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饶宗颐的诗词



写饶宗颐诗词的清气的作品是什么饶宗颐是当代的诗词名家,他的《选堂诗词集》是近百年诗词的典范之作。其六十岁以后诗词共有九集。诗在内容上,以纪游绝句最多,其次是酬赠、题画、挽怀之作。其诗气格高逸,风神绵

写饶宗颐诗词的清气的作品是什么

饶宗颐是当代的诗词名家,他的《选堂诗词集》是近百年诗词的典范之作。

其六十岁以后诗词共有九集。

诗在内容上,以纪游绝句最多,其次是酬赠、题画、挽怀之作。

其诗气格高逸,风神绵邈,在艺术上则追求一种即兴的感觉,如镜照物,物来则应,各见其真。

词造诣最高的是其中的形上词,高旷畅达,俊逸爽朗,抒写的是饶宗颐达观向上的生命精神

通过对此九集诗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介绍,梳理出饶宗颐六十岁以后诗词创作的基本脉络,藉此对饶宗颐晚年的诗词创作建立一个整体性的理解。

...

【情有关诗词】带有不畏艰难之情的诗句有哪些带有不畏艰难之情的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饶宗颐先生《黄牛山》: 昔我读水经,知有黄牛峡。

掩卷辄神往,肺腑若与狎。

岂知后十年,其境果身及。

地仄异西陵,径险逾西狭。

重岩远际天,壁立如骈协。

属稠林,弥望疑马鬣。

澄潭余尺水,甘苦堪一歃。

下窥万鸦沉,烟雨可吐?B。

不用悬身登,已觉筋力乏。

弧矢暗江海,罔象浮岌?J。

兹焉结茅茨,弥想古耒臿。

吾生百炼钢,万险那能劫。

政可追冥搜,山卉即象法。

易堂隐翠微,守志乃鸿业。

嗟哉二三子,临履莫云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形容男人的品质的诗词

在苏轼的眼中,周瑜是一个宽容大度、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他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既具有风流文采,又胸怀治国大略,这样的人物必定是“雄姿英发”的,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身着儒将便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气定神闲,只在说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把敌船烧得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是周瑜的仪态装扮,温文儒雅;“谈笑间”突出了周瑜的从容自信和非凡的胆略;“樯橹灰飞烟灭”六字再现了一场千古大战。

字里行间,倾注了苏轼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崔宗之,相貌之英俊潇洒,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对他的描述为“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有一个成语叫做“玉树临风”,用来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就是出自“皎如玉树临风前”这句诗。

诗人一开口就是“宗之潇洒美少年”,称赞他是美男子,气质不凡,潇洒翩翩,赞叹之情犹如江水般绵绵不绝,究竟他有多么美有多么帅呢?“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他豪饮之时,高高地举起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他喝醉之后,身姿飘摇,宛如玉树迎风摇曳。

他潇洒的醉态,俊美的丰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真是酒八仙之中最风流倜傥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估计就是“帅呆了”“酷毙了”,走到大街上,随便都能迷倒一片女生

玉树临风,这个几乎专用来形容美男子的成语,就出自他身上,可见他美的程度。

李白的《夏日山中》刻画出一位豪放不羁、无拘无束的林中乘凉者形象。

夏日炎热,即使在荫翳蔽日的山林间,仍需要摇扇消暑,所以诗人手拿“白羽扇”。

也正是因为夏日,人多慵懒散漫的情绪,所以诗人有扇也懒得摇动。

山林中过往的行人稀少,诗人索性解开衣襟,袒露着身体,脱下头巾、帽子,露出头顶,以沉浸在山中凉爽的环境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二句中通过一个“懒”字、“裸”字,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有魏晋隐士风度;同时,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

李白是狂放不羁的,他可以自称“楚狂人”,还“凤歌笑孔丘”,说自己本来就像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

据载,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

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歌意在嘲笑孔子迷于做官。

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

但结合李白的身世经历来看,李白是崇尚积极入仕的,和楚狂隐而不仕的人生态度截然相反。

李白在这里自称“楚狂”实是借以表现自己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而“笑孔丘”中的“笑”则郁结着李白一生的辛酸与愤懑。

从这方面看,此二句并非是李白自比楚狂,嘲笑孔丘,而是以孔丘自比,托孔丘以自伤。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却久》“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勾画出一个借酒浇愁的词人自我形象。

“日日病酒”,可见惆怅之深之重;“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既然醉酒已经致使身体痛苦,那么就不要饮了罢,但词人却冠以“不辞”二字,愈见感情之执着,正是“虽九死其犹未悔”。

“不辞”二字所表现的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饶宗颐先生评此二语“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鞠躬尽瘁”出自感人泪下的《出师表》,用到这里说明冯延巳的悲苦不是个人的闲情,而是为天下,为国家,为黎民。

冯延巳刻画的是一个甘愿承受愁苦并再所不辞的愁者,而黄景仁的《癸巳除夕偶成》一诗,也是写一个心有愁闷忧虑之人。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两句,写诗人因“忧患”情绪而产生的独特行为,刻画出一个忧心忡忡而又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

诗人独自站在小桥上,默不作声,只是凝望着天空,盯着一颗星星看了多时。

“悄立”二字,看似平静,实际上却只是外表的平静,暗示的是心中的不平;“人不识”点出欢歌笑语之人不能理解诗人的忧患,突出诗人的孤独心境。

末句,极写诗人的忧愁郁闷心情,显示出一种旷世的孤独。

“一星如月”体现出作者的专注精神,诗人专注于一颗孤星,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正表现出其寂寞无依的心境。

而“看多时”则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

诗人在除夕之夜不欢享天伦之乐,却要看星多时,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到底是什么令诗人彻夜仰望星辰呢?除了怀才不遇,穷途潦倒,贫病交加的身世之感,似乎还酝酿着某种危机正向社会袭来的一种忧思。

作者身处“康乾盛世”,但这个繁华盛世的外表下,却隐藏了各种社会矛盾,作者居安思危,忧虑深沉。

青春年少时代,是值得很多人眷恋追忆的年代,就像韦庄《菩萨蛮》中所写的那样,“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此为追忆当年风流情事之作。

起句“如今却忆江南乐”,一气贯注,领起以下七句。

“当时年少春衫薄”句及以下,是对昔日...

南开15春学期《中华诗词之美(尔雅)》在线作业

15春学期《中华诗词之美(尔雅)》在线作业 的参考答案:A:A?A. 《长门赋》中描写的被抛弃的妇女是?A. 梅妃B、单选题1、D 2、A 3、A 4、C 5、C 1. 下列哪一项对王国维《人间词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韦庄B. 欧阳炯C. 温庭筠D. 赵崇祚7. “花落春犹在”这一名句是以下哪位所写. 市井低俗D. 怀才不遇11.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下列哪位词评家对冯正中词的评价?A. 况周颐B. 张惠言C. 饶宗颐D. 王国维12,美目盼兮C. 《诗学》26. 领如蝤蛴,偏偏吹落轩辕台C. 娉娉袅袅十三余,下面不属于雅乐的是A. 颂B. 雅C. 卿云歌D. 菩萨蛮21. 《卷珠帘》B.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是?A. 《为诗一辩》B,则自成名句C. 王国维由晏殊《蝶恋花》词联想到成大事业. 以下哪项不是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A,为伊消得人憔悴D. 细雨梦回鸡塞远. 刘永济D. 李璟C. 冯正中D. 李煜3. 下列对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说法不正确的是. 牛27. 敦煌曲子中记载的是当时哪种音乐的歌词. 石声汉C. 班婕妤23.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花间集》未收南唐词的原因?A,大学问的第一境界。

D. 王国维对“境界”有明确的定义和论述2. 南唐冯李词的作者不包括:A. 李珣B,瑶台安可论B. 燕山雪花大如席. 温庭筠B.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五代. 柳永的《定风波》中“终日恹恹倦梳裹”意同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但是不能像温词一样给人以离骚初服的联想。

D. 柳永对词所做的贡献主要是对其音乐性上所作的发展. 发髻4. 《鹊踏枝》又名?A. 《踏莎行》B. 《木兰花》C. 《卷珠帘》D. 《钗头凤》5. 被称作“花间鼻祖”的是?A. 冯延巳B. 李煜C. 温庭筠D?A. 宋哲宗18. 下列对柳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在内容上,柳永将词的内容由原先的“伤春”拓展到“悲秋”B. 在形式上,柳永将词由小令拓展到长调. 蚕D. 宋英宗C. 雅乐是在宗庙朝堂之上演奏的音乐. 《蝶恋花》D. 卫子夫C. 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词话著作是?A. 《人间词话》B. 宋神宗D,必经过三种之境界?A. 众里寻他千百度. 《古文观止》22. 凌波微步. 月明B. 东风C,“中吕调”曲也是柳永所创作的19. “进不入以离尤兮,肤如凝脂D. 《白雨斋词话》C. 清乐B. 雅乐C. 音律平仄D. 用典16. 下列哪项不是词牌《鹊踏枝》的别名. 不属于花间派24. 韦庄6. 《花间集》的编订者是. 陈阿娇D:一. 韦庄C. 李煜D. 长裙B. 衬裙C. 李后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后句哪个词回应了首句“春花”?A,小楼吹彻玉笙寒25?A、喝20. 《忆秦娥》17.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哪个皇帝执政期间. 进入C. 奉上,呈上D. 吃?A,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 境界B. 辞藻C. 图画B. 眉C. 枕头D. 围嘴D. 短袄14. 下列诗句中采用了隐喻的写作手法的是?A. 黄屋非尧意. 王国维B。

A.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实际上是. 王国维认为李后主所作的词的眼界气象远胜于温韦B. 王国维认为词有境界,罗袜生尘29. 创立了“临桂词派”,被称作“岭表词宗”的是?A. 王鹏运B. 郑文焯C. 况周颐D. 朱祖谋30?A。

C. 巧笑倩兮. 《蕙风词话》D. 《词选》10. 关于“小词”?A. 手如柔荑. 抒情写景B. 言志载道C?A. 年代不同B. 题材有别C.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得到君王的重用B您看看是下面这套题吗. 赵崇祚9. 《凤栖梧》C,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退将复修吾初服”中的“进”字意思是. 这首小词描述了一个美人梳妆簪花的景象B. 这首小词寄托了温庭筠“不遇”的感慨之情C. 这首词收录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著的《花间集》D. 张惠言对这首词的评语是“感士不遇也”31. 咏物词《齐天乐·蝉》的作者是?A. 王沂孙B. 周密C. 蒋捷D. 张炎32. 南唐“冯李”对花间词有了较大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冯李”的是?A. 冯正中B. 李煜C. 李璟D. 李珣33. 以下哪项不是词牌名《菩萨蛮》的别称?A. 《菩萨鬘》B. 《南乡子》C. 《重叠金》D. 《子夜歌》34. 《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离”的意思是?A. 离开,离别B. 草木茂盛的样子C. 遭遇D. 违背,背离3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色?A. 独体单音B. 单音多意C. 单音四声D. 破音字,斜晖脉脉水悠悠15?A. 《诗艺》C. 《诗品》D. 故国D. 小楼13.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新帖绣罗襦”,其中的“襦”是指. 宴乐D. 法曲28. 以下哪项不是《硕人》中歌咏庄姜夫人美貌的诗句. 宋仁宗B?A,豆蔻梢头二月初D. 过尽千帆皆不是,齿如瓠犀B、北宋之词之所以独绝在于?A. “蠕蠕食复息,蠢蠢眠又起”是王国维描写哪种动物的诗句?A. 蝉B. 画眉C. 司马相如所写的《长门赋》最早见于下列哪本古籍?A. 《四库全书》B. 《文心雕龙》C. 《昭明文选》D,望尽天涯路C. 衣带渐宽终不悔. 风格不统一D. 俞樾8. 《花间集》是五代十国的()编辑成书的

关于山川名胜的唐宋诗与诗人作诗的背景

分咏西塞山。

“暝色”两句为近景。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字子同,列于教坊曲,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②休:罢休,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菩萨蛮①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②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何处是归程,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

”(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

【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俗称“ 花鱼”:星座名,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长亭更短亭,双方断绝关系

③参(音申)辰、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凝望之际,不觉日暮,⑤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

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隐居江湖间。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 青箬笠,④绿蓑衣:“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

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两平韵、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

晚居洛阳:“元真语极清丽。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也反映了他高远,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者】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

唐玄宗时供奉翰林。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

它以不可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

②西塞山。

生卒年不详。

【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两仄韵,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双调,五十字,仄韵,曾游其地,有云:熟悉。

③蓝:蓝草,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

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钓台、松江。

后赐金放还,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

菩萨蛮①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又名《望江南》,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首句“江南好”。

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

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

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自号玄真子,其地都不在湖州,③北斗回南面,④休即未能休。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

②谙(音安)。

薛涛《题竹郎庙》诗,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此词写江南春色,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烟雨迷蒙的图景,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如此日日空候,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享誉甚隆。

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更难觅得。

④北斗。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从容自适的渔父:“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

【作者】本名龟龄。

《尊前集》...

什么是国学我国的国学大师都有谁?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我国学大师不完全名单: 冯友兰、王少农、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培、严复、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迅、钱玄同、吴梅、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梁启超、康有为、梅光迪、马衡、钱基博、刘文典、胡小石、蒋廷黻、汪辟疆、翦伯赞 朱师辙、陈中凡、侯外庐、张舜徽、欧阳竟无、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钱仲联、张岱年、启功、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南怀瑾、叶曼、查良镛、钱钟书、梁漱溟等等。

国学的基本概念:“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医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统治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道家、释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国学大师:则是指其学问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

同时,“国学大师”不能光看其学问,还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

跪求一篇古代歌咏潮州城的诗歌,是歌咏哦,附上赏析更好,可以发到...

寄韩潮州愈作者: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贾岛初为僧,好苦吟,由于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的赏识而还俗应举,所以他与韩愈感情深挚。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

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

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寄韩潮州愈》诗。

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情的眷念和神往的心曲。

作者说,我的心早与您同乘兰舟,水宿风餐,一直流到岭南韩江潮水的尽头了。

两句笔力奇横,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

“篇章”即指韩愈《左迁》一诗。

作者说,你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到京师(“华岳”指代长安),我怎能不内心共鸣,驰书慰问?当出关驿马驰过泷流,谪贬中的知友就可得到片纸慰藉了。

这一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这是互诉衷曲之语。

“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

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象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

这是途中景况。

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

这是到任后的景况。

“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

“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

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切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到绝顶,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

第四联则宕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疫的瘴气,总有一天会象风卷残云那样一扫而光。

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朗照在潮州浪西楼上,整个大地也将变成琼玉般的银装世界了。

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

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愿,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深挚的友情。

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均从丹田流出。

诗的语言酷似韩愈《左迁》一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