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鲁迅的旧体诗词



鲁迅旧体诗积累 无题 【鲁迅】 体裁:【五绝】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自题小像 【鲁迅】 体裁:【七绝】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

鲁迅旧体诗积累

无题 【鲁迅】 体裁:【五绝】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自题小像 【鲁迅】 体裁:【七绝】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无题 【鲁迅】 体裁:【七绝】 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 【鲁迅】 体裁:【七绝】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自嘲 【鲁迅】 体裁:【七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无题 【鲁迅】 体裁:【五律】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辛亥残秋偶作 【鲁迅】 体裁:【七律】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茫茫浓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悼杨铨 【鲁迅】 体裁:【七绝】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无题二首 【鲁迅】 体裁:【七绝】 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湘灵歌 【鲁迅】 体裁:【七古】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 体裁:【七律】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莲蓬人 【鲁迅】 体裁:【七律】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题三义塔 【鲁迅】 体裁:【七律】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鲁迅】 体裁:【七绝】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赠邬其山 【鲁迅】 体裁:【五律】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教授杂咏四首 【鲁迅】 体裁:【五绝】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挡辩证法。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世界文学少女多丰臀。

鸡汤代猪肉,北新遂掩门。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鲁迅】 体裁:【七律】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艭载酒橹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哀范君三章 【鲁迅】 体裁:【五律】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秋夜有感 【鲁迅】 体裁:【七律】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赠人二首 【鲁迅】 体裁:【七绝】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祭书神文 【鲁迅】 体裁:【赋】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缊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 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

鲁迅的诗歌

鲁迅旧体诗选 别诸弟三首(1900年)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1900年)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1901年)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 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烟絪緼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缃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君之来兮毋徐徐。

君友漆妃兮管城侯,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毋使履国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1901年) 步湘州藏春主人元韵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关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疎雨送秋声。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奈春风至,深院荼縻已满枝。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熏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祗恐新秋归塞雁,兰艭载酒橹轻摇。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忻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自题小像(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哀范君三章(1912年)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绿,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沈清泠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湘灵歌(1930年)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明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赠邬其山(1931年)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医,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大野多钩棘(1931年)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日本歌人(1931年)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无题二首(1931年)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馀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血沃中原肥劲草(1932年)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躁暮鸦。

偶成(1932年)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一·二八战后作(1932年)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赠蓬子(1932年)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自嘲(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洞庭木落楚天高(1932年)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无题二首(1932年) 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尽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答客诮·鲁迅(1932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所闻(1932年)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待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二十二年元旦(1933年)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有新春。

题《呐喊》(1933年)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赠画师(1933年)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郁达夫 早期 旧体诗有哪些代表

谈郁达夫旧体诗的意境美 内容提要:郁达夫一向以小说闻名于世,其实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旧体诗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脍炙人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本文拟从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意境论的角度对郁达夫旧体诗的意境美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和品味,将其旧体诗的意境规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时伤世的忧愤美、执着于爱情的缠绵美、爱国憎敌的悲壮美。

关键词:意境、和谐、感时伤世、忧愤、缠绵、爱国、悲壮 以小说著称于世的郁达夫,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自称旧诗于他“性情最适宜”: ①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旧体诗歌。

这些旧体诗脍炙人口,艺术成就很高,在国内外评价不菲。

郭沫若在《郁达夫诗词抄?序》里说:“达夫的诗词实在比他的小说或者散文还要好。

”夏衍曾说:“在新文艺作家写的旧体诗中,我认为鲁迅、郁达夫和田汉可称三绝。

”; ②汪静之曾评论:“达夫诗琳琅满目,近代诗人无出其者……”; ③并曾对其家人言“郁达夫是天才,他的诗无人能比”。

④日本著名汉学家服部担风对郁达夫的诗有“风骚勿主年犹少,仙佛才兼古亦稀”之评。

郁达夫旧体诗之所以享誉如此之高,固然如郭沫若所说:“这些诗大都是经心之作,可作为自传,亦可以作为诗史。

”; ⑤更为重要的是郁达夫“把自己的感伤凝结成了诗词文章,为时代、为自己作了忠实的记录⑥”同时创造了丰富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意境美。

竟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古典诗词审美认识的核心和基础。

郁达夫在《谈诗》中谈到:“旧诗的一种意境,就是古人说得很渺茫的所谓“香象渡河、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那一种弦外之音,司空表圣的《二十四诗品》所赞扬的,大抵是这一方面。

如冲澹,如沉着,如典雅高洁,如含蓄,如疏野清奇,如委曲飘逸,流动之类的神趣……” ⑺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诗境,其实是诗的风格类型,不同于今天所谈的的意境。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兴趣”以禅喻诗,把意境说得很玄奥。

此外诸如王世贞《艺苑卮言》谈到的“意象”,胡应麟《诗薮》所说的“兴象”,王夫之《姜斋诗话》名曰:“情景”;⑻对意境这个词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内涵却大致如一。

后王国维把境界创造分为“造境”和“写境”,并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成为意境论者的集大成者,“王静安标举‘境界’二字,似较赅括。

”; ⑼从而使中国意境论得以建立,成为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学的重要范畴。

前人对意境的阐述既丰富又似乎纷繁复杂,然而究竟何为意境?简言之,“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所以“意境”可以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图。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⑽这话虽是对词而言,对诗亦然。

郁达夫的旧体诗正是以在意境的营造上见功力,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情景交融、情理形神和谐统一的,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有诗味的艺术世界,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时伤世的忧愤美、执着于爱情的缠绵美、爱国憎敌的悲壮美正象四幅形神和谐的艺术画卷,在诗词艺术的长河中闪放着异彩。

下面笔者试从意境的角度对郁达夫旧体诗上述四种美作一番探求和体味。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把情景交融作为意境或境界的基本要求。

而郁达夫的旧体诗正是自觉遵循这一基本要求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的艺术精品。

而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时尤其体现了这一基本要求。

中和之美是贯穿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共同的审美理念。

⑾郁达夫旧体诗的中和之美则表现在涉及到人和自然的问题时,即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郁达夫也曾在《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中坦言:“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和作用,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诗的起源的另一个原因,喜欢调和本能的发展

”; ⑿况且“从小对大自然的迷恋,已经成为少年郁达夫的一种天性” ⒀这从郁达夫自传《我的梦,我的青春》中那个少年经常漫步在富春江边,攀登在颧山涯壁,吐纳着清新的口气,望着远处绿草和清江,就会不由得入了梦一样,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也可得到佐证。

人和自然的和谐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自然的形象与人的某种特性、某种心情和谐融合,以至在作品中,作者笔下客观描绘景物、渗透了作者的感情特质,意象与情绪融汇为一,主体与客体融汇为一。

⒁通俗说来就是内情和外景的水乳交融,构成一幅幅充满作者强烈主观感情的图画。

由此熔铸意境时,往往通过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的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倾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感情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和生动性。

正如谢榛所说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

民国著名旧体诗诗人有哪些?民国。

旧体诗。

诗人

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鲁迅诗歌编年译释》,吴海发先生就以超凡的毅力研究鲁迅的旧体诗词,又完成了《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这部78万字的巨著,在近现代旧体诗的园地上不倦耕耘:吴海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鲁迅曾在致杨霁云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

郭沫若就认为,郁达夫的诗词成就超过了小说、散文,完成了《鲁迅诗歌编年译释》这部34万字的专著;由此生发、现代的旧体诗词好比是一片尚未充分开发的沃土,哀切动人,可称绝唱”。

不过,但此后的历朝历代并非全无佳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虽然开创了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时代,然而从那时至今,也不乏优秀的旧体诗词,这是用文学的表述方式对唐诗作出的一种整体性评价,迄今研究得还很不充分。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近,到唐已被做完。

”我理解。

吴先生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耕牛。

郭沫若还盛赞鲁迅的旧体诗,认为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大有唐人风韵。

的确,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座嵯峨峭拔的奇峰,一直紧曳着犁杖...

关于鲁迅的文章

《鲁迅诗歌编年译释》:吴海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鲁迅曾在致杨霁云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我理解,这是用文学的表述方式对唐诗作出的一种整体性评价。

的确,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座嵯峨峭拔的奇峰,但此后的历朝历代并非全无佳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虽然开创了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时代,然而从那时至今,也不乏优秀的旧体诗词。

郭沫若就认为,郁达夫的诗词成就超过了小说、散文。

郭沫若还盛赞鲁迅的旧体诗,认为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大有唐人风韵,哀切动人,可称绝唱”。

不过,中国近、现代的旧体诗词好比是一片尚未充分开发的沃土,迄今研究得还很不充分。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吴海发先生就以超凡的毅力研究鲁迅的旧体诗词,完成了《鲁迅诗歌编年译释》这部34万字的专著;由此生发,又完成了《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这部78万字的巨著。

吴先生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耕牛,一直紧曳着犁杖,在近现代旧体诗的园地上不倦耕耘,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毛泽东的诗句是怎么评价鲁迅的

详细地告诉鉨吧:“鲁迅在外面的作用大” 1931年10月,鲁迅向左联文委书记冯雪峰以及茅盾打听中央苏区和毛泽东的情况,极为佩服朱毛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的战绩,因为他们把国民党反动派“吓坏了”。

1932年秋,在冯雪峰等人的陪同下,鲁迅曾在家中两次会见陈赓。

1933 年初,博古提议,可以让鲁迅来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教育人民委员(教育部长),主持中央苏区的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派到鲁迅身边的联络员冯雪峰不赞成博古的意见,认为博古不了解鲁迅,低估了鲁迅在白区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还是让霍秋白来主持教育工作为好。

张闻天赞同冯雪峰的意见,并征求了毛泽东的意见。

毛泽东表示;“鲁迅当然是在外面作用大。

” 1934年1月,冯雪峰来到瑞金,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毛泽东此时受到博古、李德等人的排挤,处境艰难。

听说冯雪峰来到了瑞金,毛泽东专门拜访了他,并对冯雪峰讲述的鲁迅的事情尤其感兴趣。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曾经说过,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他在沉吟片刻后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 冯雪峰还告诉毛泽东,鲁迅读过毛泽东的诗词,认为他有“山大王”的气概。

毛泽东非常开心,因为他自己一直以“山大王”自居,他在上井冈山之前的演讲中就表示要做革命的“山大王”。

1936年10月鲁迅病逝后,党中央委托冯雪峰主持治丧工作。

冯雪峰还特意把毛泽东的名字写进了鲁迅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中。

1937年1月,冯雪峰回延安汇报工作,毛泽东一再关切地询问鲁迅逝世前后的情况,表示了对鲁迅的怀念之情。

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1958年改名鲁迅美术学院-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美术学院)。

毛泽东亲自书写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非常推崇鲁迅的人格、思想和文学功绩,在其著作、报告、讲演和口头谈话中,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论述,仅13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五卷中就达20处之多。

1937年10月19日,陕北公学举行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

毛泽东出席会议并发表了演讲。

在这次演讲中,毛泽东明确指出:“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 1940 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新创刊的《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有评价鲁迅的短短四句话,毛泽东使用了4个“伟大”、9个 “最”和“空前”等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副词。

在毛泽东对古今中外人物的评价中,还没有第二个受到过如此高的评价,他把对鲁迅的评价推向了最高峰。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1949年7月,全国文联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

会议召开期间,各位代表都获得了一枚特殊的像章。

这就是毛泽东和鲁迅的双人像章。

这枚像章为铜质,圆型,直径2.2厘米,中上方一面飘卷的红旗,有毛泽东和鲁迅的肖像,像章上方有“1949”的字样,下方“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5个繁体字呈半圆型。

毛泽东与鲁迅双人像章的出现,反映了毛泽东对鲁迅的感情。

对鲁迅著作的喜爱和运用 1937 年3月,毛泽东会见了到延安访问的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谈到《阿Q正传》。

这是第一次毛泽东谈鲁迅作品的书面记载。

毛泽东说:国内有一部分带着阿Q精神的人,洋洋得意地把我们的这种让步叫做“屈服、投降与悔过”,阿Q在任何时候他都是胜利的,别人则都是失败的。

1938年8月,中国第一次出版了20卷本的《鲁迅全集》,毛泽东通过上海中共秘密组织得到了一套。

毛泽东对这套《鲁迅全集》十分珍爱,他转移、行军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的不少书籍和用品都丢弃了,可是这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却一直伴随着他。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他也随身带着几本鲁迅的著作,一有空就读。

有时甚至边吃饭边读,还笑着对工作人员说;“我就爱鲁迅的书,鲁迅的心和我们是息息相通的。

” 在鲁迅的著作中,毛泽东最爱读、谈得最多的就是《阿Q正传》。

他常常利用这个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话,毛泽东批评蒋介石否认统一战线的事实时,便以阿Q为例,说蒋是“阿Q主义者”,是看不到统一战线存在的自欺欺人。

在1959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谈道:“阿Q这个人是有缺点的。

缺点就表现在他那个头不那么漂亮,是个瘌痢头,因此见不得人家讲,一讲就发火,发火就打架,打架打不赢,他就说儿子打老子。

在这里,毛泽东讲这些话,意在说明有缺点要允许别人讲,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同志要准备听闲话,多准备听一点。

毛泽东还非常喜爱鲁迅的旧体诗。

1958年12月1日,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在武昌为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的代表演出,并请求毛泽东写几个字。

当晚,毛泽东欣然挥毫写了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诗句的钟爱和赞赏。

“鲁迅活着会怎样” 1957年3月 8日,毛泽东在《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中说:“我看鲁迅在世还会...

中国古诗词的内容

打油诗解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

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

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

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道地的下里巴人。

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

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

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

这真是强人所难。

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

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

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

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

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

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

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

”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

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我的失恋——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各个年代现实的打油诗,如五十年代,有一首《干部下乡》的民谣打油诗:“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

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

”反映的是解放初期干部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

陈毅外长写了《咏原子弹》的打油诗:“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

”这是针对美帝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

七十年代,“文革”动乱中,许世友将军写了《莫猖狂》打油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落三起理应当。

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还他三百枪。

”矛头直指江青反党集团,表示坚决要保护邓小平同志的决心。

1974年,文化名人夏衍在狱中,模仿清代《剃头》诗写了《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

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

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

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文革”之后,大文豪郭沫若在悼念被迫害致死的阿英同志时,写了《咏臭老九》的打油诗:“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九’。

两个‘臭老九’,天长又地久。

”发泄了对“四人帮”残害知识分子的愤懑之情。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

龙 成的《新好了歌》...

鲁迅的诗《自嘲》的诗意是什么?

原诗 自嘲①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

横眉④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⑤。

躲进小楼成一统⑥,管他冬夏与春秋⑦。

注解 ①《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3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道:‘运交华盖欲何求……。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

”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

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

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

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

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

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

”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

达夫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别》,《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

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

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漏”作破”。

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②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

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

《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④ “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

“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

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

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

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

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⑤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

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

”(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

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⑥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⑦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

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

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

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用典 《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

齐景公非常爱幼子荼,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他牵着玩。

不巧幼子荼跌了一跤,因此扯掉了景公的牙齿。

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词》卷一引钱季重诗:“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将“孺子牛”解释为“小孩子”。

题解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

”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

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

”那么是嘲敌而不是自嘲。

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

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