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山塘的诗词



描写苏州山塘街的诗词有多少? 1.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释义为:从不厌烦西丘寺,有空闲时就过来游玩。 2.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别苏州》 释义为:怅然望着武丘路,沉思

描写苏州山塘街的诗词有多少?

1.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释义为:从不厌烦西丘寺,有空闲时就过来游玩。

2.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别苏州》 释义为:怅然望着武丘路,沉思吟唱着水中的亭子。

3.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登阊门闲望》 释义为:围绕虎丘山建筑的佛寺,隐入白云之中,山间云雾缭绕,青翠的山峰朦朦胧胧,颜色显得暗淡;馆娃宫在月光映照下,轮廓可见,月光映在水面泛出清光,点缀出一派迷人的景色。

4.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武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 释义为:自从开了武丘寺路,水上陆地上的来往船只行人很多。

银色的缰绳牵着漂亮的马,花船上载着美丽的人。

5.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

—《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释义为:在扬州的驿站做梦到苏州,梦到了花桥和水中阁楼的地方

白居易和苏州的渊源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的时候,非常喜欢杭州的美景,并对此赞不绝口,认为天下最美的地方非杭州莫属了,可是当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他到苏州做刺史后,游览了山塘街和虎丘,改变了他曾经的想法,在白居易的那首《登阊门闲望》中写道:“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大诗人当时登上阊门,眺望四方,繁华的阊门,虎丘山的佛寺,馆娃宫的轮廓,月下的水面的倒影,看完心旷神怡。

唐代的阊门一代是十分繁华的地方。

关于阊门,在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第一回就有描述: “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其实,唐代的时候山塘街的路况很差,小街小巷的路面非常狭窄,有的路没有桥梁,百姓必须淌水过河,去虎丘的道路迂回曲折,艰涩难行,沿途河道多有淤塞,还常有水涝发生。

当时时任刺史的白居易下令凿河修路,葑土筑岸,间植“桃李莲荷数千株”。

自此以后,苏州就有了这条美丽的水街——山塘街。

山塘街路况大变后,人们从阊门到虎丘,不仅可以步行、骑马、坐轿,还可以乘船非常方便。

白居易虽然只在苏州做了不到一年半的刺史,可是却做了这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他自己也非常得意,还做了一首《武丘寺路》( 当时的山塘街就被称作“武丘寺路” 为了避皇帝名讳,便改“虎”为“武”),诗曰:“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 当时白居易非常喜欢山塘街的这段景色,时常留恋在这期间。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看来和杭州相比苏州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在公元826年,五十五岁的白居易因病卸任,离开苏州。

就在行舟即将离去的时候,苏州的老百姓垂泪相送,不忍别离。

白居易站在船头,望着两岸久久不愿离去的百姓,写下了《别苏州》:“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 白居易离开苏州以后,一生再没有来到过这里。

苏州人民为了感激这位唐朝的大诗人,恭敬地将白居易像供奉在了苏州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中,在2006年,当地人为了感谢这位曾经的“市长”,又在与阊门一水之隔的山塘街起始地修建了白居易纪念园。

因为苏州人的心中山塘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白公堤 ”或者“白堤”。

白居易关于苏州的诗句原文 《夜游西虎丘寺八韵》原文如下: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人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

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

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别苏州》原文如下: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登阊门闲望》原文为: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武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原文为: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原文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

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

山塘的七里山塘历史

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

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

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

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

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

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

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

”、“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

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晚年寓居于山塘街青山桥和斟酌桥间,颜所居曰“乐天天随邻屋”,日与好友石韫玉、孙星衍等诗酒唱酬,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山塘街,著名诗人吴锡麒《哭张船山》云;“却思斟酌桥边水,鸣咽还应到九原(君寓吴门斟酌桥)”、“如此惊才仅中寿,问天何苦更生才!”

形容虎丘的诗词

《忆旧游 寄刘苏州。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忆旧游,旧游安在哉。

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修蛾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

六七年前狂烂熳,三千里外思裴回。

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

虎丘月色为谁好,娃宫花枝应自开。

赖得刘郎解吟咏,江山气色合归来。

《和人题真娘墓》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

罥树断丝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筵。

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

一自香魂招不得,只应江上独婵娟。

《次韵蒲左丞游虎丘十首》年代: 唐 作者: 朱长文丘如蹲虎占吴西,应得佳名故国时。

未必金精能变化,空传怪说使人疑。

...

山塘走笔 阅读题目

宜兴)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炙鸡油。

(《忆江南》清沈朝初)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唐张继) 22.“就这样,铺满一切古老的山塘.安静地一直弯转到了虎丘山脚。

”这是文中的一句话,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末尾最恰当。

(2分) 23.品味“山塘在苏州城的下面,它很形象地诠释了山塘的淡定21.历代文人都曾经为美丽的苏州放歌,“窝”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塘和苏州的关系,只有苏州这个“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才能孕育出这样淡定? ( )(2分) A.南浦春来绿一川,就像小孩窝在父母的怀里”。

你认为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分) 24.文中第九段具体描写了一位50多岁壮壮的男子独自酌酒品蟹的场景,下列诗句哪一项与文中5。

23.好。

山塘象孩子那样偎依在母亲的臂弯里。

(《横塘》宋范成大) B.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登阊门闲望》唐自居易) C.阳羡(注、6段所描绘的情景最吻合。

(4分) 21.D 22.第四段末尾,并简要说说理由,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

(意思对即可) 24.这一独特场景正是山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4分) 25.作者认为“山塘是那个可以代表苏州的地方”。

请你另外举一个也可以代表苏州的地方、清高的山塘,石桥朱塔两依然 展开

关于风筝的古诗

纸鸢 唐 元稹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

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风吹绳断童子走,余势尚存犹在天。

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风 筝 唐 高骈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纸 鸢 北宋 王令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

纸 鸢 元 谢宗可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

半纸飞腾元在已,一丝高下岂随人。

声驰空碧东风晓,影度遥天化日春。

谁道致身无羽翼,回看高举绝红尘。

题风筝画诗二十五首 明 徐渭 (一)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云。

(二)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

(三)鸢与儿辈何相关,苦要风高九万抟。

无限片帆当此际,钱塘江上雪如山。

(四)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五)缚竹糊腔作鸟飞,崩风坠雨烂成泥。

明朝又是清明节,斗买饴糖柳市西。

(六)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迥高低。

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任骑牛弄笛儿。

(七)剪楮披篁重几分,横天直去搅风云。

风云去搅犹言可,误杀低头看鸭人。

(八)纸鸢一块去飘绵,不及三朝 木鸢。

更有大风君不信,能翻磨扇上高天。

(九)我惊南海飓风年,屋瓦飞空搅蝶眠。

试取纸鸢当此际,可能背去负青天。

(十)风微欲上不可上,风紧求低不得低。

渡海一凭侬自渡,可怜带杀弄饴儿。

(十一)剡藤湘篾一片雪,仿佛孤飞野鹤云。

画取此图酬酒债,未为轻薄有钱人。

(十二)村庄儿女竞鸢嬉,凭仗风高我怕谁。

自古有风休尽使,竹腔麻缕不堪吹。

(十三)高高山上鹞儿飞,山下都是刺棠梨。

只顾鹞飞不顾脚,踏着棠梨不得知。

(十四) 筝儿个个竞高低,线断筝儿打一交。

若个红靴不破绽,若人红袄不鏖 (十五) 偷放风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寻拿。

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袄便是他。

(十六)一方纸鸢一丝提,四个金刚四块泥。

我亦谁家红顶塔,一天风雨看鹏飞。

(十七) 爱看钻天鹞子高,不知前后只知跑。

风吹昨夜棠梨折,卧剌如针伏板桥。

(十八)只因一线引鸢孤,跑过村乡第几都。

小可儿郎三五辈,坏将多少绿蘼芜。

(十九)春来偏与老人雠,腰膂如弓项领柔。

看鹞观灯都好景,正难高处去抬头。

(二十)百丈牵风假鹞飞,不知断去寸难持。

若留五尺残麻在,还好渔翁捻钓线。

(二十一)鹞材料取剩糊窗,却听天鹅扑地降。

到得爷娘查线脚,拆他鞋袜两三双。

(二十二)不向书堂讲课勤,糊藤拗竹觅风云。

庭前几叶潇湘色,禁得儿们几斧斤。

(二十三)风吹鸢线搅成团,挂在梨花带燕还。

此日儿郎浑已尽,记来嘉靖八年间。

(二十四)娇生娇养娇性情,鹞儿高别两三层。

春郊十里饴糖尽,买奉他家小主人。

(二十五)初生犊子鼻如油,有索难穿百自由。

才见春郊鸢事歇,又搓弹子打黄头。

怀潍县 清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春 天 清 郭麟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

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

春日信笔 清 陈长生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纸 鸢 清 张劭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翩跹。

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

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阳天。

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

都门竹枝词 清 杨米人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

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

纸鸢篇 清 舒铁云杏花深巷春泥消,粥香饧白闻吹箫。

东风枭枭二十四,已有少年相招邀。

云皋烟隰春衫影,朝取长绳系韶景。

此时韶景安可知,低昂高下随群儿。

儿呼拍手欢无极,仰面看天齐著力。

昆鹏化去未可期,莺燕飞来似相识。

浮云浩浩风棱棱,太虚一点高一层。

初疑翩翻下黄鹄,又若搏击呼苍鹰。

雕陵鸟鹊不得意,银潢日夕思回腾。

微缯纤缴岂知数,看尔白日能飞升。

飞升毕竟难与说,隐隐红灯夜深灭。

银竹生愁细雨多,青频复恐微飙绝。

孤鸿何处怨飘零,病鹤谁家舞蹩蘖。

别有风弦汉殿筝,宫商一线遥呜咽。

燕九竹枝词 清 孔尚任 结伴儿童 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笨拙俚言 清 吴好山微和澹澹锦宫城,柳色青青天气晴。

三较场中宽敞好,儿童逐队斗风筝。

放风筝 清 李声振百丈游丝放纸鸢,芳郊三五禁烟前。

风筝可惜名空好,不及雷琴张七弦。

北京风俗杂咏 清 方元昆假面泥孩不值钱,儿嬉又过试灯天。

归家整理黄麻线,尽日风头放纸鸢。

美人风筝 清 吴我欧方弗轻盈汉丽娟,回风歌罢舞翩翩。

争看蔽月容如画,但解凌云骨已仙。

花信几番凭妾寄,情丝一缕被郎牵。

晚来欲把红妆照,添个银灯在上边。

纵入朱门不受鞅,嬉时恰称蕙风微。

翩然乘风偕秦女,瞥尔惊鸿妒洛妃。

细声乍鸣双玉佩,轻躯须著五铢衣。

最怜春色长门老,瘦损宫腰尺六围。

何心花底学迷藏,爱映红霞头晓妆。

环佩声俄飘柳陌,秋千影共出苔墙。

山屏远列身如倚,波镜频窥胆不张。

欲为杏梢闲绊住,归来衫袖惹余香...

寻找描写漳州的诗词!

咏谷文昌纪念馆陈清仙新馆落成新意浓,精神典迹立青铜。

英魂绿曲飘华夏,厚德高行靓世风。

览物凝思皆有得,观图感悟亦非同。

开来继往承先志,情托赋吟陵苑中。

红军进漳纪念碑赞蓝牧羊丰碑树立民心里,直指苍旻剑气雄。

小米步枪征腐恶,红楼灯火照元戎。

运筹帷幄挥鸿著,叱咤风云挽劲弓。

聂帅题词千古耀,先驱血溅杜鹃红。

浪淘沙·芗城吴硕贤丽日暖芗江,故地风光。

春花二月播芬芳。

锦瑟年华曾与度,分外情长。

往事几多桩,无限思量。

儿时朋辈各殊方。

路上行人多不识,人事沧桑。

...

关于笛萧的诗句

比如李清照的这一首《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其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

”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 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 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

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 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 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 , 然而意思很含蓄。

闻笛怀人,因梅思春 ,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

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 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 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边一个是元代杨维桢的《筚篥吟》 春风吹船下扬州,夜听笛声江月流。

故宫摇落杨柳秋,客子于邑山阳愁。

明朝此声不可求,乃知朔客杜宽者,手持悲篥寻南游。

胡笳拍中愁未休,龟兹角管亲编收。

王门历尽及五候,翩然鸿飞不可留。

笛材既访柯椽锼,更协鸣凤昆仑丘。

卷芦易地鸣陇头,城南思妇歌牵牛。

欲绝未绝一缕抽,划然石裂千丈湫。

叫噪鹅鹳飞蛟虬,洞庭之水天东浮。

杜宽杜宽艺绝忧,艺隐岂比闵张俦。

为君贳美酒,不惜千金裘。

和我君山莫邪笛,与尔同登黄鹤楼

这首有点艳,呵呵,《舟过山塘闻笛》 是清人的,叫舒位。

红穗疏灯水上楼, 笛声纤远指痕留。

定知吹笛人双髻, 可惜湘帘不上钩。

还记得一个宋代人的,可惜不全: 笛声依约芦花里。

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

思入水云寒。

诗人叫潘阆,(浪音),当空旷讲。

这个虞美人虽然是感慨人生的,不过跟笛子有关: 武昌七十庞眉叟。

学笛从年少。

萧萧笛竹楚山秋。

当日买林、曾典黑貂裘。

一声占尽秋江月。

天外行云绝。

如今老去兴犹迟。

尚想时时、一曲梦中吹。

宋代诗人林正大的~~ 白居易有写笛子的诗,可惜意思不太好。

韩愈的可以,嘿嘿: 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

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

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

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

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

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

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

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

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

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这首诗叫《郑群赠簟》 在网上一些论坛上有,不过奇怪得很, 都是一半,查起来让人费解,敲了一半竟然转载了那么多~~~~~~~ 宋代的郑刚中就此写过一首 《客惠宾州竹簟甚佳取退这郑群赠簟诗读之数过》 卷送风漪光八赤,竹新渐作琉璃色。

世人贵耳便贱目,那知不抵蕲州笛。

年来愧汗常浃肤,夏日自嫌污枕席。

有时追诵法曹句,怅恨宗人不多得。

山斋置榻容一身,君惠清凉到心骨。

门前客至莫见嗔,老子解衣喧鼻息。

描写中国古代建筑的诗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秦淮河散文、诗词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1923年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时所作。

朱自清版: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

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

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

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

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

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

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

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

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

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

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

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

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