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富阳历代宗谱诗词选编



赞美富阳的诗 吴融 【富春】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郑巢 【送僧归富春】 忆过僧禅处,遥山抱竹门。古房关藓色,秋径扫潮痕。石净闻泉落,沙寒见鹤翻。终当从此

赞美富阳的诗

吴融 【富春】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郑巢 【送僧归富春】 忆过僧禅处,遥山抱竹门。

古房关藓色,秋径扫潮痕。

石净闻泉落,沙寒见鹤翻。

终当从此望,更与道人言。

许浑 【寄天乡寺仲仪上人富春孙处士】 诗僧与钓翁,千里两情通。

云带雁门雪,水连渔浦风。

心期荣辱外,名挂是非中。

岁晚亦归去,田园清洛东。

项斯 【寄富春孙路处士】 平生醉与吟,谁是见君心。

上国一归去,沧江闲至今。

钟繁秋寺近,峰阔晚涛深。

疏放长如此,何人长得寻。

李频 【富春赠孙璐】 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

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

井气通潮信,窗风引海凉。

平生诗称在,老达亦何妨。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喻坦之 【晚泊富春寄友人】 江钟寒夕微,江鸟望巢飞。

木落山城出,潮生海棹归。

独吟霜岛月,谁寄雪天衣。

此别三千里,关西信更稀。

李郢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 潮落空江洲渚生,知君已上富春亭。

尝闻郭邑山多秀,更说官僚眼尽青。

离别几宵魂耿耿,相思一座发星星。

仙翁白石高歌调,无复松斋半夜听。

吴融 【富春】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孟郊 【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一作送别吴逸士归山)】 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

山浓翠滴洒,水折珠摧残。

溪镜不隐发,树衣长遇寒。

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

信此神仙路,岂为时俗安。

煮金阴阳火,囚怪星宿坛。

花发我未识,玉生忽丛攒。

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关于家谱的诗句

不知“找你”家谱,何时伴我还?我欲修谱立传、《水调歌头·家谱几时有》家谱几时有============找你家谱(FindU)============1,代代永相传!人有亲疏远近,谱有新旧毁损。

但愿有“找你”! ——找你家谱2,一亲二表三代乱,又恐繁琐复杂,学问不精专。

低头录亲友,往事浮眼前?寻祖宗,聚亲友,思无限。

不应遗忘?把酒问青天,此事古难全...

本人家族家谱,求七言赞颂家谱诗词

《念奴娇》 宋代:郑域 素肌莹净,隔鲛绡贴衬,猩红妆束。

火伞飞空熔不透,一块玲珑冰玉。

破暑当筵,褪衣剥带,微露真珠肉。

中心些子,向人何大焦缩。

应恨旧日杨妃,尘埃走遍,向南闽西蜀。

困入筠笼消黯搅,香色精神愁蹙。

赖有君谟,为传家 《喜迁莺》 宋代:李焕 云蒸雷动。

庆瑞岳降真,祥生申甫。

元后慈贤,勋臣英烈,百世显光家谱。

久许致身忠孝,何止满怀今古。

听舆论,是侯王苗裔,神仙俦侣。

争赌藩尹盛,刑揩政成,和气横眉宇。

北阙莺花,西湖风月,旌骑稳游天路。

福海寿山无比,烂醉黄堂歌舞。

正荣耀,有华姻宠授,清朝恩数。

《喜迁莺》 宋代:李焕 云蒸雷动。

庆瑞岳降真,祥生申甫。

元后慈贤,勋臣英烈,百世显光家谱。

久许致身忠孝,何止满怀今古。

听舆论,是侯王苗裔,神仙俦侣。

争赌藩尹盛,刑揩政成,和气横眉宇。

北阙莺花,西湖风月,旌骑稳游天路。

福海寿山无比,烂醉黄堂歌舞。

正荣耀,有华姻宠授,清朝恩数。

《琐寒窗》 宋代:彭正大 千里儒流,称觞此际,梅花三度。

书台最上,健羡一翁如许。

问吴江、别来旧人,当时折柳凭谁语。

但春在芹宫,芳滋兰畹,一帘今雨。

凭阑、凝望处。

有绿水青山,乾坤付与。

百年家谱,曾是斯文宗主。

世间好景相寻,墨客骚人为伴侣。

待西风、桂子重开,又步青云去。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宋代: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

歌咏桐庐的诗词歌赋

仙境尘寰咫尺分,壶中别是一乾坤。

风雷不识为云雨,星斗何曾见晓昏。

天目溪源出于天目山,流经桐庐县城与富春江汇合,被郦道元《水经注》描述为“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

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激发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和创作欲望,他们的许多诗文佳作,使富春山水之美得以艺术的升华,并永恒地留驻在人们心里。

悠悠渺渺涉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长忆孤舟三二月,春山偏赏富阳多。

《送僧归富阳》(唐 释。

皎然)归舟一路转青萍,更欲随潮回富春。

吴地陆机称地主,钱唐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地能消酒,屺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渔蒲宿,遥怜佳句匣中新。

《送王少府至富春》(唐 韩羽)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树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去问津。

《富春》(唐 吴融)远岸齐如剪,澄江平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幽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秋日富春江行》(唐 罗隐)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笋进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题小隐书室》(宋 范仲淹)苦雨怜朱夏,小舟眠富春。

余生今可乐,归作太平人。

《宿富阳舟中》(宋 王十朋)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逢鸡豚社,剩伴郊翁笑口开。

《泛富春江》(宋 陆游)不到江湖恰五年,歙山青绕屋头边。

富春渡口闲舒目,落日孤舟浪拍天。

《下口渡》(宋 范成大)长山泷石片帆斜,小雨初晴目眩沙。

回首遥看富阳县,轻烟低照一丛花。

《晓发富阳县》(宋 方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我行三度至,风景数番新。

净碧迎窗入,空青拂面匀。

斑斓工点缀,瘦石自嶙峋。

《富春舟中选一》(元 李桓)禹陵云气近,柏翠护禅关。

只有客常到,不如僧最闲。

春风浙江水,夜雨富春山。

爱此清居处,长歌日暮还。

《真觉院》(元 杨维桢)山从天目下,潮到富春回。

此地扁舟去,吾生几度来。

林红晚日落,江白雨云开。

明日须停桡,呼童看钓台。

《浙江放舟至富阳》(元 张以宁)鹳山台殿压春城,下奠群峰镇百灵。

半石浮鼋波影白,一沙横鮆树痕青。

钟鱼水国催僧饭,箫鼓江天送客星。

我亦浪游成底事?又随归雁落前汀。

《鹳山》(明 一初)一山横出大江头,禹凿当年到此留。

地耸石根迎碧海,天移砥柱立中流。

社坛夜半风云合,城郭春深紫翠浮。

几度拂衣登绝顶,海门东去是杭州

《鹳山》(明 陈观)中沙潮落海天长,疏影纷纷下夕阳。

自是江心栖息处,月明何必忆潇湘。

《中沙落雁》(明 陈兴)扬帆溯流上,秋色竞纷纷。

翠荇波仍绣,丹枫壁自文。

路疑千岭近,山为一江分。

夕照高低出,滩声远近闻。

薜衣过木客,椒洒奠桐君。

《自富春至桐庐道中》(明 王世贞)扁舟入谷口,登岸坐苔矶。

异石千层出,孤泉一道飞。

风和梅放早,山僻鸟音稀。

日暮方回棹,钟声隔翠微

《游天钟山》(明 王之献)富阳秋色晚,高枕壮江门。

县僻山围屋,霜清水长村。

支流源带歙,浙岭细分源。

此日探禹穴,应知岳渎尊。

《富阳》(明 侯方域)百里钱塘路,清江入富阳。

人家环水曲,山势压城墙。

客思同天远,秋来柳渐黄。

望中风物满,枫叶更含霜。

《富阳县》(清 梁佩兰)十里江山指顾中,波光淡荡映晴空。

相看形势无如昔,共叹英雄所见同。

落照归帆千点白,晓星海起一丝红。

孙郎已去烟波没,当代谁兴百世风?《鹳山》(清 邵光尹)驿路名山应万重,临江落日照青枫。

丹青莫讶黄公望,生长层峦迭嶂中。

《富春道中》(清 曾王孙)江流绵淼曲围沙,村落纷纷聚水涯。

荷插翠移雪后竹,携筐青摘雨前茶。

谁家客泛三春酿?无数莺啼十里花。

本是太平饶气象,桃源久与种桑麻。

长沙看桃花》(清 牛奂)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烟水萧疏总画图,若非米老定倪迂。

何须更说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三首》(清 纪昀)秋水涨平沙,秋风送落霞。

隔江一行雁,飞入白芦花。

《中沙落雁》(清 王义祖)潮落空江吹暮笳,孤城壁立浪周遮。

双台名士真千古,三国英雄第一家。

子久画添山翠重,赤松碑掩篆文斜。

西风隔岸芦花里,无数渔舟唱落霞。

《富春怀古》(清 王义祖)水送山迎处,春江第一楼。

故乡多好景,欲别且勾留。

《丙子岁冬之官江右道中即事选一》(清 朱彭年)城郭江天俨画图,高楼望眼入寒芜。

山连别县青难了,水浸遥空淡欲无。

犀甲千秋遗迹在,鱼竿终古寄情孤。

风帆片片闲来去,付与诗人一拈须。

《登春江第一楼》(清 王芮)春江一带水潆回,桃李争春逐岸开。

惆怅东风残照里,钓鱼船载落花回。

《春江》(清 金士芳)水折帆回到富春,暮春香霭锁江滨。

不平波似银光纸,如画山多荷叶皴。

飞鸟有情怜客梦,孤云无定滞归人。

隔船唤买鲈鱼美,我正秋风赋采莼。

《富阳》(清 顾恩来)青山如画绕孤城,十里蒲帆第一程。

落...

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

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食、科技、工艺、建筑等几乎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徽州人占尽风流,贡献卓著,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独领风骚千百年。

1999年底,黄山市举办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毕 升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

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

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

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 腊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

方腊出身贫苦,以种地和箍桶为生。

成年后,客居浙江淳安县(宋属睦州青溪),帮工度日。

北宋末期,政局日益混乱,统治集团奢侈的生活和对外求和所耗费用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腊有感于朝政的腐败,对不聊生的现状异常愤慨,于是利用明教的信仰形式发动劳苦大众,以武力反抗黑暗社会。

1120年(宋徽州宣和二年)10月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以帮源为义军大本营,并举行了“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发布行动纲领,改元“永乐”,自号为“圣公”,正式建立了农民政权。

当年12月,起义军展开强劲攻势,连克浙江建德县、安徽休宁县、歙州以及东南政治中心杭州,并以杭州作为新的指挥中心。

方腊调度有方,在半年时间内将起义烽火燃到江浙皖赣四省,占领了六州52县,宋王朝一时大为惊恐,急派童贯带兵15万前往围剿。

1121年春,杭州失守,方腊退守青溪帮源基地。

初夏,战败被俘,同年在河南开封遇害。

朱 熹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古徽州婺源人。

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

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

仕图多坎坷,潜心治学。

研究领域很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他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

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提示》对后代教育事业的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

《宋史》有传。

程大位 程大位(1553—1606),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今屯溪)人,自幼聪敏好学,尤喜数学

少时随父外出经商,遨游吴楚,博访闻人达士,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孜孜不倦。

”程大位在商务往来中,有感于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以助世人之用。

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惜重金购求遗书。

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

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

《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

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1592—1596年留学中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

清代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程大位的另一发明是“丈量步车”,以竹篾制作,类似今天的皮尺,上标长度单位,相对木尺是重大革新。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渠东9号,建于明弘治年间,由主楼、祀祖楼、宾园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

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之际,修葺一“新”的故居被辟为纪念馆。

程大位的功绩,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清康熙后期,程氏族子孙在故居对门兴建了覃思堂,以资缅怀瞻仰,1990年辟为珠算资料馆。

走进馆中,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的算盘城。

金、银、玉、石、瓷、象牙、硬木等质地无所不有,式样囊括筹、珠...

延陵吴氏族谱

延陵吴氏族谱序周之初,泰伯、仲雍封吴,子孙以国为氏,则自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

远矣,秦汉之时裂而复合,合而复涣,星罗棋布而不可纪。

至唐太宗(时),奏收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梁右寒微,合一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而吴之姓氏与首称焉。

今自唐太史公奕世至宣公,遂为江南右族。

而有谱牒以遗后世,吴氏之谱灿如也。

当时海内钟鸣鼎食之家而皆莫之或过。

嗟夫!士之名世也有二:人品与家世而已。

家世旧而人品不足则替;人品伟而家世虽替尤足以振之。

家世之于人品而无忝所生,吴氏子孙并有之,爰书以为序。

西山道人真德秀撰吴氏续修族谱序盛世修谱,清平撰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吴氏家族,更是把修谱视为不朽伟业。

早在东汉时期,先祖吴如胜,始创吴氏族谱,呈汉桓帝御览后,拍案叫绝。

于是立吴如胜子孙为吴氏正宗,世代主持苏州吴泰伯庙祀。

近代吴佩孚将军,曾以数千银洋聘岳阳同族吴獬撰修全国吴氏总谱。

当今全国吴氏宗亲和海外吴氏宗亲在江苏无锡编写《中国吴氏大统宗谱》,他将惠及子孙,功垂后世。

修谱是祖宗的遗训,族人的嘱托,也是我们多年的夙愿。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岁月砥砺,人们的记忆早已淡漠如烟。

要把千百年散落族间的族谱资料整理,编集,其间的艰辛、曲折不言而喻,数年来,我曾三次下大竹县查阅族谱。

考查了相临的县、区、乡走遍了本乡的每一个角落,爬山涉水,挨门询问,逐户访查,广征博采。

查阅那些残缺朽裂的族谱家书,考证那些依稀难辨的碑碣铭文,取得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为了全面系统地考证、收集资料。

今年八月,我冒着酷暑,踏上了三百年前祖宗入川的路线去寻根,溯源。

行程数千公里,到了祖藉江西省的赣州市信丰县,福建省的长汀县、上杭县、连城县。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族人的帮助下,到了祖居地,目睹了我们历代的族谱,拜揭了保存下来的先祖坟墓,特别是游览了位于连城县宣河乡培田的吴氏古庄园。

瞻仰了数十座吴氏宗祠。

它以“中华瑰宝,民间故宫”的美誉,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设计精巧,式样独特,工艺精湛,保存完好令世人惊叹。

它既是中国建筑文化精髓的继承,也是我吴氏先祖匠心的发扬。

从它珍藏众多的诗词、书画、散文、楹联、扁额更能体现我吴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吴氏大家族的动人风彩。

增添了对祖宗的崇敬和自豪感,对这次修谱增加了动力,添了光彩。

这次修谱跨越时代长,涉面广,我们为了达到能联系得上的本族宗亲尽量联系,因为在入川时,我们的祖先是前后分批来的,支分复杂,房派众多。

落点分散,资料残缺,跟我们在收集中造成诸多难题,总算得益于族人的勇跃参与,通力协助。

几易其稿,刊印成书,与族人见面,在此我们应向在本次修谱中积极参与的族人表示谢意,向为我们家族保存族谱资料的族人表示敬意。

当我们把这套族谱奉献给族人的时候,我们完全沉浸在成功与欢悦中,因为我们总算完成了一项不小的文化工程,做了一件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后代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当我们把这套族谱奉献于先祖灵前,并向已逝的历代祖先和亲人,庄重地送上思念与敬意,因为谱中记录着他们历代以来的悲欢聚散,和荣辱兴衰,再现了他们的辉煌业绩和创业历程。

是他们智慧凝聚的宝贵财富,是他们永存的故事

望族人要以祖先的辛劳和奋斗作为继续前进的起点,承先启后,励精图治,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为我们宗族能立于中华民族之林,为我们中华民族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作出贡献。

泰伯一百零八世慎庭公三十三世孙统昌敬撰吴氏会修宗谱后序万历戊寅年,谦奉玺书视芜湖,榷尝携旧家乘一帙,暇则辄检而细阅之,见其残缺已甚,因锐然欲重修辑,以成先大人志。

时浯城方伯公近泉志亦与谦合,特遣其弟见崖持谱远谒,议会编焉。

顾未抵湖而见崖竞有池州香口之变,欲会修得乎。

迨乙酉春,谦自镇江奔先人讣归,方伯公遣其子与侄以吊,仍议再修,诺之。

不谓本年终,方伯公且逝,无从如约一面,事竟寝时,则本宗独举之意已决。

即盱抚间同我经公后者未敢相阙,此曷以故,则恐复如浯城故事,作舍道傍为大可鉴耳。

幸赖宣公在天之灵,默启诸宗不谋而合,一时以会谱响应者如云,丙戌季秋,集议于谦之正义堂,择望台楼举事,历一年谱告成。

噫!何神速哉,则以有族之特达奇彦。

鹏田道溥、贺;彭泽天奎;厚山濂、椽;苦竹应轸;棠阴才美、玠、及余弟雍谦等,校编检次督率有道也。

不侫藉以乐观其成,义无可言乎,谨拜手稽首曰,我族旧谱,大修于永乐丙戌,迄今有百八十年,其间周尝增修者,亦然亦不过合杨公守、仁公本支,为之何以有今日纠联一十八族之盛,且其纠而成也。

又岁在万历丙戌,事之兴也,数固如此哉。

顾其数未易值也,其谱之合亦未易言也,即以曾湾、浯城往事论之,一议修于戊寅弗果、再议修于乙酉弗果,己独举于丙戌之春,以诸族会修有命亦弗果,延格十年,事若有待,则其与诸族合而举此钜典也,可不谓难哉。

知其举之难则必念其合之尤难;知其合之难,则所以长保其合,俾相联...

收集杭州籍历史文化名人5位,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从三国到现代的杭州籍名人,自己挑5个抄吧!偶要分!分!分!(偶找了好久的说,这样分还不给偶就说不过去了~~~)孙权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字仲谋。

杭州富阳人。

东汉末,继父兄事业据有江东六郡。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孙权广罗人才,重用出身卑微的鲁肃、吕蒙,依靠张昭、周瑜、程普等南北士族地主势力,巩固和发展了东吴政权。

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黄初三年(222),孙权称吴王,大败刘备于彝陵亭(今湖北宜都北)。

魏太和三年(229),正式称帝武昌(今湖北鄂城),年号黄龙,国号吴。

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设置农官,实行屯田,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去夷洲(今台湾)及澶州(今澎湖列岛),加强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同时和海南诸国建立起交往;创建和改进了一些典章制度

在位23年,享年71岁,谥号为吴大帝。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书法家。

字登善。

杭州人。

隋末,入秦王李世民府为铠曹参军。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

因书法遒劲,被太宗召为侍书,历任谏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等职。

太宗病危之际,受命起草遗诏。

唐高宗李治即位,封为河南县公,进封河南郡公,出任同州刺史,后人因之称"褚河南"。

唐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

次年,拜尚书右仆射。

六年,因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事,叩血进谏,被贬为潭州都督,改桂州都督、爱州刺史。

显庆三年(658)卒于住所,是年63岁。

其书法继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之后,别开生面,晚年正楷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世书风影响很大。

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传世书帖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梁公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有《倪宽赞》。

有文集20卷传于世。

?陈硕真 【陈硕真】(?~653)唐代农民起义女领袖,中国号称"皇帝"的第一位女人。

杭州建德人。

她自称仙人,民间奉以为神,曾遭捕,后被释。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十月,她在青溪县(今淳安)梓桐聚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童文宝为大将,建立农民政权。

曾攻克桐庐、睦州等地,并逼近歙州、婺州,威名大震。

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军镇压,起义失败,陈硕真被杀。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杭州萧山人。

少善文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官至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因病辞官。

次年,还乡为道士。

好酒善饮,时人称其与李白等为"饮中八仙"。

工书法,尤擅草隶。

其诗以绝句见长,今存20首,其写景抒情之作清新潇洒,自成一格,感情深厚,通俗易懂,尤以《回乡偶书》流传较广。

书法有《龙瑞宫记》碑存世。

?喻皓 【喻皓】生卒年待考,898年前后在世。

北宋初建筑家,称"造塔鲁班",亦作预浩。

杭州人,曾任杭州都料匠。

擅长营造,尤善建塔。

在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先做模型,然后施工,历时8年,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竣工。

他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建造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

杭州建梵天寺塔时,他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

所著《木经》3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学专著,已佚(传为《宋营造法式》之蓝本)。

?毕升 【毕升】(?~1051)宋代活字印刷的发明者。

杭州人。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做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定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

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把印刷技术提高到新的阶段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

?钱癠 【钱癠】(852~932)五代吴越国创立者。

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人。

出身贫寒,少时以贩卖私盐为业。

唐乾符二年(875)投军于石镜镇将董昌组织的民团,平浙江镇遏使王郢叛乱,被任为石镜兵马使。

六年,击退途经临安的黄巢起义军,升都指挥使。

光启二年(886),又平刘汉宏,次年任杭州刺史。

景福二年(893)升镇海军节度使。

乾宁三年(896),擒获在越州称帝的董昌,升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遂尽占两浙13州之地。

开平元年(907)被后梁太祖朱温封为吴越王。

后唐龙德三年(923),又封为吴越国王,立吴越国,建都杭州。

在位期间,兴筑捍海石塘,抵御潮患;扩建杭州外城(罗城);设撩湖兵1000人浚治西湖。

又在太湖流域,凡一河一浦,都建堰闸。

以时蓄泄,发展农业。

与新罗、高丽、百济、渤海及海中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发展对外贸易。

政治上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使江浙一带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后唐长兴三年(932)卒,谥武肃。

?林逋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

字君复。

...

描写,赞美竹的古诗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竹子 (哲理诗) 泥土里, 收集拼搏的语言

憋不住, 给大地开一个眼。

冒尖了, 既虚心又委婉。

做一次总结, 继续向上伸展。

一朵绿色的云, 和太阳把理想畅谈。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养竹歌为周庄吴逵子道赋 华幼武 高轩公子良不俗,不种奇花种修竹。

奇花照眼一时红, 修竹虚心万年绿。

春雷击地新笋生,龙角森森那忍触。

自锄暖土厚栽培,手挈银瓶细浇沃。

深根扫除蝼蚁窟, 香叶终期凤凰宿。

日使沾濡雨露恩,岁寒且惮冰霜酷。

猗猗绕户矗琅干,还舞连烟比淇澳。

招摇皓月金琐碎, 勾引清风生戛玉。

炎天展簟卧苍雪,春日听莺泛 。

可能一日暂相忘,坐对此君看不足。

君不见白乐天, 重言养竹如养贤。

又不见东坡诗,无竹士俗不可医。

君今有竹善培养,会看直指青云上。

翠涛轩 吕诚 五月二十八日重过翠涛轩,清坐终日,薄暮而归, 赋此盖书所见也,翠涛为竹而得名,余不能辞矣。

幽人爱竹不吃笋,养得修篁个个长。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万枝风自凉。

苍雪逼人时展簟,翠涛惊梦午移床。

涓涓清润乌皮几,楚楚高搀薜荔墙。

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璜。

孙枝迸地浑疑占,老节凌霜色更苍。

三径旋开真得计,七贤避世故佯狂。

因怀梅友称三绝,却笑荷花似六郎。

白鹤归时云动荡,青鸾啸处夜微茫。

对之可使食无肉,衰矣空惭鬓有霜。

隐几无心开卷帙,卷帘随意炷炉香。

日中见斗瞻霄汉,月下吹箫引凤凰。

物外襟怀差可共,闲中滋味淡相忘。

不寻酒伴鸡豚社,误落诗名锦绣坊。

时复开樽排合匝,每怜学子走 。

兴来坐久无聊赖,老去频过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汉简,於今触目尽琳琅。

振衣散策归来后,江路迢迢又夕阳。

古诗《赠汪伦》及诗意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