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庭院幽深的古诗词



描写庭院的古诗词有哪些?1、《春六十韵》 唐 元稹 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但赏欢无极,那知恨亦充。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2、《浪淘沙》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

描写庭院的古诗词有哪些?

1、《春六十韵》 唐 元稹 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

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

但赏欢无极,那知恨亦充。

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

2、《浪淘沙》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3、《虞美人》宋 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4、《浣溪沙》宋 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5、《踏莎行慢 》宋 欧阳修 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

难成暮雨,更朝云散。

凉劲残叶乱。

新月照、澄波浅。

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

强来就枕,灯残漏永,合相思眼。

分明梦见如花面。

依前是、旧庭院。

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

渐向晓,脉然睡觉如天远。

古诗词如何形容美丽宁静的庭院

1、沉沉庭院莺吟弄,日暖烟和春气重。

——欧阳修2、绿荫庭院燕莺啼。

——元好问3、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晏几道4、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

——晏几道5、永日绿阴庭院静,最怜紫燕翩翩。

——程文海6、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

中国有关“庭院”的古诗词

朝归书寄元八 【唐】白居易 进入阁前拜,退就廊下餐。

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

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

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山

独眠仍独坐,开衿当风前。

禅僧与诗客,次第来相看。

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

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

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

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

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唐】白居易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春六十韵 【唐】元稹 ... 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

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

但赏欢无极,那知恨亦充。

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

浪淘沙 【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虞美人 【宋】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念奴娇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浣溪沙 【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水龙吟 【宋】陆游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

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

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

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昭君怨 【宋】陆游 昼永蝉声庭院,人倦懒摇团扇。

小景写潇湘,自生凉。

帘外蹴花双燕,帘下有人同见。

宝篆拆官黄,炷熏香。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慢 【宋】欧阳修 独自上孤舟,倚危樯目断。

难成暮雨,更朝云散。

凉劲残叶乱。

新月照、澄波浅。

今夜里,厌厌离绪难销遣。

强来就枕,灯残漏永,合相思眼。

分明梦见如花面。

依前是、旧庭院。

新月照,罗幕挂,珠帘卷。

渐向晓,脉然睡觉如天远。

临江仙 【宋】柳永 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

绮窗外,秋声败叶狂飘。

心摇。

奈寒漏永,孤帏悄,泪烛空烧。

无端处,是绣衾鸳枕,闲过清宵。

萧条。

牵情系恨,争向年少偏饶。

觉新来、憔悴旧日风标。

魂消。

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

还经岁,问怎生禁得,如许无聊。

鹊桥仙 【宋】戴复古 新荷池沼,绿槐庭院,檐外雨声初断。

喧喧两部乱蛙鸣,怎得似、啼莺睍睆。

风光流转,客游汗漫,莫问鬓丝长短。

即时杯酒醉时歌,算省得、闲愁一半。

丑奴儿慢/采桑子慢 【宋】潘汾 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对浓绿阴中庭院,燕语莺啼。

数点新荷翠钿,轻泛水平池。

一帘风絮,才晴又雨,梅子黄时。

忍记那回,玉人娇困,初试单衣。

共携手、红窗描绣,画扇题诗。

怎有如今,半床明月两天涯。

章台何处,应是为我,蹙损双眉。

八归 【宋】姜夔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描写女子持家待守男子归来的幸福生活诗词,古诗词,很唯美的,再求...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体裁:【词】 类别:【】 庭院深深深几许,[1] 杨柳堆烟,[2]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3] 楼高不见章台路。

[4]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5] 【注释】 [1]几许:多少。

[2]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3]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4]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5]乱红:落花。

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

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

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

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集评】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 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 仅送春也。

或见《阳春集》。

李易安定为六一词

易安云: “此词余极爱之。

”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 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 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 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 、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

“杨柳堆烟 ”,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

着一“ 堆 ”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 ,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 ”。

“ 无重数”,即无数重。

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

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

见花落泪 ,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 ,有情之人 、无情...

描写“小院”的诗句有哪些?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出处:唐?卢照邻《三月曲水宴得尊字》正对着房门,有一条幽深、静穆的小道,两边杜若等花草繁茂,芬芳四溢,令人留恋。

曲径通幽,离居室不远处又是美丽迷人的桃花源。

诗人借用两个典故,状难写之景于目前,把那种绚烂多彩、让人陶醉的景色,宛如一幅画卷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出处:唐?王勃《仲春郊外》大雨刚刚过去,天空格外晴朗,万物清新。

座落在翠绿丛中的庭院,更加整洁、明亮,一尘不染,更听不见喧哗嘈杂之声。

恬静、幽深的环境,如世外桃源,流露出诗人对浑浊现实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爱慕之情。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出处:唐?王维《桃源行》松林中的房屋,静静地沐浴着明月的清辉。

太阳拨云而出,鸡犬在晨曦中喧闹。

诗人用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悠然。

狭径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赬鳞动荷柄出处: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弯曲的园中小径旁,春花即将凋尽,空荡荡的庭院里,已被我用竹帚打扫得干干净净。

翡翠鸟在兰花上欢啼嬉戏,金鲤鱼在池中荷花边翻腾游动。

诗句充分表现出春夏交替时期的景致,精巧细腻,生动活泼。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出处:唐?杜甫《堂成》草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

从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

草堂修在桤林深处,桤林茂密透不进强烈的阳光,仿佛漠漠轻烟笼罩着,连风吹叶子,露水滴树梢都能听到。

草堂的落成,使乌鸦带领小鸟翔集,让燕子也来筑巢。

月高鸡犬静,门掩向寒塘。

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出处:唐?耿湋《夜寻卢处士》夜空晴朗,浩月当空,四周万籁俱寂,紧闭的屋门对着寒冷的池塘。

苍翠的竹林掩映着茅舍,秋风吹得庭院中的石床冰冷。

诗句渲染了卢处士庭院的幽雅、宁静和略带寒凉的气氛,为抒发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对才智之士无用武之地的怨恨做了铺垫。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出处:唐?戎昱《长安秋夕》时世混浊,家中无人来寻访,院门紧紧地关闭着,院落之中野草丛生。

满院秋草丛生曲折暗示主人不愿料理庭院的心境。

诗句充分反映出了主人公孤单、寂寞和宦途受挫后的惆怅。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出处:唐?白居易《司马宅》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宽广的庭院中,几乎青苔铺地,桃花都不见了,菜花正在开放。

种桃的道士去哪里了?前度看花的刘郎现在又回来了

比喻方法寓示了作者的政敌或死或失势,而作者以不屈的形象再度回到朝廷上。

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时歌舞楼。

四十年来车马绝,古槐深巷暮蝉愁。

出处:唐?张籍《法雄寺东楼》昔日名将郭子仪去世已多时,他住过的宅院四十年后化作了寺庙。

内中歌台舞榭尚存,但已是古槐幽深、车马断绝,人烟稀少了。

在茫茫的暮色中不时传来哀伤的蝉鸣。

诗人落笔于郭子仪的旧宅悲凉景色,抒发了对平叛复国名将的无限敬仰之情。

...蒹葭凄凄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级 12-14 12:51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25235)江苏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

写 秋天的诗句古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写秋天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

这句诗描写前日洞庭之景色,意思翻译为: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描写秋天的诗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出自《酬刘柴桑》,由陶渊明创作。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的树叶时,方才慨然叹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描写秋天的诗句“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出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由陶渊明创作。

“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觉。

“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

... 描写秋天的诗句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描写秋天的诗句,描写秋雨的句子,有关于秋天的唐诗,哪些诗歌描写秋天的水,怎么描写秋天的山,描写秋季风景的诗歌总结。

描写秋天的古诗精选。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出自《燕歌行》,由曹丕创作。

这句诗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出自《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女子在天气转凉的初秋月夜衣着单薄、深夜独自弹琴,表现她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出自《子夜秋歌》,由李白创作。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描写秋天的诗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出自《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该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铸造了一种清凉的意境。

体现出诗人当时处于处于官场失意之中,过着流浪的生活。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描写秋天的诗句“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出自《秋登兰山寄张五》。

这句诗描述了,接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登高》,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描写秋天的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出自《秋夕》,由杜牧创作。

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描写秋天的词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中秋月》,由苏轼创作。

这篇作品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出自《中秋月》,由白居易创作。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描写秋天的名句“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出自《苏幕遮》,由范仲淹创作。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渔家傲》,由范仲淹创作。

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描写秋天的诗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出自《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由陆游创作。

秋天,作者来到边城,凭高远望,浮想到了长安南山之景。

...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描写秋天的诗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出自《秋月》,由程颢创作。

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出自《秋风引》,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刘禹锡)描写秋天的诗句“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秋词》,由刘禹锡创作。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描写秋天的诗句“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出自《秋雨中赠元九》,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

古诗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下一句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

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

三迭“深”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

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

“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

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

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

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

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

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

“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 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 “无重数”。

“无重数”,即无数重。

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

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

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 ‘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

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唯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

尤其是结句,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

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