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坐着赏景得诗词



淋在雨中看花赏景等心上人的诗词 亭台楼阁诗四首 滕王阁[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淋在雨中看花赏景等心上人的诗词

亭台楼阁诗四首 滕王阁[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望海楼[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

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

颔联写近景——长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

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白帆,一边吟出这句诗。

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

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

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登拟岘台[宋]陆游 层台飘渺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首联点题,拈出拟视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

“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

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字。

城、、、艳、、依出,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盐、、见得矮小局促。

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

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

”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

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

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

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

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

颈联写景。

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放翁这两句诗,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

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

同样是拟拟台风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拟、、视、、、望祥符观》中,却现...

“亭台楼阁”的古诗或诗词 加鉴赏

亭台楼阁诗四首 滕王阁[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望海楼[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

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

颔联写近景——长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

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白帆,一边吟出这句诗。

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

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

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登拟岘台[宋]陆游 层台飘渺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首联点题,拈出拟视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

“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

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字。

城、、、艳、、依出,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盐、、见得矮小局促。

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

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

”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

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

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

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

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

颈联写景。

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放翁这两句诗,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

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

同样是拟拟台风光,在另一首《秋晚登拟、、视、、、望祥符观...

杨柳依依的诗词解析

杨柳依依出 自《采薇》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

依依:轻柔的样子。

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诗词翻译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发了芽。

说归家啊道归家,一年又快过完啦。

没有妻子没成家,只因和玁狁把仗打。

没用空闲难休息,要和玁狁去厮杀。

采薇菜啊采薇菜,采那薇菜柔嫩芽。

说归家啊道归家,愁思不已乱如麻。

忧心忡忡如火烧,又饥又渴日难熬。

驻地不停长调动,让谁来把书信捎。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枝芽已变老。

说归家啊道归家,转眼又过半年了。

公家差事没个完,想要休息难上难。

心情痛苦似油煎,不知能否把家还?那盛开的是何花?是美丽的棠棣花。

那辆战车是谁的?将军作战坐着它。

战车驾起要出发,四匹壮马把车拉。

出征岂敢图安定?一月多胜把敌杀。

驾车四匹大公马,马儿强壮又高大。

将军指挥立车上,士兵隐蔽也靠它。

四匹壮马向前行,士兵持箭拿雕弓。

无时无刻不戒备,军情紧急抗玁狁。

昔日从军上战场,杨柳依依好春光。

今日归来路途上,大雪纷纷漫天扬。

道路泥泞走得慢,又饥又渴苦难当。

我心伤感悲满腔,谁人知我痛断肠。

望采纳...

表示妾有意朗无情的诗词

我对于题目的思考这三首情诗,一首比一首直白。

首先看这三首诗的题目:《七夕》《寒夜有怀》《仲秋有怀》,能看出他在七夕情人节、寒冷的晚上、仲秋节亲人团聚时这三个时候思念故人而有感而发而成的诗。

这三种时候是一般都比较容易思念起情深意笃不在身边的情侣。

============================《七夕》赏析我们先看第一首诗:写于七夕情人节。

万里碧空净,仙桥鹊驾成。

”这两句是交代成诗的时间和天气

“万里碧空净”指这天白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仙桥鹊驾成”,点明这天是架鹊桥的日子,即七夕节。

可以看出是描写这年的七夕情人节的白天万里晴空的景象。

“天孙犹有约,人世那无情?”雍正在前面写了这天应该是“仙桥鹊驾成”的好日子。

然后接下来羡慕“天孙犹有约”,这里的“天孙”指织女星(牵牛星可称为"河鼓二")。

我分析,雍正羡慕这一天连织女和牛郎都能相会。

然而自己呢,“人世那无情?”,一定是捞不着和亲爱的在一起,隐隐发泄对老天的不满意。

可以看出这个佳人好像和雍正有缘无份,“弦月穿针节,花阴滴漏声。

”这两句话,把时间从白天移到了晚上。

“弦月”指不圆的月亮,因为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因而晚上的月亮是弦月。

我认为“弦月”这个词在这里运用得很巧妙,有 个作用,一个作用是将时间移到了晚上,另一个用这个不圆的月亮来暗示自己和爱人不能团聚。

“穿针节”是“七夕”的别称,因为这一天有穿针的习俗。

七夕节本应该是爱侣相聚你侬我侬的度过,然而这天晚上作者却只能看着不圆的月亮高挂空中。

“花阴”指花丛。

(我不确定,作者是否也暗借李清照的《醉花阴》来表达佳节和爱侣分隔两地的郁闷心情)“滴漏”:古代的计时器,和我们今天的沙漏一样,只不过里面装的是水。

要知道滴漏的水滴声是很小的,作者能听到“滴漏声”,更加衬托七夕夜晚的寂静。

七夕夜晚,本应该和情人在花丛间漫步谈笑,然而,作者却只能听到嘀嗒嘀嗒的滴漏声度过漫漫长夜。

的确够郁闷的。

且看后面一句“夜凉徒倚处”,看看这用词:“夜凉”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如果情人在身边,一定如沐春风,哪里会感到凉。

再说七夕节是农历七月七日,本应该是炎热的晚上,怎会感到凉呢?因而,我认为这个词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作者此时的清冷孤寂的心情。

接下来“徒”字的运用得很妙(鼓掌!),更能表达这种感情。

我特意查了字典,徒果然有“独、仅仅“的意思。

“徒”字还有“徒然,枉然”的意思。

既描写了身的孤独,又描写了心的孤独,妙哉!妙哉!那么整句“夜凉徒倚处”,应该描写雍正这天在清冷的晚上独自倚在什么地方思念有缘无份的佳人的孤独无奈伤感的情形。

而最后的那句“河汉正盈盈”写得更妙。

这句话里的“河汉”和“盈盈”二词,语出于东汉末期的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里的“河汉”指的是织女,而“盈盈”是指织女亭亭玉立的绰绰风姿。

前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前句的“冷”“徒”和后句的“盈盈”对比出作者心情冷热两重天。

那么“夜凉徒倚处,河汉正盈盈。

”描写的情况是,恍惚看见寒冷孤寂的夜晚独自惆怅的倚着的地方,织女(引申指雍正思念不得团聚的佳人)正婷婷玉立的站在那里。

这首诗感情细腻,遣词优雅,意境非常优美。

巧妙利用七夕节这一特殊日子,运用牛郎织女的诗词及传说,引申表达自己的情感故事

短短几个字,将自己与情人悲欢离合的故事,有缘无份的遗憾,绵绵不绝的思念,清冷孤寂的心情,描写得惟妙惟肖,让人不忍释卷。

乃情诗中难得一见的佳品。

资料: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与雍正这首诗有关的事后面四句。

网上铁岭布尔大人做的注解非常不错,给大家贴出来,以增加大家对《七夕》的理解。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

"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

"是确切的。

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

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

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

《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亦见于《古诗十九首》。

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

'盈与赢同,古字通。

"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

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也是形容人的仪态。

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

"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

'郭璞曰:'脉脉谓相...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展开全部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

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

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整首诗的全文为: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初唐诗人。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

那么,他的沉重的压抑来自于什么呢,或许是时间,或许是生活,或许是她,谁知道呢,他摇了摇头,似乎是要把脑子里凌乱的思绪抛出去。

一扇窗子挂在他对面惨白的墙上,他的视线停留在两片窗帘的缝隙里,透过那道缝隙,他看到了一颗星星,一颗如芝麻粒一般的星星闪烁着孤独的微光镶嵌在黑夜里,再过不久,黎明就会来临,世界又会忙碌起来,一颗闪烁着微光的星星,谁会注意呢、他一动不动,就这样睁着眼睛,看着那颗星星。

第一道阳光从窗子外边透露过来、刚好落进他的瞳孔的时候,他的眼睛不由得缩了缩,他觉得有时候阳光就像鸩毒一样使人断肠,为此他有些怨恨阳光。

某个黑夜过去了,某个一天来临了,生活就这样一天一天循环着,时间走着走着就会遁入下个轮回,“我又做了些什么呢?”他自嘲的咧了下嘴角,算是笑了笑,然后翻开被子坐了起来。

窗帘有些厚重,纵使外面已经大亮,但屋里还是有些暗淡,他没有开灯,就这样悉悉索索的套上衣服,然后在写字桌前坐了下来,眼睛里还残留着昨夜熬夜码字的疲惫。

他呆呆的坐着,目光一直放在没有翻开的笔记本电脑上,他知道还有好多的字没有码完,他知道他的脑海里已经一片空白,他此刻觉得他像极了西方神话里的西绪福斯,将一块石头一遍又一遍地推向山顶,纵然那只是徒劳。

...

有关 赤壁赋 的诗词填空

《前赤壁赋》 简介:赤壁赋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书》本)。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先进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五年(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赋: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讲究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古赋、悱赋、律赋、文赋等。

赋篇名。

北宋苏轼作。

有前后两篇。

写于作者两度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时。

《前赤壁赋》较有名。

赋中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映射出超脱的思想境界。

[编辑本段]【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编辑本段]【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没有波浪。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越过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江面。

江在旷远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向东进军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槊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州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屡次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

如果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会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再次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注释】 [1]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

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景赏景的名句成为佳传,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出自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附: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

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

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

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

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

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

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

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

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

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

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

?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

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 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

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 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

一会儿,李白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 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颔首笑道“谢谢!” 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