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形容士气高昂的诗词



形容士气高昂的成语有哪些?1.断发请战 [ duàn fà qǐng zhàn ]旧时指将士急于出征,士气高昂。2.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

形容士气高昂的成语有哪些?

1.断发请战 [ duàn fà qǐng zhàn ]旧时指将士急于出征,士气高昂。

2.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3.昂首挺立 [ áng shǒu tǐng lì ]昂首挺立比喻屹立不摇,无所畏惧。

4.彼竭我盈 [ bǐ jié wǒ yíng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5.及锋而试 [ jí fēng ér shì ] 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

趁锋利的时候用它。

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6.士饱马腾 [ shì bǎo mǎ téng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7.一鼓作气 [ yī gǔ zuò qì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前歌后舞 [ qián gē hòu wǔ ]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读音)『XX』(释义):XXXXXXXXXXXXXXX(造句):1)XXXXXXXXXXXXXXX2)XXXXXXXXXXXXXXX(出处):XXXXXXXXXXXXXXX

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场上士气高昂,奋勇杀敌的句子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

表达“感谢领导”的古诗词有哪些?

1、《答武陵太守》 唐 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

2、《答武陵太守》释义:⑴答武陵太守:作者离开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将返金陵,武陵太守设筵相送。

作者以诗相谢。

答:回话,回复,回信。

⑵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⑶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⑷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

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

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陵太守对作者的恩惠。

3、译文: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4、作品赏析古时“答”是一种敬称。

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

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

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

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

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

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

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

”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

《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

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

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5、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

三年后北归。

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有《王昌龄集》。

带有对领导表达敬佩感谢之意的诗句有哪些?

1、《答武陵太守》—— 唐 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

2、佳音传来慰我辈,高楼在望步若飞。

虽喜君上青云去,却网留别散点点悲。

犹忆昔日蒙援手,未知几时共酒杯。

祝君此去揽星月,众生皆赞大作为。

原文字词解释⑴答武陵太守:作者离开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将返金陵,武陵太守设筵相送。

作者以诗相谢。

答:回话,回复,回信。

⑵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⑶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⑷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

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

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陵太守对作者的恩惠。

【译文】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1]作品赏析古时“答”是一种敬称。

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

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

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

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

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

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

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

”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

《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

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

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2]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

三年后北归。

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有《王昌龄集》[3]。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百度[引用时间2018-1-19]

有关辛弃疾的诗句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宫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

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 , 抒发抗金壮志的。

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 迫害。

118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

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

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与之共勉. 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

词人将自己 的爱国之 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

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

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

“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

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

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 怀的 岁月。

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 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

“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

“八百里”,牛的代称。

《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一头爱牛,名“八百里交”。

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泛指多总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战歌。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

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

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

到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战场上正检阅军队,准备长驱出征。

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 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

下片紧承上片的词薏来抒写,把激情推向高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的卢”,良马名。

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

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

“霹雳”,比喻响声如雷。

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 响。

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

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

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

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

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表达“感谢领导”的古诗词有哪些?

1、《答武陵太守》 唐 王昌龄展开全部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

2、《答武陵太守》释义:⑴答武陵太守:作者离开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将返金陵,武陵太守设筵相送。

作者以诗相谢。

答:回话,回复,回信。

⑵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⑶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⑷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

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

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陵太守对作者的恩惠。

3、译文: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4、作品赏析古时“答”是一种敬称。

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

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

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

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

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

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

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

”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

《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

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

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5、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

三年后北归。

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有《王昌龄集》。

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

1、诗经·采薇 【注释】(1)选自《诗经》。

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

(2)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3)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

无实义。

下同。

(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曰,言,说。

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归,回家。

莫,即今“暮”字。

(5)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

靡,无。

室,与“家”义同。

(6)犭严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不遑,不暇。

惶,闲暇。

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8)柔:柔嫩。

“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9)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

载……载……,即又……又……。

(11)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

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定,安定。

(12)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

使,使者。

聘,问侯。

(13)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14)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王事,指征役。

盬,休止,止息,了结。

(16)孔疚:非常痛苦。

孔,非常。

疚,病痛,苦痛。

(17)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

来,同“勑”,慰勉。

(18)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

维,语助词。

(19)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

华,同“花”。

(20)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又叫戎车。

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21)斯:语气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

牧,雄马。

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25)三捷:指交战频繁。

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26)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27)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

依,乘坐。

(28)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

小人,指士卒。

腓,庇,掩护。

(29)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30)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象弭,象牙镶饰的弓。

鱼服:鲨鱼皮制 成的箭袋。

服,通“箙”,盛箭的器具。

形容装备精良。

(31)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32)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

棘,同“急”。

(33)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34)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35)思:语气助词。

(36)雨:作动词,下雪。

(37)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

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

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

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

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红:红花。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知:知晓。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及:于是。

【翻译】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

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释】1 .黄沙。

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yán)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7.社林...

晏殊的《破阵子》表达的情感和诗词的写法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此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

梨花落后,清明在望。

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

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

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

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

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

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

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