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菩萨蛮古诗词



温庭筠《菩萨蛮》诗歌鉴赏展开全部 神情毕现 精妙绝伦 ——说温庭筠的《菩萨蛮》 蔡厚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在

温庭筠《菩萨蛮》诗歌鉴赏

展开全部 神情毕现 精妙绝伦 ——说温庭筠的《菩萨蛮》 蔡厚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中国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为第一位专业词人。

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名压倒了诗名,而且由于中国词史上的词别集是从他的《金荃集》开始的。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七十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它大都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但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綯丞相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据《乐府纪闻》为二十首,现存十五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李忱,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以致终生不被重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

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

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

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

另一解认为指眉。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

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

"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

我师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

他在1962年给我的信中说:"小山重叠"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上闪动着的光彩。

这自可备一说。

但根据词的上下文义细细推断,似仍以作眉毛为好。

因为首句说眉上的颜色褪了,次句说头发蓬蓬松松地快垂到腮边了,三、四两句才接着说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画眉和梳妆。

这样前后呼应,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

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

它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

末两句写她穿上新贴图样的绣花丝绸短袄,袄子上盘着一对对金色的鹧鸪。

这双双对对的鹧鸪,勾起她无限的情思。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

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

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

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这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

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

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

第四句末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

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话说回来,这首词艺术技巧固然很高,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

特别是温庭筠词大都写这类题材,浓墨重彩,看多了未免使人腻味。

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把此词比作屈原《离骚》中的"修吾初服"之意,自然是拟于不伦,但另有人把它斥为黄色作品,我看也未免过分。

清人刘熙灾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

"说得相当中肯的。

我以为,通过对温庭筠词艺术技巧的探讨,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价值的。

===========================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

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

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

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

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

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

“残梦”,正点题内“晓”字...

菩萨蛮古诗。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题解] 1929年2月10日,红军在大柏地大败尾随的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1933年,粉碎“第四次围剿”后行军途经大柏地时写下此词。

注释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六十里。

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由井冈山向赣南进军。

二月十日(正值春节)至十一日,在大柏地击败尾追的国民党赣军刘士毅部,歼敌近两个团,俘敌团长以下八百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

这是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这首词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过大柏地时所作,当时他已被调离军事领导职务,专任政府工作。

〔彩练〕彩色的丝绸,比喻虹。

〔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词《菩萨蛮》:“雨后却斜阳”。

〔洞〕射穿。

...

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意境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⑨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谁知道《菩萨蛮》这首古诗的诗句作者是】作业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④.注释 注释 [注释] ①造口:江西皂口镇,在万安县西南六十里.②郁孤台:在赣州西南田螺岭上,为风景名胜.③长安:汉、唐旧都,后代指京都.④闻鹧鸪:汉代杨孚《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词人用它来嘲讽南宋小朝廷不想恢复北方.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辛弃疾全带拼音古诗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浣溪沙 宋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的古诗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词释义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 流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

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诗今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

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

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

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

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急急急

⑨鹧鸪(zhè gū):鸟名;为汉唐故都:古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山深闻鹧鸪⑨。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啼声凄苦。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可惜。

⑥无数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中间多少行人泪。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

⑦毕竟东流去,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

⑤可怜?西北望长安④,可怜⑤无数山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⑦。

江晚正愁余⑧。

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温庭筠《菩萨蛮》诗歌鉴赏

神情毕现 精妙绝伦 ——说温庭筠的《菩萨蛮》 蔡厚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在中国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为第一位专业词人。

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名压倒了诗名,而且由于中国词史上的词别集是从他的《金荃集》开始的。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七十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它大都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但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綯丞相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据《乐府纪闻》为二十首,现存十五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李忱,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以致终生不被重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

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

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

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

另一解认为指眉。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

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

"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

我师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

他在1962年给我的信中说:"小山重叠"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上闪动着的光彩。

这自可备一说。

但根据词的上下文义细细推断,似仍以作眉毛为好。

因为首句说眉上的颜色褪了,次句说头发蓬蓬松松地快垂到腮边了,三、四两句才接着说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画眉和梳妆。

这样前后呼应,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

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

它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

末两句写她穿上新贴图样的绣花丝绸短袄,袄子上盘着一对对金色的鹧鸪。

这双双对对的鹧鸪,勾起她无限的情思。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

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

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

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这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

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

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

第四句末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

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话说回来,这首词艺术技巧固然很高,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

特别是温庭筠词大都写这类题材,浓墨重彩,看多了未免使人腻味。

清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把此词比作屈原《离骚》中的"修吾初服"之意,自然是拟于不伦,但另有人把它斥为黄色作品,我看也未免过分。

清人刘熙灾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

"说得相当中肯的。

我以为,通过对温庭筠词艺术技巧的探讨,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价值的。

===========================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

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

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

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

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

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

“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