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受庄子影响的诗词



举例说明李白的诗和庄子的散文的区别前者大气磅礴放浪不羁,一个兼济天下悲天悯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论潇洒者莫过李白。李白的诗很受庄子文章影响,比如:《古赋二十五》:“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

举例说明李白的诗和庄子的散文的区别

前者大气磅礴放浪不羁,一个兼济天下悲天悯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论潇洒者莫过李白。

李白的诗很受庄子文章影响,比如:《古赋二十五》:“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出自《庄子?缮世篇》:“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

”同时,这也是今语“世道丧尽”的来源,这个就是李白受庄子影响的诗词之一。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者编著的哲学著作,全书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现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著,外、杂则为其后学所著。

它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理论著作。

行文大量使用寓言故事和虚幻、想象。

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体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先秦说理文中最富有文学价值的著作。

因而,它不仅是我们现在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庄子的诗句有哪些?

1、读庄子(白居易)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2、赠苏炼师(白居易)两鬓苍然心浩然,松窗深处药炉前。

携将道士通宵语,忘却花时尽日眠。

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

犹嫌庄子多词句,只读逍遥六七篇。

3、读庄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

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

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4、诗三百三首(寒山)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

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

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余生不足云。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

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

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

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

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口过口过。

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

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

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

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

岁去换愁年,春来物色鲜。

山花笑渌水,岩岫舞青烟。

蜂蝶自云乐,禽鱼更可怜。

朋5、几复读庄子戏赠(黄庭坚)蜩化抢榆枋,鹏化抟扶摇。

大椿万岁寿,粪英不重朝。

有待於无待,定非各逍遥。

譬如宿舂粮,所诣岂得辽。

漆园槁项翁,闻风独参寥。

物情本不齐,显者桀与尧。

烈风号万窍,杂然吹籁箫。

声随器形异,安可一律调。

何尝用吾私,总领使同条。

惜哉向郭误,斯文晚未昭。

胡不弃影事,直以神理超。

木资不才生,雁得不才死。

投身死生中,未可优劣比。

深藏无所用,一寓不得已。

逍遥同我谁,岁暮於吾子。

6、题高云客舍(皇甫冉)孤兴日自深,浮云非所仰。

窗中西城峻,树外东川广。

晏起簪葛巾,闲吟倚藜杖。

阮公道在醉,庄子生常养。

五柳转扶疏,千峰恣来往。

清秋香粳获,白露寒菜长。

吴国滞风烟,平陵延梦想

时人趋缨弁,高鸟违罗网。

世事徒乱纷,吾心方浩荡。

唯将山与水,处处谐真赏。

7、田家作(皇甫冉)卧见高原烧,闲寻空谷泉。

土膏消腊后,麦陇发春前。

药验桐君录,心齐庄子篇。

荒村三数处,衰柳百余年。

好就山僧去,时过野舍眠。

汲流宁厌远,卜地本求偏。

向子谙樵路,陶家置黍田。

雪峰明晚景,风雁急寒天。

且复冠名鹖,宁知冕戴蝉。

问津夫子倦,荷蓧丈人贤。

顾物皆从尔,求心正傥然。

稽康懒慢性,只自恋风烟。

8、写庄子(李九龄)圣泽安排当散地,贤侯优贷借新居。

闲中亦有闲生计,写得南华一部书。

9、湘江渔父(齐己)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

有客钓烟月,无人论醉醒。

门前蛟蜃气,蓑上蕙兰馨。

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

1、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

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2、历史评价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

利用庄子思想来表达高远志向的例子选修课要求的。

就是受庄子影响或...

你要找表达高远志向的例子,这个还真不好找,庄子压根就不提倡人要有多大的志向,他更多的是要人们明白生命的一种境界

然后我绞尽脑汁还是想起了两首含有庄子典故且能表达高远志向的诗文。

李白: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他的都不是能表达高远志向的。

举几个例子。

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魏晋名士里的阮籍:朝为媚少年

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三首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

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3、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5、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

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6、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7、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利用庄子思想来表达高远志向的例子选修课要求的.就是受庄子影响或者...

你要找表达高远志向的例子,这个还真不好找,庄子压根就不提倡人要有多大的志向,他更多的是要人们明白生命的一种境界.然后我绞尽脑汁还是想起了两首含有庄子典故且能表达高远志向的诗文.李白: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其他的都不是能表达高远志向的.举几个例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魏晋名士里的阮籍: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白的著名诗词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

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

言多讽兴,气骨高举。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

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

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

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

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

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

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

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

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

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

《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

《古风》59首...

庄子思想对苏轼有影响吗

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蜀学的代表人物。

其思想受儒、道、佛三家影响,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圆融的集大成者。

后世评价苏轼是以儒家思想入世,以道家思想保身,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有很大的偏颇。

苏轼出世时期受庄子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安之若命、超远旷达的处世风格很明显是得益于庄子,这一方面是大家公认的。

正像《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发表的张瑞君《论庄子思想对苏轼人生境界的影响》所述:《庄子》是苏轼博大人格和深厚思想的重要渊源。

苏轼对生命自身本质的追寻深受庄子影响,他对生死祸福有超凡脱俗的透彻领悟。

他推崇的理想人格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摆脱名缰利锁,追求心灵自由。

庄子思想指引苏轼在被贬生涯的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中,超越苦难,寻找自我生命的新的价值,他的人生境界产生了质的飞跃。

他摆脱了外在的功名利禄,祸福得失,追求心灵的丰富体验和精神的自由。

同时他以新的审美眼光发现大自然,打破物我的界限,开启了山水诗词的新的境界。

供参考。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词作鉴赏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

《庄子》的语言艺术?

《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一座语言艺术的丰碑,一部杰出的古代寓言总集。

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文学诸方面的影响都是深巨的。

本文不对其复杂的哲学体系、思想观点作专门地剖析,而旨在深讨被鲁讯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的《庄子》的语言艺术,看其如何神奇地表达意蕴、传递信息,而被后人接受和运用的。

或许能为我们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点积极作用

一、《庄子》以寓言托意,意蕴深邃 散文发展到战国时期,《尚书》佶屈聱牙的记叙早已被人们屏弃,《论语》语录体式及被荀子称为“约而不速”(《劝学》)的《春秋》笔法也已不受青睐。

各抒已见,竞相争鸣的诸子百家无不寻找便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形式。

在《孟子》、《韩非子》及其他一些子书中就有用寓言故事讲述道理的,然而就其作者对寓言运用的主动性及奇特性而言,战国百家无过于《庄子》。

庄子选用寓言表情达意绝非偶然,而是在观察分析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之后作出的抉择。

其《天下》篇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他认为天下一般人是不喜欢抽象议论的,对人们郑重其事地灌输自己的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就借助于寓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表达自己的意旨,所以就有了“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鲁讯《汉文学史钢要》)的《庄子》。

《寓言》篇还解释道:“寓言十九,籍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庄子认为,父亲不给儿子做媒人,父亲称赞儿子不如别人称赞更令人信服,因此自己直接论述自己的大道之理,不如借用别人的语言讲述更易令人信服。

这就使《庄子》三十三篇,除了《天运》、《刻意》个别篇目抽象议论较多外,绝大多数篇目是用大大小小的寓言故事构成,间有少许抽象议论的。

笔者粗略统计,《庄子》中有明显故事性的寓言就达一百六十多则。

其长则千字以上,短则几十言。

描绘中时来点晴之笔。

议论中常出生动形象。

常行所不可不行,止所不可不止。

文如行云流水,看似散漫天际,实则有法守则。

《庄子》寓言故事之多、之精,寓意之巧,前无古人

称庄子为寓言之圣,绝非过奖。

《庄子》寓言构思之精巧,从《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见一斑。

这二百多字,把游刃有余的庖丁的解牛,写得活灵活现。

他“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热。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中用手、肩、足、膝的动作,四个并列分句的排比,写出疱丁解牛技巧的高超。

又用商汤时乐曲编配的“桑林之舞”和美妙动听的尧时“咸池”乐章作比喻,使得解牛绘声绘形,吸引读者非读下去不可,也引起读者思索:他为何能“进乎技”呢?其结尾真有一箭双雕之妙,它使用了文惠君赞叹的语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这就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又使得全文归于“养生主”这个大主题。

末尾高明的点晴之笔,实在使那种在寓言之后再加上几句议论文字说明主题的手法相形见绌。

《庄子》寓言奇巧有趣,因而受人喜爱.常被后人引用。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用了《秋水》篇中的故事:“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巧妙地讽剌了惠施,说他象鸱得腐鼠一样占据梁惠王相位,还担心鹓雏(喻庄子)去抢哩!李商隐用此典意谓自己志行高洁,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无意于永据科第禄位,竟遭嗜腐鼠者猜忌呢。

这里李商隐用了庄子寓言的本意。

但更多的是,后人转其意而用之。

例如“庖丁解牛”主题在于宣传庄子的养生之道,要人们“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避免“技经肯綮”之处,就可若刀“新发于硎”,保全身心,达到养生的目的。

我们完全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如下启示:人们不仅要懂得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还要懂得并且掌握其规律,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少碰钉子,使工作卓有成效,达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度。

“朝三”的故事仅二十六字“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这里庄子本为宣传万物齐一,百家之间却喋喋不休地争论是和非,简直象那群猴子一样不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名实未亏”。

(见《齐物论》)今人用成语“朝三暮四”常指责那些心神不定,或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人。

这是转其意而用的。

还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情况

众所周知的“螳臂当车”的故事出自《人间世》篇。

说的是颜阖将要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了,而那太子是禀天然之凶德,持杀戮以快心的恶人。

颜阖请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诉他:要“戒之,慎之”。

再接近他,却不要陷进去,要符合他的某些习惯,又不能太显露。

既不能跟他同流合污,又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匡正他,如果那样,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