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大会的题行



诗歌鉴赏题型诗歌鉴赏都有哪些题型?怎样根据这些题型回答?(例:...古代诗歌鉴赏三大题型解题指导 一、内容主旨题解题指导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

诗歌鉴赏题型诗歌鉴赏都有哪些题型?怎样根据这些题型回答?(例:...

古代诗歌鉴赏三大题型解题指导 一、内容主旨题解题指导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题指导】 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的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的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本诗可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理解。

诗句中结尾句不是描写,而是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和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和美好的景象,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二、情感思绪题解题指导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题指导】 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

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到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不难看出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

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

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自出门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三、表达技巧题解题指导 阅读王勃《蜀中九日登高》,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 那:奈何,为什么。

【解题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典雅、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

二看有没有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三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如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对比映衬、联想想象、描摹心理、刻画细节、白描勾勒等)。

头脑中有了这几个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

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

从修辞上看,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了反问。

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

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了方向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

解答时要注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如果思路不是很清晰,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

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参考答案】 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

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作者列举中国诗词大会上的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什么时候播?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目前已经宣布将在2018年春节期间强势回归,搭乘热门电视节目的顺风车,目前新年已过,预计节目将于近期上线,具体时间还需要等待官方进一步确定!曾担任“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季嘉宾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将再次担纲第三季嘉宾。

而其新作《唐诗简史》也于近日与读者见面。

为什么要在2018年推出《唐诗简史》?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做完“中国诗词大会”以后, 他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家庭老、中、青三代又坐在一起看电视了。

“这说明诗词的话题能激发我们几代人的情感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悸动。

同时,这也让我们不由得要去追问,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为什么诗词的生命力如此旺盛!”《中国诗词大会》最高收视率达到1.95,超过了很多黄金档电视剧的收视。

以前过年,一家老小低头各玩各的手机,《中国诗词大会》用诗词答题的形式,让大家重新聚在电视机前,一同重温那些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经典古诗词。

节目火了,也火了文化界的段子手康震,他是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百家讲坛》讲师、《经典咏流传》鉴赏嘉宾;师从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霍松林。

康震酷爱绘画书法、喜爱游历山水。

2005年登《百家讲坛》,讲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诗词名家,深受观众喜爱;曾获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师大最受本科生欢迎“十佳”教师,著有《康震评说诗仙李白》《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系列等。

据总导演颜芳介绍,《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更加注重突出全民性。

节目组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长沙武汉济南、成都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分赛点,进行选手选拔,共吸引10万诗词爱好者报名参赛。

最终登上决赛擂台的选手,既有牙牙学语的孩童,也有古稀之年的老者,职业覆盖了教师、警察农民等。

2018年春节,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全新登场,这将是一场全新的诗词之旅。

一、选手新,节目组分八个赛区从全国超过十万人报名者中,挑选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会聚央视舞台。

二、题型新,第二季的“飞花令”风靡全国,第三季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难度升级,精彩加倍。

三、赛制新,第三季把选手分成五大阵营,让不同年龄段的选手有充分展示的空间。

今年还设立预备团,增加淘汰机制,让节目的竞赛感增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全国第一诗词电视节目,即将奉献一场关于诗词的文化盛筵,为全国观众带来一个充满诗意的春天。

2011河北中考语文新增诗词鉴赏题

第一:熟悉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的意思.比如:月亮、大雁、柳树、流水、菊花等等.这个能帮 助你迅速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第二:掌握诗歌鉴赏题的问法的意思.比如:什么叫人物形象,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表现手法,什么叫诗眼,很多时候答不上题是因为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意思.第三:是看题目看注释最好能了解作者知人论世,介个是功夫活,不多说了.第四:了解诗歌的基本类型,其实每一首诗歌都是类型诗歌的一个,思想感情都差不多,比如:边塞诗歌、山水田园诗歌、游子思妇诗歌等等.往往几个词就能猜出诗歌的类型来,思想感情就比较固定了,然后在根据具体诗歌来猜就差不多了.第五:就是答题技巧的问题,像你这种情况,采取撒大网捞大鱼的方法比较好,因为看你情况诗歌天分应该不是很高,答题时就采用这个办法好,就是答题是分出点来,每一点都精答,然后多答几条,现在的诗歌鉴赏题一般是两道分别是五分和六分,答案一般能给出五点到六点,每点二分,然后他再说答出其中三点就给分,看吧多答不扣分,少答不给分,多答几点网撒大点就能捞到鱼了,额,网眼要小,网片要大,明白否?千万不要可着一点使劲答,浪费笔墨,高考是没有辛苦分的,答到点上就给分,答不到就没分.千万不可只答一点,答一大片,那样顶多二分.第六:针对你说猜意象猜错的问题,我觉得是你对传统意象掌握不好,还有可能是你不重视诗歌类型的划分,不同的意象在不同诗歌中往往意思不同,比如鸿雁,在游子思妇诗歌中就是对远方人的思念和家乡的思念居多"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在另一些诗歌中就有象征志向不得舒展的人的意思“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诗歌类型不同,意象的意思很多时候就不同了,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长恨水长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些诗歌中都有江水这个意象可诗歌类型不同他们的意思自然就不同了,如果看到一个意象就猜,很容易猜错的,就算是蒙也要合理蒙啊,^^ 就是要在确定诗歌基本类型的情况下蒙才好,先大致上了解是边塞诗还是田园诗还是游子思妇诗还是别的诗什么的,这样蒙起来准确率也能高点啦,相信你做了这么多的题这点功夫还是有的吧.0 0!第七:诗歌鉴赏题型是有限的,答题的语言也是比较固定的,要相信有思路有计划的练习做题不是大海捞针,一定会有效果的.哦也!好啦纯手打,有点累了- -!要是还有什么不会的再追问吧,本人一线教师,嘿嘿Y^-^Y,去年高三刚下来,今年带高一,哎新生基础有点.郁闷了,手痒痒就上来答会题啦.

语文诗歌鉴赏题怎么答?有什么技巧?

朋友,我有一些不错的资料,用这些材料提供的方法对付高考诗歌鉴赏应该没问题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赏读古诗词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河北卫视《中国好诗词》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简介:《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自主研发的文化类大型季播节目。

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电视包装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打造出一档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节目。

《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已于2014年11月28日首播,《好诗词》第二季收官 “国学迷”期待第二季 第三季整体升级。

舞美华丽,守关明星更具特色,题型设置更偏年轻化,大学士更具权威性。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19:30分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节目获得2016年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奖。

...

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给出范式..一份标准卷..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与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中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

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 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