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倪元璐诗词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哪首诗词里的? 1.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中说:“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P537,岳麓书社1987年版)。2.曹雪芹《红楼梦》第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哪首诗词里的?

1.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中说:“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P537,岳麓书社1987年版)。

2.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 又:安徽灵壁虞姬墓联,为倪元璐 所做:“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3.安徽灵壁虞姬墓联,为倪元璐 所做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墓联横联为 巾帼英雄倪元璐(1593-1644) 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

进士...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书法以气骨见长。

以红颜为句的5

1.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中说:“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P537,岳麓书社1987年版)。

2.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 又:安徽灵壁虞姬墓联,为倪元璐 所做:“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 3.安徽灵壁虞姬墓联,为倪元璐 所做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墓联横联为 巾帼英雄倪元璐(1593-1644) 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

进士...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书法以气骨见长。

...

我国古代有什么书法家 朝代

历代书法家(秦汉)--李斯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

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

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

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历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

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世称欧阳率更。

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

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墨迹传世,尤为宝贵。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

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

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

我国古代有什么书法家 朝代

历代书法家(秦汉)--李斯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

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

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

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历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

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世称欧阳率更。

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

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墨迹传世,尤为宝贵。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

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

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

山西现代名人事迹

傅山目录 傅山的书法成就 傅山与佛教 傅山隐晋祠 傅山与竹叶青 傅山简介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改为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太原府阳出县西村(今属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人。

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百家,兼攻诗文书画,尤其对祖国医学有深入研究和独道见地。

是明末清初我国杰出的思想家、诗人、书画家、医学家、戏曲家、武术家、社会活动家,号称“十七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

傅山是一位知识渊博多方建树的全才,可谓:“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医文书画,无所不精”。

从神奇诞辰到晚年,傅山一生正气,名传天下,他幼年时就以诗文、书画出名,青年时文武双全著称,介入中年医学、武术成就卓然、老年以朱衣道人周游、修炼服务百胜,及至晚年博学精钻,高尚品德传诵至今,素有“百代宗师”之称。

傅山一生成名久赋,他来历奇、行事奇、诗文书画奇……,生前即被人称为“奇人”,以致后世对其行踪多被渲染为“奇人”行“奇事”,尤其是书画被看作是“奇文”“神品” 作为三晋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从古到今,用傅山命名的学校、街道、医院、商铺日渐增多,为挖掘傅山文化及其产业,打造弘扬傅山文化氛围。

早在九二年初,原北郊区委书记范世康就作了打造傅山名人品牌、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向阳工商十里一条街的批示,一九九五年--九八年又进行了三次大的规划。

二00四年为进一步挖掘傅山瑰宝,在区委、区政府的牵头下,在向阳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策划了“中华傅山园”“傅山广场”的建设规划项目

傅山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

阳曲人。

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

读书过目成诵。

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

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

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

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

继咸自九江执归燕邸,以难中诗遗山,且曰:“不敢愧友生也!”山省书,恸哭,曰:“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

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

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

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

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

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

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

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於地。

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

山叹曰:“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

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

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

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

卒,以朱衣、黄冠敛。

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

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

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

子眉,先卒,诗亦附焉。

眉,字寿髦。

每日出樵,置书担上,休则把读。

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篝灯课经,力学,继父志。

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

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眉乃称小糵禅。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市),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

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

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

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柄于后。

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

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

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

15岁补博士弟子员,2O岁试高等廪饩。

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袁继咸,是明末海内咸知的耿直之臣,提学山西时,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整顿三立书院学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他极重于文章、气节的教育,对傅山影响颇深,傅山亦以学业精湛、重节气得意于袁氏门下。

袁继咸曾在朝为兵部侍郎,因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权贵魏忠贤之流,被贬为山西提学。

崇祯九年(1636年),魏忠贤死党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陷其京师狱中,傅山为袁鸣不平,与薛宗周等联络生员百余名,...

明代名书有哪些

展开全部 文学:有明初刘基、宋濂等人的散文,有晚明三袁、张岱等人的小品文,有高启、三扬等人的诗词,有归有光、东林党人等人的社论文,有屠少卿、汤显祖等人的戏曲, 有《三国通俗演义》、《新东周列国志》(冯梦龙)等历史小说,有《水浒传》、《杨家将演义》(熊大木)等江湖小说,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有《金瓶梅》、《玉支肌》(沈德符)等人情小说,有《剪灯新话》、《国色天香》(吴敬所)等传奇小说,有《清平山堂话本》、《三言》、《二拍》、《型世言》等拟话本小说.有《曲品》(吕天成)、《曲律》(王骥德)等戏曲理论著作。

有《明心宝鉴》、《增广资文》、《日记故事》、《帝鉴图说》等启蒙书。

有《酌中志》、《宛署杂记》和《万历野获编》等历史文学. 还有一位著作最丰的大文豪杨升庵的文集. 思想:王廷相 严正学术,整顿学校,写下《督学四川条约》;在天文方面著有《岁差考》、《玄浑考》;在农业方面,曾为《齐民要术》作序,提倡科学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王廷相的著作在明嘉靖年间编有两种刊本,一为《王氏家藏集》,一为《王浚川所著书》。

其“理在事中”的道体观、人性在教育中改造与发展的人性论、反对守静空谈学风与倡导“身体”“实践”的重行的观点,在明清之际都得以继承并发挥,成为思想解放的精神武器。

陈献章 《白沙子全集》 湛若水《湛甘泉集》 罗钦顺《困知记》、《整庵存稿》、《整庵续稿》. 王阳明 《传习录》 黄绾 《明道编》 王艮 《王心斋先生全集》《王东崖遗集》《韩乐吾集》 罗汝芳《近溪子文集》 颜钧 《颜钧集》 何心隐 《爨桐集》 (民本思想的近代性转换——试论泰州学派的平民意识及其启蒙意蕴) 李贽 《藏书》《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初潭集》。

洪应明《菜根谭》。

化学: 张宇初《道藏》 张国祥《续道藏》 马骥 《盐井图说》 汤若望、杨之华、黄宏宪等翻译《坤舆格致》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朱由检在户部尚书倪元璐《请停开采疏》上批示户部将《坤舆格致》分发各地,“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仍据实奏报”,并命汤若望“赴蓟督军前传习采法并火器、水利等项”。

由于次年三月明朝灭亡,因而这项有利于传播西方化学知识和矿冶技术的措施未能实现。

) 医学: 朱权 《活人心法》 赵良亡 《金匮衍义》 孙一奎 《赤水玄珠》 虞传 《医学正传》 王纶 《明医杂著》 龚廷贤 《寿世保元》 秦景明 《症因脉治》 王肯堂 《杂病证治准绳》 方有执 《痉书》 周履靖 《金笥玄玄》 郑全望 《瘴疟指南》 龚居中 《痰火点雪》 胡慎柔 《慎柔五书》 汪绮石 《理虚元鉴》 武之望 《济阴纲目》 万全 《幼树发挥》2卷(1549)、《育婴秘诀》、《痘疹心法》12卷(1568)和《片玉痘疹》13卷等 汪机 《痘治理辨》3卷(1531)。

陈氏 《小儿按摩经》 龚云林 《小儿推拿秘旨》 周于蕃 《小儿推拿秘诀》 龚信 《古今医鉴》首次记载“麻疹”一词 朱惠明 《痘疹传心录》 吴勉学 《痘疹大全八种》 徐谦 《仁端录》 1632,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1641,吴又可撰《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特异性等。

戴思恭 除协助其师整理《金匮钩玄》等医著外,自己还著有《证治要决》、《证治类方》、《推求师意》等书. 薛已 《内科摘要》与薛铠父子合著《保婴撮要》20卷(1556) 楼英 (1332—1401),著作有:《医学纲目》40卷、《内经运气类注》4卷、《周易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仙岩文集》2卷及《江潮论》、《守分说》、《仙岩日录杂效》、《正传录》等。

其中尤以《医学纲目》一书为最,是李时珍编撰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资料。

张景岳 (1563~1640)《类经》三十二卷、《类经图翼》和《景岳全书》。

朱橚 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

《保生余录》,全书两卷。

《袖珍方》全书四卷,3000多方。

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法医学: 《洗冤捷录》2卷,不著撰人姓氏 《洗冤集览》2卷,王圻编 《鼎镌钦颂辨疑律例昭代王章》 熊鸣岐辑 生物: 朱橚 《救荒本草》 周履靖《茹草编》 王磐 《野菜谱》 鲍山 《野菜博录》 黄省曾《蚕经》《鱼经》《艺菊书》 张丑 《朱砂鱼谱》 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年); 农业: 马一龙《农说》 黄省曾《稻品》 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水利: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气候学: 无名氏《白猿献三光图》 冯应京《月令广义》 天文: 刘基 《天文秘略》、《观象玩占》和《玉洞金书》 周履靖《天文占验》 宋濂等《大明日历》 贝琳 《七政推步》 马沙亦黑 译《回回天文书》 王英明《历体略》 陆仲玉《日月星晷式》 徐光启《崇祯历书》 数学: 吴敬 经过十余年努力,终于在1450年撰写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0卷。

徐心鲁 《盘珠算法》(公元1573年), 柯尚迁 《数学通轨》(公元1578年), 朱载堉 (1536—1611)《嘉量算经》及《算学新说》(公元1584年)。

程大位 (1533~1606)著有《直指算法统宗》十七卷 ,另编《算...

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人物及作品。

首先当然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了,以及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祭侄稿》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洛神赋》 书法史上其他人物及其简介如下: 被明代大书家董其昌盛赞为“烜赫有名之迹”的东晋王献之的传世名作《鸭头丸帖》,应是“二王”经典法书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

王献之作书先承其父,后师张芝,行笔流畅舒展,结体妍美自然。

《鸭头丸帖》为王献之书与友人的一通手札,内中所及“鸭头丸”,是一味利尿消肿的丸药。

彼时人们互通信札可谓寻常之事,然因王献之的书写功力和书写才华之故,便显得不同寻常。

他的不同寻常正如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得颇真切:“子敬才识高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

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子敬(献之字)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也”。

显然,以彼时所论作书方式,与现今惯常术语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断言,即王献之作书除了在具体技法上迥异于前人外,一定还带着“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创作情感,因此才开创了具有俊逸爽迈鲜明风格的书法新体。

身为“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楷书代表人物虞世南,虽然有着相当身份和不凡名声,但他的作品流传却非常有限。

此中,除书道中人人尽相知的碑刻楷书经典之作《孔子庙堂碑》外,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书卷》,便被认识为传世唯一的最接近虞世南书风的作品。

《孔子庙堂碑》在唐贞观时已遭毁坏,所拓之本当然珍贵无比,北宋大书家黄庭坚说的“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买得”,就是指此碑此拓而言的。

《汝南公主墓志铭书卷》彼时为《宣和书谱》所载“虞书九迹”之一。

总十八行,二百廿二字,已残。

此书温润圆融,有遒丽之气,笔体意近智永《千字文》,亦似王羲之《兰亭叙》神采。

素有“颠张狂素,以狂继颠”之称、与张旭齐名的怀素,在唐代书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流传至今向有定论的怀素书迹,除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苦笋帖》,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论书帖》、及私人所藏《食鱼帖》,连同台湾故宫所藏但尚存不确定因素的《自叙帖》外,不过4件而已。

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专从张旭弟子邬彤学习草书,始知运笔之法。

时评怀素草书有“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势,陆羽也称赞他“草书古势多矣”!乃至张旭也用“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怀素书法之妙。

怀素的晚年创作,渐从激越飞扬趋于稳健安雅,运笔结体尤多内蕴。

如果说,《自叙帖》和《论书帖》偏于狂放的书写特性,大体能够表现怀素中年时代的独特风格的话,那麽,《苦笋帖》和《食鱼帖》的逐显平正,则标志了他的中年以后直至晚年的基本风貌。

高闲是唐代后期的一位僧人书家,所作草书盛名一时。

高闲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既有张旭“变动泣鬼神,不可端倪”的笔意,又有怀素“深穷开张”的体势,即用笔娴熟痛快淋漓,又结体丰厚富有内含,可谓法则俱备。

这在唐代书家中极其难得。

高闲书作传世稀少,北宋时宣和内府仅收得《五原帖》、《中丞帖》和《雨雪帖》三事。

此件《草书千字文》虽为残卷(仅存248字),却无疑可称为高闲的草书杰作,也是流传至今的高氏唯一可见之迹。

为显虔诚重礼尚,历来写经一向多工致齐整的楷书。

上海博物馆所藏唐代《法华玄赞经卷第六》却为少之又少的特例。

此卷系用草书写经,但见乌丝栏画格中,作者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大体不失草书书写法则地作小字经文。

抄写经文自然不同于书法创作,书法不必工整多求其神韵,而写经,虽说毋需斤斤计较于技法,然须求其清晰整饬状,此犹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

从这一审美视角出发,《法华玄赞经卷第六》在运笔结体上似更接近于书法之作。

故尔,董其昌于卷后题赞曰:简淡一洗唐朝姿媚之习,宋四大家皆出于此……。

当代鉴定家谢稚柳继题道:……此法华玄赞乃出唐人,草书经卷中绝少经见,笔势颇类怀素晚年体,尤为奇妙。

唐人无名氏草书经卷虽不大差书写法则,但与彼时所谓正统书风自然也有所不同,而董氏断言“宋四家”皆学此式,则未免令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宋四家”书法脉出“二王”正统,此已素有所论,即便当时有“尚意”之说,然仍不悖帖学格辙。

尤其从具体作品看,彼此差异显而易见。

至于谢氏所谓类似怀素晚年体,则多限于其结构形态,异于此为清健彼为疲滞的两类不同的用笔方式。

此卷曾入藏清宫。

北宋原刻《淳化阁帖》拓本,为上海博物馆于2003年购藏的一部四卷本残本,为有史第一部传习古贤法书的大型丛帖。

原帖十卷,此版宋时已毁,故原刻本传世殊罕。

上博所藏四卷本《阁帖》第四为历代名臣法书,第六、七、八为王羲之法书。

其间显示时代特征的多处枣木版横裂纹和银锭纹清晰可见,相鉴之下,其中卷六为泉州本祖本,卷四、七、八为足能资信的北宋原刻拓本。

此外,帖中所钤公、私印鉴,皆印证了此帖的藏有所自和流传有绪。

宋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不言而喻。

两宋书法中,北宋四家无...

帮我查一个东西行吗

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

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黄书尚韵味,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

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

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

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

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

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頫(1254-1322)赵孟頫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

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

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12、文徵明(1470—1559)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

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

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明史·文苑传》)。

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

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

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

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

《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

为什么称男子为须眉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详细解释1.胡子和眉毛。

《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袁可立)须眉之谓男子,衣冠之有精理。

——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2.借指男子。

《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3.男子代称。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4.比喻事物细微处。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5.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