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代化妆诗词



关于古代宫廷美人化妆的诗词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沈吟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

关于古代宫廷美人化妆的诗词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沈吟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唐温庭筠。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描写了女子化妆的全过程...

描写古代女子化妆的诗句有哪些?

1.《八宝装/八宝妆》年代:宋 作者: 张先锦屏罗幌初睡起。

花阴转、重门闭。

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

此时无限伤春意。

凭谁诉、厌厌地。

这浅情薄幸,千山万水,也须来里。

2.《点绛唇·妆席相逢》年代:宋 作者: 晏几道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意中曾许,欲共吹花去。

长爱荷香,柳色殷桥路。

留人住,淡烟微雨,好个双栖处。

3.《忆帝京·薄妆小靥闲情素》年代:宋 作者: 黄庭坚薄妆小靥闲情素。

抱著琵琶凝伫。

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

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

万里嫁、乌孙公主。

易水、明妃不渡。

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

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

4.《西子妆慢/西子妆》年代:宋 作者: 吴文英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

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

垂杨漫舞。

总不解、将春系住。

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

欢盟误。

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

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

玄都秀句。

记前度、刘郎曾赋。

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

5.《浣溪沙》年代:宋 作者: 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关于古代宫廷美人化妆的诗词

苏轼《江城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曹操《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杜甫《新婚别》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唐·徐凝 宫中曲二首披香侍宴插山花,厌著龙绡著越纱。

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唐·徐凝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

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李白《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清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木兰辞》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温庭筠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铗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嗫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

...

形容古代女子妆容的词语

展开全部 形容古代女子化妆的词语形容古代女子化妆的词语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形容古代妆容的成语浓妆淡抹,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倾国倾城 花容月貌 温婉贤淑 风华绝代 不盈一握 千娇百媚 仪态万千 豆蔻年华 天生丽质 如花似玉 国色天香 出水芙蓉 婀娜多姿 出尘脱俗 娉婷妩媚 红颜娇女 吹弹即破 白壁无暇 美艳绝伦 美玉无暇 楚楚动人 楚楚可人 淡如菊花 娇艳如花 至真至纯 尽善尽美 美若天仙 貌若天仙 温润如玉 人见人爱 清纯如水 亭亭玉立 端庄贤淑形容女人妆容的词语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袅娜 回眸一笑百媚生端庄优雅 大家闺秀 妩媚 丽人优雅大方 婀娜多姿 矜持 佳丽秀外慧中 慧质兰心 柔美 婉丽清新单纯 面若桃花 娉婷 婉顺天生丽质 如琬似花 娇柔 可爱宛如天仙 仙女下凡 温柔 体贴气质非凡 秀而不媚 贤惠 贤慧形容人的妆容的成语妆淡抹,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倾国倾城 花容月貌 温婉贤淑 风华绝代 不盈一握 千娇百媚 仪态万千 豆蔻年华 天生丽质 如花似玉 国色天香 出水芙蓉 婀娜多姿 出尘脱俗 娉婷妩媚 红颜娇女 吹弹即破 白壁无暇 美艳绝伦 美玉无暇 楚楚动人 楚楚可人 淡如菊花 娇艳如花 至真至纯 尽善尽美 美若天仙 貌若天仙形容女人淡妆的词语浓妆淡抹 [nóng zhuāng dàn mò] 生词本基本释义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

参见“淡妆浓抹”。

百科释义浓妆淡抹指浓淡适宜,颜色很好看(多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华丽的衣着)。

妆:化妆。

形容古代女子妆容的词语一表人才、姹紫嫣红、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眉清目秀、花枝招展、衣冠楚楚、珠光宝气、尽善尽美、温文尔雅、文过饰非、钟灵毓秀、秀外慧中、沉鱼落雁、天生丽质、小鸟依人、花容月貌、窈窕淑女、婀娜多姿、才子佳人、秀色可餐、闭月羞花、绝代佳人、冰雪聪明、金枝玉叶、国色天香、冰清玉洁、楚楚动人、倾国倾城、绰约多姿形容化妆老师的词语搽脂抹粉 指化妆打扮。

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出处:明·孙仁儒《东郭记·妾妇之道》:“喜值青年,全然未须,何妨巾帼罗儒,搽脂抹粉媚如狐。

” 淡扫蛾眉 轻淡地画眉。

指妇女淡雅的化妆。

出处:唐·张祜《集灵台》诗之二:“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 淡妆浓抹 妆:化妆;抹:抹粉。

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

出处: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蝶粉蜂黄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出处: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 粉面油头 脸上扑粉,头上抹油。

形容女子的化妆。

出处:元·钟嗣成《骂玉郎过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齿明眸,粉面油头,点花牌,行酒令。

”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出处:臧懋循《元曲选后序》:“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

”形容女子妆容艳丽的词语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襛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曹植《洛神赋》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陌上桑》风为裳,水为佩――李贺《苏小小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 《丽人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李清照《永遇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祙――李白《玉阶怨》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李清照《点绛唇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李清照《菩萨蛮》“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李商隐《蝶》增补: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

古代化妆品的名称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

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

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

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

”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

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

”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

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

”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

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

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

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

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

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

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

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还有一种是...

古代的化妆品?

有化妆品一 眉唇化妆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

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

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

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

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

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二 眼圈化妆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

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

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

...

古代女子有哪些化妆品用?

古代美女化妆法则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

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

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

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

”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

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

”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

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

”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

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

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

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

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

”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

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

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

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