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陆小曼诗词



陆小曼用来怀恋徐志摩的诗歌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哭摩文/陆小曼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支轻易也不能动的一支。

陆小曼用来怀恋徐志摩的诗歌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哭摩文/陆小曼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支轻易也不能动的一支。

可是除此我更无可以泄我满怀伤怨的心的机会了,我希望摩的灵魂也来帮我一帮,苍天给我这一霹雳直打得我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浑身只是一阵阵的麻木。

几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过来,知道你是真的与我永别了。

摩!漫说是你,就怕是苍天也不能知道我现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伤!从前听人说起“心痛”我老笑他们虚伪,我想人的心怎会觉得痛,这不过说说好听而已,谁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尝着这一阵阵心中绞痛似的味儿了。

你知道么?曾记得当初我只要稍有不适即有你声声的在旁慰问,咳,如今我即使是痛死也再没有你来低声下气的慰问了。

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远的抛弃我了么?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须要连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么?你为甚么不早些告诉我是要飞去呢?直到如今我还是不信你真的是飞了,我还是在这儿天天盼着你回来陪我呢,你快点将未了的事情办一下,来同我一同去到云外去优游去罢,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逍遥,忘记了闺中还有我等着呢!这不是做梦么?生龙活虎似的你倒先我而去,留着一个病恹恹的我单独与这满是荆棘的前途来奋斗。

志摩,这不是太惨了么?我还留恋些甚么?可是回头看看我那苍苍白发的老娘,我不由一阵阵只是心酸,也不敢再羡你的清闲爱你的优游了,我再哪有这勇气,去看她这个垂死的人而与你双双飞进这云天里去围绕着灿烂的明星跳跃,忘却人间有忧愁有痛苦像只没有牵挂的梅花鸟。

这类的清福怕我还没有缘去享受!我知道我在尘世间的罪还未满,尚有许多的痛苦与罪孽还等着我去忍受呢。

我现在惟一的希望是你倘能在一个深沉的黑夜里,静静凄凄地放轻了脚步走到我的枕边给我些无声的私语让我在梦魂中知道你!我的大大是回家来探望你那忘不了你的爱来了,那时间,我决不张惶!你不要慌,没人会来惊扰我们的。

多少你总得让我再见一见你那可爱的脸我才有勇气往下过这寂寞的岁月。

你来罢,摩!我在等着你呢。

事到如今我一点也不怨,怨谁好?恨谁好?你我五年的相聚只是幻影,不怪你忍心去,只怪我无福留,我是太薄命了,十年来受尽千般的精神痛苦,万样的心灵摧残,直将我这颗心打得破碎得不可收拾,今天才真变了死灰的了,也再不会发出怎样的光彩了。

好在人生的刺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过了。

现在又受到了人生最可怕的死别。

不死也不免是朵憔悴的花瓣再见不着阳光晒也不见甘露漫了。

从此我再不能知道世间有我的笑声了。

经过了许多的波折与艰难才达到了结合的日子,你我那时快乐直忘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忘记了世界上有忧愁二字,快活的日子过得与飞一般快,谁知道不久我们又走进忧城。

病魔不断地来缠着我。

它带着一切的烦恼,许多的痛苦,那时间我身体上受到了不可言语的沉痛,你精神上也无端的沉入忧闷。

我知道你见我病身呻吟,转侧床第,你心坎里有说不出的怜惜,满肠中有无限的伤感。

你曾慰我,我却无从使你再有安逸的日子。

摩,你为我荒废了你的诗意,失却了你的文兴,受着一般人的笑骂,我也只是在旁默然自恨,再没有法子使你像从前的欢笑。

谁知你不顾一切的还是成天的安慰我,叫我不要因为生些病就看得前途只是黑暗,有你永远在我身边不要再怕一切无谓的闲论。

我就听着你静心平气的养,只盼着天可怜我们几年的奋斗,给我们一个安逸的将来。

谁知道如今一切都是幻影,我们的梦再也不能实现了,早知有今日何必当初你用尽心血地将我抚养呢?让我前年病死了,不是痛快得多么?你常说天无绝人之路,守着好了,哪知天竟绝人如此,哪里还有我平坦走着的道儿?这不是命么?还说甚么?摩,不是我到今天还在怨你,你爱我,你不该轻身,我为你坐飞机吵闹不知几次,你还是忘了我的一切的叮咛,瞒着我独自地飞上天去了。

完了,完了,从此我再也听不到你那叽咕小语了,我心里的悲痛你知道么?我的破碎的心留着你来补呢,你知道么?唉,你的灵魂也有时归来见我么?那天晚上我在朦胧中见着你往我身边跑,只是那一霎眼的就不见了,等我跳着、叫着你,也再不见一些模糊的影子了。

咳,你叫我从此怎样度此孤单的日月呢?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响,苍天如何给我这样惨酷的刑罚呢!从此我再不信有天道,有人心,我恨这世界,我恨天,恨地,我一切都恨。

我恨他们为甚么抢了我的你去,生生的将我们两颗碰在一起的心离了开去,从此叫我无处去摸我那一半热血未干的心。

你看,我这一半还是不断地流着鲜红的血,流得满身只成了个血人。

这伤痕除了那一半的心血来补,还有甚么法子不叫她不滴滴的直流呢?痛死了有谁知道?终有一天流完了血自己就枯萎了。

若是有时候你清风一阵的吹回来见着我成天为你滴血的一颗心,不知道又要如何的怜惜如何的张惶呢。

我知道你又看着两个小猫似眼珠儿乱叫乱叫着。

我希望你叫高声些,让我好听得见,你知道我现在只是一阵阵糊涂,有时人家大声地叫着我,我还是东张西...

徐志摩为陆小曼朗诵的诗《轻轻的我来了》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关系

即成的结果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

徐志摩1921年在英国学习时碰到当时正在欧洲游学的林徽因父女。

与林长民成为忘年之交,以兄弟相称,并被林徽因的才气及美貌倾倒。

徐志摩便萌生了与妻子张幼仪离婚的念头。

林父不愿让女儿同当第三者,所以带林徽因不告而别。

而且当时林徽因才16岁。

回国后的徽因不久就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订婚,并决定一起出国学建筑学。

从此中国诞生了两位建筑学家。

独自在外的徐志摩相思成灾,所以不久也回国打算与徽因继续前缘,但未能如愿。

而且已经与张幼仪离婚。

抑郁之际,与陆小曼交往甚欢,两人春心大动。

此时的小曼是王赓的妻子。

(王赓也相当有才华。

毕业于西点军校,与美国总统埃森豪维尔是同学)徐陆两人冲破家庭礼教,世俗舆论的重重阻挠,终于结合。

但婚后的生活远不是徐志摩所想的那样幸福

他反而为了小曼无尽无休的挥霍生活四处奔波。

他俩结婚后,徐在没有创作出值得称道的诗作。

林徽因与徐志摩应该算是精神上的恋爱。

不过这个谁也说不清。

徐林二人在英国时,徐志摩记的日记被林徽因收藏,且日记一直没有公布于众,并在林死后被其后人烧毁。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

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

不料,夫妇俩一见面就吵架。

其中缘由较为复杂,据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

”徐志摩一怒之下,负气出走。

18日,徐志摩乘早车到南京,住在何竞武家。

徐志摩本来打算乘张学良的福特式飞机回北京,临行前,张学良通知他因事改期。

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才于第二天,即1931年11月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北京。

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

”但最终他还是走了。

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都刚届36岁,无一生还。

时年陆小曼29岁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

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思念之情,我们还可以从她在徐志摩死后的几篇文章中看到。

在徐志摩死后一个多月,陆小曼写了《哭摩》,...

金岳霖.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他们到底都是什么关系?...

讲他们的事情之前,请认识到,那个时代,流行反传统,追求“个性”等西方价值观。

1、林徽因是才貌双全的女子,被誉为“人间四月天”。

(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 馒头会引发血案,美女引发风波就理所当然了。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去欧洲游历,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

2、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绕不过去的大诗人,《再别康桥》等代表作你肯定听过。

3、两人认识的时候,徐志摩已经有了老婆张幼仪,而且是一个两岁孩子父亲

但,才子当然要风流,他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再见更钟情,于是抛妻弃子(后来离了婚)去追求“真爱”。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

当时文青异常吃香,偏偏林徽因就是不接受徐志摩,估计她是很理性的人,知道爱情不是一切。

于是最后选了老实稳重的梁思成。

据说,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好动人的答案,赞一个。

) 据说,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 4、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

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类似传说中的风尘三侠。

)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 PS: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1962年,在林徽因病逝七年之后,梁思成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程应铨前妻)。

5、“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苦恋无果的徐志摩,流连于交际场所伤春悲秋,颇有宋朝柳三变的风采。

他的“忧郁气质”倾倒了无数文学爱好者,其中有个人妻陆小曼。

6、陆小曼(1903年-1965年),也是个美女,胡适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十九岁就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但与丈夫感情淡漠,于是喜欢跑到外面。

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什么叫送羊入虎口?这就是了。

于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

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7、后来,有一次,陆小曼在众人面前,受到王赓的辱骂,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

最终于1925年与王赓离婚。

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成为徐志摩的第二任老婆。

8、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可惜那是童话。

徐、陆婚后,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徐志摩同时到三所大学任教,疲于奔命,课余还得赶写诗文赚稿费。

而沉溺于跳舞、打牌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PS: 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饱受批评和指责。

她不再出去交际。

传说她跟徐志摩的感情是深厚的,但”到1938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自述)。

尽管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却一直不离不弃二十多年。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3岁。

“徐志摩”给“陆小曼”写的第一首诗和最后一首诗分别是什么?

最后一首诗:《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第一首诗:你背离的 不是我 是相守多年的爱情 我失去的 不是爱情 是朝夕相处的你! 我与爱情相依 心如灰蒙蒙的天下着雨 你的苦衷 我找不到谜底。

不想失去 却不能将缚住你的绳索剥离 我无语 七月的雨季 像孩童一样哭泣。

我不忍离去,赶坐了回程的飞机。

……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1]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校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1923年春,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的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

1928年3月,创办《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陆小曼:陆小曼(1903年-1965年),又叫陆眉,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为书香门第。

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曾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等,在其中担任中外人员的口语翻译。

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2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

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且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3岁。

[1]...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词的完整意思

《再别康桥》赏析徐志摩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侯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一: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徐志摩家中富裕。

其父徐深如办有酱厂,钱庄,绸庄,灯泡厂,在上海,杭州有投资,是沪杭铁路的股东之一,硖石镇商会会长,且徐志摩是家中独子,深受长辈喜爱。

家庭对他有影响,他活泼好动,喜欢交友。

再者,他的婚姻对他也有影响。

1915年,他在北大读预科(当时先读3年预科,再读5年本科)时,认识了张幼仪,她端庄,善自理,会理财。

有人把她比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当然,王熙凤的品质大大不如张幼仪。

不仅如此,张家更有钱,所以徐家很高兴找到这个媳妇。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的婚姻,一为政治,二为经济。

而徐父是商人,自然很喜欢,更重要的是,张幼仪的大哥张家敖是中国银行总裁,徐志摩知道而且认识张家敖。

以前读书时,张家敖曾视察过徐志摩就读的中学,知道徐志摩的语文好,作文写得好,所以同意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事。

二哥张学励,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名的哲学家,民社党主席。

张学励介绍徐志摩认识了梁启超,梁启超深爱徐志摩这个弟子劝他出国深造。

于是1918年8月,徐志摩赴美留学,同行有汪精卫。

他先到克拉克大学学历史,一年后取得学士学位

1919年9月份,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政治经济学,一年后获硕士学位。

1920年7月份,徐志摩不想读了,到英国剑桥大学找罗素(一位自然哲学家,被徐志摩称为英国的"梁启超"),但两人失之交臂了。

因为罗素因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遭"解聘",而来中国教书,徐志摩却赴英国找他,未果。

当然,后来两人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徐志摩的爱情观深受罗素影响。

进不了剑桥,只有在伦敦大学读政治经济博士,认识了陈西滢,张世昭,林长民(林徽因之父,北洋军阀司总长)。

经林长民介绍认识剑桥大学教授迪根生,由此进入剑桥大学,当时叫康桥大学,这样就与康桥发生了联系。

一 确立志向: 彩虹似的梦。

因为徐志摩想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他认为德国人太蠢,干事机械;法国人太阴,干事过分;南欧人太乱,头脑混乱;美国人浅薄,文化历史不长。

所以比较像样的是英国。

他曾说过"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机械;时保守的,但不顽固"。

所以他认为在英国实施民主政治的条件,远在大喊大叫的美国人之上。

所以在他心目中就要树立一个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因此在他的一篇散文《吸烟与文化之辩》中,他说过:"我眼是康桥叫我睁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振动的。

"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之大。

客观上看,英国的民主是自由的,他非常羡慕,主管上看,他有个追求:爱、美、自由。

同时他最好的朋友胡适也说过"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自由",英国正好符合主客观要求。

二 步入诗坛。

徐志摩当时留学是想当类似美国国务卿的政治家,后来弃政从文是受到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影响,也包括当时一些作家,作品的影响。

同时由于他喜欢结交上流人物,其中曼殊斐尔对他的影响最大。

一天晚上11点钟,徐志摩去拜访曼殊斐尔,虽然只有20分钟,但连任谈得十分投机。

曼殊斐尔的美给他极大的吸引力,对她的话言听计从,徐志摩说过"这20分钟是不逝的20分钟",可见给他的印象很深。

他曾说过她的美是完全的美,是纯粹的美,是可感不可知的美,是不可分析的美,是自然界的杰作。

所以曼殊斐尔说:"徐志摩,你将来最好去搞文学,最好不要搞政治。

"这对徐志摩触动很大,也是徐志摩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离婚与失恋的影响。

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16岁的林徽因,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所以徐志摩去追求她,但他是结过婚的。

追求时当然遇到阻力,林徽因说:"我是少女,你是有妇之夫,你得先离婚。

"徐志摩听后觉得很有希望,于是与1922年赴柏林找张幼仪离婚。

因为浪漫的他认为林徽因是爱、美、自由的化身,虽然张幼仪很好,但是没有浪漫气质。

他说:"我要当中国第一个离婚男人"。

通过很多朋友做张幼仪的工作,最后张幼仪同意了,之后两人关系更好,一礼拜一封信。

离婚后他立刻回到了英国,却发现林徽因已经到美国学建筑学。

可能林徽因的父亲认为徐志摩当女婿不适合

此刻,老婆没了,恋人没了。

两脚踏空,心悲凉,用诗抒怀,《春》中写到他看到别人在草丛中恋爱,自己很眼红,感觉自己很孤独。

所以开始步入诗坛。

三 迷恋自然。

剑桥大学很美,古典建筑群,蓝天碧海,鸟语花香,田野里点缀着农舍,一条康河贯穿其中。

若分析《再别康桥》,必须读《我所知道的康桥》,介绍了他每天的生活——划船,看闲书。

这便是他的留学生活,但他不后悔,他说,他读了三本书:自然书,人生书,社会书.康桥也在其生命中之深1922年回国后,他写了第一首与...

徐志摩的诗

徐志摩的诗歌共有四本,即《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

以往论及徐志摩的诗歌,多半是仅对其艺术技巧作部分肯定,而对其内容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实际上,徐志摩诗歌的内容也很有细加分辨的价值,不少诗的思想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譬如: 干什么来了?/这"大无畏"的精神?/算是好男子不怕死?--/为一个人的荒唐,/为几元钱的奖赏, 闯进了魔鬼的圈子,/供献了身体,/在乌龙山下变粪?/《俘虏颂》 诗中嘲笑、讽刺那没有头脑、糊里糊涂替主子卖命送死的俘虏,锋芒实指那些不顾人民死活,一味用士兵的躯体和生命去争夺自己的地盘,谋取私利的各地军阀,反内战的立意显而易见。

《大帅》一诗,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在前边儿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多少也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愤恨。

徐志摩先后留学过美国和英国。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繁华的物质生活,上流阶层富有闲散的生活景况,英国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都给年轻的徐志摩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理想的狂热触发了他创作的欲望,"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

以后,他在《诗刊弁言》中阐述对诗的认识时说,"我们信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我们信我们这民族时期的精神解放和精神革命没有一部象样的诗式的表现是不完全的。

"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希求,同时受国内"五四"爱国运动浪潮的激荡,他满怀英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挥一挥衣袖",悄悄地告别使他深深眷恋的康桥,欣然登程返回祖国

对于徐志摩的思想核心,似有必要剖析一下。

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这并不高深,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得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

我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在各个人自觉的意识与自觉的努力中涵有真纯德谟克拉西的精神;我要求每一朵花实现它可能的色香," 不难看出,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个人主义。

"徐氏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们的性灵。

他的理想是个人的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

(对爱、自由的追求和美的享受都包括在内)。

" 据此,我们也有理由断言:徐志摩的人道主义也是资产阶级的。

注脚就是他的"宣言"。

"五四"之后的中国,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流派的文学社团大量产生,一方面是广大人民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景况十分悲惨。

严酷的现实与诗人那玫瑰色的理想世界形成了尖锐的对峙。

他失望、忧愤、痛心疾首。

《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见《志摩的诗》)等一些作品就深切地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

他清楚地看到: "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 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化活该!"/《叫化活该》 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民众,目睹人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诗人精神感到十分压抑、愤懑。

他要呐喊,要开放他的"宽阔的粗暴的嗓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要鼓励读者"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

由于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随之而来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别强烈。

这使得徐志摩在直面人生,用"半干的墨水"移情寄慨时,总是同情多于批判,伤感多于愤怒,忧叹多于呐喊,颓唐多于昂奋,诗稿多呈"残破的花样"。

在他眼里,"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

"绝望、残毁、荒唐、沉沦、惆怅、凄冷、徘徊、破碎这些字眼大量出现于他的笔下。

他伤心"希望,不曾站稳,又毁了";他诅咒"谁敢说人生有自由,星光在天外冷眼瞅,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他忽而高呼,要用"自剖的一把钢刀","劈去生活的余渣,为要生命的精华",忽而又流露出厌世遁世的情绪,宣扬"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都将"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散见于徐志摩诗集里的这些"残破的花样",反映了诗人头脑中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

对处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的祖国和民众,他怀有怜悯心。

" 除去这些政治诗,徐志摩还有一些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抒情短章,如《沙扬娜拉》、《车眺》、《再别康桥》。

这部分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清雅秀丽,意境幽谧恬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请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 寥寥四句...

徐志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关系?

徐志摩与林徽因。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

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

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

与林徽因 徐志摩在伦敦时,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

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

张幼仪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

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

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

下午作画、写信、会客。

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

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

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

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的挥霍。

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

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在欢场里的无度的花销。

徐志摩婚后对陆小曼的评价,,记得是很经典一句话。

陆小曼过惯了奢华的生活,也喜欢出入社交场合。

徐志摩一个大学教授,自然是供不起她的花费,只好尽量多给报社写稿以补贴家用。

不过徐志摩还是很爱陆小曼的,《爱眉小札》里面那些情意绵绵的信便是明证。

另外有一个男的,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反正是个有钱人。

他一直掏钱供陆小曼花费,两个人一起吸大烟什么的。

不管陆小曼处于何种境地,他也一直待她是极好的。

后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身亡,陆小曼是十分悲痛的,她和徐志摩两人是相爱的,但两人实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陆小曼不像林徽因那样喜爱学术,徐志摩也不喜欢花天酒地。

这样的两个人,婚后自然也讲不上幸福。

...

徐志摩,陆小曼,林徽因三者复杂关系?

林徽因为什么拒绝徐志摩? 林徽因拒绝了徐志摩的追求,源于她的性格类型 年仅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在英国期间,和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相识,此时,徐志摩已婚,有一个两岁的孩子。

徐志摩和林徽因有非常亲密的交往,渐渐地,徐志摩被林徽因吸引,他给林徽因写了一首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当徐志摩向林徽因求爱的时刻,林徽因拒绝了他,她认为徐志摩不该为了自己的个人意愿,而抛弃自己的婚姻,因为自己,而伤害了徐妻原配张幼仪。

林徽因对徐志摩说自己绝不能当“第三者”,不能破坏徐志摩的婚姻,而且,林徽因主动劝徐志摩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不要出轨背叛自己的婚姻。

不仅如此,林徽因跟随父亲离开英国,和徐志摩不辞而别。

徐志摩自我评价是:“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

” 他的朋友蔡元培,这样评价徐志摩:“谈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经都是诗,诗的意境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 对徐志摩性格描绘最透彻的是梁实秋,他记述到:“我曾和他下过围棋,落子飞快,但是隐隐然,颇有章法。

下了三五十着,我感觉到他的压力,他立即推枰而起,拱手一笑,略不计较胜负。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潇洒的人。

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

他划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

他偶尔也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

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

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他也偶涉花丛,但是心中无妓。

他也进过轮盘赌局,但是从不长久坐定下注。

” 陆小曼为何接纳了徐志摩?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武进人。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在这个婚姻中,陆小曼完全是被动的。

她和丈夫之间的性格迥然不同,兴趣爱好也截然相反。

结婚半年后,两个人的感情就陷入了绝境。

这时,她认识了徐志摩。

徐志摩是王赓的好朋友,经常出入王家,慢慢地和陆小曼交往密切起来,旅游,打牌,听戏,绘画,徐志摩是诗人,而陆小曼是画家,彼此间心灵相通,徐志摩对陆小曼说:“我的诗魂的滋养全得靠你,你得抱着我的诗魂像母亲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怕冻,有你的爱他就有命!”陆小曼成了徐志摩的诗歌灵感的源泉,他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诗都源于和陆小曼的交往,比如《花的快乐处》、《春的投生》、《一块晦色的路碑》、《翡冷翠的一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