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永州诗词文章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诗词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诗词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

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

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è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

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概括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欣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

关于古诗词的资料

四川江油人,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柳柳州。

政论作品如《本论》,字子美,又称之为孟山人,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字少伯,眉州眉山人,唐代,人称“诗杰” ,《滕王阁序》贺知章,唐代诗人,被称为“老妪能解”,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画中有诗。

”七古《桃源行》。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登高、水槛遣心,《古风》59首、《老将行》、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 苏洵、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兵车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字浩然,《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号东坡居士,字子寿。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赠花卿。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字景庄、史学家和诗人。

自称庐陵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西宫春怨》、《闺怨》。

任过大乐丞;《长干行》,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滁州西涧》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

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文学家。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世称柳河东、苏轼、苏辙,《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时期政治家、曾巩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原道》,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摸鱼儿》(淳熙已亥)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刘长卿,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号“东坡居士”,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王维(701-761)、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清照 (1084.2.5.~1155.4.10、《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诗。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李白.) 号易安居士,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

著有《嘉佑集》、《春晓》、《宿建德江》,字明允,又称柳七。

有《乐章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清明二首,号青莲居士,字太白。

叙事诗中《琵琶行》,字浩然、右拾遗等官;观摩诘之画,生于四川眉山。

苏辙(1039-1112),合称“高岑”。

韦应物(737-791,又称王文公,韶州(今韶关市)人。

抒情、叙事散文、《同崔傅答贤弟》等,汉族人,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

与高适齐名、《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雨霖铃 (寒蝉凄切)、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 (东南形胜),存词600多首、《夜归鹿门歌》等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王勃,号半山?)、夔州歌。

著有《栾城集》,人称“郊寒岛瘦”。

唐代诗人,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 张九龄(673-740),今陕西西安人,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王安石、《论佛骨表》、《师说》?),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王昌龄(约690-756,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春望、春夜喜雨,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称...

“空白”本是绘画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作画时,不将整幅画面涂满,而是留下一定的空间,以“空”寓“象”,从而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

文学艺术中的空白,是指字面上没有写出或没有明示的,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填充、想象、思索才能体味到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

空白不等于虚无,它是实体的一种补充,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实体,它本身就具有生命力,含有不尽的韵味。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十分注重空白艺术手法的运用,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无一字写诗人情绪,而一种凄凉惜别之感溢于言外。

又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我们透过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流萤、坐在冰凉的石阶遥看 “牵牛”和“织女”的举动,看到的是失意宫女内心的孤独、凄凉、哀怨、期待。

“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李戏鱼《中国诗论·神韵说》》)空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自由涵泳的空间,令他陶醉于美的创造和体验之中。

教学古诗词中的空白之美,引领学生于“无字处”赏析诗词,能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蕴。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空白之美呢?一、要引领学生寻找诗中省略的部分。

诗是生活的切片,它所反映的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填充作品中的“空白”, 寻找那些被诗人切割掉的生活。

如《诗经·采薇》表现的是士兵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思家之情,最后一章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歌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咏叹中戛然而止,这位戍卒内心到底是如何伤悲呢,诗中没有点明而被诗人高明地省略,这就是空白点。

在教学此诗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去填补这一空白,我们不妨补充讲解汉乐府中《十五从军征》一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雨雪霏霏时,这位老戍卒回到家乡,可看到昔日美好的家园已是柏冢累累,杂草丛生,野兔狗洞入,野鸡梁上飞。

此时,他内心的凄凉苦痛可想而知。

为抗击猃狁入侵,他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他为国家“公德”而舍去个人“私利”,他的形象是多么高大!经过这样的补充,学生自然能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再如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实际写的是诗人与童子的四问四答,但诗人寓问于答,只保留童子的回答,而将问话全省略,从而形成空白。

从童子的答语中,读者可以去揣摩诗人当时复杂多变的情感。

诗人一路奔波,翻山越岭,远远看到站在松下的童子,满心喜悦,于是迫不及待上前,满怀希望地问道:“师傅可在家?”童子答:“师傅出门去。

”诗人非常失望,但又不甘心,于是又问:“出门何事去?”“出门采药去。

”“采药去哪里?”“就在此山中。

”“就在此山中?!”诗人于失望中又萌生一丝希望,紧接着四问:“山中又何处?”童子答:“云深不知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与童子问答的情景,从而体会诗人那种钦慕而不遇,希望而失望的怅惘之情。

二、要启发学生领略诗歌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很多古诗词表面说的是一层意思,实际说的是另一层意思,言在外而意在内或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仅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描绘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天地间一场大雪,不见一只鸟飞,不见一个人影,只有一老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提鱼竿,独钓于江雪之中。

可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一层面,我们要进一步启发学生领略诗歌的言外之意。

万物都停止活动,只有老渔翁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似乎忘掉周围的一切,只顾专心致志地钓“雪”。

他显得很孤独,然孤独中却透露着清高孤傲,这不正是诗人被贬永州之后的超然物外、孤高傲峭的情感写照吗?诗人正是借渔翁寄托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后的郁闷苦恼啊。

崔颢的《长干曲》也是这样的一首小诗: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诗写一女子在行船途中主动与一男子搭讪:“您家住在何处啊?”可不等对方回答,姑娘就自我介绍:“我家就住在横塘,停下船来问问您,或许我们是同乡呢!”从表面看来,这姑娘是急于找一老乡同行,以解旅途行船之孤独苦闷。

而实际意义并非如此,从“君”“妾”的称呼可以看出,这姑娘已经看中这小伙子,对他很有意思,这分明是寻找话题向他表明爱意。

这就是诗的言外之意,如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意思,那诗的韵味就会大打折扣。

三、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蕴藉深沉...

古诗词名篇+赏析25首

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其它还有:《捕蛇者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种树郭橐驼传》《哀溺文序》《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还有一些诗作:《江雪》、《渔翁》等》

古诗词有感五百字诗中的意境美

意境美就是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

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宋诗的代表人物梅尧臣诗作“工于平淡,自成一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他以素朴的诗风,真实地再现当时繁重的赋税和征战给民生带来的疾苦,写下《陶者》、《田家四时》等传世之作。

作为一位写实诗人他曾举贾岛、姚合、温庭筠等人诗作为例,说明什么是实感性意境以及它的意义和作用:“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

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人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

诗人又举严维诗作,来说明何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至境:“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合骀荡,岂不在目前乎”?(转引自魏庆之《诗人玉屑》)梅尧臣引述的“县古槐根出”中的“县古”是作者感觉,看不到具体形象,但以细描“槐根出”加以补充,就使“县古”具体可感;同样的,“官清”是自白,以“马骨高”加以补充形容(马都因没有好料草而高耸瘦骨),主人的清廉不就显然了吗。

当然,马高耸瘦骨,也有主人清高之内涵。

这就将山邑荒僻,官况萧条逼真地再现,确实比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人逐野禽栖’来得形象且具有更深的内涵。

梅氏又举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作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诗例。

春天的天气融和,春天日脚变长。

春天这种典型特征被诗人敏锐地抓住并细腻地再现,这就是“春水漫”和“夕阳迟”。

前者暗示天气转暖,冰雪消融,而且“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样才会“春水漫”;由冬到春,日照时间加长,给人迟迟之感,所以才会“夕阳迟”。

正因为“漫”和“迟”二字用得精当,所以便使难以传达之情状,表露无遗。

王夫之曾说:“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妙化之功”(《夕堂永日绪论》)。

这两句诗就是“体物而得神”所产生的“灵通之句”。

柳宗元的《南涧中题》也是“体物入情”的典型诗例: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秋天,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游览永州南郊的袁家渴、石渠、石涧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后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

这首五言古诗《南涧中题》,也是他在同年秋天游览石涧后所作。

南涧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

石涧地处永州之南,又称南涧。

诗人以记游的笔调,写出了被贬放逐中的忧伤寂寞、孤独和苦闷。

全诗大体分为前后两层。

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

其中状物遣词,确能“体物入情”。

如诗歌首句“秋气集南涧”,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

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

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

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彷徨、凄婉哀伤的身影。

这“羁禽”二句,虽是直书见闻,然“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

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暗示他对同期放逐的“八司马”的怀念,因而使他“怀人泪空垂”了。

“体物而得神”是此诗最大特色,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也正是从此着眼。

当然,这种体物的细致、状物的工巧,首先需要静心地细致观察客观景物,洪亮吉亦曾对柳宗元这两句诗体物的细密、状物的工巧发出感慨:“静者心多妙,体物之工,亦唯静者能之。

如柳柳州“回风”、“林影”云云,鲁莽者能体会及此否?”(《北江诗话》)

唐代有那些著名的诗词人?

唐代诗人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

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王之涣,字季陵。

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

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

属边塞诗派。

孟浩然,襄阳人。

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

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诗人兼画家。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

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

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 史"。

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

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盂郊,字东野。

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

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

:郊寒岛瘦"。

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要作品为《师说》、《马 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

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

在诗歌创作上主 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白居易,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

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 (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

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 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李贺,字长吉。

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

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

被称为李鬼才。

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

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

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

《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诗人资料

骆宾王(约638—约684) 今浙江义乌人。

唐初文学家。

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

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李峤(约645—约714) 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

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约744) 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

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

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

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

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 今湖北襄阳人。

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

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诗人。

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

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昌龄(约698-约756) 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诗人。

当过几任小官,但屡次被贬官。

他以写边塞诗闻名,抒情诗也同样脍炙人口。

他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著有《王昌龄集》。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

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在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朋友。

李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精通剑术,一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他一生曾两次做官,结果不是遭宦官排挤,就是被皇帝流放,很不得志。

他写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很有艺术感染力。

后人称李白为“诗仙”。

高适(约700-765)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诗人。

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

他比较熟悉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今河南巩义人。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早年漫游南北各地,途中结识了李白等许多朋友。

曾两次去京城长安赶考,都没有考中。

杜甫一生有很大的抱负,可惜没有机会实现。

他曾经当过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不久便因为仗义直言,触怒了皇帝,被免除了官职。

安史之乱时,他到处颠沛流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西郊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当时镇守剑南的节度使严武见杜甫很有才能,就请他担任参谋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生活失去了依靠,又开始四处漂泊,五十九岁时死在长沙岳阳的船上。

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

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

孟郊(751-814) 字东野,今浙江德清人。

唐朝诗人。

年青时隐居嵩山,性情耿直,很少与人来往。

年近五十才中进士,做过小官。

他是韩愈最赏识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被成为“穷酸孟夫子”。

他的诗大多抒写胸中不平,倾诉穷愁孤苦的心情,也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诗风朴实深沉,语言精练。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

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

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

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贾岛(779-843) 字浪仙,今河北涿州人。

唐朝诗人。

早年屡试进士不中,曾出家当和尚,所以他的诗多数描写荒凉、孤寂的意境。

他写诗注重炼字炼句,以苦吟诗人著称。

传说,贾岛骑着毛驴进京赶考,一边行路,一边吟诗。

当时他想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

唐宋"八大家”写的诗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

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

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早年丧失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成人。

唐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职。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唐宪宗时,曾随斐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升为刑部待郎,后因直言谏书,触犯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他奉诏回京,此后历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职。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

他自己身体力行,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说马》等。

由于他的倡导,散文得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

其散文雄奇奔放,其诗内容比较广泛,力求宏伟奇崛,用字险怪,被后人称为“硬体诗”,对宋代诗文影响很大,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革新家之一。

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有《韩昌黎先生集》传世。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

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

幼敏悟。

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

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

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

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

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

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

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

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

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

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

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

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唐韩愈。

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

如著名作品有《朋党论》、《纵囚论》、《原弊》等。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精确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史论的名篇。

文章以后唐庄宗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历史事实,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普遍规律,见解深刻,令人深思。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也极具特色。

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

著名的如《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辞赋类散文多为抒情小赋,如《鸣蝉赋》《秋声赋》等。

与前此律赋不同,欧阳修这类抒情小赋,多以散文式笔调,融议论、写物,抒情于一炉,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少年时曾作《六论》,文辞宏伟。

二十岁上写的文章,曾受到欧阳修的称赏。

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历任司法参军,集贤校理,越州通判,齐、襄、洪、福、明、毫六州太守等职,元丰五年(1082)升官中书舍人。

在做地方官时,转徙频繁,不能久于其任,正如他在《北归》诗中写的“江海多年似转蓬”,仕途十分坎坷。

但曾巩为官清廉,比较关心百姓疾苦,受到群众的称赞。

元丰六年(1083)四月病故。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己也以古文自负,常自比刘向。

他的文章重议论,少抒情,以说理缜密、语言简洁著称,其作品尤以目录序一类的序跋文章,如《〈战国策〉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最为人们所称道。

有些文章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的见解,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变革度数,受到王安石的推许。

他的杂 记一类文章,也颇有特色。

《宋史》说他的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三一九卷)。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