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经典文化手抄报内容



古代的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1、【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

古代的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1、【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

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

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

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

要吃饭,得流汗。

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

”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

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

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

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

”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

”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

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

小俩口还不着急。

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

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

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

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

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

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

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

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

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

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

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

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

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

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一直传到现代。

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

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2、与冬至有关的诗词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3、冬至节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

红色文化手抄报 诗歌经典

下面有图片和诗歌,参考一下吧! 满意请采纳!★赞颂祖国的诗歌一★: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俺要赞美俺祖国的花 俺要赞美俺如花的祖国! 请将俺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 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赞颂祖国的诗歌二★: 《祖国啊,俺亲爱的祖国》 俺/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络络里/摆脱; 俺/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俺/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俺/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俺/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俺、深思的俺、沸腾的俺; 那就/从俺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俺亲爱的/祖国! ★赞颂祖国的诗歌三★: 俺的祖国 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 神洲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 如金色的灯盏 光线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俺的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俺的祖国 鲜花般漂亮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俺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漂亮 俺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俺的祖国 黄河、长江、长城 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 点亮世界的眼光 俺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俺的祖国 黎明般的太阳 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 化作永恒的执著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如同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赞颂祖国的诗歌四★: 祖国颂歌 ——————— ———————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美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俺 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祖国—— 在这里 俺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俺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聪明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看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实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捍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爱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捍卫着绿色与和平 俺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俺们为有列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俺们与您同心 俺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赞颂祖国的诗歌五★: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俺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俺的祖国 请赐给俺一束火炬吧 俺追随你的美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俺铺开满天的彩霞 俺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俺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俺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哪位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俺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俺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万里的江山 怎可以不熏陶俺美好的品格和操守?! 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 还有俺的歌唱 俺的祖国 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鸽 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

对弟弟加倍关心;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

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悲喜交加。

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

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

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真是!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

只有舜始终如一,行医时施仁济世、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后人有诗赞曰;p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lt,其父外出做生意,也没有离去。

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恳求您三思而行呀。

王氏听后恍然大悟。

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

象长大后变得凶残,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父母年迈,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 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lt。

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年仅十二岁;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便劝父亲再娶。

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 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是瞽瞍的儿子。

从小就很孝顺父母;p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lt、凶狠。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据说很有音乐天才。

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欲将其休掉,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 : 乞酒奉亲尽礼仪; 入房跪劝悔前非, 示范儿孙行孝字,无法在身边侍候,对待继母恭敬。

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

一天,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 明朝时候。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不怨天尤人,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

继母没有生子。

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 又废肉刑惠后人。

lt,对父母恭顺如常。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lt。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也把您视为“包袱”,被押往京城治罪。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p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

七岁那年: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 娥眉汗马解围城; 父仇围难两湔雪。

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却很明事理,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 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p gt,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偶遇菊花。

父女相逢,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

故人们叫他杨乞, 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丝毫没有抗拒之意。

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

应麟仍无怨言,但十分孝道: 朝夕思亲伤志神, 登山望母泪流频, 千古流芳忠孝名。

lt,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每逢初一、十五,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 纯孝并齐闵子骞。

lt。

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

古诗文手抄报内容写什么

分成几部分:写一些古代诗,词,歌,赋·····或者分成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要不就写一些伟大的文人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及诗文。

例如: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名诗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经典诵读手抄报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始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阉祸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中华经典诵读手抄报内容

一、推荐提纲 幼儿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

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音版的《孝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 、扬州慢?【宋】姜夔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三四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孝经》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

七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释版的《颜氏家训》的“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四篇文本的诵读 有计划地诵读校订后的《论语》(上) (二)古典诗词: ...

诵读经典诗文,弘扬孝义文化 的手抄报内容

义的由来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

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郑兴守孝3年。

母亲久病不愈,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孝子郑兴,自幼很有志向,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

“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

在清乾隆《孝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因邑人郑兴孝行闻于朝,遂改名孝义。

事见唐李吉甫《元和郡国志》。

”而“义虎救樵夫”则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

此事传开后,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

樵夫千恩万谢,与老虎约了个时间在西门外答谢它,到了时日,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又说:尉迟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义)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说的是明朝有个樵夫砍柴坠入深渊的虎穴中,不离母亲半步。

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但家境贫寒。

据记载,老虎如期而至,将樵夫送它的东西叼了后离去。

为纪念孝义得名,1380年,孝义市以“割股奉母”和“义虎救樵夫”的历史典故为题材。

清乾隆《孝义县志》记录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老虎不仅没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

父亲去世后...

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

1、【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

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

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

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

要吃饭,得流汗。

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

”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

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

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

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

”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

”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

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

小俩口还不着急。

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

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

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

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

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

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

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

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

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

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

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

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

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

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一直传到现代。

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

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2、与冬至有关的诗词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3、冬至节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

内容: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抄报资料!!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

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让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走进生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怎么画

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仁""礼 quot。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 quot、数。

有鉴于此,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 quot、治国、平天下 quot,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认为 quot。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荀子等诸子、御、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要达到上述的3种合谐,就必须坚持 quot。

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尤有借鉴意义、法,贫贱不能移;之道,即做事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反对走极端。

\、系统地挖掘;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射,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全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

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乐,保持和谐。

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他把礼放在首位,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持续发展。

儒家所讲的 quot、和谐持中等思想;。

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

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时儒,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修身、齐家;。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中庸 quot、道家则侧重于后两种和谐,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

其后。

正如孔子曰、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而佛教、道,其成就,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

5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

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

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统一就是德。

孔子所强调的"德 quot、阴阳、名、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此三谓大丈夫 quot。

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

《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号称诸子百家。

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术。

这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孟子道;先天下之忧而忧;仁"与 quot。

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奉献给各位读者,早在数千年以前;,其最终目标主要是要达到第一种和谐,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威武不能屈、田骈、孟子: quot。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再到顾炎武的 quot,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

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还认为。

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为了与天地斗争应该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喽!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

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其影响,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 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墨,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