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木兰山诗词



找赞美木兰山风景的诗句题木兰庙 【题目】题木兰庙 【作者】杜牧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鉴赏】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

找赞美木兰山风景的诗句

题木兰庙 【题目】题木兰庙 【作者】杜牧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鉴赏】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

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据说是北魏时期的谯郡人(有的说是黄州或宋州人)。

黄州人为木兰立庙,可见是认木兰为同乡的。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

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接着诗人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

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终究是女孩儿的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与”相当于“和”。

它启发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

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克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眉”。

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

这固然有“古辞”作依据,却表现出诗人的创新

第三句诗人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很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木兰有这样一些感情,一点也不奇怪。

难得的倒是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实感。

最后问题落在“还把酒”上。

是对景排愁?还是对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云堆”上“把酒祝明妃”。

拂云堆,在今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

堆上有神祠。

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

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

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有别,但同样都是为了纾国家之急。

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永远博得后世的同情。

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一直受到人们赞美。

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

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展开

求60首7字4行古诗

参观昭君墓古有佳人体国情,离开故土嫁番邻。

名垂青史良家女,墓地茸修供吊歆。

1998.5游河北获鹿抱头寨点兵台抱头寨顶垒平台,韩信点兵施帅才。

大将荣华提绶印,功高震主终罹灾。

1998.4山路吟一掠影穿林车似飞,隍城山谷映朝辉。

清流溪水浣衣浅,赤足村姑入画帷。

二崎岖山道险迂回,坳处农家竹翠微

三两流莺鸣谷底,朦胧峰顶响春雷。

2000.4登西安城墙怀古西到长安游故都,城墙高垒固汤池。

历经多少兴衰事,遗迹而今成史诗。

1993.4参观秦陵兵马俑秦皇暴政口头传,墓地延今依壮观。

出土泥人皆勇士,阴曹地府抖威严。

1993.4游成都杜甫草堂(新声韵)杜公家道颇凄寒,亲友捐资建草庵。

今睹旧居兴感慨,清贫不忘俱欢颜。

1993.4游青城山青峰绝顶白云飘,索道行空万仞高。

林海茫茫天际远,风亭小憩听松涛。

1995.8浏览三苏祠苏氏祠堂景物华,重重殿阁映朝霞。

眉山文彩誉天下,墨宝飘香濡万家。

参观都江堰古水利工程山水源源灌大田,都江筑堰逾千年。

李冰功德今犹在,造福群黎好吏官。

乐山大佛面面观身高百米首齐山,脚背行人九尺宽。

本是一尊玄偶像,端庄神韵越千年。

1993.5两地名食两地香一、吃重庆火锅山珍海味有区别,重庆火锅名不衰。

麻辣色重汤纯久,一年四季口常开。

1993.5二、罗山大肠汤农家特色大肠汤,总理临罗亲品尝。

质美味佳烹艺久,店开京沪广名扬。

注:罗山大肠汤起源于元末明初一李姓农民开店经营,用料精选,风味特殊。

迄今600年,李老太又继承经营,生意兴隆,流传外地。

2002年,温总理来罗山诸县视察旱灾,食后评价很高。

走进县城幼儿园绿柳含烟又一春,嫣红姹紫映园门。

张张笑脸如花朵,稚嫩歌声悦耳闻。

2002.3全家福岁月匆匆白发添,老妻伴我共甘甜。

儿孙各有儿孙乐,幸福花开果满园。

2002.2走访杨店村一茂林修竹好山村,白壁楼房处处新。

邀入客厅聊变化,耳闻目睹俱欢欣。

二山村四月览新景,遍野栗花诱眼神。

喜看今年丰产树,株株嫁接已成林。

三全民办学校园新,受教儿童铺锦程。

已有留英博士后,深山飞出凤凰鸣。

2002.10农民诗人杨传交一方水土一方情,孕育山区文化人。

杨氏收藏书画展,可歌可敬一农民。

注:本县彭新镇人,《罗山诗词》会员。

2008.6子路乡纪行一人文荟萃总萦怀,几度游览今又来。

凭吊前贤问津处,迷途子路解徘徊。

二一方乐土一方情,竹翠深幽访故人。

绕道入门惊犬吠,留餐丰盛酒香醇。

三水库烟波三十里,养鱼灌溉富千村。

常来垂钓作消遣,不慕荣华净老心。

2003.3缅怀毛主席诞生110周年一乌云密布盼晴空,日出韶山遍地红。

万里长征赢胜利,江山新貌郁葱葱。

二雄才大略定乾坤,壮丽诗篇冠古今。

慷慨牺牲怀往事,捐躯报国六亲人

注: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六位亲人是:前妻杨开慧、胞弟毛泽民、毛泽潭、堂妹毛泽键、长子毛岸英、胞侄毛楚雄,永远值得怀念。

2003.5回乡祭祖访亲一野岭荒岗仍旧貌,秃坟祭祖跪碑前。

儿孙岁岁培新土,诗礼传家忠孝全。

二徒步匆匆访政兄,田园茅舍一孤翁。

助人为乐名乡里,铁骨铮铮年老红。

注:吾兄德政,中学同学,在家务农,因地主成份到老未婚,改革开放取消政治歧视,因为人公正,当队长十年。

2001.3襄樊探望表姐探亲琼姐到襄樊,白发情深互问安。

久别长谈怀往事,皆经磨难庆余年。

2002.4偕妻游鼓山远来闽地至福州,问道鼓山一日游。

高树浓荫听鸟语,千年古刹静深幽。

1984.4向航天员杨利伟致敬智勇双全集一身,追星逐月太空行。

中华实现飞天梦,科技兴邦国运亨。

2003.11放风筝亦步亦趋陪外孙,宝城广场放风筝。

腾空纸燕翩翩舞,一线牵连老幼情。

2004.3双节杭州游国庆中秋同一日,有缘羁旅住杭州。

西湖堤畔人潮涌,入夜先登望月楼。

2004.9过洞庭湖一水轮滚滚雾茫茫,游赏君山已夕阳。

八百湖光留去影,心随川岳共天长。

二敬仰前贤范仲淹,岳阳楼上读遗篇。

乐忧天下人何少,当代精英践此言。

1989.4拥护《反分裂国家法》台湾自古属中华,两岸同胞亲一家。

分裂蚍蜉瞎鼓噪,挡车螳臂粉成渣。

2005.3温家宝总理爱我中华志有成,平民总理悉民情。

同心治国安天下,亿万苍生享太平。

2005.3袁隆平院士楚湘先哲出名人,今有袁公步后尘。

育种勇攀新领域,全球受益降甘霖。

2005.3彩云归一连宋搭桥大陆行,情真意切受欢迎。

口诛台独闹分裂,两岸和谈表赤诚。

注:连战、宋楚喻均为台湾政界人士。

二怀乡情感上云霄,破浪乘风胆气豪。

历史恩仇终可泯,蓝天碧水架虹桥。

2005.6游木兰山踏上石阶三百层,仰瞻殿宇香烟腾。

木兰立像英姿爽,替父从戎抗敌侵。

2004.3拜谒杨开慧烈士墓痛失骄杨泪倾盆,名词名句刻铭心。

坚贞不屈名门女,浩气长存铸楚魂。

2001.8美国留学女与重庆打工子结婚一这桩喜事不寻常,男女家庭隔海洋。

一见钟情成眷属,天生一对美鸳鸯。

二农家小院喜洋洋,争看新娘来异邦。

媒体传开皆庆贺,诗人笔下好文章

注:喜事在重庆开县传开,争相报导,可见改革开放,国运昌盛,外国姑娘来华成亲并非一例。

2005.8登黄山莲花峰群峰簇拥妙无穷,形似莲花展玉容。

王母瑶池移至此,常来过客步天宫。

2005.9玉屏峰雾开瞭望山峦翠,石壁凌...

我想问一下 湖北木兰山 一共有多少个景点。

? 一日游。

二日游最好的...

武汉一日游?——大江大湖大武汉,汉风汉韵知音城 全国第一大城中湖——东湖 武汉东湖的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由听涛、磨山、珞洪、落雁、吹笛和白马六个特色景区组成。

听涛景区的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磨山景区内的梅园规模位居全国梅园之首。

东湖既是水的世界,也是花的海洋,“月月有节、季季有花”是东湖的魅力所在。

东湖名花荟萃,万彩纷呈,春樱、秋桂、夏荷、冬梅花开四季,十里飘香;浩淼的水域云蒸霞蔚,雾绕烟横,万顷波光浮天摇地,令人难忘。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隋唐时已成为墨客骚人赏景游宴之所,孟浩然、崔颢、李白等都有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篇。

后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并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

黄鹤楼上,是凭栏远眺长江的最佳视角,也最能体会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境界地方

世界第一乐章——曾侯乙编钟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铸造于2400多年前,至今仍保存完整、音色纯正,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

湖北省博物馆每天定时举办编钟演奏、乐舞表演,游客能亲耳倾听千年古乐,感受奇迹的存在。

另外,省博还珍藏稀世文物20万件,除曾侯乙编钟以外,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等尤为珍贵。

中国近代第一英雄舰——中山舰 中山舰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重振海军,向日本和欧美国家批量订购的舰船之一。

历经近百年后,这一时期的舰艇目前所见的仅中山舰一艘,因此它是我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目前唯一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历史见证物。

阶段中山舰旅游区位于江夏金口镇,博物馆的最大特点是将舰体陈列馆和史迹陈列馆合二为一,并参照瑞典瓦萨舰船博物馆,采用“舰馆合一”的方式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辛亥革命博物馆(红楼) 辛亥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阅马场,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反对封建帝制的“第一枪”。

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2011,辛亥革命首义将迎来100周年,以红楼为核心的千年古城武昌老城区首义核心区将依托纪念之机更新面貌。

亚洲第一大江滩——汉口江滩 汉口江滩位于长江武汉市区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龙王庙景点相连,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

汉味小吃第一巷——户部巷 户部巷以汉味早点名闻天下。

武汉人将吃早饭称为“过早”,体现出对早餐的格外重视。

巷内商户经营各类汉味特色小吃,品种数量近百种,口味地道纯正。

特别是经过包装打造后的户部巷特色街区,恢复了古色古香的风格,还引进了精武鸭脖、新农牛肉等武汉名优美食,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

华中第一大休闲度假区——木兰八景 黄陂区木兰生态旅游区囊括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清凉寨、木兰古门、云雾山、木兰草原、农耕年华等八大景区。

黄陂是木兰将军故里,围绕木兰精神打造的木兰系列景区,风格多元,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

与水同行最浪漫——两江夜游 在武汉这座依水而居的城市,夜游长江尤其能让游客近距离的感受江水,体会武汉大都市柔美、华彩的一面。

坐在游船上,沿岸灯火辉煌,江滩似被璀璨群星包围着,老租界区的欧式建筑群,在灯影的映衬下,显得

武汉的木兰山是什么意思是‘花木兰’的木兰吗

木兰山----位于大别山脉的尾段武汉市郊的北部。

属于武汉市黄陂区管辖,是武汉市近年来大力宣传的旅游渡假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

木兰山因有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葬于此山而成名,几百年来一直是周边地区的道教圣地!山上建有明代的木兰将军祠及多座道观等。

后山有木兰将军墓,墓前有石碑记事,传将军仙逝后葬于此地。

山下是五十年代兴修水利而建的水库----木兰湖。

周边建有渡假村。

花木兰的简介和事迹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诗是这样写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故里(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

在京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

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

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

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

”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

《毫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

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

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

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

《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

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

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

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

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

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

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

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

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

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

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

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

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

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

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木兰祠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

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

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

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1943年毁于战火。

现幸存祠碑两通。

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

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

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

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

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

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

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

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

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

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

请介绍真实的花木兰的历史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在后世影响深远。

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花木兰其人其事仅限《木兰辞》中,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并无记载,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

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

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

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哪能上战场呢?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2年的军队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2年后胜利还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想请她做大官,不过被花木兰拒绝了。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

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

……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

……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

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

隆宠不赴,恳奏省视。

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

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

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

以死誓拒之。

势力加迫,遂自尽。

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历史争议年代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

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故里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

最早言及木兰籍贯的是东晋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一书中言木兰任城人。

他认为木兰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之后。

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

子贡原籍鲁国,即今曲阜一带,东晋南北朝时,曲阜曾属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称木兰是任城人,不过此说学术界并不认可。

当前争议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四个地方。

虞城由娘娘庙改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家乡;黄陂由木兰树称木兰山,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故里;延安在黄河西边百余里,也可“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那里有座万花山,也被附会为木兰故里。

以上三地都认为木兰是隋朝或唐朝人。

1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是木兰故里,有花木兰祠为证。

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

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

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

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

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元代、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2007年5月2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做出决定,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同意虞城县挂牌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

这意味着,木兰故乡在虞城已经获得权威机构的最终认可和确定。

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

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

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

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

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

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

园内遍植满了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

武汉好玩的地方有那些。

武汉称之为“中国火炉”,那么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去哪玩。

春季樱花灿烂,武汉大学游人络绎不绝,夏天酷热难耐,前往近郊的木兰山避暑,秋天凉风习习,到名动天下的黄鹤楼登高望远,寒冬银装素裹,东湖湖畔风景尤嘉。

下面小编整合了一份关于武汉怎么玩的旅游攻略,盘点下去武汉哪些地方是必不可少的。

去武汉玩什么:黄鹤楼登高望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武汉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景区看点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山顶,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

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

毛泽东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

词亭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

千禧吉祥钟: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

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诗碑廊: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

九九归鹤图浮雕: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

门票 80 元 交通:乘坐市内公交车10、61、64、108、222、401、402路公交车至司门口或阅马场下车,均可以步行到黄鹤楼。

电车1路短途:汉阳文化宫——黄鹤楼——水果湖武汉大学赏樱花美景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武大不仅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美丽的武大校园更是名声在外,被誉为全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而武大樱花就是其中最为美丽的一景! 在樱从中漫步也如穿梭于丽人堆中,樱花的美丽炫人眼眸。

每年樱花盛开之时,武汉大学的樱花道旁繁花满枝,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旅客如织如潮,有百万以上的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门票 10元(每年三月份樱花开放期间会收取门票,时长约两个星期左右,平时免费。

) 交通:市内公交 413、515、519、552、564、572、587、591、608、724、806等路车都可以到武汉大学,在珞珈山下。

漫步东湖 武汉东湖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和白马、珞洪景区六个特色景区组成,湖光山色,不一而足。

其中,珞洪景区就是武汉大学。

东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碧波万顷,青山环绕。

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

听涛区:岛上有先月亭、可竹轩、多景台、露天剧场、溜冰场等。

听涛轩。

四周苍松翠竹环抱。

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行吟阁”,古风朴朴。

濒湖画廊和屈原纪念馆,这里经常举办美术书法展览。

梨园以果园(梨)为主,又有奇花异木辅之。

有纪念太平天国九女牺牲的九女墩。

从九女墩折向东有一长堤,一直通到湖水中央的一个小岛。

岛上建有湖心亭(湖光阁),恰似杭州西湖中三潭印月边的湖心小岛。

还有中国第一座雕塑寓言公园,按《盲人摸象》、《猎人争雁》、《鹬蚌相争》、《东郭先生》、《掩耳盗铃》等寓言而雕塑,栩栩如生。

磨山景区: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是磨山景区的四大特点,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

当然最不能错过的是东湖梅园,东湖梅园坐落在磨山景区内,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博物馆欣赏编钟表演湖北省博物馆馆收藏历史文物达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0余件,国宝16件。

现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楚国漆木器具、秦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郧阳猿人及长阳人齿化石等。

其中尤以编钟、元代青花四爱梅瓶、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吴王夫差矛、二十八宿天文图等藏品为稀世珍宝。

最负盛名、最有特色的是收藏在编钟馆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参观之余,还可欣赏编钟表演。

徒步长江大桥 来到武汉,一定要去徒步走长江大桥。

长江,自古被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而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则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带着几份崇敬之心,踏上长江大桥,感受那份雄伟…… 你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途中走走停停,趴在栏杆上,倾听轰隆隆的火车在下层驶过,依偎着栏杆,静静地看涛涛江水从脚下流过;旁边川流不息的汽车,岸边的一排排的老房子,见证着武汉的岁月变迁。

吉庆街夜生活 吉庆街小吃大排档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这个市场主要就是汉味小吃的经营户和靠演奏地方技艺的民间艺人。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文化消费、民间艺人即兴、交互、自选、面对面的演绎风格,其次就在于它是夜市(下午4:00到次日早晨4:00),满足了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市民纳凉消暑休闲夜生活的需要。

花木兰故里是什么地方

(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花木兰祠为证。

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

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

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

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

”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

《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

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

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

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

《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

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

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

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

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

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

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

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

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

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

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

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

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

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

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

...

乐府诗歌《木兰辞》中,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华大地流传1000多...

下文摘自邓万祥先生的文章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我们现在说的“木兰”,通常是指“花木兰”,即木兰姓“花”。

然而,《木兰诗》里对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并没有特意说明,只是用“木兰”二字做了最简单不过的描述。

其中,关于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贯、家世等信息都未曾提及。

《木兰诗》里的“木兰”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兰,或是名字叫木兰,还是其他什么称谓呢?而根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录《木兰诗》的南朝陈代僧人智匠《古今乐录》里“木兰不知名”的记载来看,民歌中最初传唱的“木兰”,不过是个笼统的称呼罢了。

既然连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兰”的真实身份,那么,后世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是从何而来的?“木兰”究竟姓什么呢?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源于对木兰的深切爱戴,历朝历代或赋诗吟咏、或撰文立传、或作史实考证来赞美木兰,文人墨客在《木兰诗》的基础上,对原有人物和情节不断地进行润色、加工和改造,以至于在民歌本身流传的过程当中,也同时出现了许多近似《木兰诗》的“仿作”,这些不同版本之间的种种“差异”,也便形成了历代关于木兰姓氏的诸多争论,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木兰姓“花”,此说始于明代。

明末文学家徐渭在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花”姓,戏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作品中,徐渭不仅将木兰本人交代得一清二楚,连家庭成员的情况也介绍得非常详尽,父亲花弧,母亲姓袁,“当户理红妆”的阿姊称为花木莲,“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小弟则叫花雄。

由于史料上缺乏相应的佐证,“花”姓木兰显然是徐渭“改编”而来的。

给木兰取“花”姓,为的是突出戏剧中木兰女性美的艺术效果,这一观点在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中得到了证实:“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

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

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

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粤剧、昆曲、秦腔、平剧、川剧等20多种,特别是豫剧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

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

”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

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山上,山上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

据《黄陂县志》记载:“唐贞观年间,山北双龙镇千户长朱异得一女,十八岁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征战十二载……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北。

”明代焦绂在《焦氏笔乘》中也说:“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

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

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

”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魏”姓木兰之说则源于碑刻记载,在河南虞城县营廓镇内,现存有记录木兰生平故事的古碑刻两通。

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和历代修祠情况,此碑立于元宁宗时期(约公元1332年前后),经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这也是目前发现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碑刻;另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碑文上言:“营廓镇北二里许孝烈将军祠,乃隋末魏氏女,讳木兰,未字真人,闺阁奇英者也……”上世纪90年代,虞城县开始举办中国木兰文化节,与会专家在分析了《木兰诗》和现存碑刻后认为,木兰应姓“魏”,故乡在河南虞城。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

“木兰”究竟姓什么呢?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

”也就是说,木兰具体姓啥,至少在今天仍然还是个未解之“谜”。

的确,《木兰诗》作为一首口口相传的民歌,本身就是在无数民间艺人相互传唱、改编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原始档案”尚不清晰、又缺乏正史记载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考证出“木兰”真实的身份呢?仅凭一些地方县志或碑刻记载,便一口咬定木兰姓甚名谁、家乡何处,看似是为木兰找到了“身份证”,却不免陷入了附会和争抢名人的怪圈当中。

有鉴于此,既然“花木兰”这个名字已经为大众所接受,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巾帼英雄的形象代言人,那么,木兰还是姓“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