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格律概要十讲 下载 pdf



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和诗词格律十讲有必要三本全买吗??? 首先大量阅读,做好基本功,培养语感,建议先看看《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选取唐诗 1800多首,分为上、中、下三册,加上评注引用,囊括历

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和诗词格律十讲有必要三本全买吗???

首先大量阅读,做好基本功,培养语感,建议先看看《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选取唐诗 1800多首,分为上、中、下三册,加上评注引用,囊括历代脍炙人口的唐诗佳作,博采众长,强力纠错,选编宗旨务实全面,引经据典力求信达雅高度完美,相得益彰,名家批注,这一步就如同《红楼梦》里面的香菱学诗一样,多看多诵经,是笨办法。

然后再看看汉语言学泰斗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和《诗词格律十讲》,虽然稍微枯燥,但是讲述了古典诗词格律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相当不错。

...

介绍些关于宋词的好书.

嗯,我这里就有几本对宋词韵律和结构研究的书给你推荐一下吧,一本是《白香词谱》,嘉庆靖安人舒梦兰编著,一本是《诗词格律》王力著,还有他的《诗词格律概要 诗词格律十讲》,另外有清王奕清、陈廷敬等编撰的《钦定词谱》,这些书在京都有的,可以去看看,是前人对词的专门研究著作。

如果要词曲赏析,推荐你去看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唯一一本运用西方美学来分析词的著作,还有晚清著名的词人和词学家况周颐的《蕙风词话》,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这三本合称为“晚清三大词话”。

对后世词曲赏析影响很大。

以上出名与否我不能保证,个人爱好不同喜好各异,但是对于词曲爱好者而言,是必备之书。

...

王力的《诗词格律》

自近体诗在唐代繁荣以来,做诗成为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从入塾时开始就训练做诗的技能

近体诗的规则也就通过口耳传授代代传承下来。

从前的读书人,没有会不会做诗的问题,只有做得好不好的问题。

所以古时候没有系统阐述诗律的著作传世。

到满清末年废科举,至民国更兴学校,转为新式学堂教育学生对诗之律则日益陌生了。

本朝以马上得天下,不重文教,于传统文化更敝屣之,到文革之年,文化几乎已呈断统状态。

很多人对流传下来的唐宋诗词虽心慕之,于诗词之规则则不甚了然。

王力教授早年即著有《汉语诗律学》,意图建立汉语诗歌诗律体系。

鼎革以来,又陆续出版《诗词格律》及《诗词格律十讲》诸书,对普及诗律起了重大作用

后两本普及型的小册子更是风靡于世。

这对于使人们得以避免写作不讲音律的旧诗之病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这个功劳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物极必反,有一利必有一弊焉。

《诗词格律》的流行至今已显出它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唯格律是尚的流弊。

这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王力教授,但王力教授的诗律体系的一些缺陷,也确实与这种流弊具有一定的关系

王力教授是一位语言学家。

他研究汉语诗律,主要是从语言角度进行的。

对于汉语诗歌的文学传统方面,王教授极少涉及。

这种研究本来就是片面的。

因为诗律从来就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离开了诗人们的实践,单纯归纳所谓诗律,是很难切中肯綮的。

王力《诗词格律》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各种体裁等量齐观。

无论五言、七言,也无论绝句、律诗,都是从同一公式推导出来的。

而所谓律句,实际上是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声音和谐的句式。

因此它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公式化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平平平仄仄”有一个运用同样普遍的格式是“平平仄平仄”。

这两个句式具有同等的功效。

它们都是诗人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律句。

但在《诗词格律》里,由于后一个句子不符合王氏公式,被王力归为“拗句”,被解释成第三字拗而用第四字救。

这显然只能看成是臆说。

对于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在平仄上的差异,王力的理论不能加以合理的解释。

因为那只能从文学史绝句的发展中去理解。

再比如,绝句与律诗相比,格律较为灵活。

即拿对仗来说,对律诗,它是格律,对绝句则只是修辞手段。

再说平仄,绝句也远较律诗灵活,押仄声韵的绝句也较仄韵律诗多得多。

可是王力竟然把仄韵绝句归为古体。

事实上历代都把律诗和绝句并称为近体诗。

王力为了把他的诗律学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扼杀了诗律的多样化元素。

对于一些不符合王氏公式的诗律,王力一概加以否定。

而他否定的理由不外乎当时格律未严,律体没有定型之类。

王力研究诗律,却没有大量阅读古人诗词,而是借助清人的论述。

中国古人对此类问题,一般都不作深入系统地研究,只存只言片语,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只有大量阅读、深入了解古人实践才能克服这种片面性。

可是王力却没有做这种基础性的工作

举个例子来说,王力称在唐代律诗中“绝对找不到孤平的例子”,后来改口说只找到两个,其中还有一个是拗律(臂悬两角弓),实际上只有一个(百岁老翁不种田),可又不是律诗。

实际上,《全唐诗》律诗中的孤平例子,并非没有。

比如杜甫的“夜深露气清”,刘长卿的“五陵远客归”都是。

这表明王力并没有仔细阅读《全唐诗》。

王力把不符合他的公式的句子都视为出律。

但实际上,近体诗的格律远不是王力所规定的那么死板。

像“故人西辞黄鹤楼”、“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

”这样的律句,在王力看来都是“出律”。

这正是机械论者的观点,不符合历代对律诗的判断。

王力有一个法宝,凡是不利于他的证据,他都以当时律诗未定型来解释。

譬如失粘的律诗,从唐以来不乏名篇佳作,怎么可能是由于律诗体未定型所致?再如崔颢的《黄鹤楼》诗被后人评为“唐人七律之首”,可它却不符合王力的诗律。

王力的解释还是当时律体未定。

不知律诗到底在什么时候才定型,王力教授究竟考证过没有?崔颢是盛唐诗人,他的许多律诗都是完全使用律句,却没有一首获得这首的声誉。

在律诗已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年代,居然会有律诗还未定型的怪事。

这能够叫人信服吗?杜甫是盛唐律诗的代表作家,却有不少失粘及“出律”(按王力的诗律)的律诗,王力依然声称这是唐初格律未严。

那么,宋代仍有失粘的近体诗,是否到宋代近体诗仍未定型呢? 王力承袭赵执信说:“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

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而实际上,仄平仄仄仄的句子历来并不鲜见。

《唐诗三百首》80首五言律诗中就有3例。

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中的“昔闻洞庭水”,被王力说成是“例外”,即不合律。

可是《唐诗三百首》80首五律中竟有5句是用了“仄平仄平仄”的句式。

例外多到这样的程度还能叫例外吗?脍炙人口,被选为私塾课本的名篇,居然是出律的律诗。

那么这让塾师如何教学,让学生如何学诗呢?中国三大名楼均因唐人诗文闻名于世。

其中滕王阁以王勃《滕王阁序》闻名,黄鹤楼...

诗词格律·鉴赏与创作 夏传才两个版本哪个好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绝句为例 只此四种 格律如上 律诗格律为绝句格律按顺序重复一次 “⊙”代表可平可仄 “韵”代表该句押韵拗救及各种格为特殊情况 此不赘述

想学习诗词格律,有哪些专讲作诗平仄押韵的书吗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入韵,指第一句句末押韵。

下同)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1、平起首句入韵式(平起、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指第一个音节是平声。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2。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4,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的格律

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

**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

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

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

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

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御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

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

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东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

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

如果网友们喜欢“近体诗”的韵味,那么不妨下点功夫,弄明白这四句话。

如果不喜欢格律约束,就写现代诗好了。

1、、什么是“绝句”? 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

不包括古体诗的七言四句古体“七古”,和五言四句古体“五古”。

2、绝句的句式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常见的各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内可平可仄 其组合起来也就是各四种格式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一)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二)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三)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四)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

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

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4、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

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

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

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

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

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

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

写诗要押平声韵。

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5、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

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6、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

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

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

和上句平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