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红袖添香诗词网



【红袖添香诗歌】"红袖添香"出自哪首诗词?麻烦高手把全诗都告诉...画堂春.冬忆 虬枝裹玉雪初妆 疾风冷月残霜 孤园幽阁静寒塘 地老天荒 何处青钱沽酒 谁人红袖添香 新诗吟罢凤求凰 梦里黄梁 "红袖

【红袖添香诗歌】"红袖添香"出自哪首诗词?麻烦高手把全诗都告诉...

画堂春.冬忆 虬枝裹玉雪初妆 疾风冷月残霜 孤园幽阁静寒塘 地老天荒 何处青钱沽酒 谁人红袖添香 新诗吟罢凤求凰 梦里黄梁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古人眼中理想的读书意境,宛如一幅工笔重彩画,向每一个观者展示着和谐与默契,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读书的美丽。

然而在"夜来麻将声"的今天,"红袖添香夜读书"似乎已成羚羊挂角,仙踪少见。

能寻见的往往是女织毛衣男抽烟全家观电视,或是男打麻将女下舞场。

"红袖添香"正被现代人淡忘,淡忘成一幅古画,淡忘成一句古诗词。

善于自我调节的人们会用一句"太浪漫了"拉开它与现实的距离,将其置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于是,现实中的人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现实的生活,且"妇唱夫随"或自得其乐。

寂寞的黑夜,或许还能看到几盏不合时宜的孤灯,或许还能嗅到几缕书香,但这些读书人大多不会有"红袖添香"的艳福,因为"红袖"们早已不添香了。

在现代语汇里,"红袖"与读书也许将再需一段时间产生联系了。

红袖添香是什么意思

1.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2."红袖添香"在古代的诗文里屡见不鲜,隐约与蒲松龄的鬼故事有联系。

3.“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诗,“红袖添香夜读书”大约便由此衍化而来,但《清诗别裁》中却没有席佩兰,席佩兰原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因性喜画兰自号佩兰,清昭文(今常熟)人。

4.对联:碧纱待月春调瑟 红袖添香夜读书 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

此谓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

红袖,原指女子的艳丽衣衫,代指艳妆女子、美女。

例:“从此添香红袖,其愉快为何如耶!” 5.黎阳。

新楼作伴 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黄花正当行。

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

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

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

黎阳,女,出生于1977年8月,毕业于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川师中文系研究生班。

自幼酷爱文学,擅长演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多次在国内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

红袖添香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

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

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

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

但是,“红袖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么简单。

实际上,如果观察古代绘画中表现的香炉,基本上看不到炉中插线香的情况

线香出现的历史相对晚些。

在古代生活中,焚香使用的“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

明代佚名画家作品《千秋绝艳》中,体现了“莺莺烧夜香”的著名情节。

画面上,崔莺莺立在一座高香几前,几上放着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中的两件——插有香匙与香箸的香瓶,以及一只小香炉。

只是香炉中,崔莺莺的手中,都不见线香的影子。

这里是在表现她右手捧着香盒,左手刚刚从香盒里拿出一颗小小的香丸,将要放入香炉中。

古代女性“添香”的场景,就这样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不过,“红袖添香”远远不止捻一粒香放入香炉中这么简单。

“焚香”,并不是把香丸、香饼直接加以焚烧;要让香丸、香饼发香,需借助炭火之力。

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

因此,香炉中的炭火要尽量燃得慢,火势低微而久久不灭。

为此,人们发明出复杂的焚香方式,大致的程序是: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

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

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小小的香丸、香饼,是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缓缓将香芬发挥出来。

古人在谈到销香之法时,总是用“焚”、“烧”、“炷”诸字,但实际上并非把香直接点燃烧掉,而是将香置于小小的隔火片上,慢慢烤出香气。

很显然,焚香的过程相当烦琐。

然而,这还不算完事,香一旦“焚”起,还需要不停地加以观察,否则,“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

不过,炭墼或香饼埋在灰中,看不到,如何判断其形势呢?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放到灰面上方,凭手感判断灰下香饼的火势是过旺还是过弱。

于是,唐人诗词中除了“添香”之外,还喜欢描写女性“试香”的情景,描写女人如何“手试火气紧慢”,如和凝《山花子》描写一位女性:“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添香也罢,试香也罢,在男性文人的笔下,焚香似乎永远和无所事事的女人形象联系在一起。

立在香炉前的女性,不论宫词中的失意妃嫔,还是《花间集》中的艺伎,都从来不用为生计操心,她们全部的心思,就是等待某个男人,或者满怀幽怨地思念他,为他的负心而痛苦。

红袖添香小说网长篇投稿

在红袖添香网站注册帐号,便可向红袖添香网站投稿,发表总裁文到红袖添香还不错。

稿酬要看小说是否加V,加V后VIP读者阅读给红袖币,根据作者作品章节质量、订阅量、更新章节字数结算。

红袖共有“文学投稿”“长篇投稿”“专题投稿”三个投稿通道。

全文总字数超过5万的小说请选择“长篇投稿”通道投稿到长篇连载频道的相关栏目,并遵守《长篇连载投稿须知》的有关规定。

一、 作者投稿 1、投稿方式:您在本站首先进行注册 ,然后使用注册成功的笔名和密码在红袖添香网站的个人投稿管理中心进行投稿。

2、红袖添香网站不接受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e、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f、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g、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h、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i、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3、投稿者必须是作者本人。

红袖添香网站不接受他人代为投稿(或转贴)的作品,无论是否已注明原作者姓名及来源出处。

4、红袖共有“文学投稿”“长篇投稿”“专题投稿”三个投稿通道。

请在您的个人管理中心选择适合的投稿通道投稿。

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歌词、剧本等作品请选择“文学投稿”通道投稿。

全文总字数超过5万的小说请选择“长篇投稿”通道投稿到长篇连载频道的相关栏目,并遵守《长篇连载投稿须知》的有关规定。

专题投稿指向红袖添香专题栏目投稿。

详情请查看《专题投稿须知》的有关规定。

5、文字作品作者(每个笔名)每天投稿量不要超过五篇并遵守有关 排版规则 。

除非体裁或栏目特点所需(例如诗歌或笑话),否则文字作品的篇幅不宜太短(例如只有一段文字)。

希望进行小说连载的作者,连载小说的标题上要标明序号,每篇的字数以1500到5000字为宜。

6. 作者投稿成功,可立即登录“个人管理中心”查看投稿处理状况。

作品会有“已经审核的作品”、“尚未审核的作品”“建议修改的作品”、“被编辑退回作品”四种状态。

若作者发现作品超过48小时仍处于“尚未审核”状态,建议作者到 “论坛事务” 发帖询问,询问时请提供注册笔名和文章标题。

二、 审稿和发表 1、一般情况下,红袖添香按收到投稿的时间先后顺序,对每一篇作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审阅,然后决定发表或退稿,同时向作者的管理中心发出通知

审阅将在收到作者投稿后24小时内完成。

假如作者在投稿后48小时内未收到此类录用通知或退稿信,可能是投稿时正遇法定节假日或近期投稿量激增,审稿相应推迟。

2、文字作品的发表要求是:文理通顺、言之有物。

红袖添香网站保留审稿和退稿的一切权力。

3、红袖添香保留不事先通知作者而将已发表稿件随时撤销和删除的权力。

三、 个人文集 1、只有在本站注册,并添加文章后,您才具备系统为您自动生成个人文集的条件,否则您不能管理对您文章的评论信息

2、当您的投稿有15篇被审核通过,红袖添香网站将为您生成个人文集。

四、 关于稿酬 1、作者在红袖添香网站发表作品视为作者同意不必支付稿酬。

2、从红袖添香网站选用作品的传统媒体应当依法向作品的作者支付稿酬。

五、为尊重作品版权、更好地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作者在投稿同时必须以下列单一选择方式作出对相应作品发表之后的版权声明(或称授权级别): A 级授权: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并且此作品系首发于红袖添香网站。

我只同意红袖添香作为此作品版权的独占代理人。

在撤销本委托之前,我不再将此作品投给其他媒体,有关此作品发表和转载等任何事宜,由红袖添香全权负责。

未经红袖添香转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B 级授权: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

我同意红袖添香网站发表此作品,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

未经红袖添香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红袖添香中文网有诗歌论坛吗?

应该所有中文网上写法都一样吧。

虽然我不太清楚红袖添香中文网是怎么规定的。

但是一般的诗歌与法我还是知道一点的。

它的主要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编辑本段: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编辑本段: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编辑本段: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秋梦 回答采纳率:21.9% 2009-07-26 20:39 现代诗歌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为什么红袖添香诗词看不了啦

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炳烛夜读:点着蜡烛读书。

出处:《说苑·建本》原文: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①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⑥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⑦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编辑本段]注释:①炳烛:点燃蜡烛 ①于:向,对 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③炳烛,点燃火把、火炬。

先秦时期尚无蜡烛,当时称烛,即是火炬。

④戏:对……开玩笑。

⑤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⑥而,能够,又能。

⑦昧,昏暗。

行,此作并列、行列。

昧行,有黑暗中行走。

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七十岁了,很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对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呀?”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有胆量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

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火炬,火光明亮。

点燃火炬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对。

” 含义:好学,总不嫌晚。

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对任何时期,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

如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过去学会学精的东西,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今天出现的新事物,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

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尤其激烈,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除了学习,增添新知识,增进新技能,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

少年如此,壮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

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

例如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一些年岁较大的人,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往往感到不很习惯,甚至反感。

这中间,情况是复杂的,但是,对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不足重视,不去接触乃是主要原因。

所以遇到问题,困惑多多,就如师旷所说的,不去取得炳烛之明,容易陷入昧行。

红袖添香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词 目 红袖添香 发 音 hóng xiù tiān xiāng 释 义 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增加。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出 处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示 例 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诗:“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2、词典释义1.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2.“红袖添香”在古代的诗文里屡见不鲜,隐约与蒲松龄的鬼故事有联系。

3.“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诗,“红袖添香夜读书”大约便由此衍化而来,但《清诗别裁》中却没有席佩兰,席佩兰原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因性喜画兰自号佩兰,清昭文(今常熟)人。

4.对联:碧纱待月春调瑟 红袖添香夜读书 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

此谓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

红袖,原指女子的艳丽衣衫,代指艳妆女子、美女。

例:“从此添香红袖,其愉快为何如耶!” 3、文化释义“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

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

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

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

但是,“红袖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么简单。

实际上,如果观察古代绘画中表现的香炉,基本上看不到炉中插线香的情况。

线香出现的历史相对晚些。

在古代生活中,焚香使用的“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

明代佚名画家作品《千秋绝艳》中,体现了“莺莺烧夜香”的著名情节。

画面上,崔莺莺立在一座高香几前,几上放着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中的两件——插有香匙与香箸的香瓶,以及一只小香炉。

只是香炉中,崔莺莺的手中,都不见线香的影子。

这里是在表现她右手捧着香盒,左手刚刚从香盒里拿出一颗小小的香丸,将要放入香炉中。

古代女性“添香”的场景,就这样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不过,“红袖添香”远远不止捻一粒香放入香炉中这么简单。

“焚香”,并不是把香丸、香饼直接加以焚烧;要让香丸、香饼发香,需借助炭火之力。

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

因此,香炉中的炭火要尽量燃得慢,火势低微而久久不灭。

为此,人们发明出复杂的焚香方式,大致的程序是: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

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

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小小的香丸、香饼,是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缓缓将香芬发挥出来。

古人在谈到销香之法时,总是用“焚”、“烧”、“炷”诸字,但实际上并非把香直接点燃烧掉,而是将香置于小小的隔火片上,慢慢烤出香气。

很显然,焚香的过程相当烦琐。

然而,这还不算完事,香一旦“焚”起,还需要不停地加以观察,否则,“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

不过,炭墼或香饼埋在灰中,看不到,如何判断其形势呢?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放到灰面上方,凭手感判断灰下香饼的火势是过旺还是过弱。

于是,唐人诗词中除了“添香”之外,还喜欢描写女性“试香”的情景,描写女人如何“手试火气紧慢”,如和凝《山花子》描写一位女性:“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添香也罢,试香也罢,在男性文人的笔下,焚香似乎永远和无所事事的女人形象联系在一起。

立在香炉前的女性,不论宫词中的失意妃嫔,还是《花间集》中的艺伎,都从来不用为生计操心,她们全部的心思,就是等待某个男人,或者满怀幽怨地思念他,为他的负心而痛苦。

我是红袖添香的诗词作者,已发诗词近千首,现在这个网站为何找不到...

古相思曲《汉乐府诗》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 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