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舒结尾的古诗词



以征字结尾的词语《仙剑奇侠传4》柳梦璃: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韩菱纱: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睐忽然蝴蝶春风满焉教冷镜瘦朱颜云天河:匣浅难羁宝剑锋玉藏石中也玲珑初

以征字结尾词语

《仙剑奇侠传4》柳梦璃: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韩菱纱: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睐忽然蝴蝶春风满焉教冷镜瘦朱颜云天河:匣浅难羁宝剑锋玉藏石中也玲珑初试清啼长天破云光凝碧远岚平慕容紫英: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翩翩白衣云端客生死为谁一掷轻《仙剑奇侠传3》诉衷情·旖旎情星沉月落夜闻香素手出锋芒前缘再续新曲心有意爱无伤江湖远碧空长路茫茫闲愁滋味多感情怀无限思量一剪梅·寥落风大梦初醒已千年凌乱罗衫料峭风寒放眼难觅旧衣冠疑真疑幻如梦如烟看朱成碧心迷乱莫问生前但惜姻缘魂无归处为请牵贪恋人间不羡神仙眼儿媚·朦胧雾身世飘零叹孤独回顾盼相扶情天不老雷霆易逝雨过云舒相思不忍轻离别携手更如初风疾波涌扁舟不系终恋江湖采桑子·凄凉雪刻舟行远人归去笑靥无凭私语无踪魂断香销弃旧情玄冰刻悔风吟恨好梦成空泪眼迷蒙遥看春花朔雪中谒金门·萧瑟霜情眷恋古往今来相看几度流光人更远伤离方寸乱回梦空传幽怨依旧尘缘未断碧落黄泉寻觅遍愁来天不管御街行·失魂雨纷纷雪落人飘坠同死生共玉碎前尘后世君莫问柔肠百结如醉情丝未断尘缘难了萦绕千千岁舍却残生犹不悔身已空尽成泪路长梦短无寻处总是情愁滋味眉间心上柔肠百结尽付东流水十年一剑(一)苍茫蜀山觅仙踪挥剑试问情人间韶光几度莫负好花好景前世约 今生盟翻覆六界 啸聚五灵舍却三生石刻补情天 再塑苍穹 十年一剑(二)苍茫蜀山觅仙踪挥剑难断未了情千载之下同晓梦生死不渝共鸳盟永忆江湖初相逢欲回人间共形影海枯石烂心不弃誓补情天鬼神惊长相思·雪见结局花似伊柳似依叶叶声声是别离雨急人更急湘江西楚江西万水千山远路迷相逢终有期画堂春·紫萱结局灵珠有泪自千行等闲芳草斜阳离人过客暗凄凉偷羡鸳鸯伤心脉脉难诉风剪寸寸柔肠神仙人鬼两茫茫情短恨长醉花阴·花楹结局锦瑟年华谁与度莫问情归处只影向斜阳剑吼西风欲把风留驻天涯芳草无归处回首花无数解语自销魂弱袂迎春尘缘不相误 误佳期·完美结局千金难求珍宝家和易得欢笑人生自是有情痴愿做双飞鸟情两难分付是一丝烦恼蓦然回首神仙地还道人间好换巢鸾凤·制作群片尾弃剑封刀大隐归闹市自觉逍遥断江湖旧梦任六界风飚金窗绣户看妖娆情丝暗生心事难描佳期晚怕流年暗消年少春到人难老回首仙家自是人间好旧雨新知两难分付别有一丝烦恼几度轮回误尘缘换巢鸾凤教偕老羡鸳鸯纵千金难买一笑点绛唇·重楼酒入愁肠一生惆怅情多少纵横吟啸思恋相萦绕魔堕凡尘难遣流年老人间道天涯芳草依旧多情好无题飞琼神仙客误落古桃园乱云天一角弱水路三千紫萱萱花别样红亭亭发几丛凝露仰宿雨窈窕舞熏风宜男不忍佩仙人岂相通解语朝暮伴忘忧了残生《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观山临流问月水随风镜里折花梦不同且放红尘三界外相逢一笑此山中初会落絮无声春堕泪飞花有梦燕归愁金风玉露相逢处纵使无语也含羞知味·西江月妙手烹调百味炊烟半掩孤星人生何处不相逢一饮一啄天定世态浮云见惯未解别样浓情心波已乱意难平清夜悠悠谁共?约·阮郎归绮罗风动恋绣纬含羞明月窥曙色遥盼倚门扉夜长梦永随千缕线一腔痴珠明双泪垂愿如鸳鸯比翼飞问君归不归?张看·如梦令梦里如真如欢醒后芳心迷乱犹念梦中言低首娇羞无限张看张看情意欲诉不敢去国别旧·沁园春红衫飘零署道崎岖无限巍峨叹空怀宝镜未识恋意难逃宿命心愿谁托北地连营旧京巷陌娇躯难承家与国别离意望仙山圣境泪眼婆娑花折不忍轻责心如鉴身随千倾波叹此番别后关山路远万千心事更与谁说?朔雪南飞罡风北渡遥寄相思一曲歌怀长恨对千军万马不惧金戈心意书·南歌子执手权为笔金笺暂带沙情迷醉向耳边说笔下乱书心事竟不察未解其中意檀朗笑不答含羞无语鬓飞霞惟有笑顾左右再言他情怨·诉衷情江湖风雨染轻霜联袂走四方幽林妖魅惊变情做怨易成伤别旧爱卸残妆褪华裳身如飞絮命似琴弦为谁断肠?夕瑶·苏幕遮爱如潮情无尽万千心声空吟斯人韵别后不知君远近春意秋情盼断隔世信一生情千古困碧落黄泉顾影无人问地老天荒离人恨寸断琼枝化作相思烬别离眼·河传风急云乱掩孤星半点天涯遥看几度梦回一颦一笑肠断强欢颜不忍见!离情几度天人远相间时难更有分飞怨云雨哪堪尽被东风吹散一生缘相间晚忆平生·钗头凤天人乱妖仙变五灵初转空如满红尘路多踌躇孑然孤影不知归处悟!悟!悟!青锋剑情难断静思应悔前缘散登云麓寒盟误塔高人远此心谁诉不!不!不!思永·江城子韶华不为少年留死生义在心头倾盖如故曾为系归舟情吞四海千钟酒换长剑带吴钩情深情浅论缘由休相间莫开口心无归处结尽半生愁醉里悲歌惊深梦万古愁几时休?无语问情·眼儿媚飘零身世遍风霜无语自凄凉苍茫大地软红千幛不是归乡残身舍却应无恨错爱又何妨?镜中人面枕上断发犹恋残香星陨·惜分飞谣看曙色四溢处一腔痴心辜负唯盼光阴驻情长梦短无归路易散浮云难再聚星落纷纷如雨寂寞飘零絮断魂一夜随风去思旧赋·相见欢星沉碧落人归去脉脉情总难语为何永诀阴阳方解情深如许?唯盼来生长相聚最难遣离愁别绪对浩浩星天系相思千缕万般寂寞凭谁诉花落尽春光暮心中悔不当初梦里思量百...

描写离别的古诗词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

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

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

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

关于离别思念的古诗

比较经典的这3首《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过我认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也不错 你就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就可以了

关于离别的古诗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7、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

好的写事的开头与结尾

开门见山 总结全文一般的写事开头是交代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发生的起因。

结尾可以点题写出结果。

切忌这只是一般的咯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

”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 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 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

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

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

”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 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 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

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

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 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 。

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

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

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

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

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

诗中的春的精彩的结尾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多)步(走)于庭,被发缓形(意喻不受束缚),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

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阳春:春天的美称。

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

[1]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

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春天春天(5张)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

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

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

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

诗人阮籍有诗:“说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

首尾呼应的开头结尾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一】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赏析二】 本篇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

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

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

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研求小序,与词为一,交代词的写作时间,“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背景,“欢饮达旦”;题旨,醉后抒怀“兼怀子由”,前者是主,后者是辅。

具体言之:抒词人外放期间寥落情怀。

此首中秋词。

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变。

挥洒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凡尘。

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

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

“不知”两句,承上意,更做疑问,既不知明月几时有,故亦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也。

“我欲”三句,盖因问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又恐”相呼应。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慰藉。

“起舞”两句,仍乘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

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

换头,实写月光照人人无眠。

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

关于读书的开头和结尾

先说的结尾,后面是开头。

作文的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

”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

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 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 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

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

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

”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 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 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

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

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 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 。

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

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

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

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

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