词别是一家",与传统的诗歌不同,婉约派也因此而被视为词坛之正宗。

虽然在艳情诗中同样也存在着"浓艳香软"的内容,但"诗庄词媚"的事实却依然存在。

可见问题不在于诗歌是否能写媚艳的内容,而在于诗歌是否具有如同词一样的能够充分展现那种特有的媚艳情趣的"功能"。

结构是功能的积淀。

通过对结构的分析来把握诗词的表现功能,并进而阐释"诗庄词媚"的成因,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整齐的五七言为代表的"齐言"是最典型的形式

因为它是以整齐规范的外观与灵活多变的内在结构相结合而建构起的既具有稳定的形态又具有活泼的生命艺术形式。

稳定的形态与活泼的生命构成的对立统一正与"中庸"的人生宗旨相一致。

因而它也就成为最能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态的艺术形式。

在诗歌中,每押一次韵便意味着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的获得。

但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古体诗歌中,只有四个诗句,即两个韵脚,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诗歌结构单位,并在诗歌的整体背景上被"凸现"出来。

这是因为:第一,自诗经时代开始,大部分民歌便是以四句歌词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的。

因为这种结构形式最易于被民间歌手掌握。

过短,难以表述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过长,则难以驾驭。

文人诗歌从一开始便自觉地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二,在远古,歌乐本是一体。

演唱四句歌词的长度正应该是乐曲的基本长度。

因而诗歌又必然地要受到乐曲长度的限制,维护从四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传统。

第三,通过对比来说明抽象的情感与事物,是远古时期最常见的语言表述形式之一。

表现在诗歌中便形成了前二句比兴,后二句叙事或抒情的基本模式。

古代诗大都是以四个诗句为一个单位来结构作品的,而四个诗句往往又能完整地表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这不仅使得诗歌的内容变得丰厚,而且也使得诗歌的过渡只能在各结构单位之间进行,因而在内容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

如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形式的规范与内涵的丰厚使得古体诗的风格浑厚典雅,境界阔大。

结构上的鲜明的阶段性又使其难以象散文一样细细地描述事件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而只能使抒情成为基本内容。

在格律诗中,绝句本身只有四句,前两句写景或叙事,后两句抒情,或颠倒过来,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写景或叙事,是其基本结构方式

这正是远古时期通过对比来表述事理与情感的艺术手法的翻版。

律诗则因有对仗的要求而使结构有了变化。

对仗不仅要求上下两句的平仄、词性相对,还要求内容相对,既要能表现一个对象的两个方面或两种特征。

这种通过两个方面或两种特征的对举来表现对象的本质的做法,必然会大大增加诗句的容量。

因而律诗可以打破传统的结构方式而以两个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来结构作品,并在起承转合之间,存有明显的阶段性。

二 词诞生于民间,香艳俚俗是其早期特征,后经文人染指,步入艺术殿堂,经历了由俗向雅的转化。

但与南朝、唐代的艳情诗相比,艳情词"俗"的特征仍很明显。

艳情诗受传统诗风的影响,写男女之情重在"雅",表现的是一种"情趣"和对女性情感的"品味"。

作者与表现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近似一种"欣赏"。

艳情词则具有很强的世俗色彩,写男女之情重在"俗",表现的是爱恋的"过程"和对女性体态的"观赏"。

作者与表现对象之间的距离较近,近似一种"把玩"。

当然,这只是就整体而言,因为在雅俗之间,往往很难划出一个明确的界限。

雅的情趣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艳情诗可以成功地使用传统的抒情手法来表现其内容。

但传统诗歌的结构模式和对仗要求却使得诗风趋于典雅、厚重。

可以用它来写刻骨的相思,却难以用它来表现细腻的爱恋过程与女性体态的婉转流动。

即使是南朝的宫体诗也比不上温柳词的婉曲细腻,便是一个证明。

俗的把玩则重在感官感受,所以艳情词追求的是过程与细节的逼真、生动,是对女性体态(包括心灵感受)的细细描摹与层层铺叙。

诗歌结构中存在的以四个诗句或一联对仗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的较为固定的承转模式,对于表现词所追求的内容与风格显然具有较明显的局限性。

因为词的描摹与铺叙非常细密婉曲,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限定,加上乐曲的限制,词便只能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重新结构作品。

其结构单位因此而变得不再确定。

以贺铸的《薄幸》为例: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鸾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此词为怀人之作。

上片写往事,下片写...

咏柳的诗词

1、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简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

如何写诗词?

谈起诗词,大家都不陌生,对仗工整,讲究格调。

诗在与音律,音节。

无论你挥洒万千,终脱不出格调,诗词的每一个子都要注重自己 位置。

诗的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一定要压韵,第三句则可以自由奔放。

诗有古代和现代之分,本人不喜欢现在的散文诗和白话诗,那没深度。

还是更喜欢古代的诗篇。

诗词其实每个字都有深远的意义,是古代文人的苦思冥想和真情实感。

诗词有的 予情,有的予景。

此处切记诗词其实有很多种表达。

一种是把神情含蓄在 对 景的 欣赏 里,表面看不 出 写情的 痕迹,却又让人回味。

例如 风中落叶江南 天风乍起,水练无尘,寒露凝霜叶失翠;离愁满怀摇欲坠。

似蝶飘舞翩翩飞,依依难舍,点点心泪。

碧波涵影永相随,画涤去满心疲惫,一池清幽令人醉。

情景生动,自然。

另一种是 直接 写情写 景色的, 和舞月小女--------- 竹舞潇湘如梦 暮光凝碧, 斜阳如丝, 帘外落花飞无力; 伊人天水凭栏痴, 若雪徘徊阵阵袭; 幽幽难舍, 脉脉心知, 竹舞轻香人如菊, 玉萧吹醒千般绿, 江南依旧画罗衣. 诗词在于精悍,押韵,格调有章可循,在于临摹与切磋。

有时一个字便可以显现诗词的 好与坏。

二 诗词首先必须要勤与读,理解与感觉。

多读多写,从浅显至高远,要多读古文,重在理解。

诗很规矩,五言和七言,中规中矩,任凭飞翔。

词却不同,词洒脱不羁,讲究的是词牌。

注重风格,词的乐感和诗不同,诗可高歌,词宜细嚼。

格律诗整齐,工整。

词随意而为,率性灵巧。

词隔句押韵,也可飘扬飞逸,无可顾忌。

三 古诗流传下来的大多是国家兴亡,民计生息。

词却更彰显激情与婉转。

诗词有相通之处在于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诗词都注重布局,诗词立意,选调,择音,结局都要字字抠敲,一字之差,品味顿失。

诗词的字,即使是相通的字,在文章中也尽量避免相通。

虽然它们的意思不同,诗词忌讳同字,但是注重同律。

四押韵,诗词的尾字要注意和整篇文字的前及句的尾字一要同韵,但是尽量不要同声调,一般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顿挫,四声定形。

说白了就是 讲究汉字的平仄与换声规律。

五 对偶 对仗与押韵,注重韵脚。

诗词讲究层次分明,一引二叙三扬四感。

顺序清晰,字字沁人。

想要写好 诗词 ,必须读写结合,另不 做空洞诗词,要多去赏析山间景色,人情世故。

无经历而写为强求,虚经历而书为内竭。

写诗词如作画和书法,要胸有万物,独表一枝。

诗词于胸中,如山水与指间,书画映笔下,轻灵飘逸不失抑扬。

一生写诗词,不一定能 写出好 诗词,一时写景幻,亦可闻佳句。

诗词的最高境界其实是 看似写景,其实每个人 去理解,却可以理解出各不相同的意味。

看似写情,却又挥洒间不留痕迹,耐人追寻。

笑谈与山水间,动情与轻柔处。

纵声高呼云未远,静心忽闻踏雪人。

简单写这么多,不 到 之处 ,敬请指教。

格律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

格律使用斜体字排印,例词使用宋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 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 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

”:表示句; 顿号“、”:表示逗。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 〖〗:例作叠韵 例如: 词牌格律例词: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对照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下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

如改用上二、下三句法,则第一字可用平声。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

仄,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

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

带有成语的诗词有哪些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折戟沉沙铁未销,后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7、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元稹《望云骓马歌》) 8、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李白《永王东巡歌》) 9、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哀江头》) 10、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不狂痴.(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11、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郑谷《燕》) 12、 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回.(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 13、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刘商《胡笳十八拍》) 14、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吴象之《少年行》)1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